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这本书很厚很厚,我还买了一本纸书,讲真看起来比较考验耐心,不过我还是读完了,下面就是我的读后感,其实这么多年,我发现沟通最考验人的水平和耐心,还是那句话,道理我们都懂,但还是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方式去沟通,其实沟通真的是一门艺术,艺术啊,真的是上升到一定水平了,沟通就是很难很难,所以我当时读的时候还是做了详细的笔记和读后感。但是这本书新的很厚,像一本教材,我真的很佩服我自己的耐心,能把这么厚的一本书读下来,还写了读后感。
现在想想,其实沟通最考验一个人的水平,我们每天都在和各种各样的人沟通,而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关于沟通的知识,所以这本书还是读的有点值的。
讲真,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的第八第九章,这两章教会了我很多关于如何建立关系的技巧和方法,以及一些最基本的关于沟通的认知,建立关系其实一直都在三个阶段不停地循环,“抱紧我,放我下来,让我一个人”。关于关系的十个阶段,十个阶段其实都是难以避免的,刚开始的陌生,到最后的形同陌路或者建立亲密关系都是不可避免,爱情这种亲密关系也很难永远存在。
争执,在关系中地逃避和冷却也很正常,这个时候就需要采取方法去改变现状。关系从恶化到结合、各自为政、停滞到逃避并不是能够避免的。
其实关系需要承诺和公开,比如我们常常看到的晒幸福,其实就是一种关系的公开化。
人和人之间之所以会有关系,是社会交换理论的提现,我们和一个人的关系取决于能有多好的结果,比如一段良好的商务关系取决于双方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彼此。交换元素在很多种关系中都存在。
如果建立亲密关系,第十一章也提到了,不再赘述。这本书让我明白,沟通不是一件简单和表面的事,涉及到元素非常多,我们的语气和我们沟通的策略、方式、指向、还有一些非语言因素都会影响我们的沟通结果。
这本书不仅仅是沟通的书,还涉及社会心理学的因素,生活中见惯不惯的事情,其实背后也是有原因的。比如两个人交换爱好和兴趣,其实也是在建立一种相似性,相似性越多,两个人越可能成为朋友。
情绪对沟通的影响非常大,今天看的章节对自己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在沟通中存在很多心理状态其实并不好,如此刻意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不愿意打破完美主义地形象,这称之为完美德谬误。承认自己的不完美。
赞同的谬误,事事都想要得到别人的赞同,为了别人的赞同不惜付出代价,赞同的谬误是不理性的,因为这意味着,你忽视自己以取悦他人,他们就会更加尊重或者喜欢你,其实这并不是事实。
应该的谬误,不看重事实,反而觉得事情应该怎么样,这样就会沉迷于理想的人,反而会忽略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
过度推论地谬误,把偶然当做多次出现地事件去否定自己,打击自己。
因果的谬论:认为自己是导致别人不开心的唯一原因。其实这样想有些自恋了。
无助地谬论:认为自己无法做到某事,比如,如果我向上司提出加薪的要求,我可能失去这份工作,其实很多事情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没有去做。
灾难性谬误:他们假定认为灾难性的事情会发生,那么灾难一定会发生。如此我如果邀请他来,他一定不会来。
感觉这些谬误真的很典型,以后在沟通过程中要把握好自己的内言,做到有效沟通。
第五章:语言:沟通的障碍与桥梁
这一章有许多关于语言的新的概念,其实生活中常常用,却不知道叫什么。什么叫抽象化语言,什么叫具体化语言,比如男人都是坏东西,这句话就是过于抽象的语言,容易引起别人的宽泛的思考。
为了在一个组织中获得被接受,我们会采用语言的趋同策略,就是让我们的语言风格和语言用词和这个组织趋近类似,这样被接纳的程度会更高。
相对应的就是分化策略,比如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和我们的语言区分,就是为了显示团结和联盟的意义。
其实语言是有力量的,什么叫低权力语言呢?就是含糊不清,不敢付出代价和不想负责任的语言。免责声明就是一种低权力语言,比如,说,虽然我不想冒犯你,但是……这就是免责声明。但是低权力语言有时候也有积极的效果。
语言也有责任性,语言中还有“我”和“你”语言的区分。
“你”语言就是多以你开头,责备别人的语言,比如:你把这个地方弄得一团糟。你有时候真的很粗鲁。
我语言呢?说明说话者愿意为自己说的话负责任,愿意为自己说话引起的不满负责任,比如:我不想一个人负责打扫公寓。我生气的是,我准时到了,你却没有。
亚洲属于高语境文化,就是说话时要维持社会和谐。北美属于低语境文化,说话可以直接表达自我。我想起前几天看很多明星在微博上说话和在Instagram 说话的风格完全不一样。中国键盘侠比较多,可能是这样的原因才让明星不能放飞自我。
倾听分为非常多的类型,虚伪的倾听,虚假的倾听等等,这些倾听都不是真正的倾听,看完这一章感觉倾听需要用心,而且不要自以为是地打断别人,插话,打击,反对,这样都不是好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