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 班 申 请 书
本人因,于20年月日和换班天。
经过双方协商定于20年月日还班天。
申请人:
换班队员签字:
双方班长签字:
队 长 签 字 :
换 班 申 请 书
本人因,于20年月日和换班天。
经过双方协商定于20年月日还班天。
申请人:
换班队员签字:
双方班长签字:
队 长 签 字 :
换班申请书
由于本人原定于11月8日值班,因需要处理家庭问题,与11月15日(周六)值班的黄琦同事协商,她愿意与本人调换日期值班,因此申请上级领导同意本人与黄琦按如下日期换班:
原11月8日陈中值班,调整为11月15日值班; 原11月15日黄琦值班,调整为11月8日值班。
申请人:
申请日期:
被换班人:
主管领导审批:
幼儿园换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设计背景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挖掘和利用这一资源的潜在能量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课题。
《纲要》指出的“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培养其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 等教育思想指导下,尝试开展换班教学让教师资源得到共享同时,使每个年龄段形成一种老师认识每一个孩子,孩子认识每一位老师的新局面。
二、设计目标
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依靠实践中的反思和研究,不断改进和提高专业水平,希望通过换班教学让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讨论、案例反思等具体的教研活动中,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为孩子营造更加温馨、宽松、其乐融融的大家庭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来自集体、来自整个幼儿园的温暖与呵护,从而促进幼儿更加自信、更加快乐、更加全面的发展。为此我认为以换班教学为载体开展相关的尝试和研究。
三、设计内容
1、换班教学的模式
实施换班教学,就是在同一班段内以两位教师共同进班为前提,其中一位教师与其他班级的老师交换进行教学活动,一周一次。选择两位教师共同进班时进行换班教学,能够保证孩子身边始终有自己的老师在。了解、熟悉孩子们的班主任,能为进行换班的其他班级的老师,提供最适合本班孩子的支持与配合。
开学初期,由幼儿园制定出每周五换班顺序。以中班为例:
中一
中二
中一
中二
中三
(图一)
中三
(图二)第一、二周每班两位教师按图一的顺序各轮换一次;第三、四周教师按图二再次各轮换一次。以四周为一个周期。在确定换班顺序之后,再由年级段制订每周换班的教学内容。为了便于观察比较,教学的内容丰富有:舞蹈、早期阅读、围棋、小小主持人、名著、名曲、名画欣赏;创意手工、折纸等。教学内容的不断拓展,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并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半日活动,在三个平行班中实施,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比较、反思、改进,进而生成新的内容。这样,教师的资源更加充分地被开发,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高。
三、换班教学的实施要点
在换班教学实施之前,经过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商讨,提出了换班的三个实施要点。
1、记录关键事件
“记录”能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反复研究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反思平台。对教学过程的观察和记录,能使教师清楚地看到幼儿的学习,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有没有价值。教师们有意识、有选择地记录换班教学中的各类事件,特别是关键事件,为事后回顾提供基本的原始素材。所记录的关键事件包括:①记录换班教学较成功的教学案例;②记录个别孩子在换班中的不同表现;③记录其他教师运用的教育策略与方法等。教师在记录过程中对所记事件的筛选、理解、归纳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学习与成长过程。教研组定期组织专门的活动让教师相互交流个人的记录。例如中二班教师在观察与记录中发现,平时内向的哲哲小朋友,在中三班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异常活跃,能够大胆地发言并与换班教师交流。班主任在记录孩子的表现之后,不断分析引起孩子不同表现的原因。并在自己带班时继续关注这个小朋友,逐渐哲哲在老师的引导下,改变了以往的内向与胆小,明显的活泼、开放、大胆起来。这就是换班教学使教师在观察与记录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成功案例。
2、教师之间保持合作与交流
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好的新的观念,打破相互隔离,寻求与同事的合作与 帮助。换班教学需要面对一群不太了解但更能一视同仁的孩子,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显得更为重要。教玩具的准备,各班常规的相互了解,幼儿的不同表现,以及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等等,都可以在教师们的合作与交流中解决。教师应主动、积极地争取其他同伴、领导、教研组等的支持和帮助,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因为有同时的相互支持、配合与合作,强化了对幼儿的教育效果与效能,而且不断地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在这样一种开放的对话的教师团体中实现。因此,幼儿园为全体教师提供与合作的交流的时间,每周有两个中午时间用来进行业务学习和段内商讨:总结前一段换班中出现的问题,将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避免和解决;共同设计换班教学的教学流程与策略;共同制作所需的教玩具以及课前准备等。有了这样的交流时间,有了想说就说的氛围,教师的行动研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3、不断反思和调整
反思要成为教师的一种日常的自觉行为。从管理的角度上看,要保证自我反
