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长江网11月5日讯 他就这样走了,但是却留下了一箩筐的办案故事。11月5月,在江夏区法院,提到好法官张国刚,同事们、曾经办理案件的律师和当事人悲痛万分,自发收集了诸多张国刚工作的点滴,以表敬意。
(图为张国刚生活照。江夏区法院供图)
送来的茶叶被“扔”了出去
不吃不喝不拿,判案有底气
张国刚历任审判监督庭副庭长、刑事审判庭副庭长、乌龙泉人民法庭庭长及民事审判第一庭党支部书记,办理案件涉及交通事故、民间借贷、人身伤害等纠纷,法律关系复杂,案件当事人总是想方设法拉拢他或者向他施压。
“他黑白分明,原则性很强。不多言不多语,却一身正气。”和张国刚共事多年、家住同一栋楼的法院政治部主任刘焱介绍,张国刚做人规矩,做事认真。
在办案过程中,曾有不少犯罪嫌疑人的家属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张国刚说情,甚至许以重金,均被严词拒绝。有人半真半假地说:“你这么不好说话,难道就不怕那些伢们出来报复?”张国刚听了,淡然一笑。他说:“我要对法律负责,对党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正义会为我护身。”
“不吃不喝不拿,判案有底气。”张国刚不止一次这样告诉身边的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同事甘健全介绍,在乌龙泉法庭工作期间,有一位当事人非要送给张国刚一盒茶叶,张国刚实在拒绝不了,只好把茶叶从窗户“扔”了出去,当事人也倔强,捡起茶叶又从窗户“扔”回来。最后,张法官和几个男同事一路狂奔追出去,硬是把茶叶还给了当事人。
(图为张国刚(左一)到田间地头办案。江夏区法院供图)
和律师打了十几年交道
为避嫌从不搭顺路车
为了办案,湖北舟桥律师事务所律师袁芳圆和张国刚打了十几年交道,却依然感觉他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袁芳圆说:“法庭上,不管你跟他有多熟,他都不留情面。只有拿到判决书后,他才会跟你多说几句。”
10月28日上午,袁芳圆曾接到张国刚去世前打来的最后一通电话,她代理的案件需要鉴定人出庭,因进展不顺利,张国刚跟她要了鉴定机构电话,主动要求协调此事。
“真没想到这竟成了最后一次通话。”袁芳圆说,张国刚在乌龙泉法庭时一周才回家一次,有时候没有案子,她好心捎他顺路回城,他都一概拒绝,理由总是这句话:“不坐你的车,以免被当事人看见。”
律师陈军曾办理过一个建筑工程案件,主审法官就是张国刚。因涉及到数十个农名工的工资,庭审过程中,因证据不充分,张国刚专门叮嘱他要利用多种渠道取证。
案件胜诉后,陈军本想请张国刚吃饭,但是被坚决地回绝了。他说:“饭就不吃了,我只是做了一个法官该做的事情。不吃饭不代表就不能指导业务。”
陈军坦言,张国刚的一番话让自己很是敬佩,这个前辈既谦虚谨慎,又作风正派。
(图为当事人给张国刚(左一)送锦旗。江夏区法院供图)
“蹲守”数日破解执行难
村民心存感激送来锦旗
2009年,张国刚被派到条件艰苦的乌龙泉法庭任庭长,他就24小时驻守法庭,除了吃饭睡觉,周末回趟家,随时随地都在工作。
“他默默做了很多事,从不邀功,但是老百姓都记在心里。”昨日,同事秦志文从电脑里找到了一张村民给张国刚送锦旗的老照片,锦旗上“两袖清风 维护正义”八个大字非常醒目。村民倪某满脸感激送上锦旗,张国刚接过锦旗后则一脸羞涩,显得有些拘谨。
案卷记载,2010年有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判决被告程某偿还倪某借款本金3600元,并支付约定利息。但判决生效进入执行程序后,一直未执行完毕。
张国刚了解情况后,得知被执行人程某一直下落不明。于是,他和秦志文一起寻找程某下落。
秦志文回忆,有一天夜里,张国刚在程某儿子家楼下蹲守到10点多,一直没有见到程某。张国刚又马不停蹄来到原告倪某家中做工作,告知他程某是退休工人,确实无履行能力,为他辨法析理。
第二天,张国刚主动联系街道相关领导,一同来到被执行人程某退休前所在企业,终于找到了破解之道——由法庭帮助处置变现企业部分财产,所得现金代程某履行债务,圆满化解这起案件。
只有增强法律意识,村民们才能少遇上法律纠纷。江夏区乌龙泉社区居委会副书记朱致华回忆,他曾和张国刚一起多次到村民家中普法。
朱致华介绍,他们一般是专门去有诉求的老百姓家里普法,去一次都要呆2-3个小时。只要老百姓的问题没有解决,张法官和他就连着几个晚上,天天去,直到把问题解决为止。(记者耿珊珊 通讯员杨睿 实习生胡慧旻)
【编辑:张玲】
以上则为【“不吃不喝不拿,判案有底气”,律师、法官、当事人含泪回忆张国刚生前点滴】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