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陈澧

        

十八滩舟中夜雨

        倦游谙尽江湖味,孤篷又眠秋雨。碎点飘灯,繁声落枕,乡梦更无寻处。幽蛩不语。只断苇荒芦,乱垂烟渚。一夜潇潇,恼人最是绕堤树。  清吟此时正苦。渐寒生竹簟,秋意如许。古驿疏更,危滩急溜,并作天涯离绪。归期又误。望庾岭模糊,湿云无数。镜里明朝,定添霜几缕。
        十八滩为赣江在江西赣县、万安境内的河段,以急滩密布著称。着此一地名,已觉行路难之意,况复客舟夜雨,能不感慨万千!词作深刻地表现了这种特定处境中的客子愁怀。
        上片因题起句,“倦游”、“江湖味”扣“十八滩”,“孤篷”扣“舟中”,“眠秋雨”扣“夜雨”;一个“尽”字、一个“又”字,则再现了题中所含雪上加霜的况味,同时也领起了全篇对“雨”的着力刻画。由于是“眠秋雨”,所以首先是船舱内的印象:但觉雨点声繁而势沉,击打船篷,如落枕上,灯火为之摇曳,旅人为之失眠。乡梦既已无法续成,词人的注意力便为舱外的夜雨所吸引。夜雨主宰了十八滩的旅程,前时两岸常可听到的蟋蟀幽鸣已为雨声替代,而滩边的芦苇、堤岸的丛树,则增添了风雨的变调,使之更觉荒凉凄冷。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夜潇潇”的秋雨中,不可能辨识“断苇荒芦”、烟渚堤树之类的外部景物,词人的铺写,其实只是舟中听雨,由听觉产生的联想。但这种写法,却加倍渲染出了夜雨的氛围和效果,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下片继续宕开。“渐寒生竹簟”,一个“渐”字与“一夜潇潇”前后呼应,标志长夜的苦捱已近尾声;而“寒生竹簟”由听觉过渡到触觉,也暗示了“夜雨”形势的变化。身心交加的寒意使词人势必不能继续躺卧下去,于是起身推篷出望。此时已将拂晓,雨势已杀,但岸上古驿的残更,船过危滩的急流,都是“一夜潇潇”的雨意的延伸。它们唤起了“天涯离绪”,由归期又误的感慨,引出了词人回身南望粤中家乡的举动。而“庾岭模糊,湿云无数”的视界,又与前时的“夜雨”意脉相接。古人颇多一夜愁白头发的先例,于是词人想到:到了明朝揽镜相照,定然自己也免不了增添几许华发。这一结笔,正是对一夜煎熬的总结。
        本词自“孤篷又眠秋雨”句后,再不出现“雨”字,而各句无不与“舟中夜雨”的题面相连,又无句不从旅愁中反映出乡思。大笔濡染,不粘不滞。作者曾手批《山中白云词》,对张炎“濡染有致”、“情景俱到”、“寄托遥深”的手法别有会心,此作亦全面表现了这种种特色。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2058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5月6日 11:46
下一篇 2023年5月6日 11:46

相关推荐

  • “别岸客帆和雁落,晚程霜叶向人飞”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别岸客帆和雁落,晚程霜叶向人飞。”这两句写秋日的景色——岸边船只落帆停泊,雁落平沙栖息;路旁树叶经霜飘落,不断向人飞来。从诗意看,…

    2023年3月9日
    222
  • “俞献卿,字谏臣,歙人”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俞献卿,字谏臣,歙人。少与兄献可以文学知名,皆中进士第。献卿起家补安丰县尉。有僧贵宁,积财甚厚,其徒杀之,诣县绐言师出游矣。献卿曰:“吾与宁善,不告而去,岂有异乎?&r…

    2022年12月28日
    257
  • 文言文中较为常见的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较为常见的固定句式   ●何……之有:表反问,其中“之”字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有”是动词,“何……”是它的宾语。可译为“有什么……呢”。特别注意,“何”并不是宾语,…

    2022年12月4日
    242
  • 劝学文言文试题

    劝学文言文试题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已斩…

    2023年1月11日
    213
  • “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弘治五年举于乡,从陈献章游,不乐仕进,母命□出,乃入南京国子监。十八年会试,学士张元祯,杨廷和为考官,抚其卷曰:“非白沙之徒不能为此&rdquo…

    2022年12月29日
    282
  • 秦观《精骑集》序 阅读答案及翻译

    《精骑集》序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者游,旬朔之间②,把卷无几日。故…

    2022年12月17日
    32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