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读后感2000字:
说起来,我挺不喜欢明朝的。一个原因是——明朝的皇帝,英明一点的吧,都很嗜杀,而且相当独断专行,根本听不进意见建议;而那些不英明的吧,简直昏庸到极点,不是太监专权,就是道貌岸然的东林党各种乱国。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宋、元起码对各方面文明都还比较开放,明朝开启了闭关锁国的先河,错过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最佳战略机遇期。
但是,看完这本书以后,我觉得,这本书写的真的挺棒的。明史,很多人写过,从清朝时期,就专门修过明史,还因此死了很多人;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又从明史着手,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写史、读史模式;等到当年明月写出《明朝那些事儿》,老百姓们对于大明的家长里短,更是如数家珍了。
为什么这么多人写明史呢…..我认为,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1.明朝近,历史资料相对比较容易获得;2.明朝时与世界相对来说接触得还算比较多,当时的外国人对明朝有比较多的描写和史料,佐证和引据相对会更真实;3.清朝统治者比较重视明史,留下资料比较多;4.明朝的皇帝、大臣、宦官、起义军、边患外患,把诺大一个国家搞得很精(wu)彩(yan)纷(zhang)呈(qi);5.明朝的狗血事情很多。比如,嘉靖这种昏庸得一败涂地(其实特别精明)的皇帝反而没把国家玩死,天启当木匠也妥妥地安逸死,反而勤政简朴的崇祯却断送了大明….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一定要搞明白,介到底是哪麽回事儿。
在这本书里,张宏杰以七个人作为引子,写出了大明的不同棱面和不同阶层….当然,没有写最底层的,因为太低了,过于微观和微小,反映不出社会和历史的关系。这七个人分别是:朱元璋、朱棣、海瑞、魏忠贤、张献忠、吴三桂、郑成功,他们的角色分别是皇帝(开创者)、帝二代(篡位者)、忠臣(卫道士)、魏忠贤(弄臣)、张献忠(流寇)、吴三桂(贰臣)、郑成功(抵抗者)……..(这些括号里的词是我自己总结的,不是作者)…..作者用了一些可能更代表他个人看法的关键词,来描述这七位,而且,篇幅不一:
朱元璋——历史的惯性。一共用了112页;
朱棣——权力的奥秘。一共用了28页;
海瑞——偏执症患者。一共用了40页;
魏忠贤——一个开得过分的玩笑。一共用了32页;
张献忠——在劫难逃。一共用了72页;
吴三桂——无处收留。一共用了44页;
郑成功——血液里的海水。一共用了33页。
通过张宏杰的书,我换了一个角度——一个更常理的、更平凡,更能摆脱那种因为历史已经发生而带给读者的“上帝视角”,重新拾起这些历史人物的本来身份、原始出身,以及伴随着他们的成长轨迹而蜕变成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做出系列历史举动的他们。我想,这大概才是真正的历史人物的自我,这大概也才是作者希望我们从他的书中能够读出来的历史人物的原色。
真心觉得这本书写得很不错。借此,发上来一些我很喜欢的片段,以便“勾引”一下大家。
比如,作者“告诉”我的一些先知的史实,比如:
a.朱元璋花了整整六年时间,七次删改,写了一本叫做《皇明祖训》的书,专门献给他的子孙们,作为大明皇帝们的家法。凡我子孙,都要严格服从我的这个详细规定,不许自作聪明,违反我这个成发。一个字也不许改。
b.与现在鼓励官员深入基层体察民情相反,朱元璋做了一个今天人看起来非常奇怪的规定:不许官员们下乡…..他规定。官员只能老老实实待在官衙里,不许去体察什么民情,如果胆敢坐轿下乡,百姓见了,就可以一拥而上,抓了送到京师,由皇帝亲自处死。
c.早在明代,各地村头街口都建有六谕卧碑,内容是明太祖朱元璋为天下百姓规定的“道德规范二十四字”——“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弟,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d.早在明代,朱元璋的语录式作品《大诰》就已经成为了《毛泽东语录》出现前全球发行量最大的印刷品,被称颂为“臣民之至宝”。朱元璋曾命令全国家家一册《大诰》,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学习…表彰民间学《大诰》先进分子…举行盛况空前(近20万人)的讲用大会…..
作者对朱元璋治国理念的点评,也相当有意思:“基于乡村生活经验,洪武皇帝的治国理念中表现出强烈的静态取向。他治理帝国的基本倾向就是把帝国的运转方式固定化,使整个社会倒退到‘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状态”。
他对开国皇帝的共性,总结得也颇有意思(这一点我想过,但是只是一霎,而且超级肤浅):——对中国历史来说,从流氓到开国天子,读后感www.simayi.net却几乎是一个规律….阅读这些开国皇帝的传记,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他们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和城市贫民到皇帝的路途中,都有一个流氓化或者说是流民化的过程…….流氓是皇帝的蛹。
——朱的本性相当狭隘敏感,他的宽大仁慈并不是出于天性,而完全是处于理智的考量。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必要的时候能够成为一个高明的演员。
他写到朱棣的时候,描述也很有意思,仿佛两位历史的巨人在对话一般:——如果朱棣读到了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他一定会抚掌大笑,感叹英雄所见略同。“君主进行斗争必须既像人又像兽”“如有必要,君主应随时抛弃传统道德”“令人畏惧要比受人爱戴更安全”“人民宁肯辜负一个自己爱戴的人,也不会违背一个自己畏惧的人,这是人的本性”(这句话看完了,简直就知道了“权游”里面为什么龙妈会发生这种转变了,2DB诚不欺我)。
诸如这些让人耳目一新的内容,书中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是,作者张宏杰,居然毕业于财经大学的投资经济管理专业,曾经是建设银行的一名客户经理。而我,也是一名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