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救助帮扶工作总结范文8篇

社区救助帮扶工作总结
社区救助帮扶工作总结篇1

市扶贫办:

按照**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报告的通知,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驻村帮扶工作

(一)基本情况。

磨盘山村是省级贫困村,幅员面积11.95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326公顷,

4个自然屯。现有农户330户,人口123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51户,贫困人口56人。包保帮扶工作以来,市民政局与**银行**分行已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50万元,积极帮助贫困村发展蔬菜种植、芦笋种植、光伏发电等脱贫产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通过产业带动、大病救治、低保兜底措施,目前已实现脱贫44户,46人,未脱贫7户,10人,2017年通过贫困村脱贫验收。

(二)包保帮扶工作情况。

1.继续发展好蔬菜种植项目。包保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磨盘山村建设完成了49栋蔬菜和芦笋大棚。2018年,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园区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联系福安街道修复并完善了园区内排水边沟,对园内道路进行修缮,对两栋有涝洼的大棚拉土填铺并整平,对个别有破损弯曲的大棚骨架进行了更换。同时,为解决磨盘山村园区菜农卖菜摊位难问题,协调磐石有关部门,在磐石市河南早市无偿提供园区菜农39个摊位及价值440元的货架,预计给菜农带来8万余元收益。

2.继续发展光伏发电项目。2017年,在磨盘山村部建设62.8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2017年7月项目竣工并网发电。2018年,重点帮助磨盘山村加强了项目收益管理,确保实现稳定增收。

3.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按照“八有”基础设施建设要求,今年磨盘山村修建了后牌楼屯和小椅山屯水泥巷路。为解决资金问题,今年市民政局与**银行**分行克服困难,积极筹措,分别计划投入20万元和80万元,预计帮扶资金年底前到位。该项目建成后受益129户431人。

4.开展包保帮扶工作情况。市级包保领导对磨盘山村脱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多次率市民政局、**银行**分行有关负责同志,到磨盘山村帮扶座谈,指导贫困村脱贫工作,积极帮助解决帮扶资金瓶颈。年初以来,结合走访慰问、推进项目建设、作风大整顿等工作,市民政局、**银行**分行主要领导分别2次、分管领导先后3次深入磨盘山村实地调研,研究推进包保帮扶工作。结合磨盘山村实际,研究制定了2018年包保帮扶工作方案。扎实开展结对帮扶,组织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参与包保帮扶干部,定期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走访慰问,帮助谋划脱贫项目,力所能及地解决实际困难。

5.多举措助力脱贫攻坚。一是坚持以党建工作促脱贫攻坚。今年协调福安街道为磨盘山村选优配强了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扎实推进“五好一满意”党支部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和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培养和发展党员1名,培养致富带头人1人。此外,第一书记还组织粉刷了村部、帮助购置党员活动室办公桌椅、办事大厅档案柜、沙发、报刊架和打印复印一体机,切实改善了村部的办公条件。二是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春节前,市级包保领导带队,为贫困户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8月份,市民政局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包保帮扶干部,对陈云龙等3户2018年危房改造、子女考上大学的贫困户进行了慰问,共送去慰问金共4000元;三是计划11月中下旬,组织开展健康义诊活动,为贫困户免费发放药品,并结合全市正在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向贫困户宣讲脱贫攻坚政策,鼓励贫困户进一步树立脱贫信心;四是市民政局与**银行**分行精心选派干部,共同组建了驻村工作队,其中市民政局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名、驻村工作队员1名,**银行**分行选派驻村工作队员1名,进一步加强了驻村帮扶工作力量;五是第一书记产品代言,助力脱贫攻坚。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代言品牌效应,帮助宣传推销磨盘山村大米和蔬菜。通过《江城日报》、江城党建微信公众号、**乌拉圈和新时代e支部等渠道进行宣传,拓展代言产品影响力;通过参加**市第一书记代言产品暨帮扶成果展、磐石市第二届金秋丰收节暨扶贫成果展示会及代言产品进社区等活动,代言产品销售额达到19.7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存在问题。在帮助村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增收上办法不多,磨盘山村贫困户平均年龄大,多数体弱多病,无劳动能力,不能直接参与脱贫产业项目,个别贫困户还存在靠低保救助生活,不愿主动脱贫的思想,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勤劳致富积极性。

2.对策建议。一是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加大扶贫工作政策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贫困户政策知晓率;二是积极选树脱贫典型,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引导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三是对确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加强联系和关心为主,通过农村低保等民政救助方式,兜底保障其基本生活。

(四)2019年工作计划。

2019年,市民政局与**银行**分行将深入总结2018年扶贫工作经验,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相结合,努力推动脱贫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1.发挥好部门优势。通过整合可用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等渠道,加大对定点扶贫村的政策、资金、项目和人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部门单位职能作用,动员和鼓励市管社会组织深度参与定点扶贫村脱贫攻坚工作。加大政策宣传,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我要脱贫自主意识,使输血变为造血。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2.积极打造可持续发展产业链条。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将改善贫困群众生活质量、打造可持续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传统农业转型,打好生态牌,帮助村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带动,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受益。

3.强化结对包保机制建设。落实帮扶包保责任,继续组织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参与包保帮扶的干部,定期深入贫困户家中实地走访,适时了解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定期组织包保责任人深入贫困村开展“送医送药”“访贫问暖”活动,在增进为民情感、提升群众满意度上下功夫。继续开展扶贫日活动。

4.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引导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切实履行好职责,积极帮助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广泛宣传党的精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抓党建不断凝聚干群关系,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持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促进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二、市级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工作

社会组织是是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脱贫攻坚,既是社会组织的重要责任,又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市民政局下发了《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攻坚倡议书》,号召市级社会组织凝聚共识,助力脱贫攻坚、拓展思路,增加服务渠道、严守法规,规范管理制度。

《倡议书》下发以来,各市级社会组织积极响应,参与到我市扶贫攻坚工作中来。配合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做好“统一战线助力百村振兴行动”,**市小微企业商会与龙潭区江密峰镇夹信子村困难户刘善荣、昌邑区沿江街道学生小丁结成帮扶对子,对**市红霞托老所进行扶贫慰问,为贫困户送上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价值3000多元;**市工商联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三兴村等贫困村开展家政服务、电焊工培训班,帮助村民实现就业;**市河南街商会会长莫英志带领医药专家到甘肃考察中草药种植项目,拟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在我市推广;**市装饰装潢协会常务副会长滕彬带领桦甸市友谊村村班子赴甘肃珉县和宕昌县考察中草药种植项目,计划于2019年在友谊村试验种植;**市慈善总会、**市广播电视台《直播江城》栏目组在世纪广场开展了捐资助活动。此次活动中通过商户商品义卖,共为我市贫困学子捐资14200元,善款将用于资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市朝鲜族妇女协会与**市回族小学建立“结对帮扶

送温暖”关系,组织协会干部和会员代表带着全体会员的母爱之心,为结对学生送上每人500元生活补贴款、生活必需品、书记、民族特色糕点等,2018年已举办扶贫活动共四次;

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中的重要力量,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下一步,**市民政局将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更好地投入到我市脱贫攻坚的行动中来,加强社会组织扶贫信息的调度与汇总,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的有效对接,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大扶贫格局中的优势。

三、脱贫攻坚低保兜底工作

(一)基本情况。

1.如期完成困难群众保障标准提标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最低生活保障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及省、市政府重点工作目标任务,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标准。一是2018年7月1日,我市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十四连调,我市城区农村低保标准由2016年每人每年3450元提高到2018年的3804元,增长10.3%。二是依据省政府民生实事目标任务,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城乡低保标准的1.3倍,经核准城区农村特困供养保障标准每人每年4788元;依据具备生活自理能力、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和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分档定制,按当地上年度最低工资标准10%、25%、40%的比例确定,并随最低工资标准同步调整。

