《柳如是别传》读后感3000字

我读《柳如是别传》,简称柳传,用三联200101版。我边读边札记,这篇的编号是101,就是读第一章的第一篇札记,依序类推。

我写札记没计划,也没有章法,因为我不研究。我只是一路读下来,不时停一停,写写心得,议论品评些个。总起来说,这些札记算是一个杂拌儿的读书笔记。我不大懂中国古代传统或者说中国文人规矩的,也懒得在这方面“文明”或“文化”起来,因此我对柳传里的人都直呼其名,“钱谦益”、“柳如是”等等。说明完了。

第一章是陈老说做柳传的缘起。很浪漫。说在昆明时,陈老不要人家奉送,非要自家重金购,得“常熟白茅茆港钱氏故园红豆一粒”,于是“有笺释钱柳因缘诗之意”。

这里,陈老用了佛教术语“因缘”,我想是不是用“姻缘”更好?因为不论说“钱柳”,还是说“柳钱”,抑或单说一个“柳”,最重要的内容是“姻”。柳如是一生的亮点,现在看来,还就是偏偏做了“钱夫人”这一段时光,她之前的人生似乎是在为这亮点做铺垫。至于钱谦益,他不是落魄公子,却逢场作戏,弄花狎妓,这在我们都可以想得通。可为啥他偏娶柳如是?这真叫人感叹冥冥之中的力量了。所以我以前总是想当然地以为陈老写的是“姻缘”两字,这当然是错了。可是佛教的“因缘”貌似科学上说的“因果”一词。可是在具体解释上,“因缘”的含义很不明快,而且用在柳如是身上,也没有提示她的一生之亮点。莫不是“因”“姻”同音,助手错写为“因”,而陈老无法眼校,于是听音而过?咳,不去说这个词儿了,老先生用了就用了呗,再说也不可能改变了。反正基本意思还是明白的,我们就把“因缘”当“关系”看。陈老买了豆,就想笺注钱柳两人关系的诗了。注意,陈老不想笺注成钱柳两人的“诗全集”。

再说这一章的标题。“缘起”,它和“因缘”、“姻缘”都有“缘”字,但是意思有不同。“缘起”就是“原因”,只不过暗含了“牵丝攀藤”的关系。好像是说由打哪儿起,就这么一路走过来,于是就结了个果。“缘起”比“因缘”好解释,容易懂,又比“姻缘”更宽泛,不限于一种关系,因此做章标题是很好的。说成大白话,章一的标题就是:“我是怎么会写这部书的?”之类。

第一章的开篇是“咏红豆(并序)”,说了写柳传的一个缘起,那是睹物思旧,可是我看不懂诗,除了最后一句。所以诗里有什么微言大义我就不管了,这一点,全书如此。反正陈老的诗有大家诠释了。我觉得匪夷所思的乃是:陈老1938年在昆明西南联大时已经是大考据家了,本事最在从铜墙铁壁也似的文字里找出缝隙,然后一刀插进去,搞搞大,搞个墙倒砖碎,然后拿着自己更地道的证据来重新砌墙。他怎么会那么轻易地相信小书贩子说的“这粒红豆出自钱家故园”这种话的呢?即使小书贩子说这粒红豆是在钱家故园大墙外捡到的,可谁敢相信它偏是墙里结成墙外落的呢?柳传万事未写,就来这段浪漫故事,好像《红楼梦》写补天石。这从史学研究上讲,不是自找麻烦吗?所以我认为陈老是故意的。也许他正要示人以极荒诞的故事,才能透露出他有深深的隐情,那就是陈老太欣赏钱柳姻缘了,这个欣赏可以称为写柳传的“凄美爱情”之缘起。这个我信。不过我也想,一个国内外著名的大历史学家、教授,而且执教着,当然知道国家或广东省的中华中古史研究的“攻坚”重点,以填补中国史研究的空白。

陈老是学部委员(等值于今天的院士),完全有资格参与制定全国和广东省的社会科学研究X年规划的纲要,并就中华中古史的研究开列“指南”性课题名目,更能振臂一呼,读后感www.simayi.net挂帅拉起课题组,然后向中央或地方政府要经费,为国家的文化建设做贡献。即便陈老要完全做个高校里的独立研究者,先生以名望和权威,搞完全属于自己的课题,那也可以申请到经费,只不过应该谨慎的还是要对选题做一番筛选,岂可但凭一己之私情而投入柳传这样的题目?所以,我说做柳传是感动于“凄美爱情”,这个写作缘起的解释力是孱弱的。

