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0回:燕窝洪圣宫诞出巡,客奔荒村闾巷犬吠

黃劍博采风追影,皇氏古建築大全

Jumbo Huang ,Jumbo Heritage List

第3370回:燕窝洪圣宫诞出巡,客奔荒村闾巷犬吠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黃劍博采风追影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络Huang_Jumbo或Jumboheritagelist),本章节图文中的图片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

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的文字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文字没有明确商业用途。(©Image by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燕岭古采石场地处偏僻,地方也不大,未做开发,参观此处的心理预期不能太高,否则落差会比较大。一定要开车或骑行,不然很难到达,最后一段路较为狭窄,近几年当地也想完善这个景点,红石山燕岭古采石场遗址公园整体景观提升一期工程按项目分为园建工程、水电工程、绿化工程及装饰柱与桥面修饰工程等四项子工程,

主要包括优化改造景观桥、景观平台、景观亭、亲水平台、广场铺装和景区步道,增加导向标识牌、休闲座椅、核心景区灯光,补充完善文化景墙,变更调整植物配置和路灯样式等。工程合同价合计约为一千多万元,于2020年3月动工,2020年8月完工。

十八房间为山岗纵深凿石形成的长方形石窟,类似建筑的房间,石壁多是直角陡立,这是开采的结果,30多米高的石岩在你面前,你会瞬间被震撼到的,现场用肉眼就可以看到 ,纤石条痕清晰可见,附近还有采石遗存的石柱、石窟,石柱,下部被积水淹没。

红砂岩主要呈粒状碎屑结构和泥状胶结结构两种典型结构形式,因胶结物质和风化程度的差异,其强度的变化大。多数红砂岩在挖掘或爆破出来后,受大气环境的作用可崩解破碎,甚至泥化,故其岩块的大小及颗粒级配将随干湿循环的时间过程而变化,其物理力学性质也将产生变化。

红砂岩主要应用于建筑方面。而如今不但在建筑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在装饰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具有防潮的作用,也有吸收噪音的功能,不愧是当今新型装饰材料的首选。红砂岩因为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强度自身强度较低,容易受到温度和气候的影响,在没有做好保护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风化和崩解的情况发生。

红砂岩一旦外力作用下破坏,那么在大气、阳光雨水的影响下,红砂岩极易风化。若遇水,则不仅仅是软化,更是加速土体风化过程,经过几次干湿循环作用,红砂岩易风化破碎。

站在燕岭古采石场可以眺望远处山冈上的碉楼,山下有一处【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2246:石排中天电子厂遗址,这个工厂可能已经搬迁到东莞市塘厦镇凤凰岗社区塘厦大道了。

我走下红石山冈,看到大量的古树和池塘,我走到一个村庄,参观了【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7317:燕窝村门楼,因为靠近采石场,可以看到石排镇燕窝村的古宅都大量使用了红砂岩。据“麒麟合创舞者,

巨野子木和醉红颜”等介绍,他们首次进入燕窝西边村是从燕岭旁的绿道过去的,远远望去,燕窝村仿佛浮在水面上,恍若孤岛,其背靠的青山,似乎将燕窝村揽入怀中,再观村两侧左有石螺山,右有燕岭,端地的为人间福地,一方风水宝地。

我国风水中对环境四周的形势,常用一专有名词代表,叫做“四兽”,但,何谓“四兽”?