思经常化,制度化。要对实行换班教学后教师、幼儿、家长的反映进行反思,要对换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怎么解决进行反思,并在反思中调整我们的教学理念和行为。记得在一次设计名片的活动中,最后一个环节是三个班级孩子互相赠送名片,以此促进孩子之间的交往。中三班的许多孩子在交到了新朋友之后,却没将名片和他人进行交换,有的交换之后,还偷偷地换了回来。孩子道出了其中原因:“他们画的名片太难看了。”这时我们的教师就反思是各班孩子发展差异太大,还是自己的教学方法、投放材料及指导策略出现了问题。活动结束后,中段的几位老师主动的聚在一起共同讨论这一现象,并再次进行实施。结果发现:孩子的发展差异只是一个假象,由于当时中三班执教的是一位有十年教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引导幼儿设计名片时,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及已有的生活的经验。因此,孩子们掌握了名片设计的要点,在设计时很有自己的创意。中一和中二两为教师是毕业一年的新教师,在指导时没有突出名片的主要特征,幼儿在制作时不知该如何做,提供的材料也不利于幼儿操作,导致孩子的作品质量出现巨大的差异。
四、效果与评估
(一)换班教学与幼儿的发展。
1、换班教学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开放的心理环境。
创设一个自由、宽松、温馨、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是新《纲要》的要求,也是我们一直为之努力的方向。换班数学中,相对于其他班级来说教师对自己班的孩子期望值偏高、要求较多,教师常常被幼儿的消极行为所困扰,为了纠正幼儿的行为而不满意自己的工作效率及状态。相反,对其他班的孩子在气氛上是宽容的和接纳的。对孩子的行为往往能用积极的姿态进行建议,这对于教师本人是愉快的。而当我们用积极的眼光,正面的姿态,接纳与宽容的心理去面对幼儿、去和幼儿互动的时候,实际上是在给他们一个良好的“社会界定”,促使幼儿也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看待自己。这也正是《纲要》里所讲的“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的原意。换班教学,为孩子创设了一个相当宽松、和谐,接纳、关爱的心理环境。
2、换班教学促进幼儿社会交往的快速发展。
幼儿与他人特别是成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需要我们为其提供机会,创设条件。换班教学之后,幼儿从与两位教师的交流发展到了六位,从与其他班教师的生疏发展到熟悉接纳。以往孩子向幼儿园其他教师问好,需要我们提醒、暗示,如今孩子们都会非常主动地与老师打招呼。中三班的小男孩翁立一,他的父母最担心的是孩子的交往问题,可就是他在教室门口单独遇到园长,主动地说:“园长,您好!进来看看?”大方的举动让老师们惊讶。还有一位教师在幼儿园教研活动中,设计了一个幼儿与听课老师自由表演的环节,发现包括平时最胆小的几个孩子在内,都主动地找到自己熟悉的或陌生的老师进行表演,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用语言或动作进行了表达。这是一个飞跃,是换班教学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二)换班教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1、换班教学使教师资源得到共享,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纲要》中特别指出“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每一位教师都有每一位教师的特长,年长的有经验;年轻的有活力;好动的可以培养孩子快乐开朗的个性;冷静的可以让孩子领略细腻与宽容。换班教学之后,孩子们接触的是六位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亲切的、自由的、严谨的等,孩子必定会对不同的老师、不同的风格,采取不同的态度与反应。恰恰就是这些不同,丰富了孩子的学习与交往的经验。而对教师而言,其他班老师的教学风格与态度、方法与策略,对自己是一种暗示,一种影响,并象一面镜子反射出自己的教育行为。于是那些好方法、好经验不断地被吸收、应用,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地被修正,起到了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作用。就象一个“合资”的“资源银行”每一个人都是投资者,又是获益者,是可以共享信息资源的人。
2、换班教学迫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能在教学中反思是教师的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它能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思考,使之自觉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当中,真正会反思的教师很少。通过换班教学,教师借助于其他班级孩子的发展和其他老师在本班的教育行为来分析、判断自身所实践的教育教学哪些是适宜的?哪些是不适宜的?为什么?这些分析与判断是反思实践的关键所在。主要表现在:(1)教师对自己教育态度的反思
每当在其他班级组织活动,教师都会觉得别的班级的孩子很乖连平时调皮的孩子也不淘气了。原因可能来自于孩子对其他老师的拘谨与克制,可是,不能否认,教师的态度变了,变得宽容了,变得和蔼了,变得可以用积极的态度会应对孩子消极的行为了。那么对自己班的孩子为什么那么容易急燥呢?是“爱之深、责之切”还是缺乏了正确的教育态度呢?(2)教师对班级常规的反思 在进行换班之前,有些教师在手工活动之后总是让孩子自由地去玩自己的作品,自己却匆匆的替他们整理着剪刀、胶水,收拾着桌子、椅子、碎纸屑。从小班的满地都是到大班的些许小纸,以为孩子进步很大。自从换班教学之后,看到其他班级的孩子专心地制作、自觉地整理,这时才深深地意识到,教师盲目的“勤快”让孩子失去了多少好习惯养成的机会。我们老师每天都会对家长们说“请放手”,自己也很容易陷入了包办代替的泥潭。(3)教师对幼儿发展的反思。教师在换班的过程中,非常清楚的了解了自己班级孩子的发展与其他班级孩子的差距与优势所在,也能改变对个别孩子固有的看法。有了这些比较,教师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会扬长避短。对班级孩子的全面发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从幼儿的眼睛中看待自己,看待自己的教育实践是一件奇妙的事情。《纲要》强调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换班教学,让我们从孩子眼中,其他教师身上看到自己,从而能够正确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五、“温馨”的思考
1、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与拓展。
