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阅读答案及赏析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作:纵使。
(1)这首词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请概括。(2分)
答:写诗人暮春时节的离愁别绪和感伤青春不再(年华易逝)的愁绪。(此为暮春别恨之作。上片由“西城杨柳弄春柔”的描写,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下片由“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叹,到“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的描写,既写了年华易逝之感,也抒愁情别恨。
【评分参考】本题要求学生概括,不必分析。按点给分,只写一点得1分,即使有对该点展开分析。“暮春”不写不扣分。)

(2)“西城杨柳弄春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弄”字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的杨柳以有情,(2分)写其多情却引发诗人的离愁,表意自然贴切,生动感人。(2分)
【评分参考】笼统分析拟人的表达效果,给1分;能抓住“弄春柔”一词或“弄”字简析,合理者,再给1分;能写出与后句的联系,加2分。其他说法,合理者,酌情给分。)

二: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参考答案
(1)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2分)
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2分)
(2)同:①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②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2分)
异:①愁情及其程度:李词表现的是家国之愁,秦词表达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有所加强。②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2分)

或:
(1)答:“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
(2)答: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意对即可)

简析: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此词为抒写暮春别恨之作。上片从“弄春柔”、“系归舟”的杨柳,勾起了对“当日事”的回忆,想起了两人在“碧野朱桥”相会的情景,产生眼前“人不见”的离愁;下片写年华老去而产生的悠悠别恨,“便做”三句,表现了离愁的深长。全词于清丽淡雅中,含蕴着凄婉哀伤的情绪。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9877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5日 13:15
下一篇 2023年4月5日 13:15

相关推荐

  • 贾岛文言文解析

    贾岛文言文解析   篇一:贾岛推敲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   (贾),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 推 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

    2022年11月22日
    237
  • 形容新年的诗句

    形容新年的诗句   天空中绽放的烟花已经数不胜数了,此起彼伏的烟花似在争奇斗艳,又像在展示着人们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而大人们的’欢笑声,孩子们的尖叫声,汇成了一片欢乐的…

    2023年4月27日
    231
  • 蒋捷《虞美人·梳楼》李清照《如梦令》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如梦令&nbs…

    2023年4月9日
    248
  • 高考古诗词鉴赏汇编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2023年4月9日
    177
  • “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膊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膊也。”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倘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

    2022年12月31日
    300
  • “蹇义,字宜之,巴人,初名瑢”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蹇义,字宜之,巴人,初名瑢。洪武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奏事称旨。帝问:“汝蹇叔后乎?”瑢顿首不敢对。帝嘉其诚笃,为更名“义&rdq…

    2022年12月31日
    26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