其实,“四兽”并不是代表四只野兽,而是以四种动物,来称呼居住地“前后左右”的地理环境的形势。《白虎通义》曰:“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即为“四兽”,用以形容居住地的四周环境。

简而言之,居住地的环境要能够平安兴旺、瑞气云集,一定要在其左右二边,有山峦、小丘、楼房或河流、树林围绕,呈现“环抱状”,就如同媬姆伸出双手,保护婴儿一般。

燕窝村原名为“石下村”,乃“红石山下”的意思,为何改名燕窝呢?据说与一个人有关。清朝顺治年间,上汴村明末大学士隐居家园的王应华,偶尔来燕岭浏览山川美景,伫立山巅,忽而望见石下村紧靠红石山,村舍依地形而建,状如窠臼,酷似一个牢挂半山腰的燕窝。

这位素重风水的老书生,便依形而论,遥指红石山指点石下村人:“美哉福地,从龙脉气象去看,你们村恰如这绵延红石山麓中的一窝石燕,可得灵山秀岭的庇护,当获万代繁盛。”

村人素来尊重文化人,何况是大学士呢?“应把村名心为‘燕窝’,这样以来既符合地形物象,又收到‘因名得胜’的效果,而且,燕乃吉祥之鸟,所谓‘燕居福地’是也。”王应华的一番宏论,深深折服了石下村人,从此更名为“燕窝”。

燕窝村头石螺山炮楼再次映入眼帘,山角处的古榕参天,树下的有土地庙一座,供奉土地公、土地婆的塑像,而其旁有一刻有花纹的红粉石构件,不知何用?山角下还立有一尊红粉石的石雕,状似石狮。

【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2247:石螺山炮楼真的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2013年我记得巨野子木和醉红颜(东莞日报)的群众就企图爬到山冈上参观,也是历尽艰辛:

离开洪圣宫,我们根据刚才发现的两条上山之路分头寻找,结果无功而返。在湿滑的山路上,红颜不小心滑了一跤,情急之下,将手中的小红伞当作拐杖往地上一撑,人没事了,伞却报销了!牛仔裤也湿透了。无奈我们只好再次转回西边村头,茂林修竹间,炮楼巍然屹立山巅,而我们竟然束手无策。

我们只好继续围着小山寻找,穿过红粉石的小巷,五色梅低垂巷口,再次来到开阔地,一棵巍峨的榕树偎依在山脚下,我们再次感到失望,仍然没有发现上山的路。

正准备放弃时,红颜指着网状的榕树根说:“这儿的树根那么光滑,是不是上山的梯子呢?”“或许有可能?”深深失望中的子木抬头打量着几米的树根,重新燃起探索的热情,“我爬上去试一试吧?”子木身手还算敏捷,虽然有些肥硕,但是顺着树根很快爬上了粗大的树干。看着攀附在岩石上盘根错节的树根,子木也一时不知如何向上攀登。

子木从榕树根交错的“树梯”艰难地向着布满荆棘的山顶炮楼攀爬而上。一不小心,手被刺扎了一下,低头一看,原来是仙人掌的剌,轻轻拔去,再抬头,一个仙人掌环绕的小小洞口悬在榕树枝上,无奈,只好慢慢地探身过去,继续向上,两侧的仙人掌、霸王花一路相随……

忽然头上红岩上出现几个二十厘米左右的小小台阶,子木大喜,终于找到了上山的小路,顺势而上,野藤遍山,再抬头,炮楼已经近在眼前了。 炮楼高高耸立在山巅,窄窄的门口靠近左侧,门楣、门坎均为一块红粉石件,石上门口均有三个方形的石孔,一看就知是安装防盗防御的木柱,门前有三块红粉石垫脚,一扇带木栓的小门仍在。

炮楼内空荡荡的,地上散放着断砖乱石,似乎还堆着灰烬,或许是一些流浪的人在此生火取暖吧。再抬头,二层的木梁和楼板已经拆去,不知是拆去取暖还是野火所焚?三层的木梁和楼板仍在,保存良好,唯中间一方露天,因二层楼梯和梯板均已拆去,无法登楼鸟瞰山下,只能猜测楼上应该有平台,供观察和放哨之用。

每一层的青砖墙上均有两三个射击孔,上部均有一整块红粉石镶嵌,射击孔或扁长或竖长,内里宽阔,近外墙时变为扁狭,且上部还有半块青砖掩护,十分科学,相信炮楼的修建一定聘请了专业设计人员。

