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间词话》有感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的代表作,也是诗词文学史上的一本著作。在本书中王国维先生对诗词创作的由各个不同方面进行剖析,阅读本书后会对诗词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更会避免在诗词创作上走很多的弯路。同时也不能仅将《人间词话》看作一本诗歌鉴赏类的书籍,在《人间词话》中融入了许多王国维先生对人的思想审美的理解,对人生路上的思考与顿悟。即便不从诗歌欣赏的角度上看也会有良多收获。
境界是《人间词话》的论词核心,其本指疆界,在佛经之中指个人精神所能达到的境地。在诗词之中则是指情与景交融所形成的艺术氛围或境地。其理论依据是由《诗经》中的“思无疆”引申而来的“意无穷”,并在此基础之上引进叔本华关于“世界是我的表象”的思想,将“言有尽而意无穷”作为境界之本。《人间词话》一则:“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便指出境界于词之重要性,有了境界的词便有了崇高的格调,自然而然的变成了名句。
那么什么样的诗词作品能够称之为有境界呢?《人间词话》六则:“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境界包括外物之境与内心之境,能够两方面兼有并做到真切可感便能称为有境界。
境界的创造方法分为造境与写境,二者是区分理想主义与写实主义的两大依据,但二者却又不可截然分开,造境侧重于艺术虚构而写境侧重于现实写实,此二者之关系如太极图中的阴阳一般泾渭分明却又互相包含,艺术虚构离不开现实,所虚构的境界应当符合现实生活。而现实描写也在经过作者对现实人生取舍后所创造的。故如五则所说:“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则是造境与写境两种创作方法所创造出的两种不同的艺术境界。有我之境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无我之境是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者关系与造境写境关系一致皆为泾渭分明却互相包含。境界有大小之分却无优劣之分。“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故于文学史上豪放派反对婉约派,社会批判型诗人反对归隐山林的山水派诗人等,都是不恰当的行为,文学本无优劣,只要是美的便是有了生命力,在美的世界中没有等级。
《人间词话》二六则:“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第一境界所指为即便是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的凛冽气候,还能够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迷茫之中立下大志向。第二境界指在立下大志向后,全身心投入直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则是在全身心的投入努力之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顿悟之感。以此说词,虽与作者原意无涉,却是王国维先生结合自身经历的深切体验,富有普遍意义。诗词创作恰如人生,诗词因境界而自成高格,人因境界而目光辽阔,志向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