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雨中呼喊》读后感2000字

“回忆”“细碎”“冷静”“渴望”“人性”“生活”“多叙述手法”“儿童视角”,这是我读完余华《在细雨中呼喊》这本书想给它的几个标签。

在自序中,作者非常明确地说这是一部关于回忆的书,因此,回忆的影子无处不在,我理解为:回忆过去、记录过去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出发点之一。从儿时有记忆的时刻开始写起,作为家里无足轻重的人,“我”在六岁时就被亲生父母送给了别人,青春时期再度回到家里,这十多年,见证了两个地方里的风景变化,也体验到了两个家庭之中的人性冷暖。细碎的笔触,冷峻的观察,儿童的视角,构成了“我”眼里的人间喜剧,也透露着“我”对人性的解读。

说到“人性”一词,我想没有比余华的作品更有表现力的了,无论是《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还是《兄弟》,只要读过他的作品,都能找到自己或周围人的影子。《在细雨中呼喊》自然也是如此,作者极力刻画了几个下流的人物:一是“我”的父亲孙广才,如果用两个词来概括这个人物,我想应该是“无赖”与“愚昧”,在性面前,父亲表现得尤为丑陋和赤裸裸,且不说有家室去勾搭寡妇,将自己家的东西一件件地搬向寡妇家,单从他对待儿子未婚妻和后来的妻子无礼一事上,就足够让人惊异;在对待父亲方面,“我”父亲的表现尤为讲究孝道中国人所诟病——祖父躺在床上20多天,最期盼祖父死的不是别人,正是“我”的父亲,祖父去世之后,最激动开心的不是别人,也正是“我”的父亲。但就这两点来看,父亲最后意外醉死在粪坑里实乃罪有应得。二是“我”的邻居王跃进,一个差点使少女怀孕而不想负责的人物,一个面对女人上吊只会吓得屁滚尿流的男人,在读到这个人物时,只有呼呼生气而无可奈何,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我想“渣男”是不为过的。

读完之后不禁会想:中国上世纪70年代存在这样的一些人物吗?我想是存在的,甭说上世纪,就是现在,这样的人也存在(也许还不少)。除了这两个典型下流的人物以外,作者还刻画了几个鲜活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懦弱善良的母亲、体弱神秘的养母、有一丝温暖的养父、故作姿态的老师们、单纯卑微的同学和兄弟们、年迈神秘的陌生奶奶、威武智慧的祖父、温暖善良的朋友们、性格各异的邻居们……应该说无论哪种人物,都有着人性的闪光点和污点,比如:给过我一丝温暖的养父最后因为偷情被发现而自杀;威武智慧的祖父也有卑微懦弱的一面;懦弱善良的母亲一辈子都活得唯唯诺诺,到死的时候还在为自己鸣不平;温暖善良的朋友们也有出卖和背叛,也有捉弄和嘲讽,也有势利和傲慢……余华的笔触不走极端,刻画人物全面而立体,没有纯粹的善与恶,我想,这才是最真实的人物和人性。

回到“我”这个人物本身,就身份而言,“我”的名字是孙光林,只是芸芸大众中的一员,平凡又卑微的农民家的儿子,没有什么存在感。无论是“我”的父亲,还是村庄里的人物从来都对我持贬低态度,所以,我的生活不够热烈,没有足够多的诱惑和掌声,这导致“我”缩在一个被冷落的角落里,以一个平静的视角去观察着这一切,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我”看到了男人们在性面前的强烈又无助,看到了人们在死亡面前的丑陋与无力,看到了人们在离别面前的无知与担忧,看到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些许恐慌与无助。在这个已经制定好游戏规则的世界面前,在成年人引导的游戏规则面前,每个人都处于命运驱动状态,儿童更是无法主宰自己的人生,无论是被抛弃、患病而死、被领养、被强迫认错,总之,生活里有了太多别人的力量,导致“我”陷入了一种“求而不得”的状态,因此,内心一直不断地渴望:渴望友情、渴望温暖、渴望理解、渴望善良。小说的名字中有“呼喊”,我理解为是“作者内心的渴望”。儿童的视角往往能够观察到更多更本质的东西,虽然不理解,也不敢反抗,可是对于生活的解读就在这一帧帧、一幕幕的观察中慢慢渗透,最终形成个人的世界观,伴随终生。