2.全面实行“补差式”救助。按照低保家庭人均收入与低保标准的差额,彻底实现农村低保由“分档式”救助向“补差式”救助,全部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及省规定的“两线合一”要求。截至今年10月底,城区农村低保对象8418户、12240人。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家庭中特殊困难人员的保障水平,出台了《**市民政局关于调整农村低保家庭特殊困难人员增发补助金标准的通知》,农村低保中重病、重残、老年人、未成年人、一户多残、老残一体人员按农村低保标准50%-60%的比例增发补助金,切实改善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3.完善制度建设助力精准脱贫。积极实施脱贫攻坚低保支持计划,以市政府文件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实施方案》,会同市扶贫部门联合印发了《**市最低生活保障兜底脱贫攻坚专项方案》,市民政局印发了《**市脱贫攻坚低保兜底“四个一批”专项行动方案》、《**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关于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推进两项制度衔接工作中,坚持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动态管理、资源统筹的基本原则和市级统筹、县(市区)负总责、乡镇(街道)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切实发挥两项制度的政策合力。按照《关于开展农村低保对象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比对工作的通知》,会同市扶贫部门开展了新一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再核查工作,逐户逐人核对,科学分类、精准识别、建立台账,截至三季度,我市城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62人,其中纳入低保范围的有665人。

4.扎实开展医疗救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加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力度,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慈善救助的有效衔接,确保重点救助对象住院发生的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大病保险起付线以上部分补助比例不低于70%。全额资助农村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参保参合,补贴农村建档立卡对象参保参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五道防线”大病兜底保障措施,将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90%、慢病门诊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0%,努力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病支出贫困家庭问题,有效减轻贫困人口看病就医负担。在全市61家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同时,对重点救助对象中的特殊问题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倾斜政策。一是按病种提高大病门诊救助比例,大病门诊救助比例为单次400元以上补助30%,针对患血友病门诊治疗、器官移植门诊抗排异治疗、癌症门诊放化疗等单次400元以上部分按85%比例给予补助。二是提高患尿毒症重点救助对象年救助封顶线至3万元(其他病症2万元)。三是对特困人员、孤儿及切实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特困低保对象执行“先治疗、后付费”政策。截止10月底,全市城区农村累计医疗救助15762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673万元。

5.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救急救难作用。认真落实《**市临时救助实施细则》,突出临时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对遭遇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生活困难的居民家庭及时开展临时救助,截止10月底,对农村困难群众实施临时救助488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73.8万元。

6.及时启动价格临时补贴。根据国家统计局**市调查队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2月份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单月同比涨幅为3.7%,达到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启动条件,我市随即启动实施联动机制,为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五保对象16900人发放价格补贴42.3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居民收入日趋多元化,存在农产品自给部分难以货币化、务工收入的不稳定性等诸多因素,致使居民的家庭收入难以准确统计。

二是价值转化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救助工作有效开展。

(三)下步打算。

全面贯彻落实我市脱贫攻坚低保支持计划。

一是确保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当年度国家现行扶贫标准。按照省民政厅确定的区域性低保标准,合理确定我市保障标准。2019年,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国家现行扶贫标准,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照上年度农村低保标准的

1.3倍确定。

二是全面落实“补差式”救助工作基础上,持续推进“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将符合条件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要求纳入保障范围,确保符合低保条件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保尽保、精准施保。会同扶贫部门完成农村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信息衔接,定期比对汇总上报,实现信息共享。对低保家庭中的重病患者、重残人员、老年人、未成年人按照平均不低于50%低保标准的比例增发补助金,确保兜准兜牢贫困人口基本生活。

三是会同扶贫部门健全完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综合救助政策措施,切实发挥社会救助政策与扶贫政策合力救助作用,确保社会救助兜底线、救急难。

四是务实抓好《**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贯彻执行,会同局纪检组、局机关党委和救助局,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督导检查,以问题导向为切入点,突出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进一步加强完善社会救助领域制度建设,推动农村低保制度管理更加规范公正,确保农村低保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好兜底保障作用。

**市民政局

社区救助帮扶工作总结篇2

调研报告 工作汇报 规章制度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会议发言稿 庆典致辞 竞聘演讲稿 晚会主持词区委、区政府:

高度关注民生,切实开展扶贫帮困工作,是实施我区“**”战略、建设“平安**”和加快推进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党委、政府应尽的工作职责,也是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改革抓开放促发展的同时,始终把扶贫帮困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围绕与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密切相关的重要工作和重点问题,制定出台了一整套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就学救助、就业援助等扶贫帮困的政策体系,并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扶贫帮困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救灾、医疗、住房、教育、就业、司法、临时救助等制度为辅助,以经常性捐助、慈善救助、结对帮扶等社会帮困手段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全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切实保障。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有关部门、各街道、各社区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他们为深入开展我区扶贫帮困工作作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区进一步加大了扶贫帮困工作力度,推广了以社会参与为主的“爱心超市”,铺开了旨在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全区各有关部门、街道、社区都上下一心,积极配合,认真部署,保证了我区扶贫帮困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其中也涌现了许多感人事迹让人津津乐道。今年市委、市府提出了“***”的总体目标要求,区委、区政府也提出了实施“***”的帮扶部署,扶贫帮困工作将不断向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发展。扶贫帮困工作是一项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实事工作,为了激励先进,树立榜样,有必要对我区扶贫帮困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因此现建议区委、区政府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先进评比表彰,具体设想如下:

一、评比范围

先进集体:全区各企事业单位、机关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

先进个人:全区各企事业单位、机关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中从事扶贫帮困工作的人员;及热心扶贫帮困工作,为帮扶事业出钱、出力的社会各界人士。

二、评比名额

先进集体10名,先进个人20名。

三、评比时间

先进评比一年一次,由区委、区政府进行评比表彰。表彰以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评比标准可另行制订。

以上请示妥否,请批复。

社区救助帮扶工作总结篇3

一、目的意义

开展社区市民综合帮扶工作,是进一步推进帮困救助工作,形成帮困长效机制,扩大帮困救助覆盖面,尤其是对各类救助政策未能涵盖且家庭发生特殊困难的家庭实行有效救助,缓解困难程度,保障基本生活。积极开展社会帮困资金募集,有助于弘扬社会互助互济精神,充分发挥民间组织作用,协助政府做好社会帮困工作,为社会困难群体提供应急性、临时性、项目性帮困救助,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二、组织机构

按照“政府推动、依托社区、民间运作、形成合力”的工作原则开展市民综合帮扶工作。区成立“市民综合帮扶工作管理委员会”,由分管区长任主任,成员由区纪监委、区劳动保障局、民政局、财政局、审计局、卫生局、总工会、残联、红十字会、各街镇(工业区)分管负责人组成。该组织代表政府支持推动市民综合帮扶工作的开展,积极指导、协调相关工作,帮助民间组织开展综合帮扶工作。区民政局是全区救助帮困工作的主管部门,指导、监督、检查市民综合帮扶工作情况;受区民政局委托的民间组织,具体操作市民综合帮扶事务性工作;各街镇(工业区)成立由分管负责人、职能科室负责人、村(居)委干部、市民代表(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退休干部、教师等志愿者)等人员组成的社区综合帮扶评审小组,采取“一口上下”的运行机制,负责评定、审核、审批社区困难群众的申请。

三、资金来源

(一)区级层面市民综合帮扶启动资金。由区财政配套200万元、区福利公益金30万元、社会募集资金62万元、市民帮困互助基金会支持区市民综合帮扶启动资金100万元,市民政局年冬令募捐返回款88万元,合计480万元,建立本区市民帮困互助专项启动资金。

(二)镇级层面市民综合帮扶启动资金。各街镇(工业区),分别筹资不低于50万元,建立街镇(工业区)社区市民帮困互助专项资金。市民帮困互助基金会对各街(工业区)支持15万元,全区11个镇级单位共165万元。

