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 吉
寻梅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 上。冷风来何处香? 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 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鉴赏】这首散曲以清丽质朴的文字构筑了一个寻梅者、失落者、孤 独者的故事。
起笔不凡,突兀而来。“冬前”“冬后”拉开了时间的间隔,表明寻觅时 间之长。“溪北”“溪南”“树头”“树底”通过空间意象的推移,体现作者艰 难的跋涉过程。“孤山”在杭州西湖中,北宋诗人林逋隐居于此,点明作者 所寻乃孤山之梅。“两履霜”是一个特写镜头:联系后文,作者应该是借着 月色,乘着酒兴,踏着满地霜华去寻梅,可见心情之迫切。这三句构成鼎 足对,且鼎足对中运用叠字,节奏感更强,音律上感觉更和谐。
扑面而来的冷风带来了梅花特有的暗香,让人不禁充满期待:就在近 前,但究竟在哪儿呢?这句是巧妙地利用人的嗅觉对梅香的感知构成梅 存在的事实,未见其形,先闻其香。“忽相逢缟袂绢裳”一句中,“忽”字传 神地表达出了蓦然回首,眼神相接时的喜悦。缟袂:白绢做的衣袖。绡 裳:薄绸做的裙子。此处暗用典故,柳宗元《龙城录》记载:隋朝赵师雄途 经罗浮,梦中遇一淡妆素服的女子,并与之交谈饮酒,等到被冷风吹醒,却 发现睡在梅花树下。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把梅花写成了一位白衣仙女,清 雅飘逸,婀娜多姿。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作者连用了三个与梅有关的 典故。“酒醒寒惊梦”紧接上句赵师雄罗浮梦遇梅仙的典故,表明一切美 好的事物都如梦幻般短暂易逝。梅与笛有不解之缘,古笛曲有《梅花落》, 笛声哀婉凄怨,闻之断肠。李清照《永遇乐》词有“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 句,在叹梅花落尽的同时饱含无尽的哀伤。诗人林逋隐居孤山,养鹤植 梅,有“梅妻鹤子”之号,其《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 黄昏”,是描写月下梅花的千古绝唱。“淡月昏黄”从此句中直接化出,十 分巧妙自然,既让人联想到微风吹拂、月光朦胧中梅花摇曳扶疏的姿态, 又是实写,诗人乘兴寻梅,遇梅,引发联翩浮想,酒醒梦回,已是月光惨淡, 空山夜静。以此句作结,韵味悠长,平添了哀怨的氛围和孤独的情绪。
自古以来,梅花就是高洁之士理想人格的追求和象征。乔吉到孤山 “寻梅”,既是文人的雅趣,也是一种生命追求的象征:梅花高洁出尘、孤高 傲世,然而总是经受着风雪严寒的打击摧残,在春天到来之前就已经花落 香销。乔吉愤世嫉俗,山水逍遥,然而一生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所以 这首散曲前五句节奏明快,曲调明朗,表现出对梅的挚爱和寻梅的乐趣, 后三句把自己的失意心绪与梅花的凄清动人融为一体,格调凄婉冷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