趴在射击孔上,远处燕岭亦一目了然,燕窝西边村头村尾尽收眼底,难怪燕窝人在此修建炮楼,的确可以起到守护防盗的作用。走出炮楼,绕楼而行,葱郁的燕岭、栉比的民房、村头的古榕、芒果均倒映在蓝天下的池塘中,似乎是到了青藏高原的香格里拉,山光水色,亦真亦幻,端地是人间福地,惊艳不已。

山下的红颜此时已被毒蚊群起而攻之了,那些又黑又大的毒蚊正发狂一般扎进两层厚的衣服,贪婪地吸着血,挥之不去。拨开浓密的树叶,努力寻找着下山的路,也再次验证了俗话所说的“上山容易下山难”的定律,上寻下觅,左躲右闪,慢慢来到榕树头上,与久等的红颜打招呼,然后顺着网状的树根一步一步地爬下。。。

【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7318:愈维王公祠维积堂重修过,大门紧闭,它旁边的红砂岩祠堂保存更原始,但破损严重,岌岌可危。村边还有一些狗石雕,定睛细视,虽然石雕的头部已被人为毁坏,但从残存的石雕上仍然可以还原昔日的风采。石雕的工艺尽管粗陋,但明快的几条线勾勒出逼真的形象。最终我们确定这是一尊石狗。

“村里的石狗有一对,一尊在村头,另一尊在村尾。你们到村尾的围门边就可以看到了。”“村里为何刻石狗呢?”我们还是好奇,希望了解更多一点民俗。

“古人相信狗有灵性,因此村里人请工匠雕刻石狗守护在村头路口,以保卫村民人畜安全,也有放在坟前以阻挡**之物扰乱墓主的安宁。”中年的村民如此解释道。

燕窝西边村前为宽阔的柏油路,左为一池清水,右为一字排开的祠堂、民居,一辆花车停在祠堂前,村中今日有人在“喜燕堂”摆喜宴。纵观西边村约有六条红粉石小巷,一二百间红粉石基础的青砖老屋静卧在山坡,历经数百年的风风雨雨,沉淀下深厚的红石文化的底蕴,传承着祖祖辈辈的传统风俗……

村头一间祠堂,三开间两进的格局,首进廊下两根红粉石柱,红粉石的墀头,红粉石的门脸、门匾、门枕石,还有红粉石的两侧包台,梁架上的木雕毫无例外地被人凿去,这是时代的伤痕,廊下堆满各种杂物,显然这间祠堂已经人迹罕至,它的前途也是可以预知的。

巷子左右皆为青砖老屋,红粉石的基础、门框、窗户框、门坎比比皆是,在青砖的映衬下格外艳丽,分外妖娆。池塘前一、二条巷之间有“喜燕堂”和维胜王公祠。“喜燕堂”门大开,许多人正在摘菜、洗菜,准备中午的喜宴,不时有客人前来恭贺新禧。我们没有过多的停留,而是关注维胜王公祠。

维胜王公祠是一座新修的三开间三进祠堂,门口对联为“青湘世胄,乌巷文宗”,整个祠堂的廊下石柱、基础、包台等皆用麻石,这让我们纳闷,怎么红石之乡舍近求远用麻石呢?只能推测是地方晸府不准再采红砂岩了。

祠堂中最吸引我们的还是二进“维积堂”上供奉的水神洪圣公,全称“敕封南海广利洪圣大王”,但见洪圣公端坐龙椅,身著龙袍,头戴朝天冠,脸色穆肃,凝视前方,而尤为奇怪的是左臂搭毛巾一条,右臂执纸扇一枚。此时悬念再起,洪圣公不居洪圣宫内,为何来此民间宗祠?或许今日村中有喜事而专门拜请洪圣公?

