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水调歌头·又燕山九日作》阅读答案

水调歌头·又燕山九日作
【宋】范成大
万里汉家使,双节照清秋。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亭落桑榆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卢沟。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对重九、须烂醉,莫牵愁。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袖里天书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注释:①乾道六年(1170年),作者奉命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诏书礼仪和索取“陵寝”事与金国交涉,慷慨抗节,几近被杀,本词即写于出使期间。②双节:使节出行时的仪仗。③禹: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曾治理黄河,划定中国九州版图。④桑榆:指桑干河(永定河)和榆关(山海关)。⑤作者在当时所作绝句《燕宾馆》自注中说可“至是适以重阳,伴使把菊酌酒相劝。”⑥天书:南宋至金国的国书。
15.根据阅读经历判断,本词词牌是(2分)
A.永遇乐    B.念奴娇     C.水调歌头    D.定风波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开篇即写出使金国的大背景,作者走遍当年的都城汴梁,胸中透露出不平的意绪。
B.“桑榆”“太行” “卢沟”三句点明行踪,也写出了孤身一人、客居他乡的感伤与落寞。
C.虽然两鬓斑白,作者还是畅饮赏菊以度佳节,且以拟人手法写出菊花绽放带来的喜悦。
D.本词以北国秋日风光入诗,情感慷慨激昂,悲壮又不失豪放,风格与苏轼、陆游相近。
17. 题目中“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下列与重阳节没有关联的两项是(4分)
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B.云木硫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樽前。
C.但将酩酊秋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D.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
E.细笔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18.上世纪30年代末,学者夏承焘因中日战起,“惧亡国之无日,援取宋人词之足鼓舞人心、砥砺节概者”编著了《宋词系》,其中即有范成大此词。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词何以能够“鼓舞人心。砥砺节概”。(5分)
19.在横线处填写相关作品原句(6分。限选其中6处。)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季节的变化总能牵动诗人敏感的心灵,范成大于清秋时节一抒怀抱,更有无数诗人因“秋”生情。767年重阳,56岁的杜甫一首《登高》写尽秋悲,其中颔联“①                 ②              ”二句写出肃穆萧瑟、空旷辽阔的秋景,寄寓着深沉的生命感怀,成为千古写秋名句;元和十二年秋,白乐天写下《琵琶行》,开篇即以“③                ”一句写出送客湓浦口所见清冷秋景,为下文抒写“天涯沦落”之悲奠定了基调,其后又以“④             ”一句秋江月夜景色烘托出音乐的无尽魅力;北宋范文正公同样善摹秋意,“碧云天,黄叶地,⑤      ⑥           ”,思乡的愁绪借景透出,不着痕迹。当然,秋景也并非总是一片萧瑟。1925年,满怀革命豪情的的毛泽东途经长沙,伫立橘子洲头,眼中则是一派“⑦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⑧       ”的壮丽秋景,呈现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境界。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此言不虚。

参考答案
15.(2分)C
16. (3 分) B
17. (4 分) A E
18.(5分)
评分要点:结合词作具体内容(2分),分析作者情怀(2分),说清作者情怀与“鼓舞人心、砥砺节概”的关系(1分)。
答案示例:
本词上阕“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两句,写出使时作者途经故都汴梁,于城中徘徊不已,凭吊故国;夜不成寐,内心呼唤着曾在此治水开疆、奠定华夏版图的大禹,取精神力量;(2分)暗含着抗击外侮、收复失地的爱国豪情(2分),与抗击日寇的历史背景契合,故能“鼓舞人心、砥砺节概”(1分)。
其他可选要点:
①上阕“袖里天书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写自己出使金国,虽身处险境,仍旧心系故国山河,决心不辱使命,表现了作者不畏强敌的慷慨、视死如归的豪迈、为国献身死而无憾的气概。
②园上阗“无限太行紫翠”等甸,写出途出所见群山连绵,气势雄伟,表现作者对祖山河的深情,爱国情怀浓厚。
③结合全词分析:上阕写清秋出使所见,叹故国山河寥落;下阕写重阳佳节抛开愁绪、赏花饮酒之时,仍心系使命。表现了词人身处险境仍坚定忠贞的报国决心。
19.(6分)①无边落木萧萧下②不尽长江滚滚来③枫叶荻花秋瑟瑟④唯见江心秋月白⑤秋色连波
⑥波上寒烟翠⑦万山红遍⑧百舸争流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0389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11日 00:06
下一篇 2023年4月11日 00:07

相关推荐

  • 长清僧文言文阅读

    长清僧文言文阅读   【清】蒲松龄   长清僧,道行高洁,年七十余犹健。一日,颠仆不起,寺僧奔救,已圆寂矣。僧不自知死,魂飘去至河南界。河南有故绅子,率十余骑,按鹰猎兔。马逸,堕毙…

    2022年11月28日
    275
  • 孙周卿《水仙子·山居自乐》阅读答案附赏析

    【双调】水仙子 山居自乐  (元)孙周卿  西风篱菊粲秋花,落日枫林噪晚鸦。数椽茅屋青山下。是山中宰相家,教儿孙自种桑麻。亲眷至煨香芋,宾朋来煮嫩茶,…

    2023年4月9日
    261
  • 李煜《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阅读答案及赏析

    采桑子 (南唐)李煜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上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1. 《词林万选》中把“几树惊秋&rd…

    2023年4月10日
    227
  • “郭琼,平州卢龙人。祖海,本州两冶使”阅读答案及翻译

    郭琼,平州卢龙人。祖海,本州两冶使。父令奇,卢台军使。琼少以勇力闻,事契丹,为蕃汉都指挥使。后唐天成中,挈其族来归,明宗以为亳州团练使,改刺商州,迁原州。清泰初,移阶州,城垒未葺,…

    2022年12月31日
    283
  • 《还山宅》阅读答案

    还山宅 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①槎:读chá…

    2023年4月12日
    264
  • 《丰乐亭记》原文及欣赏

    《丰乐亭记》原文及欣赏   《丰乐亭记》这篇文章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和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2023年1月5日
    22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