再从“回忆”角度谈谈小说的写作手法,我们都知道的那些人物景物描写手法,余华已经运用自如,炉火纯青,我的摘录部分已经有所展现,读者们不妨领略一下其风采。令我最震撼的是余华关于死亡的描写,作为一个生活自在之人(至少心灵是自由的),如何得知一个人死时的心理和状态,而且把它写得如此透彻,读后感www.simayi.net非一般的阅历所能及,如不是观察太多生老病死的场面,大概就是随时预备着死亡、揣摩着心理,但这只是我的猜测。我有时也会想自己死时会呈现怎样的表情,内心有着如何的想法,可终究因为生命不够平静而告失败。关于性的描写,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或多或少都会涉及一些,在作家笔下,性往往是美妙的,它使世界更加生动,使山河更加烂漫,使今天铺满山野。但在这本书之中,我却看到了不一样的一面:它单纯是一种欲望、一种发泄,甚至会让人久读觉至恶心。小说中关于少年对性的探索一段的描写,那种欲知又不敢的状态,读起来真实可感,也给了我一些新的职业启示。整部书的故事的开启从回忆写起,在回忆中穿插更久远的回忆,使得故事读起来更加曲折动人,故事的时间线梳理,在边读时就要进行。读完最后一部分,终于将整个故事的片段缝合起来,完整又震撼人心。没有宏大的格局,没有深刻的人性主旨,没有大喜大悲的故事,在平静中娓娓诉说,碎碎念式的表达使得小说变得亲切自然可读。

生活的真相大概是生老病死,也许是看透一切不自知,也许是不断追求自由,也许是向死而生……没有人能给出固定的标准和答案,然而每个人都可以给出自己心中的答案。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生活的真相大概就是它永不停止、永远无法预料,它永远都在时间里向前或向后,使人在里面被动地选择。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8314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3月10日 23:55
下一篇 2023年3月10日 23:55

相关推荐

  • 《小布头奇遇记》读书心得5篇

    《小布头奇遇记》读书心得5篇   《小布头奇遇记》这本书里说的是新年到了,幼儿园老师给一百名学生做了布娃娃,做第一百个的时候发现布不够了,就把一些零碎的布缝在一起做了个小娃娃,因此…

    2023年2月19日
    261
  • 朱自清散文《背影》读后感1000字

    朱自清散文《背影》读后感1000字: 若不是何老师的提议,恐怕这辈子,我都不会再有机会读《背影》,写《背影》的读后感了。别后二十余年,再读的心情又是不一样的,读的是《背影》,感受的…

    2023年4月9日
    212
  • 2021年暑假集中政治学习心得

    2021年暑假集中政治学习心得_毕业生学习心得 学习作为一种获取知识交流情感的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知识经济时代,自主学习已是人…

    2023年2月21日
    205
  • 观伦敦奥运会有感400字

    前几日,伦敦奥运会刚刚闭幕,运动员们也都陆续回国。这次的奥运会让我为中国运动员感到愤愤不平,要说奥运会上谁最坏,两个字――裁判。通过女子自行车比赛、男子吊环比赛、女子铅球比赛、女子…

    2024年4月13日
    159
  • 以环保为话题的作文800字――《要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地球》

    当天空已经没有鸟儿飞翔,江海里的鱼儿也销声匿迹,森林的面积逐年减少,稀有的生物物种已不复存在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你能感觉到恐惧与孤独吗? 为什么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与其他生物的生…

    2024年8月9日
    127
  • 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1600字

    “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

    2024年6月23日
    13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