第二巷口有一对红粉石门枕石,刻有“麒麟吐玉书”、缠丝花纹、夔龙纹等精美图案,我们推测这才是原来的维胜王公祠的门枕石,沿着红粉石的小巷前进,宗祠后横巷一座青砖老屋为“求祖家庙”,大门紧闭,我们从缝隙中窥得院中皆为红粉石台阶、石柱等构件。

幽幽小巷中,红粉石的艳丽表面已被绿苔侵蚀,间隙中绿草丛生,唯有中间一条窄窄的被行人小道,直通山上。二巷、三巷间有一排青砖老屋,屋前空地荒草之下约有近百平米的红粉石,足见红石山下红石的充裕。我们转入三巷,许多老屋已经闲置,绿藤似瀑布般从墙上垂下,染绿了闲游人的心。

踩着红粉石的小路举步向上,小巷之左有老屋一间,观其结构布局应是一间祠堂,但已无匾额,无法确定。唯红粉石的门楣“五福临门”的雕花令人赞叹不已,门框边上的石刻仍然清晰如昨,院内野树丛生,杂草似毡,二进已经坍塌,唯几根红粉石柱,几段残垣断壁,毅然立于草莽之中,让人触目伤怀,感叹物是人非。

小院外墙的三巷台阶上有一眼古井,井水清澈见底,只是不见当年打水之人,继续向前则是数十级的红粉石台阶,两侧绿竹杂生,野芋似伞,荔枝如盖,一直延伸到山岗上的人家中……

我们由三巷,过横巷准备走到四巷,横巷中“燕窝西边村74号”老屋矮门大开,一位老者正坐在门口编鸡笼,细长的竹篾在老人的手中刀下欢快地滑过,我们来了兴趣,一边观察一边搭讪。

老者很开心,不时抬头打量一下我们,他告诉我们,自己也是跟别人学的,现在也编得不好。我们一边和老人聊天,一边询问燕窝村的名胜地。老人告诉我们燕窝水围村头有【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2248:五仙凼,也是古采石场的石坑,现在成了水潭,听说还有故事,其中一位仙姑的家就在这条巷子里。

从横巷出来即是四巷,四巷铺满整齐划一的红粉石路面,路边明渠中长满野草,一直下行,红粉石的小巷随地势起伏,青砖的老屋多已荒废,小院内斜出一簇甘蔗,映衬着红粉石的小巷,笔直的红粉石墙基,仿佛到了一个红石的世界,目光所及,皆被红色点染。

小巷右侧一眼老井,井口已被修整,一位妇女正在打水洗东西。小巷左侧“燕窝西边村46号”也是一座老屋,不知是否是刚才那位老者所说的仙姑家之一?

拐至五巷,巷口“燕窝西边村14号”是座保存较完整的经典民居,红粉石的台阶、墙脚、基础,非常醒目,但最吸引我们的还是门牌,“燕窝西边村14号”门牌是现在新换的蓝牌,而蓝牌上还有一个白铁皮的门牌,上面用毛笔写着“六区云岗乡第五甲第三牌第八十九号”,当时石排地区分属第六区云岗乡、石排乡、福溪乡。

五巷仍然为红粉石铺地的小巷,一直延伸到山坡上。转至六巷,巷口立一土地庙,庙内供奉一尊红粉石的土地公坐像,虽然土地公的面容已经被人毁坏,但整体效果令人肃然,庙内后墙散放着四个红粉石雕像,或缺头或断臂,唯有一红粉石头像面容尚清晰,我们猜测是观音。双手合掌,礼佛而去。

六巷口榕树下果然蹲着一只红粉石雕刻的石狗,保存比村口的较完好。稍远处即是我们探访燕岭后山所见的围门。我们从石狗旁小巷上去,小巷内不再是红粉石铺地,而是裸露的红粉石山体直接成了乡间小路,两侧低矮的小屋多数已经无人居住,只在山坡上遇到一位驼背的老太太,她热心地告诉我们十八间房在石贝,并给我们指点路径。

