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业《过吴江有感》阅读答案及简析

过吴江有感
吴伟业①
落日松陵道,堤长欲抱城。
塔盘湖势动,桥引月痕生②。
市静人逃赋,江宽客避兵。
廿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
注:①吴伟业:明末清初诗人,明崇祯四年进士,清顺治十年被迫赴京出仕。②月痕生:月属阴象,因而在古诗词中往往用来比喻外族。
1.请赏析本诗的构思脉络。(5分)
2.诗人康熙七年(1668年)春,从家乡江苏太仓往浙江吴兴,途经吴江,深有感怀。请从“落日”“湖势”“月痕”三个意象中任选两个分析其中深意。(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一:①首联:总写,概括了吴江形势,兼明时代背景。(1分)②颔联、颈联:由暗而明既是写景(1分),又分别暗示了清兵南下、人民离散(1分)。③尾联:诗又合二而一(1分),归结为故国沦丧,交游零落,身世凄凉,唯有感叹而已的悲凉情怀(1分)。
答案二:①第一层(一、二联):描写过吴江时所见的自然景色。首联:远眺,诗人走在黄昏的吴江道路上,远远望去,这堤好像要抱住整座县城一样。颔联:由远而近,写出方塔在湖中仿佛湖势在围绕着方塔移动,桥身很长似乎淡淡的月痕是由它牵引而生。(1分)这两联动静相宜,交相辉映,组成了一幅空明清旷的图画。(1分)②第二层(三、四联):叙事、抒情。颈联:写出吴江在赋税重压、战乱摧残之下的萧条景象。(1分)尾联:写故友离散,浮名累人。(1分)③整首诗由“过吴江”的描写、叙事到“有感”的抒情,既层次分明又互相渗透、密不可分。(1分)
2.①落日:暗示明朝政权已经彻底灭亡。②湖势动:暗示“逃赋”和“避兵”这样的人间风波。③月痕生:隐喻清兵南下之意。④这些意象均暗示出清立明灭的时代背景,表达了诗人故国沦丧的悲凉情怀。
【评分标准:意象深意分析,写出1个得2分,2个得4分;答出“亡国之悲”得2分。】

简析
这首诗的前两联写吴江城外之景及心中的感受。后两联写吴江城内见闻及诗人的感想。抒发了作者身遇乱世的悲凉。这首诗在写景抒情中,巧妙的叙事,全诗按照时间先后依次描述,层次分明,语言生动、凝练,含蓄。
前半首写“过吴江”,是叙事;后半首写“有感”,是抒情。然而,抒情之中,兼有叙事。首联“落日”,诗人离吴江还较远;颔联“月痕生”,渐渐接近吴江;颈联“市静”,表明已经上岸;尾联“把酒”,则是住下之后发现“交旧散”,才对“酒”兴“叹”的。全诗按照时间先后依次描述,层次分明。因此,后半首既是写“有感”,又是续写“过吴江”。同样,前半首的“落日”,“月痕生”,暗示了明朝的覆亡、清兵的入侵,所以,它既是写“过吴江”,又是预写“有感”。可见,在本诗中,叙事与抒情,“过吴江”与“有感”,已经达到了相互渗透、不可截然分割的地步。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0403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11日 00:10
下一篇 2023年4月11日 00:10

相关推荐

  • 李觏《秋晚悲怀》阅读答案

    秋晚悲怀 〔宋〕李觏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 春水别来应到海,山松生命合经霜。 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 【注】壶中句:据《云笈…

    2023年4月11日
    256
  • 数学故事中的唐诗故事

    数学故事中的唐诗故事   阅读欣赏唐诗,常常发现许多含有数字的句子,这些简单的数字就它本身来说,既无形象,也不能抒情言志,但经诗人妙笔点化,却能创造出各种美妙的艺术境界,表达出无穷…

    2023年4月17日
    206
  •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简肃薛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①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

    2022年12月30日
    232
  • 过零丁洋文言文翻译

    过零丁洋文言文翻译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以下是“过零丁洋文言文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

    2023年1月4日
    230
  •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阅读答案及翻译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

    2022年12月30日
    383
  • 浪淘沙 吕碧城

            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夜深听雨小红楼。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  临远怕凝眸,草腻…

    2023年5月6日
    19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