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典型发言材料范文8篇

乡村振兴典型发言材料
乡村振兴典型发言材料篇1

**镇党委    刘**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下面我代表红山镇发言:

红山镇是我县典型的山区边远小镇,离县城52公里,道路弯曲狭窄,交通十分不便利,信息不灵通。而且是县城食水源,省级高坪自然保护区所在地,不能发展养殖业和工业,耕地也不多,除了茶叶产业、竹木产业外,没有什么成规模的产业项目。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的屏颈。

下面我就红山镇的实际情况,结合乡村振兴发展要求,提出几点看法:

首先,我觉得红山这条路要搞通,要加快106国道马岭至高坪村改道工程,拓宽改直通往红山的主干道。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很多老板想到红山发展种植产业,进去一趟后都打退樘鼓,没有了下文,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便。曾经我带了一个老板去考察青迳反季节萝卜种植项目,后面他说:照红山现在这个交通状况,连辆大货车都难进,就算你不用成本,送几十吨萝卜给我,我拉到珠三角去卖都会亏本,何况我还要投入一笔资金。这个生意做不了。

还有就是红山至乐昌、至城口的主要道路如果能够改造成为7米宽道路,对红山的发展来说,都是很大帮助的,也是群众盼望实现的目标。

其次,红山不能搞养殖业和工业,那我们就要发展特色种植业。红山目前主要种植产业是茶叶,但茶叶主要分布在鱼皇、烟竹、小楣水村等几个村,并不是每个村都适合种植茶叶。有几个海拨较高的如青迳、中山、前洞、新白等村种植茶叶产量不高,也有人偿试过,鱼皇这边已经摘了一趟茶叶了,上面才开始摘,海拨高,天气冷,发芽慢。

为了寻找适合这几个村的产业,我们也不断寻求更多产业项目,如目前在中山试种了40亩弥猴桃,在前洞种植了77亩何首乌,在青迳试种了60亩山楂,在新白试种了50亩蕃薯等,这些都是为了寻找更适合红山气候的种植产业项目。

目前,我们也正在与佛山商会旗下的一个农业公司合作,准备创建一个农业种植示范基地,计划在红山建设一个农产品深加工厂,把生态环保的农产品通过商会直接销往香港、珠三角等地。带动当地种植产业发展。

第三是可以结合城口红色小镇,打造红山红色旅游项目。当年红军经过红山三天三夜,还在新白村一个村小组住了一晚,目前拥有红军烈士纪念碑、红军墓、红军桥等红色文物。我们可以通过规划设计,打造更多旅游景观,吸引更多游客到红山来,促进当地经济繁荣。

乡村振兴典型发言材料篇2

牢牢树立书记抓、抓书记的理念,引导基层党组织书记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进一步用好签订党建责任状、定标评议等有效手段,将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化改革、服务群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党建工作汇报_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党建工作汇报_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一

按照市委统一安排部署,现就XX镇2020年度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履职尽责情况

1. 坚持思想铸魂,增强使命担当。8月份,我到XX工作后,坚持从思想建设入手,主持召开党建专题会议6次,组织机关干部“四史”集中学习11次、带领村书记观摩典型2次、开展以“讲四史、悟初心、担使命”“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为主题的交流研讨、演讲活动6次,提振了镇村干部精气神。围绕年轻干部成长,建立了班子成员“结对帮带”机制,开展“业务提升月”活动,不断提升青年干部综合能力。以“航风热线发现问题整改”为契机,发扬斗争精神,召开作风整顿大会3次,约谈2人,组织除财政、农经以外的工作人员全部进驻政务大厅集中办公,提升了干部形象和服务群众质效。

2. 履行管党责任,规范基层党建。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一所十站”,成立80人镇村屯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服务24场次。评选出建档立卡户典型模范20名,开展对宗教场所安全隐患排查5次,切实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控。狠抓党风廉政建设,第一种形态处置66人,立案2件、党纪政务处分6人;开展姜国文案等警示教育活动4次、专题剖析会4次,受训达200人次,政治生态不断优化。坚持打击与疏导并重,立足于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办结信访问题9件,压住了缠访闹访歪风。组建30人民兵应急分队,参加镇村屯疫情防控,投入专项资金2.8万元更新物资,建成物资储备库,向部队输送优质兵员6名,大学生士兵占比66.7%,党管武装成效进一步彰显。年末开展了涵盖环境卫生、产业项目、脱贫攻坚、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的村级“走比看”活动,进一步营造实绩导向。

3. 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堡垒。高标准武装党员活动室,全面维修改造镇政府,供暖设施进行了“煤改电”。围绕XX公路主干道更新党建图版20余幅,先后对XX、XX等5个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改造升级,XX村党员活动室建成使用,所辖村全部新上党建电子屏,全部建设达标。建立了41人村级后备人才库,公开选拔了9名村级现金员,软弱涣散党组织XX村顺利转化升级,进一步补齐短板弱项。全年发展党员5名。