我们感觉这座古村落完全是建在红粉石上的家园,依山傍水适宜人居,从这个意义上讲,燕窝村就是一座完全符合我国古代风水布局的古村落,数百年来燕窝人在此生息繁衍,开创了今日繁荣昌盛的新燕窝新社区。

燕窝南边旧围四巷道分布着更多的旧宅,在村头我看到更多的榕树,遮天蔽日,在山冈旁边有一个石狗,风化严重,我们抬头打量着石螺山上的炮楼,产生了强烈的攀登意识,开始寻找登山的路径,我们绕过村头,山巅上的炮楼似乎近在咫尺,却又不得其门而入,正徘徊间,我们好像发现了两条上山的小路,一抬头,却看到山脚下正在修缮的洪圣宫。

洪圣宫前一棵百年古榕树,安静地守护着这座古庙,仿佛一把巨伞数百年来为古庙遮风挡雨。一条红粉石的小路直达洪圣宫,此刻一进的洪圣宫庙屋顶的瓦已经拆去,梁架上均匀地钉上了椽子。“洪圣宫”的木匾、门口“洪恩浩荡,圣得汪洋”的对联仍然高悬。

洪圣宫的门框、门枕石、包台、墙角、石柱、柱础等均为红粉石,因为建筑时间之久,已经开始出现剥落、酥脆、甚至人为刷漆等损坏现象。廊下横梁上的驼墩、梁架等刻花非常简单,一眼就能看出是近年重修之物;廊下的彩绘却也古朴,但线条和用彩比较粗糙,也应为重修时所绘。而“洪圣宫”匾额的抬头款为“咸丰十年岁次庚申冬日榖旦”,落款为“沐恩重信弟子重修建立”,虽然时间标明为“咸丰十年”,再观其材质,亦是重修所书。

步入庙内,过中门,天井中兀立一座小亭,也在重修中,唯有檐板和“心香一瓣”的匾额尚在。建筑残砖碎瓦散放一地,我们小心地从左侧穿行,廊下三块石碑记录了重修古庙的时间。前两块均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建的石碑,碑上刻有“洪圣宫重修捐款碑记”,碑文内容重点记录了乾隆三年(1738年)和乾隆五年(1740年)洪圣宫重修的经过。

二进中堂,端坐灰塑的“敕封南海大王广利”塑像,两侧各有三位手执兵器的守卫。 一位正在修缮的师傅告诉我们:“洪圣王的塑像已经搬到村中祠堂里了。这个塑像因为和神台塑在一起,无法移动。”细细打量,这位师傅原来是在温塘行走的时候见到的那位曾经修建陈氏大宗祠的梁师傅!

熟人见面话自然多了起来,我们从交谈中知道,洪圣宫修缮人员多为潮汕人,因为潮汕建筑、彩绘等均独树一帜。廊下还有一把抬神像的彩色座椅,已经十分陈旧,或许以后不会再用了吧。

三进中堂供奉观音像,左侧供奉三元神像,右侧供奉太岁、保寿爷像;三间后墙均有重修时的彩绘,因为院中杂物堆积,也没有发现值得记录的东西,遂慢慢踱出古庙。洪圣宫门上有彩绘门神,两边门神竟然都是赤脸关公,手执青龙偃月刀,而引起我们注意的是门神下有一幅字联,“敕封南海广利洪圣大王,本月封”,据说这是“洪圣大王巡游”不在庙中之意,避免其他鬼神侵入庙宇。

【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2249:洪圣宫诞出巡地,农历二月十三日至二月十四日两天,燕窝村举行了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洪圣宫诞”传统民俗活动,全体村民和出嫁女都前来供奉洪圣大王,还有洪圣大王出位、吃贡、出巡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活动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祈福,村内一派热闹欢腾。村民们抬着洪圣大王出巡,祈福求神,场面十分热闹。

