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味在人间》读后感
这本书的作者是《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写的关于美食的书。有兴趣的可以找来读读。
打开这本书,迎面扑来的是作者对家乡食物的热爱,对乡愁的追寻,对物质贫乏的童年生活的回忆,还有对失去的那些美食回忆的淡淡的失落。
不管我们走到哪里,我们不能忘记的就是家里面父母做给我们的美食,也许不能称之为美食,只是最简单最朴素的饭菜,但是是每个人独特的记忆。
作者来自安徽,记忆中他的妈妈做的豆瓣酱,中国人对酱的喜欢弥补了那个年代物质的贫乏,大家可以热腾腾的馒头夹着豆瓣酱吃,还有他的张老师家做的西瓜豆瓣酱,其实我姥爷在我小时候也做过豆瓣酱,还是西瓜豆瓣酱,不过中国最好的豆瓣酱来自郫县。
还有他写的美食之一,菜汤拌米饭,吃完一整桌菜,然后用菜汤拌米饭。还有皮蛋,变蛋用石灰裹在外面,吃的时候有种碱味,拌凉菜吃比较好吃。
还有炒米,炒米用的是上等糯米,浸软后沥干,锅里加香油少许,糯米用竹筲来回拌炒,出来的炒米表皮皲裂,通体金黄,香气扑鼻。安庆人说,三个炆蛋一碗炒米,吃了走启。炆蛋可以置换成鸡汤或者红糖水,但炒米是雷打不动的。这正是传统农业社会的后遗症,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作者的幽默接地气,真的让人服气。他对美食的研究是接地气的,看他的文章,第一就是很短,第二就是他的文章真的是列举了太多食物,跟我们的生活离的很近很近。
作者对食物的研究深入骨髓,我想他是真的热爱生活和食物的。
他喜欢接近家常的味道,有特色的味道,更加贴近一个中国人基因里的味道。
喜欢的煮花生,脆的,我们没吃过吗?喜欢的涮羊肉,还有广东的牛油也是可以下火锅吃,被煮过的牛油晶莹剔透。还有蒙古的羊尾巴,几乎就是羊油。还有四川的双流机场的烧田鸡,羊肉每个地方都各有特色。还有螺蛳,没吃过。重庆小面,重庆人喜欢简单的小面。
他提出的每个饭馆应该有一个特色菜,还是很地道的。
他不向往大城市钢筋水泥大楼里做出来的精致的菜肴,而是向往具有地方特色的菜,很土很土的那种味道,接近当地的味道。
他吃过的菜很多,特色和本色是他的追求,一个爱吃的人永远有点乐观。我去看了一下他的微博,的确很淳朴。怪不得他的纪录片拍的那么好,因为他骨子里真的很会吃,全国的很多地方,都有他的足迹,是吃货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