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赞《童心说》“童子者,人之初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童心说
李赞(明)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皆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①,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非内合于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
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②。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诗何必古《选》③,文何必先秦。
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则其迂阔门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后学不察,便谓出自圣人之口也,目之为经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平?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医药假病,方难定执,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
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明矣。呜呼!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

[注释]①见:通“现”。②矮人何辩:这里以演戏为喻,矮人根本看不到,就无法分辨了。③《选》:指萧统编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选自《明清文选》,有删改)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辞不能达        达:畅达
B.诗何必古《选》    古:古老
C.目之为经矣        目:称
D.因病发药          因:根据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丧失童心后造成的恶果的—项是
①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
②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
③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
④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
⑤道理不行,闻见不立
⑥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在当时不扫除‘道理闻见”的污染,恢复人的本性,就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的文艺创作。
B.作者指出,后天得来的感性和理性易使童心失落。他告诫读书人不要多读书识理而壅塞童心。
C.作者通过“存童心”和“失童心”的对比,揭示了封建专制主义对人的个性和情感的残酷压制。
D.作者甚至直接把矛头指向孔孟及儒家经典,流露出对个性解放、自由发展的强烈呼唤和追求。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3分)
(2)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4分)
(3)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言文哉!(3分)

参考答案
10.B(“古”在此处为“推崇”意。)
11.C(③是讲童心失去的原因, ⑤如果保有童心将会达到的效果。)
12.B(“告诫读书人不要多读书识理”误,作者并没有说不读书,只是强调要像圣人那样,纵使多读书,也能守护童心,不使失落。)
13.(1)不像那些书生,反会因为比旁人多读书识理而壅塞了自己的童心。(评分标准:“若”、“障”各1分,大意对1分。)(2)既然这样,那么即使是天下的绝妙文章,它们被假人埋没而不在后世全部显现的,又难道还少吗?(评分标准:“然则”、“虽”、“见”各1分,大意对1分。)(3)我又到哪里去寻找童心未泯的真圣人,与他一起探讨作文之本呢?(评分标准:“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定语后置、“一言”各1分,大意对1分。)

参考译文
儿童,是人生的开始;童心,是心灵的本源。心灵的本源怎么可以遗失呢!那么,童心为什么会贸然失落呢?在人的启蒙时期,通过耳闻目睹会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长大之后,又学到更多的理性知识,而这些后天得来的感性的闻见和理性的道理一经入主人的心灵之后,童心也就失落了。久而久之,所得的道理、闻见日益增多,所能感知、觉察的范围也日益扩大,从而又明白美名是好的,就千方百计地去发扬光大;知道恶名是丑的,便挖空心思地来遮盖掩饰,这样一来,童心也就不复存在了。人的闻见、道理,都是通过多读书,多明理才获得的。可是,古代的圣贤又何尝不是读书识理的人呢!关键在于,圣人们不读书时,童心自然存而不失,纵使多读书,他们也能守护童心,不使失落。绝不像那班书生,反会因为比旁人多读书识理而雍塞了自己的童心。既然书生会因为多读书识现而雍蔽童心,那么圣人又何必要热衷于著书立说以至于迷人心窍呢?童心一旦雍塞,说出话来,也是言不由衷;参与政事,也没有真诚的出发点;写成文章,也就无法明白畅达。其实,一个人如果不是胸怀美质而溢于言表,具有真才实学而自然流露的话,那么从他嘴里连一句有道德修养的真话也听不到。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童心已失,而后天得到的闻见道理却入主心灵的缘故。

既然以闻见道理为本心,那么说的话就成了闻见道理的翻版,而不是出自童心的由衷之言。哪怕他说得天花乱坠,跟我又有什么相干。这难道不是以假人说假话,办假事,写假文章吗?因为人一旦以虚假为本,一举一动也就无不虚假了,由此去对假人说假话,正是投其所好;跟假人讲假事,肯定信以为真;给假人谈假文章,必然赞赏备至。这可真是无处不假,便无所不喜呀!满天下全是虚假,俗人哪里还分辨得出真伪。即使是天下的绝妙文章,因被假人忽视埋没而后人无从得知的,不知有多少。原因何在?因为天下的好文章,没有不是发自童心的。如果童心常在,那些所谓的闻见、道理就会失去立脚之地,那么,任何时代,任何人,任何体裁都可以写出极好的作品来。诗歌,何必一定推崇《文选》;散文,何必非得看重先秦。古诗演变成六朝诗外,近体格体,古文也发展为唐朝传奇,金代院本,元人杂剧,《西厢记》,《水浒传》,还有当今应科举的八股文,凡是讲求圣人之道者都是古今杰出的文章,绝不能以时代先后为标准,厚古薄今。所以,我对那些发自内心的文章体会最深,实在用不着言必称六经,言必称《论语》、《孟子》。

六经、《论语》、《孟子》,不是史官的溢美之辞,就是臣下的阿谀之言,不然的话,也是那班糊涂弟子们,追忆老师的言语,或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或是据自己听到的只言片语,写下来汇集成书。后代书生,不明此理,就以为全是圣人的精辟理论,而奉若经典。又哪里晓得,这其间多半根本不是圣人的精论呢!即使真有圣人讲的,也是有的放矢,不过就一时一事,随机应答,以点拨那些不开窍的弟子罢了。对症下药,不拘一格,怎么可以当成万古不变的真理呢!显而易见,六经、《论语》、《孟子》早已被拿来用做道学家唬人的工具,伪君子藏身的挡箭牌了,绝对没法和发自童心的由衷之言同日而语的。呜呼!我又到哪里去寻找童心未泯的真圣人,与他一起探讨作文之本呢?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2779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2年12月30日 02:45
下一篇 2022年12月30日 02:45

相关推荐

  • “耿纯字伯山,巨鹿宋子人也”阅读答案

    耿纯字伯山,巨鹿宋子人也。父艾,为王莽济平尹。纯学于长安,因除为纳言士。 王莽败,更始立。会世祖度河至邯郸,纯即谒见,世祖深接之。纯退,见官属将兵法度不与它将同,遂求自结纳。世祖北…

    2022年12月29日
    198
  • 白居易《和友人洛中春感》原文、注释和鉴赏

    白居易《和友人洛中春感》 莫悲金谷园中月,莫叹天津桥上春。 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神!   【注释】 (1)此诗为作者晚年在洛阳所作。洛中:即指洛阳。春感:一作&l…

    2023年5月7日
    219
  • 刘仁轨文言文全文翻译

    刘仁轨文言文全文翻译   刘仁轨乃唐朝名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刘仁轨文言文全文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原文: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

    2023年1月7日
    394
  • 如何把握诗歌题材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1.咏史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

    2023年4月10日
    182
  • 高中重点文言文翻译

    高中重点文言文翻译   【文章导读】文言文翻译是高中必不可少的功课,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 高中重点文言文翻译 ,供您参考和借鉴。   《荆轲刺秦王》   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

    2023年1月4日
    180
  • 古诗词阅读鉴赏之常用的十种方法详解

    古代诗词鉴赏主要考查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应该包含在思想内容中。这四个方面也是诗词鉴赏的主要命题方向。虽然知道了这些,但还不够。要想作好诗…

    2023年4月10日
    18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