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 — 读《当呼吸化为空气》有感

向死而生 — 读《当呼吸化为空气》有感

吾人别无它途,唯有直面无常,向死而生。

当你被告知身患癌症,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是整日惶惶不可终日,抱怨命运的不公;亦或是安静等待死亡的到来;或许只有当一个人真正与死神面对面,方能感受到死亡的意义;作为一名医学生,真正被这本书吸引倒不仅仅因为它是一本与医学相关联的书,而是作者保罗所处的角色:医生与患者-救赎与被救赎的关系;无论作为医生还是病人,他一直都与死神面对面:检验、对抗和接受,他想帮助人们理解死亡,并直面自己必死的命运。

《当呼吸化为空气》是保罗留给世界的告别书,整本书里没有与癌症抗争的励志故事,没有奋力疾呼命运不公,他只是平静的,冷静的,娓娓道来他这一生的经过和对生命,对死亡的感悟。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当我身体强健时和至死方休;仅仅只有200多页,保罗还未写完这本书便已将躯体化作春泥;似乎并不完美对吗?但也如保罗所言:你永远无法到达完美的境地,但通过不懈的努力奋斗和追求,你能看见那无限接近完美的渐近线;书的上半部分主要回忆了他是如何弃文从医的和对医学,人性,医患关系的理解;或许医者的文字总是冷静,他将一切写的云淡风轻,但我仍能感觉到他隐隐的不甘与无奈。后半部分主要是记述了患病后他的所为和所感,牡丹亭中言: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患病后,保罗对于生死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笔耕不辍,继续前行。重回手术台,至死方休。

弃文从医,让我很容易想起中国的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他们恰好相反。或许是时代背景的不同吧。我常常觉得文学与医学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医可医人,文可医心。鲁迅先生想改变当时中国人的思想,于是他选择以笔为戎;而保罗想探索生命的真谛,于是他选择从医,拿起手术刀;

和保罗一样,对于医学生来说,未来我们会走向医院,面对各种各样的生离死别,看许多的悲喜故事。我们会常常看见和死神作斗争的患者,对生命的感悟也会更深些。的确,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让患者活着,体面的活着。但是同时也应该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病在目前来说是医生无法治愈的,在这时,医者的职责,不是延缓死亡或让病人重回过去的生活,而是在病人和家属的生活分崩离析时,给他们庇护与看顾,直到他们可以重新站起来,面对挑战,并想清楚今后何去何从。正如特鲁多医生说: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为未来我走向岗位指引了方向。

我时常也会想,或许某一天我失去最亲最爱的人,我该要如何去面对他在我生命中留下的印记。我能否治愈自己,习惯没有他的日子。曾经看过一个视频,一位母亲的妈妈因年老离开了人世,这位母亲隐忍地对她女儿说:“妈妈,没有妈妈了。”听到这,我便想起来或许再过几十年,我的母亲也会老去,甚至离开,便哭的不能自已。即使作为一名医学上,对生与死应当比别人看的更透彻一些,但是仅仅只是想象着挚爱的离开我便不知该如何接受,更别说是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了。但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丧亲之痛是不会隔断你对他的爱的,生与死,谁都逃不掉,看不透,但我们有适应和处理的能力;就算无法掌控,也能因为对生与死的探寻,去寻找人生的意义。一个人的离去固然令人悲伤,但纵观他活过的这一生,却不是一个悲剧。他的生命以另种形态继续延续着。

另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也让我对此书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舅舅是一个老烟民了,烟龄或许比我的年龄还大,他从来不认为肺癌这样的疾病会找上他,直到某一天他真的感觉到自己身体不对劲了。所有的症状都在提醒他,他真的病了,直到这时,他才开始真的害怕,在医院检查等待结果的那两天,我们都很煎熬,妈妈告诉我舅舅可能患上肺癌后,我一时之间竟不知道做什么,只是打了个电话,和舅舅聊了聊天,我不敢表现得太难过,出乎意料的是他竟然反过来安慰我,他告诉我要是真的确诊肺癌了,他还是会继续回到学校教书,会用尽自己的余光,他说死也要死的有价值些。好在后来检查结果出来了,不是肺癌。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舅舅立马把烟给戒了。我想,这应该是他这几年来离死神最近的了吧。舅舅的选择和保罗医生有些相似,保罗医生患病后也是选择回到工作岗位,继续为了患者们和死神做斗争,事实是他自己也在和死神较劲呢。于是,我更能理解保罗医生的选择了。

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人员,保罗写的有关医学的东西都让我深有感触,对于他的离去更加惋惜。医生的成长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好不容易最苦最累的住院医师培训就要结束,家庭也非常幸福美满,眼看着离美好的未来越来越近,生命却倏然走到了尽头。保罗的经历也告诫我某一天我们也会成为一名病人。或许会在救人的途中倒下,被同行们拯救。人生这场旅途中会有许多的角色,角色的转化却不止医生和病人。所以或许某天我们也会将呼吸化作空气,希望我们也能留下一些财富给予他人。在书中,我也看到这样一句话:“别因为你要死了才去做活着不去做某件事情,而是要找到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去做。”

这是一本生命的告别书,但也如保罗所说:“我将死去,也仍将前行。”读罢此书,我对于生与死有了更深的感悟,未来在工作岗位上,我想我应该担负起职责,理解患者的伤痛,庇护他们,引导他们走好接下来的路。过好当下的每一天,不论何时,想做的事,只管做便是。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13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2年11月19日 07:39
下一篇 2022年11月19日 07:39

相关推荐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800字高三

    如果世界上真的活有撒旦,它的名字表示战争。――题记  我本不相信有入骨的忠诚,也不相信有不死的,直到我看见了哈桑。我本不知如何形容永恒,知道我听见那声“为你,千千万万遍”…

    2023年6月13日
    245
  • 《木头娃娃历险记》读后感500字

    《木头娃娃历险记》这本书是美国作家雷切尔・菲尔德写的。刚刚拿到这本书时我有一个很大的疑问,一个木头娃娃怎么会去去呢?他又不会动,我抱着这种疑惑不解的心态 打开书。但却深深的被书中的…

    2024年7月20日
    156
  •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100字等范文10篇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100字等范文10篇: 方彦博阅读第208天《木偶奇遇记》父母对孩子的耐心总是用不完的,像杰佩托对待挑三炼四的区曹,给他吃自已仅有的早餐,还给他削水果皮,并且不…

    2023年4月22日
    188
  •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300字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300字: 文:周丁磊;“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这个“小书虫”看了非常多的书:三国演义、宝葫芦的秘密、爱的教育……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格列佛游记》近天我都爱不…

    2023年4月16日
    220
  • 罗生门读后感600字

    【第1篇】 《罗生门》是芥川龙之芥创作的短篇小说,本身是一个来自佛教禅经里面的故事。 《罗生门》尤其精短,在他的小说中什么也没说,他只讲了故事,他没有任何议论和交代,故事甚至讲的有…

    2024年4月8日
    149
  • 《十岁那年》读后感500字

    【第1篇】 我已经十岁了,十岁理应是快乐的,但我读了《十岁那年》,知道了有些人的艰辛。 《十岁那年》的作者是越裔美国人赖清河写的。与其说这是本书,还不如说是一集诗篇。它奇妙的格式令…

    2024年5月31日
    12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