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2、描摹诗歌图景;
3、剖析作者思想。
谒金门(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问题:“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情景交融,请简析之。
答案:“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写了环境中的春天景色;而且用融情于景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来。春风搅动了池水,也搅乱了思妇的内心。光阴的流逝,季节的更迭交替,春天又悄悄地来到她身旁。春风乍起,春色迷人,这一切怎能叫她无动于衷而不勾起春思的愁绪呢!
西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南乡子    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什么?
(2)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3)“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案:(1)离愁别绪或思乡之愁或离恨
(2)借景抒情,用烟、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 
(3)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04高考海南卷)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鉴赏提示:“杜鹃”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那“不如归去”的啼叫声总会引起游子思妇的无限感伤。故抓住这一意象,就抓住了这类诗歌的抒情类别。
(一)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
    二是画面色彩;
    三是动态或静态。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问: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
答案:这首诗写了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上联是静景,下联是静景。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问题: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一二句是动景描写,三四句是静景描写。画面动静结合,色彩丰富鲜明,境界阔大,这样,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
(二)画中品诗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赠别   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第一首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材。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的写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
    第二首写离筵寡欢场面。一二句叙今昔:以前欢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三四句以暗淡的蜡烛垂泪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的内在形象,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之态。
    在这两首诗中,“排云白鹤”与“蜡烛垂泪”形象,二者色调截然不同,前者是奋发向上的,后者是伤感愁苦的。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 “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案:
(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三)组合意象,探究内涵
注意粗知简炼的人和事,特别是参与人活动的情节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
怎样体味古诗词的意境?
(1)抓画面
(2)激起联想与想象
(3)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
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   
    诗歌的情和景是水乳交融的。
    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能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词人在好鸟娇花中叹人生的虽美好,终将消亡。但“似曾相识燕归来”寓意着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食。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落叶满空山的景象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答案:
“落叶满空山”,秋风萧瑟,落叶满山,杳无人迹,萧索而凄清的环境,诗人想到他的道士朋友修行的清苦,对朋友的深切的关怀;路径难辨,欲行无路,无以对朋友予以慰藉的惆怅;诗人自己在”清冷中无以遣怀的寂寞。“落叶满空山”的形象和这些情联系起来,便构成了情韵深长、耐人寻味的意境。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0283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10日 12:00
下一篇 2023年4月10日 12:0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学习方法详解

    文言文学习方法详解   中学生平时学习用时最多的是文言文,花工夫最多的是文言文,背得头脑发涨的是文言文,可考试时出错最多的仍是文言文,应用起来最难的是文言文,足见文言文学习的效率之…

    2022年12月3日
    189
  •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文知识点者的用法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文知识点者的用法   者的用法   1.作助词   ⑴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人、物、事、时、地等。译为:的的人(东西、事情),或不译。   ①有复…

    2022年11月28日
    225
  • 高考文言文重点字词

    高考文言文重点字词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

    2022年11月20日
    192
  • 【双调】庆东原(忘忧草)

             白 朴       &…

    2023年5月7日
    180
  • “就暖风光偏著柳,辞寒雪影半藏梅”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就暖风光偏著柳,辞寒雪影半藏梅。”这两句是说,初春和暖的风光偏向柳树,使其先绿;残雪留影,梅花含苞,严寒的冬日就要过去了。诗句把早春的景象,形容得形象而贴…

    2023年3月30日
    172
  • “欲题名字知相访,又恐芭蕉不奈秋。”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欲题名字知相访,又恐芭蕉不奈秋。”这两句是说,访隐者不遇,令人失望,想题个名字在这芭蕉叶上,又恐此叶耐不过秋天,叶落字毁。说明这位隐者四处云游,行踪不定,…

    2023年3月27日
    16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