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堂笔记

计算机科学学院 自动化专业 罗会 11064024

形势与政策课堂笔记

一、当前我国的安全形势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二、中国当前经济情势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增大了各国各地区经济的运行风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经济力量较强、政策措施运用得当的国家,能较好地适应并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有利条件发展本国经济,经济弱小的国家则发展更加困难.三、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其表现形态有哲学、伦理、文学等,其流派主要是儒、道、佛三家。这些文化形态与流派,尤其是儒、佛所论及的内容,总起来说可以归结为关于人的问题。这是一种偏重于讲怎样做人的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生价值学说。中国古代思想家,尤其是儒家学者,对于人生价值的内涵、类型、层次、标准等问题,都有充分的论述,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中国外交站在新的时代潮头

第一单元中国外交的新环境

①国内:

A.最大的新兴市场 贸易出口国

B.第二大经济体贸易进口国

C.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20%

但,改革进入深水期。其缺点:

a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

b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发展难以持续。

②国际:

A和平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B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③周边:

A求和平、要发展、谋和平是亚太地区的主流

B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亚太地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更加频繁和更加复杂。

利益问题是短期问题,但是心态问题则是长期问题。

第二单元中国外交的新要求

A重服务:外交为内政服务

B重战略:增强战略定力

C重统筹:统筹各种外交资源、外交力量、外交渠道、外交手段、外交形式

D重担当:担当大国责任,前提是要量力而行和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维护主权,国家安全和国家的发展利益)

第三单元中国外交的新理念

A关于中国梦

内涵: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三个必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和世界梦之间,是互为前提,互为依托,互为机遇的。中国给世界提供活力和机遇,世界给中国提供和平的国际周边环境。

B 关于中国对外交往的旗帜

就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C关于新型的大国关系

三大点:不冲突、不对抗;合作共赢;互相尊重。

五小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利益和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中国永不称霸;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和矛盾;中美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的关系;中美合作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第四单元中国外交的新布局

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谋长远

**不断的中美关系

一、中美概况

中国概况:

1.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2.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08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2802万人。中国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之一,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密度为134人;但分布颇不均衡。计划生育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有56个。

美国概况:

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是一个由五十个州和一个联邦直辖特区组成的宪政联邦共和制国家。其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美国国土面积超过962万平方公里,位居全球第三,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其人口总量也超过三亿人,少于中国和印度。1776年7月4日,美国诞生。自1870年代以来,美国国民经济就高居全球第一。美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其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娱乐等众多领域的庞大影响力更是其他国家所无法匹敌的。

二、中美关系的现状:中美关系**不断

今年中美关系的几场**:

一、奥巴马会见**;

二、美国售台武器;

三、中美贸易问题;

四、中美汇率之争;

五、黄海军演;

六、美对台军售

三、中美两国各自关心的重大问题

中国最关心的重大问题:1.确保中国美元的资产安全;

2.限制藏独、疆独等分裂势力

3.停止在中国近海非法刺探中国情报的危险行为;

4.停止向台湾出售武器

5.减少对中国商品进入美国的限制,及减少美国对华高科

技产品出口设限

美国最为关切的重大问题:

1、中国在亚洲的势力的扩张;

2、中国在美洲和大洋洲势力的扩张;

3、在某些军事领域和美国的对抗;

4、中国在经济领域对美国命脉的把持——说白了,就是

美国想解套;

5、美国全球独大地位的巩固或收缩,以及收缩的底线。

四、关于中美关系的几种理论:

1.“怪圈”理论2.“魔咒”理论3.“钟摆”理论。

五、对中美关系的展望:尽管中美关系**不断,但是中美两国合作大于分歧,和则两利,否则两败俱伤。只有两国求同存异、团结合作,两国关系才能健康发展,才能给世界带来和平,促进两国和世界的发展。

国际关系及中美关系

一、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

(一)总体和平与局部动荡并存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

2.局部动荡不断,经济危机下有所缓和。

(二)多强努力开拓自己的国际空间(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印度、中国)

(三)局部冲突与矛盾:

