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赏析论文

  【作品评介】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罗贯中在长期民间传兑,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依据陈寿写的国志》印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加上他自己的才学和经验写成的。国寅义》成书之后,又经后人多次增删、整理,现在最流行的,是清明康熙年间毛宗岗修改的本子。

  《三国演义》讲的历史故事,是东汉末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吁始,到280年司马氏统一中国为止。《三国演义》在描写近一百年的历史故事中,不但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起义的残酷镇压,而且揭露了他们之间各种政治、军事和外交的激烈斗争。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民遭受的种种苦难,以及他们反对分裂、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三国演义》在描写各封建统治集团的斗争中,全书贯穿了拥蜀反魏,尊刘贬曹的中心思想。在人物好坏的区别上,蜀汉是好人多,坏人少,而在曹魏是坏人多,好人少,在对待各方人物的态度上,对蜀汉方面是以歌颂为主,对曹魏以批判为主。因此,在罗贯中笔下,刘备是宽仁待民的好皇帝。他对百姓是“秋毫无犯,民皆感化”。老百姓歌颂他:“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进军西川时,一路之上都受到百姓们的欢迎和拥戴。这是作者理想化了的圣君、明主。而曹操是诡诈残暴的大奸臣。

  国演义提供了不少战争经验和各种军事科学知识,对战争的描写,是很出色的。写官渡之战,先介绍两军力量的对比。袁绍兵多粮足,拥军七十万。而曹操兵少粮缺,只有七万人。但是战争胜败不但决定于客观军事力量的强弱,而且还 决定于主观指挥正确与否。曹操是知己知彼,准确判断,继而再攻,各个击破。相反,袁绍自恃强大,没有利用兵多粮足的优势,结果大败而归。这是一次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其他如赤壁鏖兵、夷陵之战等,都写得有声有色,雄伟壮阔,引人人胜。

  《三国演义》幵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为如何写作历史小说,提供了“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基本经验。《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事实和人物,大都是真实的。黄巾起义、董卓之乱、官渡、赤壁之战等等,在历史上,确有其事。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董卓、曹操、袁绍、刘表、刘备、孙权、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等,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这就是“七分事实”。但另一方面,国演义》又不等于三国历史,它毕竟是一部小说。所以,其中不少内容和情节是作虚构的,夸张的。不但历史上不存在“吴国太佛寺看新郎”“献密计黄盖受刑”和“七星坛诸葛亮祭风”等事件,而且就是对历史人物如刘备、曹操、诸葛亮、关羽和张飞等,也不是从佐国志》里照搬到《三国演义》中来。而是作者依据尊刘贬曹的思想给予加工改造,有的加以美化、神化,有的则加以丑化。《三国演义》中的这些人物,都是艺术的典型。这就是“三分虚构”。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据统计,全书共描写了1230个人物,有名有姓者约千人,其中,被毛宗岗称为“三绝”的诸葛亮、曹操、关羽是小说所刻画的众多艺术形象中最成功的人物。

  诸葛亮形象是作者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按自己的审美理想塑造的一个忠贞智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艺术典型。他不仅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还 有经天纬地之才,知识渊博,才华出众,精通军事、政治,通晓天文、地理,是智慧的化身。他有感于刘备的知遇之恩,而竭忠尽智,为蜀汉的事业奋斗一生。蜀汉的兴衰,三国间的重大政治军事斗争几乎都与他有密切的关系。出山之始,就制定了据蜀联吴抗魏的战略;赤壁之战,他孤身赴吴,身临险境,贯彻了联吴抗魏的战略思想;又乘胜智取荊襄,进军益州,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白帝城托孤后,他顾命辅幼主,独撑危局。内修政事,巩固后方,六出祁山,誓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生命实践了自己对蜀汉集团的忠贞。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为理想、事业而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献身精神:在诸葛亮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曹操形象是一个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的艺术典型。他阴险残忍,虚伪奸诈,信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极端利己主义哲学。小说从正统观念出发,通过逼献帝,杀伏后,称魏王,加九锡等情节,突出其欺君罔卜又通过杀吕伯奢全家,借王壁之头以抚军心,借扰乱军心之罪名杀死杨修,以及割发代首、梦中杀人等情节多方面地描写他的残忍诈。小说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恶德的同时,又充分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奸雄的才智与胆略,他具有卓然超越于董卓、袁绍等人之上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气度。他借迎献帝而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造成政治上居高临下的极大优势;他善于收买人心,笼络部属,在自己的周围聚集了一大群卓有才干的谋臣战将;他深通兵法,善于用兵,施谋用策,以弱胜强,先后消灭了除刘备、孙权以外的大小军阀,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作为一个“古往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曹操把历代统治者所积累的权术中的精妙人微处继承下来,并用以左右朝政,扩展势力,把封建社会的秩序、法则和道德一概置于自己的驾驭之中,以实现自己图王霸业的政治野心。

