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阅读答案及赏析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注①炙:艾制,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②翛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
1.诗中叙述了怎样的老年状况?请简要分析。(5分)
2.本诗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用到了“树”的意象,作用是否相同?请结合相关语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诗中叙述了老年苦况令人怜悯:体瘦、发稀、眼昏、病多,无法读书,经常针灸。诗中也指出值得自豪自傲的长处:阅历丰富,对社会、人心有了更深的了解;细细思量,对一切都能释然。
2.相同。都以树为喻,传达出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酬》诗中以“病树”比喻自己,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对世事变迁和仕宦沉浮,表达出豁达的襟怀。本诗用“桑榆”比喻晚年,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太阳折射出的晚霞还可以照满天空;表达了对生死问题清醒乐观的认识。

简析
作者此诗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人到老年虽然有人瘦、发稀、视力减弱、多病等不利的一面,也还有处事经验丰富、懂得珍惜时间、自奋自励等有利的一面。对此如果细致全面地加以思考,就能树立正确的老年观,就能从嗟老叹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而有所作为。桑榆虽晚,还能放射出满天灿烂的霞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深为人们赞赏,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这首诗表达了刘禹锡对生死问题的清醒而乐观的认识,说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唯物的态度积极对待人生。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0403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11日 00:10
下一篇 2023年4月11日 00:10

相关推荐

  • 古诗鉴赏之诗歌的表现手法

    古诗鉴赏表现手法 1.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

    2023年4月11日
    169
  • 文言文考点《论语·述而篇》

    文言文考点《论语·述而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

    2022年11月28日
    224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刘禹锡《陋室铭》对比阅读答案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

    2023年1月2日
    202
  • 答李端叔书文言文阅读

    答李端叔书文言文阅读   答李端叔书   (宋)苏轼   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犹可阔略,及足下…

    2022年12月3日
    223
  • 六年级《如梦令》改写

    六年级《如梦令》改写   《如梦令》一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如梦令》改写,欢迎大家参考!   六年级《如梦令》改写1  一个夏日的清晨,我独自坐在古香古色…

    2022年11月22日
    172
  • 2016年中考古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汇编(二)

    【2016·四川省成都卷】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2023年4月11日
    13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