1.巴以冲突

2.印巴冲突

3.伊朗核问题

4.叙利亚局势

5.中日东海争端

6.朝鲜半岛

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战略

(一)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

首先,要超越旧式工业化道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其次,要超越不合时宜的社会治理模式,致力于构建一个和谐社会,解决经济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中国已开始关注如何缩小贫富差距、促进东西中部共同发展,逐步缩小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差距、在不损害农民利益的情况下,合理地推进城市化的进程,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第三、要超越世界近代以来后起大国传统的崛起之路和冷战思维,不争霸也不称霸;用和平的、民主的、渐进的方式参与国际秩序的建设与变革,而不是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

第四、妥善处理好大国关系,求同存异,积极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和合点。第五、处理好中国和平发展与祖国统一的关系。

在发展与统一的问题上,发展应是放在第一位的。而且发展与统一并不矛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目前,对台工作的重点一是反台独;二是争取民心,增强对台湾民众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重大问题

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和台海局势稳定是我国所面临的三大形势政策问题

三、中美关系

1.1978年12月16日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2.1979年1月28日至2月4日,邓小平副总理应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

3.1979年9月18日,邓小平举行宴会,欢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

4.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访华。

5.1989年2月25日,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乘专机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

6.1993年11月19日至20日,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赴美

国西雅图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7.2001年10月21日,江泽民主席在上海科技馆迎接美国总统布什。

8.2009年2月2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

9.2009年2月21日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访华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面,双方表示要加强合作以为世界肩负责任。作为奥巴马新政府到中国的第一个信使,希拉里对胡锦涛说,现在是两国“积极合作”“新时代”的开始。

10.希拉里上周五在纽约亚洲协会总部发表演讲时,曾借用这个成语表示美中合作符合双方利益,美国将积极与中国“同舟共济”。

11.温家宝说,“同舟共济”后面还有一句话,叫做“携手共进”。据报道,对于温家宝提到自己用过的这句成语,希拉里也表示“非常赞赏”。她对温家宝说,奥巴马政府愿同各方合作应对金融危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所以说:美国是我们的盟友。

第一,中美有很多利益的共同点(中国和美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双引擎)第二,美国经济强大对中国有利(与美的贸易顺差、美元外汇)

第三,一个中国是底线(台湾问题决不妥协)

第四,中美不能打仗(两败俱伤,不利发展)

中国到底有多强大?

结论:美国视中国为假想敌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两种概念上的“社会”

1.大社会概念:(包括经济、政治、文化)

2.小社会概念:(与经济、政治、文化并列)

“十七大”报告的“社会”内涵:大社会入手。小社会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3.全 面 建 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4.赢 得 执政合法性的需要

赢得认同:1.物质认同

2.文化认同

3.制度认同

4.政治认同

5.形象认同

国际经验教训的总结:阿拉伯之春

三、民生何以成为问题

1.民生的界定:

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基本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的状况等等。

底层生存生态的恶化:

中国社会主要群体的弱势化趋向

(1)中国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的主要表现:

第一、大量的工人和农民处在十分窘迫的生活困境之中。

第二、工人和农民的基本权益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维护。

第三,许多基层机构的财政能力几乎枯竭。

第四、工人群体和农民群体劳动技能的总体水准在下降。

第五,工人和农民的相对地位明显下降。

(2)中国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趋向的负面影响

第一,中国共产党赖以执政的主要社会基础会被严重削弱。

第二,会严重削弱中国发展的可持续性动力。

第三,对社会的安全运行必然会造成十分有害的影响。

二、民生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

1.六项任务: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

2.第一次提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3.中国教育发展中的五大失误:

第一,义务教育发展严重滞后.第二,职业教育发展明显滑坡.第三,教育产业化错误导向的形成.第四,大学合并缺乏慎重考虑.第五,教育公共资源投向优先顺序的明显颠倒.4.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5.目前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6.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机制。

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次分配讲效率,二次分配讲公平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三、推进民生社会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新的服务理念。

1、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3、大力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4、摆正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一是投入不足;二是秩序颠倒。

不合理的公共投入比重过大:

1、高昂的行政成本

2、豪华性的城市建设

3、大量豪华建筑物的建设

公共投入的价值排序:

公共投入的主要功能是要满足民众的需要。

民众的需要分为不同的层面。

满足的顺序应当是由低到高梯度型地进行。

结论:就公共投入的顺序而言,应当以民众基本的需求为基本着眼点,应当以民问题为优先。

(二)资源相对公平的配置(营造每一个人生存的家园)

(三)不断进行制度、机制创新

1、制度设计科学化

2、加强制度供给

3、树立制度权威

4、不断进行机制创新

构建利益均衡机制(秩序观、稳定观)

民众参与制度化的表达机制;

不同利益条件下的公共政策形成机制;

社会公正的分配机制;

社会组织管理机制;

社会资源的动员与调度机制;

经济与社会生活秩序的监管机制;

(四)完善社会管理

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机制

转变服务理念

公共服务的简约化

公共服务的隐性化

公共服务的人本化

健全社会组织

(五)关键在党

赢得认同的能力

自我管理的能力

队伍建设的能力

经典中国 辉煌60周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

1.从纵向比——1952年,5亿多人口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79亿元。1978年,增加到3645亿元;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济总量迅猛扩张,2008年超过了30万亿元,达到了300670亿元,年平均增长8.1%,比1952年增加了77倍。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如今,中国人民一天创造的财富量,就超过了1952年一年的总量!

2.从横向比——1952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微不足道,到1978年也只占到1.8%;而2008年为6.4%,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居世界第三位。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位次由1978年的第二十九位跃升到第三位,仅次于美国与德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9%。

综合国力由弱到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1、中国工业的发展

(一)新中国早期:现代工业的奠基

1955年,第一辆拖拉机制造成功;

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批量生产;

1961年,第一台1.2万吨水压机研制成功

(二)1979年:“改革开放元年”

(三)1992年:“市场经济元年”

(四)1997年:结束短缺经济的标志

(五)2002年: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

2、农业、农村的发展

60年来,农民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交通运输业。(没有什么能阻挡当家做主的中国人前行的脚步!)公路的发展

铁路的发展

民航的发展

4、水利建设

5、资源能源开发利用

6、城乡建设

7、金融事业

8、民族团结

9、民主政治

10、教育科技事业

11、文化建设

12、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

13、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

14、统一大业

15、全方位外交(外交原则:独立自主)

16、党的建设

《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班级:生科101学号1013100127本人签名:2011年6月26日 在刚过去的“十一五”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卓有成效的五年,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在过去的五年里,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国各国人民,坚持以发展为主要任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并依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

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国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并战胜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及成功发射神舟六号、嫦娥一号等,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任务和指标,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过去的五年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城乡建设步伐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有序推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文卫体教快速发展,对外贸易迈上新的台阶,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十一五”的成绩是骄人而来之不易的,五年来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告别“十一五”,我们迎来新的五年。2011年作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期,因而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而此时,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中东、北非的持续战乱,朝鲜半岛的核危机,中国南海争端的紧急升温„„,这些使得国内外环境不断增加新的变数。因而,“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期遇,但也面临着新的历史性挑战。

从国际上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将是国际格局变化的必然趋势,科技创新仍是发展的主题。从整体上看,国内外环境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世界各国对市场、资源、人才、技术等竞争更为激烈,气候变化、粮食短缺和能源危机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我国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因此,我们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要有长远目光,沉着应对,统筹兼顾,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的新角色,积极创造国际合作与竞争中的优势。

从国内上看,工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经济结构逐步转型,科教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入,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因此,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将有望在这一时期更上一层楼。同时,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持续发展等问题依然突出,如对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处理不当,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物价水平不合理上涨,制约经济发展因素较多。因此,我们必须正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解决好突出矛盾问题,为人们带来益处。

总之,“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是我国在政治、外交、经济等各方面大有作为的时期。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新特点,继续抓好和用好重要战略期遇,努力开拓新的国家面貌。

而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我们,要有大局意识,要对国内外形势有一定了解,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充满信心。同时我们要保持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努力学习,充分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积极投入到我国经济建设的队伍中去,与党和人民一起为“十二五”建设而奋斗,为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奋斗,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而奋斗!