(三)今后每年市民综合帮扶资金的保障。每年年初,根据年度资金使用情况,以项目申请的方式,由区民政局委托的区惠民爱心服务社向市市民帮困互助基金会提出项目申请,市民帮困互助基金会根据年度帮困经费使用情况,下拨资金充实区市民帮困互助专项资金。区财政配套300万元,并根据区级财力的增长,逐步加大资金配套额度,区福利金资助50万元、社会募集不少于100万元,区合作医疗办公室每年资助30万元、区残疾人联合会每年资助50万元、区总工会每年资助10万元、区红十字会每年资助10万元,充实本区市民帮困互助专项资金。各街镇(工业区)通过社会募集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不低于首期的资金数额,充实镇级社区市民帮困互助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市民的综合帮扶工作。

四、资金使用原则

市民帮困互助基金的使用遵循“分级使用,倾斜基层”的原则,即区按各街镇(工业区)的困难人群情况分配年度帮困资金。各街镇(工业区)根据本区市民帮困互助项目实施对辖区内的困难对象的帮扶工作。

全区社区市民综合帮扶基金的年度使用额度,市民帮困互助基金会下拨的资金,年度使用额度不低于70%。区、街镇(工业区)自行筹集的资金年度使用不作限制。

救助资金承担比例按区级层面市民帮困互助资金与各街镇(工业区)级市民帮困互助专项资金各50%承担。

区惠民爱心服务社将根据各街镇(工业区)户籍人数、困难群体状况及各街镇(工业区)财力,平衡使用市市民帮困互助基金会资助的资金,并根据各街镇(工业区)年度基金使用情况,对帮困量大的街镇(工业区)进行适当支持。

五、帮扶项目及对象范围

市民综合帮扶工作主要针对无基本保障、各类救助政策覆盖不到及各类救助政策覆盖后仍有特殊困难的社区居民家庭和社区市民,对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急难愁问题给予及时、必要、有效的个案帮扶,以达到缓解困难、稳定社会的目的。也可以根据捐赠人的意愿进行项目帮扶,解决困难人群的实际困难。

(一)全区低保、低收入或其他困难家庭因患重大疾病、读书、伤残或其它综合困难因素,因自负费用较大而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人群困难补助。

(二)全区低保、低收入或其他困难家庭因突发性灾害、事故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困难补助。

(三)根据捐赠人的意愿实施项目帮扶。

六、工作经费

根据市市民帮困互助基金会《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执行。

七、其它有关事宜

(一)受区民政局委托的区惠民爱心服务社制定具体操作的实施办法,经区民政局审定后下发各基层单位进行操作。

(二)企业及个人捐助的资金,通过市市民帮困基金会开具发票,所得税可享受税前减免优惠政策。

(三)各街镇(工业区)评审小组审核、审批救助金额,需公示一周,群众无异议,发放救助款,如公示后,周围群众异议较大,有举报信件或举报电话,必须重新核查,确保综合帮扶工作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四)综合帮扶工作资金管理使用,原则上每半年审计一次。

社区救助帮扶工作总结篇4

一、发挥中心服务职能,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

1、中心发挥工会维权职能,采取集中救助和平时救急的方式,对全市3万困难家庭和到中心求助的困难职工进行帮扶。在中心的指导和部署下,04年全市各级工会组织走访慰问9648户特困职工、劳动模范、离退休职工、退转军人和伤病残职工家庭。元旦、春节期间,举行“爱心一日捐”活动,共筹资221万元。其中155万元注入市总本级送温暖基金,用于中心开展救助,全年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家庭2148户,发放慰问金、物品100.55万元。05年两节期间安排各级工会组织对全市困难职工进行救助帮扶达13200户,发放慰问金和救助物品总价值241万元。帮扶中心一次对1200户困难职工进行集中救助,发放款物52万元;对100户没有过冬煤炭的特困群体发放两节取暖煤105吨。自成立截止05年3月份,平时救助生活难以为继、遭受意外灾害、患大病无钱医治的受困职工1646户,总救助金额56.43万元。其中:助学救助470户,救助金额48万元;医疗救助52户,救助金额4.12万元;其它救助76户,帮扶金额4.31万元。

2、中心成立以来,共接待困难求助、下岗求职、法律援助、政策咨询等方面的来访者和职工来信6330人次,其中:接待来访人员2728人;处理来信736件;接听求助咨询电话2236个;为630人提供法律政策咨询,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8起。

3、为全市特困职工缓解生活压力,代市政府为特困职工发放《特困职工家庭优待证》3500户。04年为其补助水电费23.6万元,帮助其子女就学减免学杂费13万元,减免有经营活动的特困职工工商管理费82万元,住房房租补贴136万元。05年两节期间还为800户特困职工免费发放电影票1600张,丰富了他们的节日精神生活。

4、帮扶中心开设职业介绍服务平台,在“三个一”工程的基础上,与县(区)职介机构联网,指导安置就业。一年来,免费介绍各类人员就业3120人,中心本级建有2个再就业示范基地,安置下岗职工230名。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小额贷款1063万元,贷款人数2755人次。

中心通过一件件实际问题的解决,一桩桩具体工作的落实,在党和政府与职工群众之间筑起了一座桥梁。为工会争得了地位,赢得了职工群众的信任和赞誉。04年4月,市委、市政府在张家口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表彰会上授予帮扶中心“模范集体”荣誉称号;5月,帮扶中心的小额贷款项目被全国总工会表彰为“全国工会小额借款项目示范点”;11月还分别获得河北省政府表彰的“河北省再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省总工会表彰的“劳动争议处理先进集体”和张家口市人民政府表彰的“再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荣誉称号,今年3月又被市政府推荐授予“全国优秀职介所”称号。

二、建立五项长效机制,构筑快速反应的帮扶体系

今年,我们根据省总工会工作安排及市总对中心“提升地位、扩大影响、放大功能、打造品牌”的要求,在帮扶中心建立长效机制,长期为全市职工办好事实事,目前以建立五项长效机制,构筑起快速反应的帮扶体系

1、预警机制:中心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通过12351职工热线,直接接待全市每一位来求助的职工。全市工会系统建立了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和组织,颁布了《实施办法》,通过基层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劳动法律监督机构,及时掌握职工的生活、就业、劳动关系等动态。与县(区)及街道办事处工会建立承办联系制度,逐步形成了层层核实、层层复查、层层办理、层层落实的预警和预测体系,使帮扶中心逐步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预警中心”。

2、分析机制:中心通过市委“社会调查”的调研结果,掌握了11万下岗职工和3万困难职工家庭的基本情况,实现了社区、街道办事处、工会三级建档。由中心实行数据库统一管理,能够及时对困难企业和求助的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和劳动关系矛盾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掌握动态,及时做出处理,及时帮扶救助,为中心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依据。

3、救助机制:中心提高办事效率,实行首问接待,限期办理制度。工作人员与来访者面对面交流,及时核实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做到问题不过夜,帮扶即到位,提供高效快捷的一站式服务。通过一年的运作,已成为全市特困职工心目中的“110”,真正发挥“救助中心”的作用。

4、再就业机制:中心通过工会系统的“三个一”工程,指导帮助全市工会系统对下岗职工开展创建自救基地,实现再就业工作。中心帮助建立了“阳光食品有限公司”和“维利食品厂”两个再就业自救基地,均由下岗职工自己担任法人,全部安置下岗和特困职工就业。中心还在北京建立了“进京劳务人员维权服务中心”,通过这个窗口向京、津两地输送家政、月嫂及饮食服务人员,安置大量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

