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词的语言及试题解析

鉴赏古诗词的语言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和跳跃性。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炼、隽永以及语言风格特点。诗歌语言的考查类型主要有鉴赏炼字型、鉴赏诗眼型和鉴赏语言特色型。

1.炼字型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句一词甚至一字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诗歌“炼”字,主要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叠音词的炼字效果。

设问方式: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③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

【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解析】本题从炼字角度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鉴赏时,我们要揣摩诗意,把握特殊语境,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由表面深入本质,多层面理解诗歌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炼字的妙处。

【答案】 “网”字既是比喻又有想象。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解答古诗歌“炼字型”题目的方法

1.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
2.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
3.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4.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5.根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2. 诗眼型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对全诗的把握程度。分析诗眼就是抓住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词进行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顾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抓住“诗眼”命题往往可以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设问方式:

①某字(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
②全诗围绕某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例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眼的赏析。诗眼就是一首诗最为关键的词语。而一个词的关键性主要体现在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的是眼前景,第三、四句写的是故园情,而连接这两者的正是这“折柳”二字。它自然就成了全诗的关键。它唤起了诗人一连串具体的回忆,激荡起了诗人蕴藏在心底的思乡之情。因此,从全诗的结构来看,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答案】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情别怀远之意,而本诗的主旨正是抒写了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由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也是全诗的诗眼。

解答古诗歌“诗眼型”题目的方法

1.指出该字(或该句)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或该句)写了哪些内容。
3.分析该字(或该句)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4.根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3. 语言特色型

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绚丽多彩,有的质朴无华;有的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有的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鉴赏语言特色,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进行赏析。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不同的诗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鉴赏语言特色,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要记忆一些常用术语,如沉郁顿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奇奔放、悲慨沉郁等,以便表述恰当,答题规范。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③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例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干曲(其一)

崔 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直率的船家女形象。

解答古诗歌“语言特色型”题目的方法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
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按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0284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10日 12:01
下一篇 2023年4月10日 12:01

相关推荐

  • 《滥竽充数》的意思及道理分析

    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近义词: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反义词:货真价实、名副其实。 滥竽充数① …

    2022年12月27日
    264
  • 高考文言文必看小技巧

    高考文言文必看小技巧   第一部分:读懂文言文   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一、怎么去读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

    2023年1月10日
    261
  •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rd…

    2023年1月3日
    289
  • 文言文倒装句解析

    文言文倒装句解析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

    2022年12月4日
    279
  • 高中文言文必背

    高中文言文必背   文言文是语文必考的一项,而高中学到的文言文那么多,哪些才是比较重要的呢?下面是小编与你分享的一些高中必背的文言文,欢迎阅读。    高中必背文言文大全   《寡…

    2023年1月4日
    187
  • 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吴文英 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云淡星疏楚山晓,听啼鸟,立河桥,话未了。 雨外蛩声早,细织就霜丝多少?说与萧娘未知道,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注释】 霜丝…

    2023年5月7日
    27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