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漫兴
[唐] 杜甫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①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春居杂兴
[宋] 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②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①野老:杜甫自称少陵野老。②商州副使:王禹偁当时官任商州团练副使。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 的情景,都表现了诗人的 情怀。(2分)
2.王诗和杜诗在写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试作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春风吹折桃李(春风吹折桃杏) 恼春(惜花)
2.都用了拟人修辞(1分)和铺垫衬托(或欲抑先扬)(1分)。杜诗前两句的“非无主”“还似家”,王诗前两句的“映篱斜”“妆点家”都强调了花儿对于“家”的意义,都说明诗人对于所种之花的喜爱。(1分)经过这番铺垫之后,再写出春风对花儿的不容与摧残,先扬后抑,(1分)更深刻的衬托出诗人对于无情之春风的责怪、恼恨之情。(1分)
对比赏析
绝句赏析
借埋怨春风欺花来发牢骚。前两句说桃李有主,而且是在自家的花园之中,“非”、“还”二字加强语气,强调感情色彩。后两句说,春色催花,已是“深造次”,而春风竟又来欺凌,一夜之间居然吹折数枝鲜花!“恰似”即“正是”。“得”,是唐人口语,语助词。诗人寓情于景,造成情与景的对立气氛。在诗人眼中,春风折花,便是有意欺主。在诗人笔下,春风与桃李都人格化了。明明是诗人恼春,却写成春风欺人。
《春居杂兴》赏析
991年(太宗淳化二年),王禹偁从开封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即作于次年春。“一郡官闲唯副使(《清明日独酌》),团练副使在宋代是一个常被用以安置贬调官员的空衔,商州的生活条件在当时也很差。诗人便在那“坏舍床铺月,寒窗砚结澌”(《谪居感事》)的困苦条件下空怀壮志,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在这种状况中,以“拜章期悟主”(《谪居感事》)而无辜被贬的诗人,心情是十分愤懑的。这首七绝就是以触事兴感的形式,通过咏叹风折花枝这样的琐事来曲拆隐微地反映诗人凄苦的生活,并抒发心头的难言之痛。
诗人住所的竹篱下侧生长着桃杏树各一株,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的诗人简陋的住房就靠它装饰点缀着。可是这一日无情的春风不但吹断了几根花枝,连正在树头啭鸣的黄莺也给惊走了。于是诗人责问春风:你为什么容不得我家这点可怜的装饰呢?
春风无知,诗人责问得无理,但正是这无理的责问真切地描摹出了诗人心头的恼恨,由此也反衬出了诗人对那倾斜于篱前的桃杏和啭鸣于花间的黄莺的深厚感情,曲折地反映出了诗入生活的孤寂凄凉。同时,这一责问还另有含意。灼灼桃杏和呖呖莺声本是妆点这明媚春光的,而春风又正是召唤花开鸟啭的春天主宰。这有功无过的桃杏与黄莺不为春风所容,正是隐喻诗人的遭遇。以篇幅短小的绝句,不用一典而能包含十分丰富、深远的意蕴,技巧已臻化境。
《蔡宽夫诗话》记载,诗人作此诗后,其子曾提出诗的后半部分与杜甫诗“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相似,建议改写。诗人听后高兴地说:“我诗的命意竟能与杜子美暗合吗?”不但没改,还又咏一诗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苕溪渔隐丛话》引)此处杜甫诗是指《绝句漫兴九首》之二。诗人在遣辞命意上与杜甫诗有点类似,但师其辞而不师其意,包含有新的境界。
此诗首句写景;第二句落实景之所在,又引出诗人并点明其身分,为下文的发问作铺垫;第三句以发问来抒情;第四句补述所感之由。全诗篇幅虽小而布置得宜,曲折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