洪圣大王出巡是“洪圣宫诞”活动最具特色的重头戏。在燕窝村洪圣宫前,“出位”后的洪圣大王安坐在龙椅上接受村民上香祭祀。南无佬手持铜镫,一面敲打一面念诵请神的经文,祈求洪圣大王出游巡视燕窝,保佑地方风调雨顺,村民安康幸福。祭祀仪式之后,16名青壮族人抬着洪圣大王出巡,一人高举洪圣大王旗带路,

后面一群男子高举三角彩旗紧紧跟随,醒狮和信徒则排成一条长龙,一路相随巡游到燕窝西边村小组内的维胜王公祠,恭请洪圣大王享用供品。在维胜公祠内吃贡完毕,村民们再抬着神像巡游到燕窝水围村小组,再到南边村小组,逐一将燕窝全村巡游一遍。晚上,各村小组的村民们则在各个祠堂聚餐,全村老小欢聚一堂,畅叙乡情。吃过晚饭后,还要请来有名的戏班子,请洪圣大王和村民们一起观看大戏。

“洪圣宫诞”民俗活动,有着数百年的历史,主要分布于石排镇燕窝村、中坑村、埔心村等地,活动时间为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主要是纪念洪圣大王的生日诞辰,并抬着洪圣大王在村中巡游,以求得当年风调雨顺。其中以燕窝村的洪圣宫诞活动规模最大,最为隆重,各项庆祝活动丰富多彩,有洪圣大王出位、吃贡、洪圣大王出巡,晚上还有粤剧表演等活动。洪圣本名洪熙,是唐代的广利刺史,以廉洁忠贞闻名。他熟悉天文、地理、数学,曾设立气象台来观察天气,为渔民商旅减低出海的风险。

后来因辛劳过渡而早逝。皇帝得知他的功绩,于是追封洪熙为广利洪圣大王,在沿海为他兴建庙宇。及后,曾被加封“洪圣”、“昭顺”、“威显”等封号。宋代则被封为“南海洪圣广利王”,成为神话传说中主管水务的神仙。石排镇因靠近东江,沿河一带有不少村庄都建有洪圣宫。其中埔心村洪圣宫是东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燕窝村洪圣宫也于2004年3月被东莞市晸府登记公布为未定级的不可移动文物,中坑村也有一个规模较小的重建的洪圣庙。

燕窝村“洪圣宫诞”活动的相关事务由该村村民自发组织,推举村中有威望的村民负责操办,活动时间为农历二月十三到十四日。该项活动至少从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重修洪圣宫时就有开展,在文革期间曾一度中断,1978年过后,燕窝村民又自发地组织开展该项活动。“洪圣宫诞”表现为隆重的纪念、祝寿、祈祷和酬神活动,包括:洪圣大王解秽、出位、吃贡、出巡,晚上请戏班唱大戏供洪圣大王和村民娱乐,最后安座归位。洪圣大王出巡是“洪圣宫诞”活动最具特色的重头戏。洪圣大王出巡前,村民们先到村中古井中打一桶清水,放入香茅、柚叶,烧开备用。到中午十二点左右,在出巡前,要请南无佬(音“那摩佬”,指会做法事的道士)举行祭祀仪式。

南无佬手持铜镫,一面敲打一面念诵请神的经文,唱颂洪圣大王功德,祈求洪圣大王出游巡视燕窝,保佑地方风调雨顺,村民安康幸福。念经之时,村中长者要随着南无佬的经文合掌膜拜,焚香烧纸,恭请洪圣大王出位巡游,这个程序村民称之为“解秽”。“解秽”后,便由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将洪圣大王从洪圣宫的神楼中恭恭敬敬地抬出来,安坐到龙椅之上,这个称为“出位”。洪圣大王神像安坐龙椅后,长者们用香茅水或烧酒为洪圣大王神像抹身,谓之“沐浴”。沐浴的操作如同为生人洗澡一样,用毛巾沾上烧酒,从额头到眼眉、鼻口、两颊、胡须,再到身体、手臂、腿脚,一一抹洗干净。

