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脚印》读后感800字

做独特的自己 ――《别人的脚印》读后感

“从众的思维,造就出的只能是思想的庸者;从众的人生,造就出的只能是生活的俗者……”读罢全文,我对这两句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众二字不就等于5个人吗?群众的智慧当然应该比个人的智商要高啊!怎么会造就出思想的庸者呢?带着不解与疑问,我又回头重新徜徉在文字中。

哦,我明白了!正像文中的毛毛虫一样,盲目的从众意识让它们不懂得选择单独寻食,甚至不知道扭一下身子即可触到鲜嫩的绿叶。它们只会循规蹈矩地沿着前面毛毛虫的脚印,首尾相接地跟着走。这样的结果是最终集体饿死,只有一只掉队的毛毛虫幸运地发现了绿叶并活了下来。也许你会觉得,那只掉队的毛毛虫实在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可事实上,我们更应该读懂的是,盲目地跟着别人走,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如果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说不定倒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经历的一个“惨痛教训”。那次课上,语文发下了一张印有密密麻麻的高智商聪明题的试卷。上面的每一道题至少也得花个十多分钟,可“敬爱”的只给了我们看卷都不够的五分钟时间,这怎么来得及啊?一个细小的想法在我脑海中闪过――这里面肯定有猫腻:第一,课怎么会摇身变成“奥数课”?第二,只给5分钟时间完成难度如此高,数量如此多的试题,这不是老师一贯的风格……难道试卷有问题?想到这,我赶忙翻看试卷,想查个究竟,却听同桌好心地劝道:“你磨蹭啥啊? 5分钟马上就到了,你一道题都没做出来,不被老师‘骂死’才怪!”我一愣,觉得也有道理。前面的人也回过头来:“就是!做一道算一道,虽然来不及,但总比不做空着要好。”听大家伙这么一讲,我便也顾不上多想,赶紧跟着大家奋笔疾书起来。很快,5分钟到了,大家纷纷“交卷”。(大部分都是空白卷)只见老师神秘地一笑,很快就通报了过关的名字,当然没有我的。我一惊,难道他们都是天才中的天才?IQ有传说中的180?我纳了闷了,也没见这些人平时有异常的天赋啊?正当我一头雾水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在试卷末页的最后,写着一行小小的字:只做试卷中的“买书”一题。过关的人中有细心的,也有机灵的,他们只是细心地读到了这句话,专心研究了这一题,而这一题,恰恰也是整张试卷中最简单的。做对这题,整张满分。原来如此,老师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懊悔叹气声。我更是后悔不迭,明明已经想到了有猫腻,却没有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更愿意相信跟着大众走是对的……

想到这儿,再读读书中的这两句话,我觉得真是不无道理。从众从众,一样的思维、一样的方式,那你永远只能是一个平凡普通的人,成不了出类拔萃者。做独特的自己,有独特的思维,过独特的人生,炫独特的风采吧!不盲目从众,你才会看到那份属于你的独特光辉!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6042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6月9日 04:48
下一篇 2023年6月9日 04:48

相关推荐

  • 诗经《蒹葭》读后感1000字

    诗经《蒹葭》读后感1000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邓丽君的《蒹葭》在小时候就听过,这或许便是我和诗经最早的缘分了。那时的我不懂得什么叫做“蒹葭苍苍,白露为…

    2023年3月22日
    222
  • 《潜规则》读后感800字

    《潜规则》读后感800字: 《潜规则》这本书,解答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昏官,贪官会屡禁不止。潜规则的由来就是属于那种被掩埋在现实的明规则之下,不被记录出来,却确确实实…

    2023年4月6日
    217
  • 《不上补习班的第一名》读后感500字

    【第1篇】 昨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做《不上补习班的第一名》。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女孩小米的故事。一开始小米是一个很懒的女孩,他每天早晨该醒来时,怎么叫都叫不醒,只能喂她吃完早餐…

    2024年6月22日
    120
  • 三毛流浪记读后感500字五年级

    【第1篇】 读《三毛流浪记》有感 《三毛流浪记》是平民画家张乐和的著作。讲了一个叫三毛的小孩子四处流浪的故事。这个栩栩如生的角色,给几代人留下了深刻无比的印象。 三毛是一个流浪儿,…

    2024年7月21日
    141
  • 城南旧事观后感600字

    【第1篇】 我不是一个喜欢回忆的孩子,因为我的过去平淡得很,没有刻骨铭心的痛,亦没有甜意缠绵的趣――而今日看到《城南旧事》,居然难得地被陷入了回忆―― 剧头是一行骆驼队,铃铃的响声…

    2023年5月4日
    216
  • 文明上网作文1500字

    “水能推舟,亦能覆舟”数年来,网络的新名词新潮的8090后,这个独特的“网”更是引起了不同的看法,它带来的益与坏处,归根于这张网是否明亮的剔透,就要文明上网。 历历在目,仍惊心,没…

    2024年8月4日
    11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