主题:形势与政策的笔记(重点)

专题一

一.形势的概念

简言之:形势就是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趋势。

二.分析形势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坚持从实 际出发,尊重事物的客观性。

2.时空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对形势的分析,要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3.系统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将事物的各个因素(层次、环节)联系起来,并把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以研究。

4.本质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透过各种现象,抓住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主要矛盾、因素或力量。

三.政策的概念

“政者,正也;策者,谋也。”(正,通过管理,使其端正)简言之,政策即管理的谋略。

四.政策的意义

从国家的层面讲:政策是国家治理的纲领、准则、谋略;

从个人的层面讲:政策指人们的行为选择;

从方法论层面讲:政策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主客观层面讲:政策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性作用。

五.形势与政策的关系

区别:

1.形势是客观的,政策是主观的;

2.形势是多样的,政策是有针对性的; 3.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总是滞后于形势。

联系

1.形势是政策制定的依据,政策是形势发展的主观影响;

2.制定出台正确的政策,必须依据对形势的正确分析;

3.形势变了,政策也要随之变化。

专题二

一.十七大召开时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

二.对党章的修改

1.将科学发展观写进新党章

2.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写进了党章。

3.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

三.十七大报告的新提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翻两番:从总量到人均;

4.提出“信息化”;

5.经济建设由“增长”变为“发展”;

四.对改革开放的高度评价,改革开放的目的、性质

评价: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目的性质:

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五.关于党的建设

1.思路与目标

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总体目标:要“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基本内容

核心: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五个重点:

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

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

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

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

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3.坚决反对腐败 方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专题三

一.什么是发展

二.什么是发展观

三.关于发展观的理念

四.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专题四

一.三农的含义

即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

二.三农的地位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

三.三农存在的问题

1.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任务艰巨;

2.粗放式农业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改变;

3.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

4.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各项建设任务繁重。

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五.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方针

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

生活宽裕——核心目标 ;

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

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 ;

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六.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

思路:多予少取放活

“多予、少取”就是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特别是调整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由以城市建设为主转向更多地支持农村中小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广大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放活”就是要进行农村管理机制和体制创新,为农村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

七,农业发展的方针

(一)总体要求;

(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

(三)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

(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

(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六)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8)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专题五

一.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

二.和谐社会的特征

1、民主法制;

2、公平正义;

3、诚信友爱;

4、充满活力;

5、安定有序;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三..怎么建设和谐社会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四.为什么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

二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 ;

三是加快我国科技发展的需要;

四是以市场换技术模式的反思。

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和任务、总体目标

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

就是把增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六.怎么建设创新型国家

1.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

2.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 3.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

4.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

5.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增强三大创新能力: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加强集成创新能力;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专题六

一.什么是和平发展道路

在维护世界和平中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的发展之路

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2.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3.是基于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4.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三.怎么走和平发展道路

1.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

3.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4.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专题七

一.中国关于统一台湾的思想

1.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提出:

2.“爱国一家”“一纲四目” 3.“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并首次提出两岸“大三通’’(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4.叶九条

5.邓六条

6.江泽民主席八点主张

7.胡锦涛主席四个绝不 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二..台独背景

1.日本因素 国民党因素 美国因素

2.民进党成为“台独”势力的总代表 1986年9月民进党成立,明确“主张台湾的前途由台湾全体住民决定”。

3.陈水扁上台后的“台独”言行

三.海基会和海协会的领导人:

辜振甫和汪道涵

四.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

五.三党访问大陆的意义

反制“台独”的力量空前壮大,对台湾的民进党施加了压力。

营造了两岸和平的气氛,一举扭转了海峡两岸剑拔弩张、随时可能擦枪走火的紧张局面。

建立了党与党沟通的管道,促进了两岸党与党的合作,坚持共同反对“台独”

有利于强化台湾的“中国意识”。

向世界显示两岸的中国人有智慧、有能力处理和解决自己的问题。

对台湾岛内政治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六.两大阵营

(1)“泛蓝阵营”:“泛蓝阵营”由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组成。由于国民党党旗颜色为蓝色,故被称为“泛蓝军”。

