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 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 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991)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王禹偁以妖尼道安诬陷徐铉,当以反坐论罪,反获谴于朝廷,从开封贬官到商州的。他自解是:“平生诗句是山水,谪宦方知是胜游”(《听泉》)。他在“商山五百五十日”(《量移自解》)写了不少写景抒情的诗。《村行》是出色的一首。

诗一开始,在动态中写景,马穿过黄菊夹道的山径,真是马蹄有色,马蹄踏香。“信马悠悠野兴长”,马既悠然自得,人亦野兴正浓。这一句看起来是两件事,实际上是由于人有野兴,才放任马的随意而行。为什么?因为贪看景色。颔联紧接着写景:“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景是由下而上,由深而高。“万壑”,明言山壑之多。“有声”,暗写山泉淙淙。炼一“含”字,写声音全在壑里,全从壑出。“晚”字点时间,又呼出下句的“斜阳”。“籁”字是应“有声”。这一句本属平平,但对下句有衬托作用。“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全篇的精策。山峰本不能言,以“无语”称之,是透过一层写法,无理中有理。“立斜阳”,更见晚山可爱,无限好景。人对山而忘言,山对人而“无语”,真是契合无间,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句诗,确实不只是修辞的技巧,而是有妙理在焉。本联对仗精工,音节响亮,自不待言。这一联又是大景。颈联则又从行道中所见的草木写起。“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这里色彩鲜明,有红有白,有果实,有繁花。棠梨经秋成熟,叶落而果实累累,红如胭脂,悬空而垂;荞麦秋季开花,宛如白雪一片,只是不寒而香,布满大地,预告丰收。美景如此,看来当叫人流连忘返。然而陡顿一转,不是赏心乐事,而是“何事吟余忽惆怅”,吟诗之后,悲从中来,真有点煞风景,也叫人莫测。一问之后,一答收场。“村桥原树似吾乡。”作者对景而思家了,但却不明说。辗转委婉,原来村庄里的桥,平原上的树,都像诗人家乡的风物一样。按常理上讲,看到异乡的风物宛如自己的家乡,也该是件高兴的事,然而诗人却以“惆怅”二字,引起下面的一句。全是写景写事,“惆怅”之情,渗入在景事中。作者宦游异乡,复遭贬谪,抱负难展,不如归去。但又有家归不得,所以看到景物似家乡而感叹。

这首诗,风格飘逸,淡中有味,明白自然,看起来似不费力,实在是从千锤百炼中得来。王禹偁自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他确实是能得白居易七律的精神,而也能继承杜甫在长安、成都两地所作的七律风貌的。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5049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5月16日
下一篇 2023年5月16日

相关推荐

  • 《吕蒙正不计人过》文言文试题练习

    《吕蒙正不计人过》文言文试题练习   吕蒙正不计人过   吕蒙正相公①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A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

    2023年1月9日
    105
  • 《叔敖受教》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叔敖受教 【注释】 ①令尹:国相。②吊:慰问。③正:整理。④不肖:没才能。⑤患处之:灾祸伴随他 【参考译文】 孙叔敖做了楚国的宰相,全都城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

    2023年1月1日
    104
  • 杨万里《晓行望云山》《披仙阁上观荼蘼二首其一》阅读答案

    晓行望云山 [宋]杨万里 霁天欲晓未明问,满目奇峰总可观①。 却有一峰忽然去,方知不动是真山! 披仙阁上观荼蘼②二首(其一) [宋]杨万里 仰架③遥看时见些,登楼下瞰脱然④佳。 荼…

    2023年4月12日
    75
  • 《杨氏之子》文言文解读

    《杨氏之子》文言文解读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杨氏之子文言文解读,希望能帮到大家!   杨氏之子   …

    2023年1月6日
    92
  • 李清照《夏日绝句》原文、注释和鉴赏

    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1)乌江:在安徽和县东北四十里,今名乌江浦,土多黑壤,故名。 (2)人杰:人中豪杰…

    2023年5月7日
    87
  • “崔季舒,字叔正,博陵安平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崔季舒,字叔正,博陵安平人。父瑜之,魏鸿胪卿。季舒少孤,性明敏,涉猎经史,长于尺牍,有当世才具。年十七,为州主簿,为大将军赵郡公琛所器重,言之于神武。神武亲简丞郎,补季舒大行台都官…

    2023年1月3日
    10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