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道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明年,东阳上计,钱布十倍,大夫毕贺。文侯曰:“此非所以贺我也。譬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刍也,将爱其毛,不知其里尽,毛无所恃也。今吾田地不加广,士民不加众,而钱十倍,必取之士夫也。吾闻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贺我也。”
(选自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二》)

【阅读训练】
①魏文侯:魏国的国君。②裘:皮衣,名词用如动词,即“穿衣皮”。③刍:牲口吃的草。④胡为:为什么。⑤恃:依靠。⑥东阳:地名。⑦上计:上,送上;计,帐簿。⑧布:古代钱币。⑨“此非”句是说“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此非所以贺我也(             )         ③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
②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2.有一个成语,就是这篇文章的题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成语的原意是                      ,比喻                           。(4分)
3.魏文侯说:“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岳阳楼记》中哪句话与此同义?            。(2分)
4.归纳选文的主题思想:              。(2分)
参考答案
1.①用来  ②……的原因 ③翻转  ②同“返”
2.皮都没有了,毛在哪儿长呢;基础没有了,建筑在这基础上的东西也就无法存在了。
3.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乐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魏文侯通过对皮毛之间关系的论述,揭示出事物失去根本,则将无所着落的道理,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帝王对百姓的依存关系。

二: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反裘而负刍 (2)胡为反裘而负刍 (3)若不知其里尽
2.翻译
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背 (2)为什么 (3)你
2.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没地方依附了吗?”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4、魏文侯说:“此非所以贺我也”这句话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本文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解答
原文:下不安者,上不可居,此非所以贺我也。
译文:老百姓如果不能安宁,当皇帝的也不能得到安稳。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

启示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规律,应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舍本逐末,否则最终只能起到相反的结果。

翻译
魏文侯外出游玩,看见路上有个人反穿着皮衣背柴草,魏文侯说:“(你)为什么反穿着皮衣背柴草呢?”那人回答说:“我喜欢皮衣上的毛。”魏文侯说:“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没地方依附了吗?”第二年,东阳官府送来上贡的礼单,上交的钱增加了十倍。大夫全来祝贺。魏文侯说:“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打个比方这同那个在路上反穿皮衣背柴禾的人没有什么不同,既要爱惜皮衣上的毛,而又不知道那个皮没有了,毛就无处附着这个道理。现在我的田地没有扩大,官民没有增加,而钱增加了十倍,这一定是从官员和百姓那征收到的。我听说过这样的话: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乐了。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

注释
魏文侯:战国时魏国的国君。
反裘:反穿皮衣。裘:皮袄。
道:路上。
负:背。
刍:喂牲口用的草。
胡为:为什么。胡,通“曷”
东阳:魏国邑名,在太行山以东,广平县以北。
上计:战国时,每年年终,地方官员将本地全年的赋税收入的帐薄呈交朝庭。
布:古代钱币。
譬:打比方。
夫:表示实指,这个或那个。
加:更
士:官员
若:你,你们。
邪: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
恃:依靠,凭借,文中意为“附着”。
尽:完。
说“臣”“臣”上文“臣爱其毛”中的“臣”,相当于“我”,是“负刍”者的自称,句意为我爱惜它的毛。
反穿皮衣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爱:喜欢。
居:坐(安坐享乐)。

魏文侯出游,看到路人背柴草,他们为了保护皮袄的毛而反穿皮袄,魏文侯从中认识到“下不安者,上不可居”的治国之道。今天看来,本文向我们阐述的一个道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规律,应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舍本逐末,否则最终只能起到相反的结果。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558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2年12月27日 03:02
下一篇 2022年12月27日 03:02

相关推荐

  • 高考文言文断句考点解析

    高考文言文断句考点解析   一、什么叫断句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

    2022年11月22日
    265
  • 诗经与其读书笔记

    诗经与其读书笔记   篇一:《诗经》读书笔记   《诗经》读书笔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

    2023年4月13日
    241
  • 指鹿为马文言文道理

    指鹿为马文言文道理   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使用该成语形容一个人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下面是关于指鹿为马文言文道理的内容,欢迎阅读!   【原文】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

    2022年12月3日
    278
  • 《乌有先生历险记》文言文翻译

    《乌有先生历险记》文言文翻译   张孝纯先生为高考复习撰写的《乌有先生历险记》是学习文言文知识的绝佳文章。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乌有先生历险记》文言文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乌有先生…

    2023年1月5日
    300
  • 浅谈初一文言文教学

    浅谈初一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学要把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作为教学任务之一。自课程…

    2022年11月20日
    241
  • 刘向《说苑·卷八·尊贤》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

    2022年12月29日
    29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