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祗遹《阳春曲·春景》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阳春曲·春景
〔元〕胡祗遹
几枝红雪①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②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注】①红雪:形容初春盛开杏花的繁茂。②觉来:醒来。

1:第一首小令的第四句点明时令,请简要分析它的作用。(3分)
2:第二首小令写残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
1:第一首小令第四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若隐若现的点点青山叠加,以渲染下句“宜醉不宜醒”的感受。
1:第二首用“残花”作主景,用“细雨”作背景,用“窗外晓莺啼”作主调,作者以小小的虫鸟活动唤起春天的生趣,以喜悦的心情写残花,不给人零落凄凉之感。

二:
(1)这支小令,作者在借景抒情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举例说明。                                                                                                
 (2)本曲重点写的什么?                                                                                                    
 (3)试从“情与景”角度鉴赏这支小令。
                                                                                                  
 (1)答案:(1)对偶: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借喻:红雪。“红雪”的意思是红杏如雪,形容繁茂;反问:一春能得几晴明?
(2)答案:(2)这支曲子重点是“晴”。
(3)答案:(3)这支小令开头两句写景:先写墙头杏花如红雪,次写屋后青山似画屏,后三句抒情。“三月景,宜醉不宜醒”,是赞美阳春三月的醉人景色,流露了作者爱好自然的审美情趣和悠然满足的心情。

译文
几枝初开的杏花红雪般堆在土状,点点青山如画屏一样隐现在屋上。一个春季,能有几天这样明媚、晴朗?阳春三月的景致令人陶醉,只适合醉眼朦胧地而不适合清醒地去欣赏。
花虽残了,蜂儿却把它酿成了蜜,雨虽来了,燕子却借它调好了筑窝的泥。绿荫窗下,浓睡的我醒来已经很晚了。是谁把我叫起?是那窗外早晨鸣叫的黄莺。

赏析:
《阳春曲·春景》是元代散曲作家胡祗遹的组曲作品。在全组曲三支小令中作者描绘了十分甜美、令人迷痴的春景:繁花凋谢,却被蜂儿酿成了蜜糖;细雨飘飘,燕子用它和泥筑成了自己的窝。绿窗春宵,甜梦忽醒,原来是窗外晓莺在呼唤。在细小的物像中显出大自然复苏后的生机。此曲化用了孟浩然“春眠不觉晓”、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的诗境。全组曲三支小令各有侧重,又浑然一体。

第一首可名之为“春晴”。首两句写景。首句写墙头杏花。这里的杏花不仅有数支,而且像堆琼砌玉的红雪般,这就突出了花的繁茂。这里的杏花是是晴天的景物。次句写青山。由于青山在屋后较远的地方,所以看上去像一架屏风。“一春能得几晴明?”强调这晴的难得,这一问句流露出了作者满意的心情。“三月景,宜醉不宜醒”,是在赞美令人陶醉的阳春三月,显示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态。
第二首可名之为“春睡”。“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花虽然残了,蜂儿却还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从残蕊中采蜜。这样的残花依然是美好的,不给人以零落凄凉之感。春雨往往令赏春者扫兴,可是燕子却还在雨中穿梭忙碌,衔泥筑窠,纷纷的细雨不但没有妨碍它们,反而帮助它调和泥土。燕子这是非常感激这细雨。燕子无情,人是有情的,这是诗人在赞美春雨。这两句体现了作者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入微,从小小的虫鸟活动中看出了春意。作者以喜悦的心情写了残花、细雨,写了春的另一种旖旎。“绿窗春睡觉来迟”写窗内人的浓睡,似与窗外的燕、蜂无关,但一个“春”字点出了前后的内在联系,又加一个“绿”字对“春”做了补充,窗内窗外联成一片了。睡意之酣畅,正因为春天气候之宜人。“觉来迟”,毕竟还是醒了。是因为“窗外晓莺啼”惊醒的,这是对莺声的欣悦。这里写浓睡,是写了春天;写醒叫觉,也是写春天;都写了春天的美好。


【中吕】阳春曲·春景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洛阳花酒一时别。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0091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9日 01:07
下一篇 2023年4月9日 01:07

相关推荐

  • 刘先生文言文翻译

    刘先生文言文翻译   导语: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刘先生…

    2023年1月8日
    296
  • “月明潭色澄空性,夜静猿声证道心”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月明潭色澄空性,夜静猿声证道心”这两句是说,月光明亮,潭水清澈,会使空性更为明净;夜静猿啼,暝色寂寂,此时正可菩提心悟,修行得道。状景言情,情景交融,颇具…

    2023年3月15日
    245
  • “令狐楚,字壳士”阅读答案及翻译

    令狐楚,字壳士。生五岁,能为辞章。逮冠,贡进士,京兆尹将荐为第一,时许正伦轻薄士,有名长安间,能作蜚语,楚嫌其争,让而下之。既及第,桂管观察使王拱爱其材,将辟楚,惧不至,乃先奏而后…

    2022年12月28日
    294
  • 朱弁《送春》阅读答案及赏析

    送春 朱弁 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月人犹恋褚衣②。 结就客愁云片段,唤回乡梦雨霏微。 小桃山下花初见,弱柳沙头絮未飞。 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 【注】①朱弁(bi&agrav…

    2023年4月9日
    227
  • 关于小学生描写春天的诗句赏析

    关于小学生描写春天的诗句赏析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2022年12月30日
    233
  •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1071)到七年在杭州任通判期间,曾写了大量咏西湖景物的诗。这是最脍炙人口的一首…

    2023年5月15日
    17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