5、服务机制:中心坚持“有限的职责,无限的服务”宗旨,采取全方位、一站式、亲情化服务方式,要求中心工作人员服务“三个到位”,“两个及时”。即感情到位,维护到位,工作到位;及时化解矛盾,及时理顺情绪。接待每一名来访者都能主动让座,笑脸相迎,送上清茶一杯。有不少来访者因下岗失业生活困难,心情郁闷,到了帮扶中心时而大吵大闹,时而哭哭啼啼,市总要求中心要成为困难群体情感发泄的“出气筒”,不满情绪的“泄洪区”。中心建立以来,没有与来访者发生一起冲突事件,真正已成为特困职工的“倾诉中心”。

三、与时俱进、探索创新,不断提升帮扶服务内涵。

1、窗口前移。中心本着面向职工、快捷准确、因地制宜、长期坚持的原则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不断探索帮扶救助形式,力争把帮扶中心窗口前移。先后与市内两个社区筹建“爱心超市”“爱心救助站”,面向特困职工长期提供日常生活必须品的补助,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从而使救助工作日常化。

2、扩大内涵。为了缓解特困职工因病致困的压力,中心积极与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先后把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二五一医院和市第三附属医院,作为我市特困职工医疗救助定点医院,为特困职工提供各种医疗救助。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3、利用载体,做好十件实事。05年,中心将为全市困难职工办十件实事,即:继续开展对全市200户困难职工的“一帮一”帮扶活动;对特困劳模、单亲女职工及残疾儿童、特困老党员、困难转退军人等进行日常和节日慰问救助;对考入高校的特困职工子女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对2000户特困职工家庭发放《特困职工家庭优待证》,落实有关部门优待政策;年底对1000户特困职工开展送温暖活动;帮助3000名下岗职工进行培训、推荐、安置工作并完善职介网络;对权益受到侵害的职工开展法律援助,免费为其、申请、参与仲裁活动;扩大小额贷款覆盖面,指导有条件的县区建立小额贷款服务站,帮助实现再就业;合作筹建一个综合性“爱心超市”,缓解特困职工基本生活压力;协助政府制定“困难职工大病医疗救助办法”和“救助细则”,力争年内实施。

社区救助帮扶工作总结篇5

贫困母亲救助行动工作总结

版权所有!

为促进和谐xx建设,帮助贫困母亲改善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在区委政府的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xx区妇联在全区范围内广泛深入的开展了“贫困母亲救助行动”,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联”动优势,以宣传为手段,以活动为载体,借力运作,整合资源,在救助贫困母亲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赞誉。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确保贫困母亲救助行动的顺利推进

救助贫困母亲是党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此,区委、区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同意了区妇联制定的《“贫困母亲救助行动”实施方案》,建立了“贫困母亲救助行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并将“贫困母亲救助行动”纳入主要议事日程,使全区上下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切实加强了对贫困母亲救助行动的正确引导,确保了贫困母亲救助行动的顺利推进。

二、面向社会抓宣传,扩大贫困母亲救助工作的影响力

(一)抓住热点,广造声势。充分利用“三八”、“六一”等社会关注妇女儿童的热点时期,广泛宣传救助贫困母亲的重大意义,大力宣传、集中报道爱心奉献、热心公益的先进典型。

(二)关注焦点,营造氛围。以卓有成效的宣传,唤起社会各界对贫困母亲的关注和支持,扩大社会影响,在全社会形成关注贫困母亲的舆论氛围。

(三)制造亮点,扩大影响。注重培养挖掘热心公益的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精心设计富有时代特色和实际效益的“亮点”活动,大力弘扬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积极倡导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和谐理念,不断扩大救助工作的影响面。

三、整合资源抓实效,构筑救助贫困母亲的社会化平台

(一)借助“上力”,争取资金救助。积极联合区民政局、区扶贫办,在全区展开“贫困母亲”摸底调查工作,建立贫困母亲档案,共筛选出140名贫困母亲上报省、市妇联、扶贫办,争取资金帮扶政策。

(二)借助“外力”,搭建企业回报社会平台。区妇联不断整合资源,积极引导企业尤其是女企业家协会、巾帼之友协会会员企业,将救助贫困母亲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整合“内力”,建立爱心救助基金。为建立资助困难群体的社会化长效机制,区妇联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关注和重视,在全社会范围内发出“救助贫困母亲共伸援助之手”的倡议,积极宣传、动员社会力量筹集资金,所募集基金主要用于遭遇特殊困难的贫困母亲。

四、创新载体、认真履责,实现救助工作新突破

为进一步改善贫困母亲现状,区妇联结合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贫困母亲进行救助:

一是采取资金救助措施。联合区民政局、区扶贫办,在全区展开“贫困母亲”摸底调查工作,建立贫困母亲档案,筛选出10名贫困母亲上报省妇联,25名家庭年人均收入668元的贫困母亲上报市妇联、市扶贫办,争取资金帮扶政策,同时积极组织各直属妇联组织及企业单位捐款捐物。截止目前,已经争取到省版权所有!市扶贫资金14000元(附资金使用情况),医疗物资价值5000元,并为何市镇街村1组的陈志坤争取到临时救济款2000元,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为15位贫困母亲争取到了棉衣、棉被共15件。同时,为扩大救助行动覆盖面,让更多的贫困母亲尽早摆脱贫困,区妇联积极行动,发动爱心企业和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基层妇联组织为贫困母亲捐款28838元(已入区财政专户),将用于救助区内60名贫困母亲和临时救济。

二是采取就业救助措施。以xx区农民职业技术学校商贸服务分校为依托,在乡镇、街道开办“流动教室”,面向农村妇女举办科学种养、庭院经济等培训。着力于岗前培训、职业介绍和权益维护三项服务,畅通就地转移、就近转移、跨省跨地区转移三条渠道。面向下岗失业妇女举办了月嫂、厨艺、家政、插花、电脑等培训,为她们提供面对面指导和“零距离”服务,帮助“4050”人员走上创业之路、实现二次就业。共培训贫困母亲80余人,实现就业再就业20余人。

三是采取医疗救助措施。联合区计生局在全区开展“关爱女性健康”行动,邀请省生殖卫生学院专家、教授分期分批免费对妇女乳腺疾病进行普查和咨询,同时天津天士力集团四川公司将随行开展女性健康科普讲座和为贫困母亲送药活动。有3220名妇女参加普查活动,接受送药价值5000余元。

四是采取维权救助措施。通过法律一条龙服务体系,为贫困母亲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便捷的维权服务。

社区救助帮扶工作总结篇6

关注、关心困难职工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是工会作为群众组织的一项基本责任。为深入贯彻总书记视察××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本着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区总工会通过下发调查表、到相关机构了解调查、直接入户等方式,对全区困难职工这个弱势群体的思想以及生活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对困难职工群体的构成作了深入了解,并对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认真分析。联系几年来工会系统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所进行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汇总情况如下:

一、困难职工生活状况及困难原因分析

在所调查43家企事业单位的345名困难职工中,下岗及因其他原因未上班职工71人,占被调查困难职工总数的20.6%;已退休职工108人,占被调查困难职工总数的31%。从对调查所得数字的分析中表明,造成这些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本人或家庭成员患有大病,医疗费用较高而影响家庭正常生活(这种情况占被调查困难职工总数的36%);第二,家庭收入较低,子女较多,从而造成支付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以外的学历教育费用困难(这种情况占被调查困难职工总数的26%);第三,部分困难职工,由于企业欠发、停发工资,造成无工资收入,且家庭人口较多,造成生活得不到保障;第四,下岗或失业职工,家庭收入低且没有纳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贴(低保),从而影响家庭日常生活(第三、第四个原因占被调查困难职工总数的27%);第五,家庭中有无就业能力的残疾人,或由于意外灾害或其它原因,造成职工家庭生活困难(这种情况占被调查困难职工总数的11%)。

