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二首(其一)》

关 澥

野艇归时蒲叶雨, 缲车鸣处楝花风。

江南旧日经行地, 尽在于今醉梦中。

从南朝以来,写江南风光的诗已经很多。前人写得越多,后人便越难措意。关澥所作的两首忆江南的绝句,虽未足名世,但追忆经行江南的前尘旧梦,抒写春日醉人而又怅惘的意绪,却也有其独到之处。这一首写的是诗人忆念中的江南之春: 野渡口归来的小艇,蒲叶上沙沙的雨点,缫丝车旋转的呜呜声,谷雨节轻飏的楝花风。这些零散的印象和梦忆的片断,微漾着春的寂寞和春的骚动,又组成了一幅完整的江南乡村的风景小品。

头一句写的是春雨中的静趣,这既不是“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幽寂,也不是“钓罢归来不系船”(司空曙《江村即事》)的疏放,而是在野艇归来的时刻四顾悄然、静听雨声滴落在蒲叶上的惆怅之感。蒲叶一般指菖蒲,多年生草,长于水边,大蒲叶长三四尺,气味香烈。在野舟上领略蒲叶上的雨声,比起“画船听雨眠”来,又自有一种清新的野趣,春水的碧色、春蒲的香气、春雨的润泽也在悄默中沁透了心头。第二句以农家缲车的飞鸣和花信风的吹拂烘托出一片轻晕的醉意和春的风华。缲车即缫丝用的车,南方谷雨后收茧抽丝,缲车转动说明谷雨刚过。而楝花风则是谷雨节最后的花信风,徐锴《岁时记》说:“三月花开,名花信风。”《东皋杂录》说:“花信风,梅花风最先,楝花风最后。”楝是一种落叶亚乔木,高丈余,春月开花,色淡紫,果实椭圆如小铃,成熟后变成黄色,俗名金铃子。这一句从诸般春景中选出缫丝和楝花开放二事,既准确地扣住了谷雨节后的景物特征,又表现了江南蚕乡的独特风味。缲车转动的呜呜叫声又与楝花风形成有意无意的照应,正如前一句中野艇蒲叶在水和雨的关系上取得照应一样,使首二句构成春雨和春风的工整对仗,蒲叶和楝花,野艇和缲车的对仗又分别从村外和村里两方面为这幅小品画勾出了简单的轮廓,使零散的意象形成内在的联系,突出了作者最亲切的感受。后两句点明这一切不过是旧日在江南经行时所见,如今已尽入醉梦中了。这固然是表示对江南的留恋,连醉里梦里都难以忘却,更多的却是往事如梦的空幻之感。陈迹的追怀像短梦一般重现,那么对江南之春的怀念中又何尝没有人生之春的追怀?正因为原本是切实的往事,今日看来就像一场人生的醉梦,那野渡的小艇和蒲叶上的雨声才带着几分凄清和寂寥,那缲车的鸣声和楝花风的飘扬才含着些微醉意和迷惘,这些构成了江南之忆的主要印象。

将某种人生感触融入精心选择的典型景物,虽意绪惆怅,却能在半醒半醉的神态中保持清爽俊逸的风调,这是杜牧七绝的特点,此诗可谓得其仿佛。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4983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5月15日 23:40
下一篇 2023年5月15日 23:40

相关推荐

  • 高中文言文中的“倒装句”解析

    高中文言文中的“倒装句”解析   倒装句   现代汉语的语序一般以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状语在前,动词在后;谓语在前,宾语在后。如果这种顺序被颠倒,就成为倒装句…

    2023年1月4日
    254
  • 高中文言文专项训练

    高中文言文专项训练   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中文言文阅…

    2023年1月9日
    235
  • “霜沾草径寒风急,雁度秋林落叶频”的意思及鉴赏

    “霜沾草径寒风急,雁度秋林落叶频”这两句是说,深秋时节,寒风急骤,草径上落满了白霜;秋林之上北雁南飞,经霜的树木,枯叶纷纷落下。草径沾霜,寒风急骤,秋林雁度…

    2023年4月3日
    206
  • 韩愈《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当是时,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

    2022年12月31日
    260
  • 《山行》阅读答案

    山行 项斯① 青枥林深亦有人, 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 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②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①项斯,生逢唐末乱世…

    2023年3月12日
    265
  • 初中必背文言文抒情

    初中必背文言文抒情   初中必背文言文有哪些呢?你知道吗?大家可以一起看看下面的文言文,欢迎各位阅读哦!   初中必背文言文抒情1、《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022年12月4日
    24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