沐浴之后,村民们将洪圣大王神像抬到洪圣宫前的空坪上,在神像前摆好贡案,接受各地闻讯而来的信众的祭祀供奉。当天,燕窝全村及周边邻近村庄的村民都会自发前来祭祀。洪圣宫前人头涌动,香火旺盛,各类牲禽、果饼、花篮、茶饭等祭品摆满七八张贡案。各类小贩也趁机在庙前摆摊卖些香火、转运风车、零食、杂货等等,形成一个自发的庙会

到了中午一点左右,村民们为龙椅套上抬杠,庙外早已准备好的万响鞭炮点火爆响,乐队所有乐器一起奏响,村里的醒狮队在热闹喧天的锣鼓声中欢腾起舞,为洪圣大王的巡游壮行造势。这个谓之“壮行”。这时,所有信众在南无佬带领下,围着洪圣大王神像顺时针绕三圈参拜,再逆时针绕三圈参拜,然后巡游开始。巡游队伍的最前面是一人高举洪圣大王旗带路,后面一群男子举各色三角彩旗相随,之后是南无佬带领的八音乐队,一路吹吹打打。乐队之后是16名青壮族人抬着洪圣大王神像,其余村民则争相上前帮着扶住神像。洪圣大王神像左右仪扇擎起,麾盖(罗帐)撑开,威摄八面,气贯九霄。这些礼仪都是模仿古时的官员仪仗,以示大家对洪圣大王的尊崇。醒狮和参拜信众则紧随神像之后,前后簇拥,排成一条长龙,一路浩浩荡荡,巡游到燕窝村西边村小组内的维胜王公祠前。

巡游队伍到了维胜王公祠后,就在祠堂三进正中摆好洪圣大王神像,村民们献上准备好的供品,由一位村中长老跪拜在神像前虔诚祭拜,南无佬一边唱颂,一边画符歌舞,驱邪请神,恭请洪圣大王享用供品。村民们则虔诚地上香烧烛化纸,祈求洪圣大王保佑。这个叫做“食贡”。在维胜王公祠“食贡”完毕,村民们燃放万响鞭炮,欢送洪圣大王。巡游队伍再抬着康王神像,经西边村小组工业区到石排大道,到水围村小组,到两村交界之地,水围村小组的村民就接过神像,抬着神像到北亭王公祠食贡,食贡之后巡游全村到南边村小组,由南边村小组村民接过神像,抬到维愈王公祠食贡。食贡完毕已经是晚上。村民吃过晚饭,再抬着神像到燕窝小学礼堂,十三、十四连续两晚,请洪圣大王与村民一同观看粤剧。

巡游沿途所过之处,燕窝的大小企业、村民,都会在家门口摆好供品,焚香烧纸,顶礼膜拜,并燃放鞭炮,迎接洪圣大王。巡游过程热闹非凡。十四晚上看完大戏,村民们又抬着洪圣大王回到洪圣宫前的空坪,任由群众上香供奉。到了深夜子时,再由各村小组的年轻人恭恭敬敬地将神像抬回洪圣宫,将神像从龙椅上请下来,小心地抬着放回洪圣宫二进正中的神楼里面摆放端正,这个叫做“安座”。至此,整个康王巡游过程结束。燕窝村的“洪圣宫诞”节俗一直保持着原汁原味,而中坑村和埔心村的洪圣宫诞活动与燕窝村的洪圣宫诞活动基本上形式相同,只是规模较小。可以说,石排镇“洪圣宫诞”节俗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已经成为东江沿岸地区崇水民俗的“活化石”。

第3371回:谢氏南社明清古村,陈氏塘角粤韵乡愁

以上则为【第3370回:燕窝洪圣宫诞出巡,客奔荒村闾巷犬吠】的相关内容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2175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4月22日
下一篇 2023年4月22日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