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贾雨村形象之我见
追名逐利,失去人性。
――《题记》
作品开头,看过《红楼梦》的人,应该对开启全书的甄士隐和完结全书的贾雨村有着深刻的印象。曹雪芹用两个人的形象的相互照应将封建社会的官场的黑暗刻画得栩栩如生。
二人初见之时,贾雨村还是一个赶考书生,借宿在葫芦庙中,每日只以卖字为生。而住在贾雨村隔壁的甄士隐是当地望族,衣食无忧。他看重贾雨村,又考虑他文人的自尊,所以当贾雨村自己开口向甄士隐求助时甄士隐才有这样一番话:“兄何不早言!弟已久有此意,但每遇兄时并未谈及,故未敢唐突。今既如此,弟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捷,方不负兄之所学。其盘费馀事弟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矣。”而贾雨村急于功名,第二天竟然连谢也没道就走了,可见他心中对名利的渴求,他虽有抱负,但如此执着于名利终会被名利束缚。
随着情节发展,贾雨村愈发深陷名利之中。进京后贾雨村也得偿所愿考上功名。贾雨村离去后不久甄士隐家便遭劫难,在晚甄英莲被掳走,甄家被一场大火烧的一干二净,甄士隐投奔岳父“风俗”,却被岳父于骗尽银子后进而嫌弃。他的精神受到极大打击。这时,跛足道人的《好了歌》让他顿悟了。“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贾雨村本为穷酸书生,却一朝金榜题名。甄士隐为乡绅富豪却家破人亡。如此大的落差让甄士隐看破红尘,超然世外。却让贾雨村从穷酸书生变得心高气傲,他已经初涉名利的旋涡。
贾雨村在中举后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因惹得上司不喜而被贬官。后当上了林黛玉的家庭,攀上了贾府,得以重新做官。贾雨村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去了甄家,但并非为了报恩,而是为了迎娶娇杏,虽然他满口答应帮忙寻找甄士隐和甄英莲,但他并未在这件事上下功夫。对他来说甄士隐没了用处,帮助他反而会连累自己。贾雨村上任后办的第一案便与甄英莲有关。被拐买为奴的甄英莲先被冯公子买下,但后来小霸王薛蟠又欲买下甄英莲,于是与冯公子起了争执并当街杀了他。贾雨村本来想秉公处理,到门子的《护官符》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四大家族向来“同气连枝”,而攀上贾府的贾雨村自然不能为甄英莲――这个前贵人的女儿损害自己的名利,于是他竟然判薛蟠无罪还将甄英莲判给了薛蟠。甄士隐对贾雨村是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但贾雨村不但不报恩还在自己的名利和恩人的骨肉间选择了自己的名利。贾雨村为了名利已经到了忘恩负义的地步,他的人性正在名利的蛊惑下渐渐丧失。
贾雨村为了名利已经可以忘记知遇之恩,那贾家的恩情在名利面前更是一文不值。贾赦、贾珍被参,皇上命他查明实迹再办,可他“怕人说他回护一家”,“便狠狠的踢了一脚”,致使贾府被查抄。当初出卖甄士隐护住自己的官位,现在出卖贾府,无非是贾府已经失势,不能作为自己的依靠了。但他靠贾府起势又怎么可能不受贾府牵连,最终他也被贬为庶民了。为了名利背弃恩人,为了名利滥用私权,贾雨村为了名利无所不用其极,但也依旧挽回不了他的失败,而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他被封建官场的黑暗吞噬,不自觉地放下了人性。
人性的丧失不仅是贾雨村一人的异化,更是跟个封建官场扭曲的体现。每个官员不思考如何造福百姓,反而执着于追名逐利,但他们在此过程中逐渐放弃了人性。曹雪芹写下这两个人物,是为体现封建官场的黑暗,告诫世人不可成为名利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