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又名道士洑矶,在湖北黄石市东郊,为古樊楚三名山之一。横江一面,高530米,危峰突兀,江流至此,滚滚激漩。由于此地既险且峻,壮若关塞。古代孙策、周瑜、刘裕等均曾在此结寨。晋太康元年(280年),晋武帝命益州刺史率军伐吴。王濬造大楼船,极其坚固,自成都出发,吴国在此地以铁锁链横江截拒,王濬船队用烈火烧熔锁链,直逼金陵,吴主孙皓出降,晋就此灭吴,统一全国。由于这一历史故事,加之西塞山的壮丽风光,古往今来吸引了很多文人名士。当年系铁索的铁柱至今仍屹立在疏林芳草之中。附近有胜迹桃花洞,隐现于飞壁流云间。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诗名] 西塞山怀古
[作者] 刘禹锡
[注释] ●楼船:船高大有楼数层。《晋书·王濬传》: “ (晋) 武帝谋伐吴,诏濬修舟舰,濬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往来……舟棹之盛,自古未有。”●益州:汉时成都为益州。●金陵:三国时吴国都城,即今之南京,楚时为金陵邑,秦改秣陵,吴改建业,又有石头城之称。●千寻: 八尺为导,千寻横江铁链之长。●一片句《王濬传》:“濬入石头(石头城,即金陵),皓乃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 (赤膊自己捆绑)……造于垒门。濬躬解其缚 (亲自为其解绑),送于京师。”降幡,表示投降的旗。●人世句:概括东吴以后,割据江南的南朝政权都象东吴那样,一个一个地灭亡的往事。●山形句:说西塞山依旧耸立在长江边。如包佶诗:“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寒”与“秋”相照应。●四海为家日:言当时唐朝江山一统的局面。●故垒:六朝在此的遗迹,成为历史的见证。
男儿未必尽英雄,俱到时来即命通。
若使吴都有王气,将军何处立殊功。
[诗名] 王濬墓
[作者] 罗隐
[注释] ●男儿句:此句表达了作者时势造英雄的观点。《晋书·王濬传》:“(濬)为益州刺史……太康元年正月,发自成都。……顺流鼓棹……(孙)皓遣张象御濬,(张)象军望旗而降……皓乃备亡国之礼,面缚舆榇,造于垒门。”●若使句:指吴都金陵倘还有王气,王濬怎能灭吴立功呢?梁庾信《哀江南赋》:“得无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
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
岚横秋塞雄,地来惊流满。
[诗名] 西塞山
[作者] 韦应物
[注释] ●千里奔:形容山势连绵起伏。●江中断:形容西塞山与黄公矶,两矶夹江耸立,似乎是长江切断了山脉。
临江峭壁枕寒流,千古诗人几滞留。
细雨斜风怀钓叟,沉江铁锁叹吴侯。
身依片石思齐己,夜泊渔家羡日休。
世事沧桑今胜昔,好将西塞咏从头。
[诗名] 西塞山怀古
[作者] 陈仲铎,今人。
[注释] ●钓叟:指唐代隐士张志和,张初名龟龄,作过小官,后坐事贬归,隐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徒”,故称钓叟,曾作《渔歌子》,咏西塞山。●齐己:为唐代诗僧,咏西塞山有“身依片石休”之句。●日休: 即唐代诗人皮日休,襄阳人,早年隐居于鹿门山,也曾有题咏西塞山诗。
千里奔来西塞山,横水一跃入云端。
乱摇宿雨腾烟树,尽卷惊流到客船。
正结钢城雄楚渚,尚留铁锁壮吴关。
无穷兴替嵌崖壁,多少风涛送锦帆。
[诗名] 舟次长江过西塞山作
[作者] 蔡无相,今人。
[注释] ●钢城:指黄石钢厂。
险绝江南西塞山,矶头涌出翠微巅,洪流拍石兴盘浪,奇树冲霄绕淡烟。
汀集鹭,鳜嬉滩,奔轮来往水平天。今时无有玄真子,箬笠轻蓑出钓船。
[词名] 鹧鸪山·黄石西塞山
[作者] 吴丈蜀
[注释] ●汀集鹭、鳜嬉滩、出钓船:均化用张志和 《渔歌子》词意。玄真子,张志和别号。
吴头楚尾,耸危峰,谁信高天三尺。铁锁横江消逝水,何处当年芦荻。细雨斜风,桃花白鹭,独忆渔歌客。江山如画,引来人杰辈出。
更喜当代英雄,豪情喷涌,敢向潮头立。虎跃龙腾金凤翥,十亿炎黄同德。跳出夔门,奔投东海,万里征程急。神州光满,捧来西塞朝日。
[词名] 念奴娇·西塞山
[作者] 马哲金,今人。
[注释] ●渔歌客:指自号“烟波钓徒”的张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