第二阶段的教学内容与第一阶段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变与丰富,特别是名著、名画、名曲欣赏,每一位教师都花了很多心思进行选择与设计,并制作了许多课件,孩子们也从中领略了名著的经典、名画的风范、名曲的悠扬。但是教师的特长、幼儿的兴趣点等都还有挖掘的余地,内容中还缺少了涉及科学领域、社会性领域、健康领域的活动,经过选择与设计能够进一步丰富换班教学的内容。
2、师幼之间缺乏情感交流。
爱不能分享,教师对孩子爱也是如此。自己班级的孩子再顽皮、再捣蛋,仍旧会深深地去爱他们,而对其他班级的孩子,更多的是出于责任、礼貌甚至是任务的完成,师幼之间缺乏的是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然而,不管是师生相互认识或相互作用的行为,还是由此形成的师生关系,无不与师生情感交流直接相关,它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而信其道”。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更容易产生被支持感,互动的动机更强,效果更好。
3、部分教师“配合”的意识强于“主人”的意识。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几个重要因素:教育信念和态度,知识和技能,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意识等。其中教育信念和态度、知识和能力能使教师成为一名专业人员,而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意识则保证教师如何不断自觉地促进专业成长,它是教师发展的内在主观动力。换班教学得到了教师们的积极配合,为了保证换班教学的正常开展,我们放弃了几次在周五外出的学习机会;为了保证换班教学的正常开展,中大班的教师们绞尽脑汁选择、设计教学内容。然而,部分教师更多的是“配合”幼儿园的计划,而很少有“主人”的角色意识,从而影响了换班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在部分教师的心目中换班教学成了流于形式的“痛苦”的事,为换班而换班的教学行为让原本充满创意的换班活动失去了魅力
让教学回归到教学的基本元素中来,让教师更多地关注集体教学的有效性,让孩子成为教学的主人,真正实现“以教导学”、“以教促学”,推动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为此庆丰艺术幼儿园开展了“走班上课、一课多研”为主题的每月教研活动。
教师们以年级组为单位,每月选择一活动内容,从不同角度切入,分别进行实践研究活动。在自我设计、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进行第一次上课。第一次活动后,老师们对活动方案中不适合的部分、活动中教师的回应策略、老师与孩子间的互动等方面进行反思,再次“备课”,修改教案,然后到平行班进行换班上课。活动后,再次比较不同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优势与劣势,探索适合的方式方法,真正使“教学有价值、教学有效果、教学有效率、教学有魅力”。
“换班上课”的活动开展,有效地激发了老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沟通了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联系,转变了老师的教育观念,实现了理念向行为的转化,引发老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重新审视,从而渐渐养成了反思、研究的习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裕中二期请假、换班制度
为保证正常的运行生产秩序,保证运行人员在请假、换班期间,任务、责任不间断的完成和履行,特制定本制度。
1.换班人员必须担负替换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2.运行人员请假,必须按规定写请假条。
3.换班程序:理由恰当、填写换班条→换班人同意、签字→该班班
长同意、签字→项目部同意、签字→项目部、班长存档。
4.请假程序:理由恰当、填写请假条→该班班长同意、签字→项目
部同意、签字→项目部、班长存档。
5.未按正常程序的换班、请假行为,班长不予考勤,项目部不予承
认,按旷工处理。
6.换班人员必须同岗位进行换班。
7.换班人员不能履行该岗位职责、不听班长命令的,除不予考勤外,给予50元的罚款。
8.换班不得连续超过三班。
关于体育项目换班教学的探讨
[摘 要]体育教师因为专业不同,在项目教学专长方面也略有不同,而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而体育项目换班教学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提高不同体育项目的教学效果。结合教学经验,对体育项目换班教学进行研究,提出几点教学建议和认识。
[关键词]体育项目 换班教学 优势 备课 器材
[中图分类号] G633.9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50063
“术业有专攻。”体育教师由于在学生时期所学专业的不同,相同专业也有不同项目的侧重等方面的客观原因,导致他们在不同项目的教学中各有所长,同时也各有所短。项目换班教学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提高不同项目的教学效果。以下是笔者对此问题的几点认识和建议,仅供参考。
一、体育项目换班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发挥教师的项目特长
当前体育教师虽然都是“一专多能”,但是“多能”与“一专”在教学效果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有的体育教师以前是专选篮球项目的,田径项目虽然也略知一二,但当年专选田径项目的教师在田径项目中无论是体验还是经验等方面都要优于篮球项目的教师。自然,由篮球专项的教师去教学田径项目肯定没有专业田径教师的教学效果好。与此相反,田径专业的教师去教学篮球项目肯定也没有篮球专业的教师教学效果好。因此,通过体育项目换班教学可以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提高项目教学的效果。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外显性,如果体育教师对某个项目不是很熟练,示范动作没有那么优美标准,自然对学生的吸引力就大打折扣,而学生也会失去学练的兴趣。相反,如果由擅长这个项目的体育教师来教学,通过优美的动作示范、相关背景趣闻的阐述等,自然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练的兴趣和主动性。
3.有利于增强教师间的交流学习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交流很少,这样不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提高,从而也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效果。但通过体育项目换班教学,可以加强体育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促使他们共同探讨一些项目教学的经验,互相学习各自的长处,从而促进体育教师的共同进步,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如何有效开展体育项目换班教学
