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只是数学》读后感心得体会800字

《我不只是数学》读后感心得体会800字:

读华应龙老师的《我不只是数学》,华老师对每个环节的设计、处理都会让自己有“别有洞天”的新奇感。

读作“五份之三”意义何为?

“”这个分数该怎么读呢?华应龙老师范读这个分数并在黑板上写下“五份之三”。读到这里,我感到很是惊奇,“五分之三”、“五份之三”是有意为之?还是笔误?读着读着感叹于华老师对“份”的设计,更有助于学生在最初学习分数时理解分数的含义,表示平均分了5份,选了3份,意在突出平均分了5份。华老师下课前擦去“份”字单人旁的一幕,读作:五分之三。感叹华老师的用心。正如书中所言:“分”产生了“份”,没有“平均分”,就没有相等的每一份,没有“份”也就没有整体–部分、部分–部分等各种关系。读完“课后明辨”和“名家点评”时越发觉得华老师对“份”的设计意图妙不可言!

差错的魅力也“妙不可言”

课例《解决“连乘”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我们常常以寻找条件,分析思路去突破教学的中重、难点,由于是借班上课,孩子的基础知识较差,在教学工程中,学生“频频”出错,如:计算问题、书写格式、小括号作用不明白的问题、得数后面不写单位…..华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理解列式、计算书写、单位名称标注等多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个性化思维,发现并纠正差错。

正是华老师的“容错观”、“课堂因差错而精彩”的先进理念,巧妙地将学生的差错作为数学资源,使其成为突破教学的中难点服务。

“课前慎思”之思

华应龙老师的《我不只是数学》一书,每节课例前的“课前慎思”启示这我们,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进行必要的课前调查、对同一内容呈现的现成课例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相关内容的普遍性错误与错误,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透过华老师“课前慎思”这一备课思考,让我更清楚的认识到,在专业成长的路上我们要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

华老师在书中这样说道,“有时候教学可能就是歪打正着,我们教师也许并不清楚哪一句动情的话语唤醒了学生的天耳,也许并不知晓哪一抹热情的目光点燃了学生的心灯。”课堂上一个细节如若孩子回想起来依然记忆犹新,这便是教育教学的价值,这也是我们用心的方向。作者:卢伟伟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8946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3月21日 11:46
下一篇 2023年3月21日 11:46

相关推荐

  • 《米格尔街》读后感800字

    米格尔街和边城 “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的活着”,这是我对它–《米格尔街》一见钟情的原因。一行行文字、一段段故事情节的映入脑海,这般一见钟情继而发展为那般着迷…

    2024年7月24日
    143
  • 读《做个快乐的小书虫》感想

      今年暑假,爸爸为我在书店选购了一本书,书名叫《做个快乐的小书虫》,一看到这个书名我就乐了,没想到还有这样名字的一本书,真是有趣!我倒要看看这本书写了什么。拿到书后我就迫不及待地…

    2022年11月21日
    270
  • 《再见了,亲人》读后感400字

    我读了《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后,受到很大启发和教育。 这篇文章主要是写车站送别的情景,通过回忆写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与朝鲜人民建立的深情厚谊。 文中的那位大娘为志愿军…

    2024年3月28日
    150
  • 《海伦・凯勒》读后感300字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海伦・凯勒》。海伦凯勒在她出生十九个月的时候,因为生病,失去了宝贵的听力和视力,所以她成了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重度残疾儿。她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去上学,自理生…

    2024年4月26日
    154
  • 《蓝天下的课桌》读后感400字

    《蓝天下的课桌》这本书是我以前阅读的。关于它,我也写过一篇文章。然而,第二次的翻阅,让我有了另一种别样的感觉。 初次阅读,我感到的只是乡下残疾孩子的自强自爱,和他们悲伤的过去与让人…

    2024年7月13日
    138
  • 《零碳中国》读后感450字

    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去图书馆看书,站在烤的炙热的路边等公交车,好怀念空调房。我问:“天这么热为什么不开车呢?”妈妈说:“要低碳出行。”在我们转地铁的时候,地铁上也在放映着低碳出行,究…

    2023年5月5日
    22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