(2)“泛绿阵营”:“泛绿阵营”由民进党、台联党、建国党以及其它“独派”政治团体组成。因民进党的党旗为绿色,被统称为“泛绿军”。

(3)两大阵营的政治主张

泛蓝阵营的政治主张: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

泛绿阵营的政治主张:坚持“台独”、反对“九二共识”

七.陈云林访台成果

1.签署了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食品安全四项协议。

2.举办了两岸金融界座谈会和工商界、航运界座谈会。

3.商讨了改善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措施、办法。

4.完成了两岸互赠大熊猫、珙桐树和长鬃山羊、梅花鹿的手续和赠台大熊猫赴台事宜。

5.商谈规划了下一阶段两会商谈的议题和加强联系与交流事宜。

6.广泛接触了台湾各界人士,增进了了解,加深了感情

八.台湾的三不和中共的三通

不妥协、不谈判、不接触和通邮、通航、通商

专题八 中美关系

一.中美关系在“胡奥会”:G20峰会中的峰会上的定位

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中美两国元首对两国关系的新定位有三个特点,用胡锦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 第一,应该是积极的关系;

第二,应该是合作的关系;

第三,应该是全面的关系。

二.合作的内容

(一)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关系两国的根本利益;

(二)在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发面有共同利益;

(三)打击恐怖主义方面;

(四)打击毒品贩运和国际有组织犯罪方面;

(五)在全球范围建立公平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体系方面;

(六)在实行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环境方面。

三.影响两国关系的因素

(一)意识形态因素

(二)经济贸易因素

(三)安全因素

(四)台湾问题

(五)人权问题

(六)美国保守势力的消长

四.三个通报

1972年2月28日《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

1978年12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1982年8月17日,中美“八·一七公报”,专题九

一.两国关系现状

现状:共识多于摩擦,合作多于竞争

1.战略利益相近是战略共识的基础;

2.在全球性问题上存在广泛共识在地区合作方面有着共同需要;

3.在对外关系中奉行类似原则;

4.双方都把与美国的关系作为自己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关系特点

(一)中俄关系的三个层面:双边关系;地区合作;国际战略协作

(二)中俄关系的性质:不结盟;不对抗;不意识形态化;不针对第三国。

(三)中俄关系的现实定位: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三.影响因素

(一)历史遗产的消极性

(二)地缘政治因素;

(三)各自利益的独特性;

(四)大国交往的博弈性

(五)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六)美国因素

专题十

一.两国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是在2000多年中占主流地位的中日关系友好交流和文化交流时期;

二是近代日本侵华70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

三是20世纪50年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的和平交往时期。

二.中日交流的古代使者

三.村山谈话精神

村山谈话”承认日本过去实行错误的国策,走了战争道路,其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和痛苦。

四.中日交往中的四个文件 1972年中日发表《中日联合声明》

1978年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1998年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宣言》

2008年两国发表《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

五.中日关系的定位

六.影响两国关系的因素

1.历史遗留问题

2.台湾问题

历史原因:台湾曾经50年被日本殖民统治;

现实考虑:台湾海峡日本视为海上生命线。

3.东海问题

中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

日主张:“中间线”划分法

4.钓鱼岛问题

钓鱼岛争端的由来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在1894年之前,日本对此没有争议。

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将台湾及其附近岛屿包括钓鱼岛等割让给日本。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被日本占领的台湾、澎湖列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回归中国,但日本将钓鱼台诸岛同琉球群岛一起让美军占领。

1971年,美国和日本正式移交琉球的行政主权,由日本政府接收。钓鱼岛诸岛正式随琉球交给了日本。

1978年中日谈判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邓小平表示钓鱼岛问题可以“搁置争议”、“先放一下,以后解决”。

(二)其它问题

日本扩军问题

防卫厅升为防卫省

战争赔偿问题

慰安妇问题

在华遗留毒气弹的问题

日本右倾化

修改和平宪法问题

(三)现实的战略差异问题

把日美同盟始终作为首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任务、目标;