  关羽不但勇武过人,而且义重如山。作者以崇敬的感情写关羽威武而儒雅的形貌神态,更以夸张的笔调写关羽辉煌的业绩。他温酒斩华雄,杀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可谓勇猛刚烈,所向无敌,睥睨一切,威震天下。但作为“义绝”的关羽形象,其魅力主要来自于他的道义人格。他始而随刘备,不畏艰险;继而降汉不降曹,挂印封金,千里来奔;最后拒绝劝降,从容就义,完成了道德的自我完善。小说也不回避关羽性格的某些弱点,他的骁勇中包含着骄横,坦荡中滋生着自负,往往虚荣偏执,一意孤行。败走麦城的悲剧结局,正是他刚烈而自矜的性格弱点发展到顶点的结果。

  《三国演义》也有种种不足,如否定农民起义的错误立场,宣扬封建迷信思想等等。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142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0)

相关推荐

  • 《边城》读后感400字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耐人寻味的作品,读完这部书,我受到了许多启发。 边城茶峒位于湘川黔三省交界处。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乡土气息很重,今年五一,我有幸去乡村游玩,参观了原始森林,体验了…

    作文 2023年2月26日
    15
  • 超越矛盾

    这是一篇高中高一8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生活从不完美,生活中充满矛盾,好像一个孤独的旅人徘徊在十字路口,到底哪边才是我们要走的路? 生活中有矛盾,正是人…

    作文 2023年2月5日
    10
  • 舅舅家的小院子

    这是一篇小学六年级8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舅舅家有一个小院子,院子虽小,但却生机勃勃,到这里的人不得啧啧赞叹,因为我们的果树和花早有很多很多,比如:梨树…

    作文 2023年2月11日
    5
  • 宁可失钱,不可失信

      一次偶然,我在图书馆读了《诚信教育》这本书,细读了其中的《诚信的种子》,感悟很深。《诚信的种子》里面的国王为了寻找继承者,他用煮过不能发芽的种子考验出了一个最诚实最勇敢的孩子作…

    作文 2022年11月21日
    20
  • 并敌一向——读孙子兵法有感1000字

    并敌一向——读孙子兵法有感1000字: 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第十一篇“九地篇”的第八部分,并敌一向。 一、兵法解析 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

    作文 2023年3月29日
    1
  • 美国陷阱读后感600字

    谈忍耐与希望——《美国陷阱》读后感600字: 从华为“出事”,我有意识地开始关注与美国帝国主义逻辑有关的信息,这本书从作者的亲身经历为角度,描述了一个商业巨头如何被美国以非经济手段…

    作文 2023年3月14日
    12
  • 《弟子规》诵读心得范文600字5篇

    《弟子规》诵读心得范文600字5篇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而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古代圣贤所创造的启蒙经典。弟子规就是其中之一。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弟子规》…

    作文 2023年2月22日
    12
  • 落在眼角处的幸福

    这是一篇高中高一8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渐渐地长大,渐渐地明白,平平淡淡、简简单单也能找出满满的的幸福。 ——题记 小学时,学校…

    作文 2023年2月25日
    3
  • 《活法》读后感500字

    1、《活法》读后感500字 读了《活法》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使我明白了持有正面的思维方式,抱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即使能力差些,也能获得美好的人生结果。 我是一个六年级的小…

    作文 2023年3月3日
    13
  • 《镜花缘》读后感

    作者用细腻的文字,真实的情感表达出封建社会制度对女子的约束、不平等的待遇,并想打破当时社会男尊女卑这一封建思想。——田宇琪 每一部古典名著的背后,都有着作者对恶势力的反抗,对封建思…

    作文 2022年11月19日
    1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