二、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主要帮扶措施及情况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集工会救助、帮扶、就业、维权为一体,通过热线电话、直面接待、来信反映等形式,对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进行帮扶,切实维护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通过不断完善一把手负责制、困难职工动态管理、包保预警等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定期救助、平时重点救助、发动社会救助、实施自救等措施,不断加大扶贫力度,扩大救助规模。

05年以来,通过“两节”送温暖活动、季度救助、金秋助学、日常救助、造血扶持、困难劳模救助及其它救助方式,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已总计救助特困职工2294人次,发放救助金152.5余万元。在长效帮扶措施方面,经过与有关部门协商,建立了为特困职工发放特困证制度,在困难职工及其家属在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能够得到一定的实惠,已累计为1200余名特困职工发放了特困证,使困难职工直接受益约19.9万元;同时共有87名党政一把手对174名特困职工实行联系包保责任制,带动了各级工会干部对困难职工全部实施了包保责任制度,对72名特困职工实行了“绿卡”跟踪预警制度;此外,还对有自救能力的4名职工共出资近万元,实施了“造血”扶持,帮助他们开办小卖部,电器修理部及家庭养殖,使他们摆脱了困境、实现了自救。通过不断的努力,帮扶工作得到了全区广大职工的认可,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同时也实现了送温暖工作由活动型向机制型、由分散型向集中型、由单纯办实事型向强化监督保障型的转变,全区没有一户职工因生活困难而过不去,从而极大的维护了职工队伍的稳定。

三、工会帮扶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回顾过去几年来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从中发现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部分单位对帮扶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帮扶政策落实不到位;对帮扶工作认识片面,支差应付、草草了事的思想在一些基层干部身上存在;贫困户自身的懒惰思想使帮扶难度加大;少部分单位和干部不重视智力开发和科技项目输入,认为给了钱、物就完成了帮扶任务,不回访复查,不为帮扶户的脱贫作长远打算,只注重短期帮扶效果,不谋求长期发展,使帮扶工作成效不够显著。

那么,怎样发挥救助中心作用,把扶贫解困工作做得更加完善呢?我们认为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帮扶中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要创新思路、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要深入分析当前困难职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开阔思路,要把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既要着眼当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多做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的工作,又要立足长远,推动扶贫解困长效机制的建设;既要解决好困难职工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又要在健全社会保险等方面做好超前的维护工作;既要重视个别职工的特殊问题,又要重视多数困难职工的普遍问题;既要善于发挥工会自身力量和优势,又要善于借助方方面面的社会力量形成合力。

首先,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主要平台,努力完善困难职工日常帮扶和紧急救助机制,把对困难职工的救助工作作为工会服务大局、为本地区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的重要任务来抓,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职工群众,体察职工的情绪,关心职工疾苦,了解他们的生活是否改善,对工会帮扶的需求和意见,同时也要全面了解其他职工的困难情况,建立本单位的困难职工档案。做到特困家庭情况清、经济收入清、思想动态清、贫困原因清、技术特长清、求职愿望清、帮扶措施清。

其次,不断建立完善各项长效帮扶机制。紧紧围绕困难职工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生活难、就业难、就医难、上学难、诉讼难问题,建立并完善党政领导(一把手)负责制度、困难职工动态管理制度、包保、预警制度等,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要通过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机制,突出重点、狠抓政策落实,循序渐进、逐步延伸拓展,典型引路、搞好分类指导,监督落实、确保工作实效,建立帮扶长效机制,使帮扶工作成为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补充,发挥第三道保障线的作用。

第三,不断创新帮扶方式。要坚持以人为本,在给钱、给物的“输血”式帮扶方式的基础上,努力在送技术、送知识的“造血”式帮扶上下功夫。在加大对下岗困难职工技能培训力度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政策扶持,同时不断完善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力争通过各方努力,使困难职工早日摆脱困境,提高生活质量。

第四、加强宣传,积极做好困难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广泛宣传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党和政府对困难职工的关怀,帮助他们坚定战胜暂时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要高度重视困难职工反映的问题,能够解决的要及时帮助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实事求是地讲明原因,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工作,并积极向有关方面反映,提出建议,督促问题妥善解决。

第五,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沟通,争取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得到更多支持与帮助。同时,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送温暖活动的支持,通过社会化发动、公益化募集方式,并通过创建爱心超市、爱心医院、爱心学校等,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救助贫困职工的行列中来,融社会之资作为救助全社会贫困职工的资金保障,以扩增送温暖基金总量,提高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能力。

社区救助帮扶工作总结篇7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民政部

财政部

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民发〔2018〕90号)和

XX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关于印发的通知》(X民发〔20XX〕X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坚持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救尽救,坚持正确引导、统筹衔接、综合施策。进一步优化政策供给,完善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保障性扶贫措施,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作用,切实保障好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

二、主要措施

(一)实行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分类保障。结合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和低保动态管理要求,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的认定工作,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并认定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其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无经济收入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对象,认定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一类对象,按照农村低保标准全额发放低保金;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有一定经济收入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对象,认定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二类对象;对有可能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对象,认定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三类对象;二、三类对象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差额发放低保金。

(二)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重病重残对象纳入低保的政策办法。对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不含整户纳入低保范围的贫困人口),经个人申请,可参照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重度残疾人是指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和三级智力残疾人、三级精神残疾人;重病患者是指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获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人员。各县市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要尽快建立支出型贫困救助政策,细化家庭收入核算范围和计算方法。对于家庭成员因残疾、患重病等增加的刚性支出在本年度内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累计超过上年度家庭年收入2倍以上的;对于家庭成员因接受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全日制学历教育增加的刚性支出在本年度内累计超过上年度家庭年收入2倍以上的,在核算家庭收入时可按规定程序适当扣减。同时,对必要的就业成本在核算家庭收入时可适当扣减。各县市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扣减办法和扣减标准。要全面应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加强对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收入、财产状况核对。要建立低保渐退机制。脱贫攻坚期内,对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后,允许不超过一年的渐退期,实现稳定脱贫后经民政、扶贫部门联合认定核实,再退出低保范围。各县市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措施办法。

(三)稳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农村低保救助水平。各县市区要综合考虑当地物价水平、财政保障能力、城乡统筹发展需要等因素,科学制定农村低保标准,切实维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立农村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既要保证农村低保标准高于国家扶贫标准,也要从当地实际出发,避免增幅过高不可持续。

(四)全面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对农村建档立卡人员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要及时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合理确定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原则上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全自理、半护理、全护理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费用分别按当地上年度最低工资标准的十分之一、六分之一、三分之一安排,确保特困人员能够获得符合要求的救助供养服务。实施区域性(中心)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和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照料护理区改造三年规划,加大对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和设施改造支持力度,用三年时间确保每个县市区新建或改建1-2所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各级财政要将政府设立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运转经费足额列入财政预算,并通过安排编制、公益性岗位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按不低于1:10、1:6、1:3的比例分别为全自理、半护理、全护理特困人员配备护理人员。同时,鼓励有条件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逐步为农村低保、低收入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低偿的照料护理服务。

(五)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临时救助。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贫困家庭,要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各地要进一步细化明确临时救助对象范围、类别、救助标准和救助程序。对于急难型临时救助,可简化申请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民主评议和公示环节,直接予以“先行救助”,再按程序要求补齐相关资料,进一步提高救助时效性。临时救助金额较小的,县级民政部门可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批,报县级民政部门备案。对已给予最高临时救助金额后生活仍存在困难且符合医疗、教育、住房、交通意外等专项救助条件的救助对象,当地“救急难”联席会议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整合相关救助部门资金,根据救助对象实际情况确定“救急难”救助金额。

(六)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关爱保护体系。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保护是民政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脱贫攻坚中要给予特殊关注的重要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关爱保护体系,加强农村养老和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关爱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作用,实行定期探访制度,完善信息统计台帐,细化关爱保护帮扶措施。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意识,督促落实家庭监护责任。

