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辨业的文言文介绍

大学辨业的文言文介绍

  《大学辨业》

  清代颜李学派的代表作。清李塨著。

  【作者简介】

  李塨(1659-1733),字刚主,号恕谷。保定蠡县(今属河北)人。少时师事颜元,专治礼、数、射、御、兵法、乐诸学,弃八股,与颜元同创“颜李学派”。三十二岁中举后出游,结交名士,研讨学术。晚年隐居家乡,讲学经农,著作除此书外,还有《小学稽业》、《圣经学规纂》、《论学》、《平书订》、《拟太平策》、《传注问》、《恕谷后集》。此书阐述《大学》旨义,发挥颜元之学。

  【书籍简介】

  《大学辨业》认为程朱、陆王的心性理论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专讲性天,脱离实际的悬空之学,有违圣人“下学上达”的遗训,“朱子《孟子注》以知性知天为格物致知,存心养性为诚意、正心、修身;盖欲先上达而后下学也,至陆王则又以为上达即是下学,两派不同在此。不知不先下学,所谓上达非上达也,非大体也,皆佛氏之空幻耳”(卷三)。强调“上达”必由“下学”方能获得。反对宋明理学“主静”的`修持方法,认为闭目静坐是佛老的主张。“心之静,只是须臾,不可主之也。主此必人二氏矣。”(卷四)

  对“格物致知”的解说,与其师颜元有所不同。训“格”为“至”,训“格物”为由学致知,“然不曰学而曰格,何也?学有浅深,皆可谓学。格者,由浅及深,无所不到之谓也”(卷二)。强调由学获得知,由知指导行。“致知在格物者,从来圣贤之道,行先以知,而知在于学。”(卷二)“学于平日为学,行于临事为行。”(卷三)因此,与颜元不同,认为先知而后行,“不知不能行,不行不可谓真知”(同上)。并把知行看做是平行的两个方面,“格物之于礼乐,学也、知也;修身之于礼乐,行也”(卷四)。正因为对“格物致知”和知行关系作了如此理解。李塨和颜元所走的学术路线不同,走进了考据学的狭路。

  【版本】

  光绪初年由王灏收入《颜李遗书》,1923年收入四存学会编印的《颜李丛书》。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061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2年12月3日 10:00
下一篇 2022年12月3日 10:0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学习方法详解

    文言文学习方法详解   中学生平时学习用时最多的是文言文,花工夫最多的是文言文,背得头脑发涨的是文言文,可考试时出错最多的仍是文言文,应用起来最难的是文言文,足见文言文学习的效率之…

    2022年12月3日
    234
  • 曾巩《尚书比部员外郎李君墓志铭》阅读答案

    康定初,先人寓南康,与 李君居并舍。是时君年未四十,游余父子间,相好也。后十余岁,君为临安,遇余于浙西,道旧故,喜甚。又十余岁,君已退而家居,复见之山阳。又九岁,而君年七十有一以卒…

    2023年1月1日
    247
  • 周邦彦《过秦楼·大石》

    周邦彦 水浴清蟾,叶喧凉吹,巷陌马声初断。闲依露井,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人静夜久凭栏,愁不归眠,立残更箭。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 空见说鬓怯琼梳,容消金镜,渐懒趁时匀…

    2023年5月9日
    224
  • 《资治通鉴》序 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资治通鉴》序    (宋神宗)御制 朕惟(想,思考)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故能刚健笃实,辉光日新①。《书》亦曰:“王,人求多闻,时惟…

    2022年12月29日
    306
  • “商挺,字孟卿,曹州济阴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商挺,字孟卿,曹州济阴人。年二十四,汴京破,北走依冠氏赵天锡,与元好问、杨奂游。东平严实聘为诸子师。实卒,子忠济嗣,辟挺为经历,出为曹州判官。未几,复为经历,赞忠济兴学养士。 癸丑…

    2023年1月3日
    248
  • 白居易《闻新蝉赠刘二十八》阅读答案赏析

    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唐]白居易 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 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  白发生头速,青云②入手迟。 无过一杯酒,相劝数开眉。 (选自《白居易集》) 【注】①…

    2023年4月10日
    24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