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衫醉看植物园 — 读《古典植物园》有感
“江南的春天,是从开满紫云英的田野醒来的。多年以前,我和小伙伴去田野里玩耍,翻过山头,眼前出现一大片紫红色的花田,在太阳底下熠熠发光……”翻开厚厚的《古典植物园》,迎面第一段话就是这么优美,乡村的清新气息也迎面扑来,我一下子兴趣盎然,并且有点神情恍惚:这确定不是写我吗?随着阅读的深入,四季美卷也徐徐展开。
《古典植物园》真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世界啊,一个个鲜活学识,伴着彩色与温情。作者在东西方杂学间,勾勒出无数古木、花草。对于不同植物的打量,勤考据、重勾连,多感悟。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春辑、夏辑,秋辑,冬辑,展示了42种古典植物,每种植物用一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的写法都力求变化,辞章含着温情又不夸饰,看似是对各类植物的注疏,实则有诗学、民俗学、植物学的心得,通篇文字处于学者笔记与作者随笔之间。我最喜欢春辑中的“紫云英”、夏辑中的“凌霄”、秋辑中的“菱角”、冬辑中的“悬铃木”。
品读本书春辑第一篇,才蓦然发现刻在我童年记忆里的、老家口中的“花草”,竟有个高大上的学名“紫云英”!书中引经据典细说紫云英之得名,并展示春天的紫云英:“沽得梅花三白酒,轻衫醉卧紫荷田。”而在我童年记忆里,初冬时分,父母把紫云英种子播在水田,早春便有了一片片的紫色花海,美得摄人心魄,至今还盛开在我快乐童年里。母亲总在紫云英刚开花时,让我去采摘鲜嫩紫云英煮来吃,我的味蕾里还留着记忆。父亲总在紫云英开放得最灿烂时刻,牵来水牛、带上铁犁,把整片紫云英花海犁翻并覆盖进泥土里,我心疼不已,父亲却说:“这花草,是用来肥田的,能使稻谷丰收。”
夏辑中的“凌霄”,最是丰富多彩,展现各种各样情怀,让我大开眼界。“满地凌霄花不扫,我来六月听鸣蝉”,牵出了我年少时的倔强。当蝉鸣声一阵阵在夏日午后响起之时,我痛苦地发现,我被县城高中录取却无钱就读,而且像夏蝉般聒噪的是,媒人说镇里最有钱人家的小儿子看中了我……而当时年少的我,倔强地决不做“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那依附托寄的凌霄花,最后在父母与自己的竭尽全力下,如愿就读了高中。如今的我,特别欣赏“披云似有凌云志,向日宁无捧日心”那谦逊低调的凌霄花;最爱《老学庵笔记》中“无所因附而特起,岁久遂成大树”那独立挺拔的凌霄树。
“单个菱株浮于水面,是非常美丽的一幅图案”,是秋辑“菱角”中的文字,本节让我探寻了历史悠远、意蕴深厚的菱角,知晓了菱花与铜镜的典故,感受了“菱歌不厌长”的深情浪漫,更是唤醒了我那一段年少时光,那在“水八仙”中度过、菱角中穿梭的日子:在江南老家,在老家屋后辽阔的浅湖里,那抬头摘菱角、低头摸河蚌,那在水中如泥鳅般钻来钻去的小孩中,肯定有我一个。最是书中陆游诗句“八十老翁顽似铁,三更风雨采菱归”,瞬间引发了我淡淡乡愁:年少离家老大回,兴趣无改鬓毛衰,何时乘车归故里,再采菱角一大堆啊……
当读到冬辑中的“悬铃木,欣赏一棵冬天的树”时,我脑海里立即闪现今年三月,在广州市龙溪大道南邂逅的黄风铃花,齐刷刷鲜艳怒放,那是两条让人惊艳的纯黄色溪流,在公路两旁灿烂流动,美不胜收……然而,当我认真读完本节悬铃木的介绍后,不禁哑然失笑:此“铃”非彼“铃”也。但我想,植物的精神是相同的,都是人类的好朋友,与人类相互辉映、相得益彰。南京城里的满城悬铃木,“高大挺拔,干净整齐,就像护卫队一样守卫在马路两旁”;而广州市三月里那绚丽黄风铃花,如悬挂的铃铛,提醒人们时不我待、敢为人先,它迎风摇曳、动感飘逸的灵动模样,像极了年青时尚的广州市,也像极了务实拼搏与浪漫潇洒共存的广州人。
合上《古典植物园》,回味着这寻常草木背后的自然与人文之美,似乎行走在天然氧吧,养身;细看书中古典植物图,欣赏身边的郁郁葱葱,养眼;品读古典植物中的文学、历史、艺术、审美,满足了我对植物的所有期待,让我畅游诗意的植物世界,养心。我似乎进行了一场与植物的交流、与古人的对话、与名家的谈心、与年少自己的穿越。朋友,如果你也能忙里偷闲,那就像我,在绿荫下、在清风里,轻衫醉看植物世界吧,并与身边植物交流,让春夏秋冬四季的你,卸下生活的疲惫与岁月的负累,与诗意植物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