(七)切实加强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街接。坚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农村低保对象“符合条件,互相纳入”的原则,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规定程序纳入低保范围,并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差额发放低保金;对符合扶贫政策的农村低保家庭和农村特困人员,按规定程序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范围,并针对不同致贫原因予以精准帮扶。加强动态管理,对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要开展定期复核,原则上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低保对象每年复核一次,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低保对象每半年复核一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其他低保对象每季度复核一次,不符合条件的按程序退出,重新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要有效推进基本生活救助与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农村危房改造等政策的衔接协同,综合解决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两不愁、三保障”问题。

(八)加大帮扶力度。对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帮扶力度,切实解决其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困难。县级人民政府要制定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的具体帮扶政策和措施,对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和农村特困人员要建立一户一档,明确帮扶内容和措施。要以村(居)委会为基础建立帮扶机制,充分发挥村支两委作用,发动村支两委干部、党员、村民小组长对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实行生活帮扶。要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爱心人士与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结对帮扶。要大力提倡邻里互助,形成良好的乡村风气,帮助解决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日常生活照料问题。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县乡人民政府要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健全各级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领导机制。统筹做好社会救助与医疗、教育、住房等其他扶贫政策以及促进就业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民政部门要完善低保制度,健全低保对象认定方法,做到应保尽保;要动态调整低保标准,确保低保标准不低于国家扶贫标准,稳步提高救助水平,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扶贫部门要配合提供已脱贫和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相关数据,协同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的入户调查、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核对、联合认定审批工作。教育部门要保障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家庭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确保有学上、上得起学。卫计、人社部门要建立完善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平台,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等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扶贫政策全覆盖,保障基本医疗需求,确保大病和慢性病得到有效救治。住建部门要保障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基本居住条件,确保住房安全。

(二)加大资金投入。各级财政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所需资金足额列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转、护理区改造、照料护理费等资金。各级财政安排的社会救助补助资金,要向财政困难、工作任务重、工作成效突出的地区倾斜。各级财政、民政等部门要加强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检查,确保资金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三)加强基层能力建设。按照“乡镇每万人配备1名民政干部”的要求,统筹安排好乡镇民政工作人员;要全面建立村级民生协理制度,每个村(居)委会设置1名兼职民生协理员;要全面推行政府购买民政服务,购买社会救助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

(四)加强检查督查。各地要加强工作检查指导,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成功经验、做法,及时发现并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强化履职尽责,对因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而发生重大问题或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地方要严格责任追究。要加强腐败和作风问题治理,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工作人员,依法依纪追究责任,确保责任落实、作风扎实、措施精准、管理规范。

(五)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宣传栏、宣传册、明白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提高社会救助信息公开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完整性。注重激发社会救助对象脱贫增收的内生动力,防止“一兜了之”。新闻媒体要发挥正面舆论引导作用,强化脱贫光荣导向,强化子女赡养父母的法律意识,注重培养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社区救助帮扶工作总结篇8

这次全市城乡党组织抗震救灾“结对帮扶、传递爱心”活动动员会,是经市委同意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听取我省抗震救灾工作汇报后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全省组织系统抗震救灾工作座谈会精神,回顾总结我市各级党组织和组织系统前一阶段抗震救灾工作,安排部署全市城乡党组织抗震救灾“结对帮扶、传递爱心”工作,研究部署下一步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进一步做好今年我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以更加高昂的士气,更加务实的作风,努力完成今年组织工作各项目标任务。会上印发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希望同志们能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精神和省、市委的总体部署上来,统一到灾后重建和加快发展上来。大家都知道,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全体组工干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委的安排部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整个抗震救灾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全市经济和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此,我代表市委和市委组织部,向我市所有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大力支援抗震救灾工作的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及组织系统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

6月10日至11日,省委组织部在西安召开了全省组织系统抗震救灾工作座谈会。会议学习了、、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听取了汉中、宝鸡、西安和省直机关工委关于抗震救灾、支援灾区工作的汇报,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锦斌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对于我们在下一阶段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加快发展中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李锦斌部长的讲话全面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关于抗震救灾各项决策和中央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在对全省组织系统前一阶段抗震救灾中的工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着重从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以及认真思考这次地震给组织工作带来的挑战和考验,进一步创新组织工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学习贯彻全省组织系统抗震救灾工作座谈会精神,开展抗震救灾“结对帮扶、传递爱心”活动讲几点意见。

一、全市抗震救灾工作回顾

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全力以赴、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我市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次地震中,我市虽不是重灾区,但各县市区均不同程度受灾。我市的灾情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地震波及面广。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里氏8.0级特大地震,全市13个县市区普遍有震感,特别是旬邑、彬县、永寿、淳化、乾县、礼泉、长武等县震感强烈,地震灾害破坏之重、伤亡之多、损失之大为我市历史罕见。二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全市受灾人口129818人,死亡12人,受伤228人,其中重伤64人;倒塌房屋5954间,形成危房2.8万间。三是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公路、桥梁、铁路损毁34处22公里,塌方3处;倒塌水塔15座,受损82座,水库、水厂、排水管网等其它水利设施受损173处,出现滑坡15处;变压器、电线杆、通讯塔等电力、通讯设施损毁157处;受灾学校、乡镇卫生院778所,倒塌房屋334间。据初步统计,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3.21亿元。四是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受灾严重。全市因灾死亡党员3人,重伤1人;受灾党员785人,倒塌房屋206间,形成危房584间,损坏1406间,直接经济损失约1000余万元。156个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房屋和办公设施受损,其中县委1个(淳化县委办公大楼已成为危楼),乡镇党委33个,村党组织122个。共倒塌房屋34间,形成危房549间,受损房屋723间,直接经济损失约2000余万元。

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在地震灾害发生1个小时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启动四级应急预案,全面安排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庄长兴任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了震情监测、灾情调查、宣传报道和后勤保障四个应急分队,科学调度,迅速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支援灾区,确保了全市大灾面前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紧急转移疏散群众,迅速开展灾情调查。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和连续不断的余震,市委、市政府及时下达命令,对医院、学校、煤矿、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紧急疏散,避免更大范围的伤亡。同时,要求全市各级领导和市地震局等相关部门干部职工坚守岗位,实行24小时监控,加大对重点部位监控力度,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在此基础上,紧急组织由地震专家、公安干警、机关公务员等组成的巡回检查组,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巡回检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震情,进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消除广大群众恐慌心理,提高群众抗震自救能力。各县市区也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召开会议,组织党员干部疏散群众,积极应对地震灾害。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速运转,组织广大干部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医院,迅速调查灾情,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二是领导干部深入一线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紧急救治和安抚慰问受伤人员。地震发生后,市级领导第一时间深入包抓联系县区,进村入户,了解灾情,排查隐患,现场指挥抗震救灾,指导基层制定灾后重建工作方案。全市各级各类医院坚持以人为本,把救治地震受伤人员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全力医治受伤人员,并对受伤住院病人全部实行免费治疗。市委书记千军昌、市长庄长兴及市委各常委分别带领有关人员深入医院、学校看望受伤群众和学生,对受伤群众和学生进行安抚慰问。彬县、永寿等县由县上主要领导带队,对受地震灾害死亡者家属进行慰问,送去了慰问金,帮助做好地震死难群众的善后工作。

三是及时下拨救灾款物。市政府紧急下拨救灾资金,向死亡人员家属和受伤群众发放抚慰金,对因灾致困的群众实施临时生活救助,按政策发放补助金和救济粮。同时紧急调运帐篷、食品、药品、粮食、衣被等急需物资,对受灾严重的医院、学校和群众进行救助。组织专业人员及时对受损严重的通信、电力、供水等设施进行抢修。截至6月9日,全市共下拨救灾应急资金2040万元,下拨救灾成品粮319万斤,发放救灾帐篷490顶。

