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无法实现的梦 ――读《瓦尔登湖》有感
等我们迷失了,我们才会开始了解自己。――梭罗
打开《瓦尔登湖》是在一个极其喧嚣的正午,窗外吵闹的声音让我感到烦躁,却在目光触及这本书封面时,有了一种神奇的魔力。蜿蜒的小河没有尽头,水面侧映着远处的山,四周都有茂密的森林,一切都是那么宁静,就像是按了一个开关键,周围的声音渐渐淡去,我静下心来,走进了这个梦幻却又遥远的。
“一个人如果活得真诚,那一定是活在一个遥远的国度”,正如作者梭罗,28岁孤身一人来到瓦尔登湖,用自己的双手在湖畔盖了一个小木屋,又自食其力,在周围种豆、萝卜、玉米等农作物,用收获的种食来满足口腹之欲。他将自己的一切都坦白于瓦尔登湖,随时将自己的木门倘开,欢迎陌生的“客人”来家里做客,在梭罗的木屋中,新鲜有趣的玩意随处可见,给人带来无限温暖、快乐。
身处深林,他是否会感到过孤独?独自一人走在林间,独自一人辛勤劳动,独自一人享受收获的喜悦。随着阅读的加深才明白,梭罗并不是我,我又怎能知道这山间的清风与他低语,潺潺的溪水向他招手,欢快的鸟儿同他玩耍呢?“我并比湖中高声大笑的潜水鸟更孤独,我并不比瓦尔登湖更孤独”,这是梭罗对自己孤独境遇的看法。他在孤独中享受一切外人不理解的美好,这不仅没有让他闭目塞听,相反,他的生命变得更加通达。
我跟随梭罗的脚步走过,却在结尾时感到怅然若失,大概是因为书里描写的种种,在现在看来,已经成为了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罢了。互联网和手机的更新换代,大时代的生活节奏,压得我们喘不过气,人类好似使用工具变成了被工具所“绑架”,很难能够静下心来去真正感受自然,做到“忘我于天地之中。”而《瓦尔登湖》中所描述的鸟语花香,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事实上,“一个人能够放下的东西越多,他就越是富有”,与其每天乘车出门,不如步行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感受自然所带来的馈赠,没有了工业化的交通设施,听不到汽车“隆隆”的噪音。走向田园,走向凡尔登湖,守护心中最本真的那份宁静。
有人说《瓦尔登湖》晦涩难懂,事实也的确如此,但真正读懂它,却也不必搅尽脑汁。约莫是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心里有烦心事,手捧书卷,喝一杯咖啡,全身心地去投入这个世界吧。
那些照我们无法睁眼的光,对我们其实只意味着黑暗。――《瓦尔登湖》
【第2篇】
坐在宁静的湖边
――读《瓦尔登湖》有感
被这本书所吸引,是因为这个标题。开始以为,是和景色有关的小说,却没想到介绍的是梭罗的生活,但又包含了许许多多和湖有关的所思所想。
梭罗,哈弗大学学士,但却是一个动手能力极强的人。就像在经济篇里说的,就地取材,通过自己的劳动,换来了一个纯木的房子,一个自己的家,一个无拘无束的完美的生活环境。并且在反复尝试后发现玉米粉和黑麦混合做出来的玉米饼最好吃。虽为名校生,也同样亲自下田播种。
他也是一个仔细谨慎的人,不管再小的花销,都会认真的记录,通过从事各种活动所得、成本和利润都清清楚楚的排列在笔记本上。梭罗的思想也特别的跳跃,比方说,从普通的阅读说到了当时教育的弊端和他自己的见解。这样在生活中领悟哲理、从平凡中看到不同的人,梭罗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再说说《瓦尔登湖》这本书,很多人说读这本书能领悟真理,我觉得读完这本书,我可以一个人在生活。书中偏重的是梭罗对自己生活的自述。从一无所有到生活比较富足,中间的变化,梭罗描写的还是很详细的,从中也折射出了他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和哲理一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虽说书名叫《瓦尔登湖》,但是作者花了不少的笔墨描写了环绕在湖周边的森林。文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描述,作者在耕种得时候,或者在整理仓库的时候,很多的小就会亮相,比如松鼠、野雀、等。在品读作者生活经历的同时,了解一下瓦尔登湖周围的环境,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总之,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对梭罗这个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敬佩,同时也对这种生活有了一点憧憬。再次拜读《瓦尔登湖》,希望能给我带来给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