1.通过教师交流来备课和备学生
体育项目换班教学要想顺利开展,备课和备学生是前提。换班之前体育教师之间要相互交流,将该班学生的特点,哪些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哪些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等信息告诉换班教师,让换班教师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换班教师根据自己所教项目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基础去精心设计教学,照顾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2.发挥专业特长布置好场地器材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体育教师应在课前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正确选择教学所需的场地和器材。如在教学篮球课程时,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足够数量的教学用球,选好合适的教学场地。如果教师的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到了课上,学生没有足够数量的篮球进行训练,会极大地限制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不到调动,进而降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因此,正确选择教学器材和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场地是课前准备必须要考虑的内容,因为它影响到是否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和整体教学质量。除了要合理选择教学器材外,还要把教学器材规范地摆放在正确的位置,这既能使学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锻炼,还能方便学生取用锻炼器材,大大节省取用锻炼器材所用的时间,保证有效地开展项目教学,为学生营造高效良好的学习环境。
3.创设民主平等的体育学习氛围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注重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特别是作为换班教学的体育教师,由于跟学生接触的时间比较短,如果跟学生搞不好关系,营造不好氛围,教师项目水平再高也不能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为了提高换班教学的效果,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创设平等、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好感。经过调查发现,所有学生都喜欢能力较强、性格和蔼、关爱学生的教师,而那些能力较差,喜欢批评学生的教师容易遭到学生的排斥。因此,在具体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正确看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与表扬,切忌使用侮辱性语言,以免打击学生学习体育项目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学生喜欢体育教师,喜欢体育科目,从而顺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加强学生锻炼方法的指导
换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发挥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提高学生学练效果。因此,体育教师要发挥自身项目特长,在教学中要坚持“领、扶、放”的教学方法,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上面。巧用“点拨”,引导学生从日常课堂学习中总结高效的锻炼方法,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使学生通过行之有效的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项目技能,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要特别留意学生的错误动作,引导学生寻找原因,总结标准的动作,让学生的动作更加标准、规范,使学生的技能水平获得逐步提高。例如,在投掷垒球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在学生前上方放置一个2 ~3 米的横绳,通过有目的的专项训练逐步纠正学生出手低的习惯,使投掷动作标准化、规范化。其实,在很多训练项目中都有相应的技巧,比如通过在两腿间夹纸片的方式训练前滚翻;通过进行前后动作的对比以纠正不规范的动作等等。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更加直观形象,对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具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体育项目换班教学是经教学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在掌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换班教学发挥自己的项目特长,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王建鑫.新课程视域下的体育有效教学[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2).[2]移素林.从动机的角度谈体育有效教学的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2008(11).[3]邓国良.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5(33).[4]邓国良.新课程视域下的体育有效教学[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6).[5]胡朝刚.挖掘现有教学资源的一个有效方法――换班教学心得[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