昆明得豆后20年,柳传才开笔。在这段时间里,陈老拒绝了新中国社科院盛情邀请他出任中古史研究所所长的职务。我以为这是一个转折点,是陈老自绝于国家主流研究领地的开始。尽管如此,北京和广州仍然给了陈老学术上的唯一特权,生活上的上乘照顾,政府和学校应该说是仁至义尽的。可是人情世故难免,至于日常的学术活动,你自绝于主流而孤傲,渐渐地,人家也不能老是来哄着你。所以我想陈老一定很孤独。孤独产生愤懑,愤懑容易自暴自弃,于是陈老偏要搞个杀鸡用牛刀,以大手笔做个无伤大雅却也不登大雅之堂的研究。我以为这是写柳传的心理因素缘起,可以叫“完美主义”。

缘起,有近缘,有远缘。排一下,昆明后20年是最近的缘起;昆明是中间缘起,亏得一粒豆;远的缘起可以称为“英雄情怀”,起于陈老的少年时代。“余少时见牧斋初学集,深赏”钱谦益书生谈兵论武的英豪之气,经典的是钱氏说在洞房里还和新娘柳如是“说剑”。陈老打小就“深赏”这个,这表明他自小并不文弱。能文能武是不少男孩的憧憬,《初学集》里说中国要亡“天下”了,于是复兴中华是匹夫有责,包括书生也不耻于谈兵。陈老童少时期虽然中国还太平,“而识者知其将变”。我们虽不知道陈老当年对这一变会是挺清呢还是助明?但是他要在心理上做得“英雄”,这和《初学集》里的钱谦益是没啥区别的。

写到这里,陈老可真来事了。他要考研钱柳因缘,可是说得简单些,这不能仅仅写爱史,而要通过两人的爱史来反映当时的中国社会史,反映这段历史里的有关人士的行藏、嘴脸……问题在于史料奇缺。陈老是极其重视史料的,史料不足,宁可不研究。陈老曾自陈为什么不研究上古史,即不研究顾颉刚研究的一段史,就因为缺史料而多传说、伪书。所以陈老研究中古史,特别是隋唐史。这段历史好比一个两头封住而中间有破绽的筒子。两头封住,有前史,有后史,于是桶内的史料一个也跑不掉。即便中间有破绽,也可以溜出去,于是就有中古的域外交往史。这是多好的一段原材料啊!

可是陈老坚辞了中古所所长之职,这叫人想到他是否真有点耍小孩子脾气了?可是现在,钱柳因缘是明清之际的事,本不在陈老的主业里。虽然陈老可以溜进场子敲敲边鼓,柳传也真是小鼓咚咚两下声。但问题还是缺史料,陈老为什么这次铤而走险呢?难道还是赌气在作怪?我虽然认为陈老写柳传,是有赌气的成分,不过我更认为陈老是深思熟虑的。他突发奇想,提出了“以诗证史”的研究方略。诗主要是钱柳的,容易找到。史料呢?在那时代,以钱谦益为代表的明末文人有个相对集中的诗歌主题,就是谈兵论战。因此一个历史事件发生,会有很多人写诗涉及。此外,文人喜欢做笔记,喜欢书信往来,喜欢斥责无行,乃至在注释诗集时,会把某诗涉及的时代背景讲得很详细,等等,这些就构成“史料”,它们一般是真实的,因为当初落下这些文字并不是供以后作假的。所以,人们只要收集到这些文字,再按史学研究的规矩,再审慎地做逻辑编排,那就可以实现“证史”了。作者:抟扶摇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8286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3月10日
下一篇 2023年3月10日

相关推荐

  • 《老鼠记者・非凡圣诞节》读后感500字

    你们好,亲爱的鼠迷们,你们肯定过过吧!今天,杰罗尼摩・斯蒂顿将带你们到老鼠世界,来听听这个故事――《非凡》吧!        它讲的是,有一…

    2024年5月5日
    54
  • 《孤岛野犬》读后感300字

    【第1篇】 这本书主要写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王者归来,让我感动最深的是:士兵丢下了那50只精良的狼犬,它们被人类排挤,还让山里的野狗引出几只吃完了,最后只剩下一只狼狗了,它叫纳敖,…

    2024年4月9日
    55
  • 一张泛黄的老照片

    这是一篇初中初二8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一日午后,阳光照进窗棂,我惬意地窝在沙发里,顺手翻看着茶几上的相册。一页一页地看下去,儿时欢快的记忆慢慢浮现在脑…

    2023年2月3日
    127
  • 读《维也纳森林》有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5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自从我读了《维也纳森林》,我发现原来这个世界还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糕,还有一线生机。 在维也纳,人没很早便重视了对环…

    2023年5月3日
    111
  • 《传习录》读后感1000字

    知行合一,共承文明——《传习录》读后感1000字: 《传习录》,钱穆口中“中国人必读的书之一”,蕴藏了一代儒学大师王阳明的思想精粹,读它,是对心灵的拷问与洗涤,澄澈与升华。 先生说…

    2023年4月2日
    135
  • 《中外名人故事》读后感700字

      成 长 的 明 灯   ——读《中外名人故事》有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作为学生,我们更需要多读书,读好书。暑假期间,我阅…

    2022年11月21日
    14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