四是积极开展捐款捐物献爱心活动。截至6月6日,全市各级募捐机构共接收捐款3220.6万元,捐物折合现金569.2万元。在做好我市抗震救灾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及时向汉中、宝鸡、绵阳等地震灾区分别送去现金100万元,送去药品、食品等价值800余万元的救灾物资,带去了**人民对灾区群众的深情厚谊。全市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分忧,心系灾区,在参加社会捐款后,又积极交纳“特殊党费”。截至6月11日,全市112374名党员共交纳“特殊党费”876.7万元,其中一次交纳1000元以上的党员721名,500元以上的党员2194名。

五是在抗震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灾情发生后,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迅速行动,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靠前指挥,身先士卒,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市委书记千军昌和市长庄长兴同志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市地震局,冒着余震的危险,来到机房了解询问全市地震灾害情况。在安排完工作后,当天夜里驱车赶往因避震不当致70多名学生被踩伤的乾县中学查看学生救治情况,现场指挥抗震救灾。随后又赶回市区,到市区几大医院、市内大型企业检查人员、生产受损情况。第二天,又在市地震局同志陪同下,到市区各大广场,向群众做解释、安抚工作。市委组织部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紧急召开部务会,就全市组织系统抗震救灾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及时下发了《关于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号召全市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迅速行动起来,不怕困难、顽强奋战,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转发了省委组织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和中组部抗震救灾有关文件的通知》,按照省委组织部的要求,向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出“三个率先”和“四个帮扶”的号召和要求。市委组织部及时下拨市管党费40万元,用于受灾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受灾党员生活、生产救助。下发了《关于在抗震救灾工作中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要把“讲、重、作”活动和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决做到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三个率先”的要求很快变成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实际行动。永太乡是永寿县受灾最严重的乡镇,全县11个重灾村有5个在这个乡,受灾群众230多户,倒塌房屋500多间。灾情发生后,乡党委书记安军军一边向县里报告灾情,一边指挥班子成员,分头赶往受灾村查看灾情,亲自到遇难群众张宏选家中安抚家属,送去慰问金,并派一名乡领导驻村帮助安葬。灾情就是命令,市疾控中心接到省上的通知后,迅速抽调9名业务骨干组成防疫小分队,在监测科科长赵光带领下,于5月18日奔赴四川灾区,迅速展开防疫活动。当获悉四川省卫生厅要给黑水县、汶川县、茂县运送一批急救物资,由于部分路段滑坡塌方,需绕道1500多公里山路时,赵光主动请缨,争取到这项艰巨任务,用自己带来的3辆防疫车将物资安全地运到了灾区,为我市赢得了荣誉。任原是渭城区正阳镇北舍村的一名普通党员,当得知四川灾区需要志愿者时,他瞒着父母,自带干粮赶往灾区,并与火车上结识的17名志愿者组成“黄丝带志愿者服务队”,到灾区一线开展搜救幸存者、修路搭桥、搬运物资、搭建帐篷等工作。成都日报以“80后志愿者真棒”为题,宣传报道了以任原为队长的这支陕西籍志愿者服务队的感人事迹。

六是坚持“两手抓”,全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面对重大的地震灾害,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应对,坚持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尽最大努力减轻地震灾害的影响。5月14日,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观摩会成功举办。6月3日,全市坚持“两手抓”确保工业经济“双过半”动员会召开。6月6日,市上又召开了全市领导干部大会,要求全市各级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和副主席视察陕西灾情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一手毫不松懈抓抗震救灾,一手坚定不移抓经济社会发展。据统计,1-5月份,全市生产总值预计214亿元,同比增长14.8%;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280亿元,同比增长36.8%;固定资产投资153.2亿元,同比增长72.9%;财政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30.13%。目前,全市各行各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井然有序,重点项目建设开足马力,夏粮生产喜获丰收,城市建设十大工程和“双创”工作强力推进,“民生工程”进展顺利,真正做到了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促进、两不误,为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推动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扎实开展“结对帮扶、传递爱心”活动

经市委同意,由市委组织部和市直机关工委共同组织,在全市范围开展以城市党组织和党员结对帮扶地震受灾村党组织和受灾党员群众为主要内容的“结对帮扶、传递爱心”活动。这项活动是市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抗震救灾工作的整体安排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对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抗震救灾工作中积极作用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确保我市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取得全面胜利的一项重大决策。这项活动时间紧、任务重,参与帮扶活动的市级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

一是要明确帮扶任务和帮扶时间。帮扶工作主要有三项任务:①帮助建好村级领导班子;②帮助恢复受损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及其它公共基础设施;③帮助受灾党员和群众恢复生产生活。要结合农村“两委”换届,帮助受灾村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要帮助村上制定受损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其它公共基础设施的修缮方案,多方筹集资金,尽快恢复到能正常使用;要在民政部门救济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受灾党员和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帮扶工作从现在开始启动,到2009年2月底之前基本结束,受灾严重村的帮扶时间可适当延长,确保帮扶工作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

二是要明确帮扶方式和帮扶步骤。要开展多个层次、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市级部门要与受灾村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市级部门机关党员要与受灾党员和群众户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多种方式进行结对帮扶,要及时到受灾党员群众家中去了解灾情,与受灾户保持经常性联系,尽最大努力帮助受灾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各县市区要在市级部门结对帮扶的基础上,组织县级部门党组织与本县受灾村党组织进行结对帮扶,安排部门机关党员与受灾党员群众进行结对帮扶,县级部门的结对帮扶要一村不漏,做到全覆盖。要确保每个部门和每名机关党员都参与到帮扶活动中来,每户受灾党员和群众都能得到有效帮扶。要在全面摸清灾情的基础上实施帮扶。重点摸清受灾的数量、程度、帮扶方式以及所需资金等情况;采取结合农村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统筹建设经费、民政救济资金、帮扶单位支援和帮扶单位党员干部捐助等途径筹集资金,帮助修缮受损基础设施;通过思想帮扶、生活帮扶、生产帮扶和爱心帮扶等方式对受灾党员群众进行帮扶。

三是要切实加强对帮扶活动的组织领导。动员会后,参与帮扶的部门要及时召开党组(党委)会议研究部署,召开党员大会动员安排。要主动与帮扶村取得联系,由党组织负责同志带队,进村入户,实地查看灾情,商定重建规划,落实工作措施,迅速开展工作;各部门要落实一名领导专门负责此项活动,要确定1-2名联络员长期驻村开展工作;市直机关工委要在参与帮扶的市级部门中,以县为单位,确定一个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和机关工委要成立督查组,每月督促检查一次,及时通报帮扶情况。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活动结束后,各部门、各县市区要对帮扶工作进行总结上报;对于受灾程度较轻或没有受灾的村,各县市区要结合扶贫救济、“五送一建”等工作,安排对村党组织和困难党员进行结对帮扶;要加强工作中的协调配合,各县市区委组织部要积极协助市直部门搞好灾情摸底,为市直部门开展帮扶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三、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提高组织工作水平

当前,全市抗震救灾工作进入新的阶段,恢复重建任务已经全面展开,在这一关键时期,各级组织部门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服务中心意识、忧患意识,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大局中找准位置,充分发挥组织保障作用,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夺取抗震救灾和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双胜利。