从小泉到安倍晋三首相都极力阻挠欧盟对华军售的解禁;

七.胡的对日六点主张

1、巩固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双方应该恪守《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的各项原则,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妥善处理历史问题、台湾问题等重大敏感问题,维护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

2、加强战略互信。双方应该相互视为长期合作伙伴,支持对方和平发展,照顾对方重大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彼此分歧。

3、深化互利合作。双方应该充分发挥经济互补优势,营造新的重点合作领域和合作亮点,实现中日经贸合作由量到质的飞跃,巩固中日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

4、增进两国人民感情。双方应该着眼于中日关系长远发展,持之以恒地推进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人文交流,加深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巩固中日友好的社会基础。

5、建立健全各领域合作机制。双方应该不断完善政府、政党、立法机构、经济、文化、防务等领域交流合作机制,构筑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框架,为中日关系发展提供有力机制保障。

6、扩大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双方应该以亚洲为重点,加强战略协调和合作,携手推动建立东北亚和平机制和亚洲区域合作,共同致力于亚洲振兴,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专题十一

一.五四运动意义

精神遗产

(一)爱国精神

(二)民主精神

(三)科学精神

(四)革新精神

(五)促进中西交流的开放兼容精神(课本85-86页)

(六)关注民族危亡的忧国忧民精神(课本86-87页)

当代意义

(一)促进统一,建设小康,弘扬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详见课本88-96页)

1.爱国、爱社会主义,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2.促进小康社会建设,献身民族复兴大业。

(二)增强素质,做好表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努力提高素质,做遵纪守法公民;

2.积极参与公民教育,做民主建设的典范

(三)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崇尚科学理性的当代旋律

1.做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仰者和积极实践者;

2.做社会和谐理念的倡导者和促进者;

(四)坚持改革,勇于创新,继承“五四”青年的历史传统

1.深化改革,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

2.着力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五)扩大开放,明辨是非,推动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1.扩大开放,增强经济文化活力;

2.明辨是非,正确引导社会多样化思潮。

(六)面向现实,投身实践,履行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

1.面向现实,勇担重任,建功立业;

2.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书写无悔青春。

专题十二

一.金砖四国

将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四国的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起来为BRICs(发音类同英文的“砖块”

二.四国的状况

(见课本59—61)

三.四国的改革 同上题

四.四国的对话机制(我也不知道)

专题十三

一.次贷危机的定义

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

二.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温家宝总理所说)

有关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不当、长期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而过度扩张;金融及评级机构缺乏自律,导致风险信息和资产定价失真;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创新不匹配,金融衍生品风险不断积聚和扩散。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5802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5月25日
下一篇 2023年5月25日

相关推荐

  • 妇产科护士精选实习心得10篇

    妇产科护士精选实习心得最新10篇 护士被称为白衣天使。护士一词来自钟茂芳1914年在第一次中华护士会议中提出将英文Nurse译为“护士”,大会通过。工作时必须脱下便服穿护士服。下面…

    2023年2月18日
    115
  • 关于党员学习教育心得

    关于党员学习教育心得范文 “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三观”教育的基本内容,树立“三观”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永葆党不褪色,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本质所在。这里给大家分…

    2023年2月22日
    134
  • 副县长提名表态发言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经过省市公开选拔、培训,我荣幸地被委派回家乡工作。本次常委会经县人大主任提名,拟任我为县政府副县长,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和重托。如果能够通过对我的…

    2023年1月18日
    117
  • 2024“清明节”节日总结心得范文(精选15篇)

    清明节节日总结心得范文【篇1】 又一个清明节来了,这又是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我们静静的来到了墓前,然后祭奠长眠在这里的先烈的英灵。 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

    2024年3月8日
    96
  • 全款买卖合同(汇编7篇)

    全款买卖合同 第1篇卖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年5月17日
    121
  • 周天老师教育讲座总结

    周天老师教育讲座总结4篇 好家长胜过好老师,家长应该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长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那么你有什么老师教育讲座…

    2022年12月19日
    12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