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提升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考点】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A.诗歌大意——写景 状物 叙事

B.揣摩形象——形象 意象 意境

C.体会内涵——抒情 言志 寓理

【试题特点】

1.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绝不能离开景、情、境。
2.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阐释的是普遍哲理。

【学生答题存在问题】

1.答题不规范,易漏掉一些要点。
2.只能意会,不能有效言传。

【常见问答模式】

一、炼字型

提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同意吗?为什么?

解答分析:

要求品味古人所锤炼的字的妙处,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读,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炼字可以从以下入手体会:

动词: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A.叠词: 增强情感的表达,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味。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B.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和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在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正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二、思想内容类

提问方式:1.请分析某句诗(某首诗)的思想感情或内涵。

2.评价诗作的思想感情。

3.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或主张)。

解答分析:

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价。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意,似是而非的问题,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答题步骤:

1.塑造的形象

2.作者的情感

3.作品的思想意义。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往往用“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歌颂了……的品质,批判了……的观点等句式。

[示例] 下面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矛盾的心理?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参考答案] 这首诗描绘了落木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寒气袭人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心理。也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其中“遥隔楚云端”“孤帆天际看”两句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而“迷津欲有问”一句借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表明了隐居与从政的矛盾心理。

三、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

意境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想(客观景物)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联想想象的境界。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主要的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笨办法:翻译全诗。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2个双音节的词概括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注意要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须答具体。如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示例] 试分析下面诗中画眉鸟的形象。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本诗为作者贬官外任时所作)

[参考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只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形象。其中一、二两句具体描写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地飞翔、无拘无束地歌唱的特点。其实画眉鸟的形象就是摆脱了朝廷束缚后自由舒畅的诗人自身形象写照。

四、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

古诗特别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感情基调或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出学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五、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艺术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1.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1)直抒胸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的得开心颜!

(2)间接抒情

A.借景抒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B.托物言志(虞世南《蝉》)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C.托物寓理(朱熹《观书偶感》)

D.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2.描写手法

(1)衬托——正衬(李白《赠汪伦》)

反衬(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

以乐(哀)景写哀(乐)情:如《谢亭送别》唐代谢诨“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2)联想想象,也叫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的手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如《望庐山瀑布》前三句描写眼前所见,是实写;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银河来比拟庐山瀑布,为虚写。

(3)对比、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动静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3.修辞手法

(1)常见8种。

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为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借代能以少胜多、化凡为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用典

把作品所要抒发之感情暗寓于所用的典故史事,可收到言简意赅的奇特效果①含蓄凝练,表意丰富,耐人寻味;②造成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如“武陵人”、“廉颇老矣”、“青衫司马”、“豆蔻词工”、“封狼居胥”等。

4.多角度欣赏

有些诗词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方面渲染气氛,丰富了诗文的内容。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运用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 试分析下面这首诗歌的表达技巧。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参考答案]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衬托的手法。其中三四两句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景写哀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用刘备三顾茅庐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六、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3.请说说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

该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求品味整首诗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等。分析语言特色,首先必须理解一些术语,如“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再熟悉一些著名诗人的语言特色,如陶渊明的平淡、李商隐的绚丽、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绝句的含蓄、贾岛的简洁等,了解这些对解题不无帮助。

答题步骤:

1.用1—2个4字词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示例] 试分析下列这首诗语言上的特色。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 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参考答案] 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朴素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二: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0196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9日 23:12
下一篇 2023年4月9日 23:12

相关推荐

  • 带“心”字的诗句

    带“心”字的诗句 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mi…

    2023年4月3日
    202
  • 宋方壶《水仙子·居庸关中秋对月》阅读答案及赏析

    水仙子·居庸关中秋对月 (元)宋方壶 一天蟾影映婆娑,万古谁将此镜磨。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儿个,广寒宫好快活,碧天遥难问妲娥。我独对清光坐,闲将白雪歌,月儿你团圆我却如何…

    2023年4月10日
    163
  •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

    2022年12月17日
    142
  • 李白《蜀道难》原文及翻译

    蜀道难原文及翻译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诗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诗中诸多的…

    2022年12月27日
    172
  • 待漏院记文言文翻译

    待漏院记文言文翻译   《待漏院记》选自《四部丛刊》本《小畜集》,作者王禹偁(chēng)。文章以宰相待漏之时的不同思想状态,将宰相分为贤相、奸相、庸相三个类型,褒贬之意非常鲜明,…

    2023年1月8日
    184
  •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复习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复习   转眼五月份已经过去了,考试离考生们又近了一步,考生们都复习好了吗?是否已经全面的复习过了?下面就一起和小编再过一遍语文查缺补漏。这里小编先小考网预祝大家能…

    2023年1月11日
    16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