1、认真学习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组织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和能力。当前,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抗震救灾工作汇报后的讲话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全市组织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李源潮同志在全国组织系统抗震救灾座谈会上的讲话和李锦斌同志在全省组织系统抗震救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任务,提高认识,突出重点,把握大局,把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切实抓出成效。要采取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党员学习日、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等多种方式,及时组织广大党员系统深入地学习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重点在深刻理解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上下功夫,积极主动地将自身工作融入大局,服务大局,找准党建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总体定位、主要思路和基本任务,增强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斗争的全面胜利的信心和决心,明确组织系统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中的职能作用、工作重点和方式方法,增强一手抓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一手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紧贴中心,发挥职能,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当前,抗震救灾的主要任务已经由救助伤员、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转变为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随着工作重点的转移,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心也要随之转移。因此,我们一定要围绕中心,紧贴实际,深入受灾县、乡、村、党员和群众家中,了解掌握受灾情况,调查县、乡、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受损情况,了解党员和群众盼望什么,需要什么,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组织保障作用。一是要查基层党组织是否健全,确保哪里有抗震救灾任务,哪里就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各县市区委组织部要组织力量认真搞好调查摸底,对灾区基层党组织班子不齐不力的,要抓紧补充,临时指定或调整;组织机构不健全的,要抓紧健全完善;对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和党员远程教育设施受损,能加固处理的,尽快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加固处理;对已成危房、不能再加固处理的,重新立项、申报,在重建工作中全面恢复,确保灾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要对领导班子进行跟踪考察,确保各级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各县市区委组织部要组织力量,跟踪考察党政领导班子抗震救灾表现情况,对领导抗震救灾工作软弱不力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果断进行调整。三是要组织动员灾区广大党员干部,帮助受灾党组织及时制定灾后重建方案和工作措施,科学指导群众开展灾后自救工作,积极做好受灾群众的思想工作,稳定群众情绪,帮助他们增强信心、振作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四是要在非灾区广大党员干部之中深入开展“三比”活动。组织动员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比水平、比作风、比业绩,对照抗震救灾英雄模范人物,看先进、找差距、添措施,把广大党员干部参与抗震救灾的巨大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要把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作为锻炼提高干部执政本领和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重要课堂,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3、要在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中创新干部考察选拔途径和方式。越是在关键时刻,越是在危险的地方,越能真正考验干部的品质、水平和能力。这次抗震救灾既是考验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战场,也是造就和涌现英雄群体和先进个人的战场。中组部明确要求,要统筹灾区干部人才资源,抽调优秀干部和优秀人才充实党政领导班子,充实基层,鼓励机关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第一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各县市区委组织部要抓住机会,深入到抗震救灾一线,深入到广大党员群众中,考察和了解干部,为今后干部提拔使用提供准确依据,提高组织部门在关键时刻、关键岗位考察、识别干部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把考察选拔干部与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结合起来,与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创新选人用人方式结合起来,把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第一线作为检验干部、考察干部的主战场,作为识别干部、使用干部的主阵地,对发现的优秀干部要大胆使用或作为后备干部。

4、深入挖掘和宣传典型,营造良好氛围,确保抗震救灾工作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各级党组织要大力总结宣传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干部事迹,对于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自强不息、顽强拼博、友爱互助,团结一心地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力量,及时查访在抗震救灾工作中涌现出的基层组织、党员干部和各行各业干部群众的先进典型,搜集整理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和工作简报等,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舍己救人、不怕牺牲,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抗震救灾精神。组织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总结挖掘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和组工干部的模范人物和英雄事迹,对抗震救灾中那些领导有力、行动迅速的党组织、挺身而出、身先士卒的党员领导干部、关键时刻豁得出来、冲得上去的党员的先进事迹,集中进行宣传表彰。“七一”前后,市委将集中表彰5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含9个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100名优秀共产党员(含20名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4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14名“郭孝义式的农村党支部书记”。

5、要注重在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中提升组织部门应急反应能力。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情,各级组织部门总体来说反应是迅速的,应对是有力的。市县组织部门也在灾情发生后迅速行动,动员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抗震救灾,深入一线抢救伤员、转移安置群众,参与各项救灾工作,关键时刻树立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形象。但回过头来看,我们做的一些工作,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缺乏必要的应急预案,有的地方反应还不够迅速。为此,省委组织部制定了全省组织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这也是我们组织工作在抗震救灾中的一个创新。各县市区也要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组织系统应急预案,全面提升我们处理突发事件的组织动员和应急能力。

6、继续做好“特殊党费”收缴工作。全市各级党组织要继续组织广大党员,按照自觉自愿原则交纳抗震救灾“特殊党费”。省委组织部已将中组部下拨的“特殊党费”转到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市县两级要主动与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进行协调,实事求是地汇报灾情,积极争取资金,扎实做好受灾村级党组织、党员的救助和灾后重建工作。

7、着力推动今年组织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今年时间已接近过半,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还十分繁重,加之灾后重建工作刚刚起步。因此,全市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正视当前的形势,按照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手抓抗震救灾不放松,一手抓组织工作上台阶,做到两促进,两不误。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做好“七一”表彰先进工作。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做好先进典型的推选工作,加大典型的挖掘和宣传力度,特别是要认真推选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全市上下营造学习先进,宣传先进,人人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二是要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今天下午省上将召开全省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第七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电视电话会,各县市区要按照省、市委的安排部署,迅速调查摸底,制定工作方案,组建工作班子,扎实开展工作。

三是要做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各级各部门党组织要尽快对党员队伍的现状进行全面摸底,准确掌握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党员队伍建设中的新动向、新问题,并组织人员赴其他先期开展此项活动的地区考察学习,研究提出开展活动的初步方案。

四是要做好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今年全省计划选聘大学生“村官”2000名,分配我市229名。目前,网上报名已经结束,全市报名人数3588名,初审通过2219名。下一步,市县两级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扎实做好资格复审、面试、体检、组织考察、岗前培训、工资待遇落实等相关工作,把这项事关农村长远发展大计的工作做好做实。

五是继续做好秦都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和全市党代表任期制推行工作。秦都区要在建立机构、健全制度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探索党代表行使权力、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形式上,力争形成有指导性的成功经验。各县市区要学习领会中央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将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六是要全力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要按照市委即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以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复合型干部队伍为目标,以党政领导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和各类急需人才为重点,全面落实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任务,努力形成高起点、分层次、多渠道、讲实效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格局。

七是要扎实抓好“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大灾面前,讲党性就是要为党分忧,不计代价,不讲条件;重品行就是要为民解难,关注灾情,心系灾区;作表率就是要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努力创造一流的作风、一流的能力和一流的业绩。各级组织部门要将“讲、重、作”活动和抗震救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抗震救灾工作一线树组工干部新形象,以实际行动支援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30496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4年2月22日 10:55
下一篇 2024年2月22日 11:07

相关推荐

  • 2023年央视强国复兴有我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精选12篇)

    2023年央视强国复兴有我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精选34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观后感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

    2023年9月1日
    80
  • 教师培训感悟范文

    教师培训感悟范文5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培训感悟范文5篇,欢迎阅…

    2023年2月18日
    110
  • 2019初三学生的国旗下讲话

    在写讲话稿之前,必须要了解会议的主题、性质、议题,讲话的场合、背景,领导者的指示、要求,听众的身份、背景情况、心理需求和接受习惯等。那么,在国旗下我们该怎么讲话呢?今天小编为大家带…

    2023年1月16日
    93
  • 婚姻祝福语锦集,朋友结婚祝福短信

    1、托清风捎去衷心的祝福,让流云奉上真挚的情意;今夕何夕,空气里都充满了醉人的甜蜜。谨祝我最亲爱的朋友,从今往后,爱河永浴! 2、女+子=好,愿你们在以后的风雨路途中,好好的恩爱,…

    2023年1月26日
    98
  • 个人转正述职报告范文大全

    个人转正述职报告范文大全 员工的试用期结束了,回首试用期的工作,应该如何做一个述职呢?不知道该怎么入手去写的朋友不妨来学习一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转正述职报告,方便大家学习。 …

    2023年3月16日
    92
  • 实用企业财务个人述职报告

    实用企业财务个人述职报告5篇 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相信你有很多感想吧?感想也是很多的,现在又到了写述职报告的时候,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用企业财务个人述职报…

    2023年3月18日
    8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