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塘避暑》

韩 琦

尽室林塘涤暑烦, 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 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 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 万柄莲香一枕山。

这首诗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守北京(今河北大名)之后。首句擒题,交代了时间(夏天)、地点(尽室林塘),次句渲染极为幽静的自然环境(如不在尘寰),并以“旷然”一词挑明题旨,抒发其超尘拔俗的思想感情和“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皇朝类宛》)的正直清廉的高尚情操,表现了他的宽阔胸怀。

第二句用“如不在尘寰”比喻旷然之情,空灵飘逸。但作者犹嫌不足,在颔联中再进一步为“旷然”作注。在炎夏酷暑中,一般俗士,每喜以管弦消遣。但作者不借外物,只以沐浴清风自娱,悠然自得,摆脱了尘寰的炎热和烦恼。“清风”何以有如许魅力?且看稍后的苏轼《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闻之而得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即可明了。倘悟此意,即能烦恼冰消。“清风”一词语意双关,又表明正直无私,两袖清风。这里用“谁人敢议”的反诘句法,加强语气,著一“敢”字,尤为雄健峭拔,与下句“能”字对照,一个突兀而起,一个平平淡淡,起伏跌宕,足见诗人的功力。

颈联虚实并用,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水鸟得鱼”、“岭云含雨”,一近一远,一俯一仰,这是实写。“长自足”、“只空还”抒发作者感情,这是虚写。但细细品味,知其不唯写景抒情,还是以象征手法阐发人生哲理,所写之景不必是眼前实景。全联意谓要像水鸟那样“知足保和”,岭云那样来去无心。亦即庄子所谓“至人无己,圣人无功,神人无名”的“无为”思想。不去追求功名利禄,外在的事物都是有限的;追求内在的精神品格,才是他要表现的主要思想,也是他能旷然自得的根源所在。据《宋史》本传,他屡次主动辞位,确能“长自足”。但从他“凡事有不便,未尝不言”,“前后七十余疏”看,他也不薄事功。不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本是儒家传统思想。韩琦如此,并不矛盾。

尾联是讲修养之法。韩琦不需要逃入酒乡以求忘忧,他酒醒之后,自有清心澄虑之物,即“万柄莲香一枕山”。这句衬托出他胸襟的清高脱俗。

这首诗含蓄蕴藉,境界高远,有雍容闲适之致。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4993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5月15日 23:44
下一篇 2023年5月15日 23:44

相关推荐

  • “风碎竹间日,露明池底天”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风碎竹间日,露明池底天。”这两是说日光下竹影随风摇曳,好像风把日光竹影切碎一般,露珠明亮映照出池底的青天。 出自刘禹锡《酬乐天闲卧见寄》 散诞向阳眠,将闲…

    2023年4月3日
    180
  • 丁仙芝《渡扬子江》阅读答案

    渡扬子江 丁仙芝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岸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⑴诗以“渡”字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

    2023年4月11日
    168
  • 袁枚《夜过借园闻笛》阅读答案赏析

    夜过借园闻笛 袁枚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注】①借园:作者好友李晴江的寓所。 1.简答&ldqu…

    2023年4月9日
    189
  • “郭外山明,绿柳红桥,水绕人家”全词赏析

    沁园春·赋得乡村四月闲人少 弘伦 郭外山明,绿柳红桥,水绕人家。早登场麦捆,初闻布谷;分畦茄串,末了桑麻。夜火原蚕, 朝阳暮牯,十里僧厨午焙茶。芳洲暖,候鱼苗风起,雪…

    2023年3月27日
    179
  • 贺知章《采莲曲》写景抒情唐诗

    稽山罢雾郁嵯峨(1),镜水无风也自波(2)。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注释】 (1)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市南会稽山的简称。嵯峨:山势高峻。会稽山雾消云散之后…

    2023年5月7日
    229
  • 陆游《书巢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陆游《书巢记》  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客有问曰:“鹊巢于木,巢之远人者;燕巢于梁,巢之袭人者。凤之巢,人瑞之;枭之巢,人覆之。雀不能巢,或…

    2022年12月17日
    28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