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
在沉默之中
没有沉默:
指甲,
墙壁。
(北岛 译)
【赏析】
诗歌除了可以抒情之外,也可以进行哲理思考。现代诗歌就往往在高度的抽象中显示出哲理的光彩,受象征主义影响的诗歌更是如此。这首《听》便是一个典型,它并没有用直白的号叫直抒胸臆,而是用极其精炼的方式写出了诗人在某一瞬间的独特感受和某种哲思。
“听”,独字成行,将读者带入“听”的动作想象中,读者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自己的情思,在作者的指引下,和他一起进入到听的境界中去,一起探求听的内容。但是,这里“听”之后,并无宾语,并没有听的具体内容,有的只是一个动作,暗示了一个姿势,一个场面,一种沉思的状态。
这个沉思的状态即是无边无际的沉默。人在思考的时候,往往会陷入一种冥思的境界,进入到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状态中去。从外观上看像是无欲无求,宛如老僧入定一般,沉思即是静默,静默即是冥想,这个时候,他的思想和外表是完全分离的。思维可以驰骛八极,纵横千里,上下古今,无处不在。而外观上却是一副无视外物存在、不听不闻不见的漠然之态。“在沉默之中/没有沉默”,讲的即是这种沉默/沉思、外在/内在的矛盾现象。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事物,当然也就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沉默,当你意识到自己在沉默状态时,你就已经开始运用自己的思维和感受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广义上的“动”了,你也就是已经在凝神观照自身了,而此刻,即是你的思维、你的思想、你的感觉甚至是你的幻想在流动,在变化了,此刻还能说是沉默吗?还能说是处于一种绝对的静默状态中吗?
“指甲,/墙壁。”两个独立的意象,独立成行,没有多余的修饰性词汇,贯彻了意象派大师的主张,也蕴含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有指甲,就可以敲击墙壁,进而就可能叩击心灵之鼓,从而求得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共鸣;有墙壁,就有可能会受到外界的击打,就可能因此会有回声,会有应答。沉默时,人的思想与感觉在飞速运转着,因为不再希望、不能忍受这种孤独和阻碍心灵间交流的沉默,我们想用指甲来敲击那厚实而无形的心灵墙壁,以达到沟通。这既是诗人的幻想,也是一种期待。
(周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