4. 强化党建引领,落实重点任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镇建档立卡户通过消费扶贫全年收益分红9.53万元、户均增收140元以上;实现孝心养老全覆盖,发放孝心养老金169.5万元;打造XX扶贫产业,328户建档立卡户参与其中;XX村申请扶贫资金252万元新建冷库1座。成立4个专项迎检工作小组,克服基数大、欠账多等困难,查遗补缺,全力整改,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强化基层治理,召开“吹哨报到”联席会议3次,收到群众反映事件230项,为群众解决难点、痛点问题12项。巩固扩大“三资”清理工作成果,共化解债务3654.22万元,债务化解率72.6%。支持XXX贸易有限公司二期建设,2020年实现出口创汇2400万人民币。8月,我赴山东金乡和四川XX招商,成功引进XXX加工项目,预计投资额2400万元;经过多次恳谈,引进了XX财税事务所有限公司招商平台落户XX,现已开始运营,预计年缴税达5000万元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 村级后备人才储备不足。我在村“两委”换届准备阶段到各村走访调研时发现,部分村“两委”班子配备不齐,考核推荐比较困难。“两委”成员60周岁以上占比23.2%,外出务工流动党员占比43.1%,在家党员年龄偏大、活力不足,村级存在人才断层现象。

2. 党建基础薄弱。虽然村级活动场所硬件建设全部达标,但在设施管理使用方面还存在短板,日常管理、冬季取暖等问题还没有妥善解决。持续整改干部作风韧劲不足,基层党务干部人手少、业务水平不高、待遇保障相对较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党建工作开展。

3. 党建载体缺乏创新。基层组织生活按部就班,缺少创意,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不突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固定的会议式培训较多,灵活的创新招法较少,只追求形式上完成“三会一课”的要求,未注重内容与效果的统一,实际吸引力和教育成效不明显。

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是压力传导不到位。虽然我对党建工作比较重视,但是在压力传导方面还有欠缺,个别党委班子成员和村书记,尤其是一些支委成员,还没有真正担负起抓党建工作的应尽职责。

二是党建意识不牢固。村干部中普遍存在“重经济、轻党建”思想,缺乏用党建凝心聚力、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意识,对党建工作投入精力不多,致使有时存在党的组织弱化、党建工作虚化问题。

三是工作招法不灵活。部分镇村党务干部缺乏对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思考和研究,缺少对新技术新手段新模式的探索和应用,党建与各项工作锲合度不高、融合度不够,对农民党员的吸引力不大、引导力不强,影响了工作成效。

三、下步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一是压实管党责任。牢牢树立书记抓、抓书记的理念,引导基层党组织书记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进一步用好签订党建责任状、定标评议等有效手段,将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化改革、服务群众、转变作风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二是创新工作载体。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在各村开展“党建兴家”活动,把乡村振兴、农村善治融入活动载体。开展“岗位练兵”、“传帮带”活动,把岗位能手、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和后备干部。强化党务工作者运用新媒体开展党建工作能力,以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形式,提高党员的参与度和党组织的凝聚力。

三是规范基层组织。建立党建工作问题发现、整改提升工作机制,严实包村班子成员带头抓党建的工作职责,促进党建工作提档升级。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制度,在“两委”换届优化村级队伍的基础上,对村党组织书记、村级党务工作者进行动态评估,及时调整不胜任、不尽职村屯干部,树立鲜明导向,强化村级战斗力。

四是释放党建活力。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持续巩固“三资”清理成果,严格落实“一二三四五”工作法,大力推进土地经营规模化。打造“XX之乡”和“XX之乡”两张名片,对“金三辣”、手拍粉、纯粮酒等特色农产通过网红直播带货等形式宣传推广,对万只大鹅、千只湖羊等规模养殖加大扶持力度,对玉米肽等加工项目实施重点跟进,在推动XX振兴发展中,在夺取现代化新XX建设新胜利的生动实践中,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全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建工作汇报_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二

根据支部组织生活会要求,近期,我在积极参与学习教育的基础上,查找突出问题,深刻剖析根源,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的缺陷在哪儿?

总体评价是:笔耕不辍中有欠缺,推陈出新中有瑕疵

一是学习上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虽觉甘之如饴,但终有鞭长莫及之憾,特别是对新闻通讯写作的理论钻研的不深、不透,学习掌握的不够好,还没找到一条春意盎然的“上山小径”,对领导文稿材料的站位高度还有待提高。

二是作风上的“细度和严度”不够。文字工作就像慢火煲汤,争不得,有时存在急于求成的情绪,在任务多、压力大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完成,而不是首先考虑怎样做到最好,只求达标,璞玉要琢,好钢要炼,不能从尽善尽美、时时处处争一流的标准上去把握,没有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三是工作上的“角度和新意”不够。没有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眼中要有活的服务意识有待提高,导致有些工作或活动因考虑不周而出现盲点或欠缺。在遵守基本规范,有益表达的前提下,有时懒于求变,碰到新情况、新问题凭经验考虑问题多,陈中出新、平中见奇方面新意不足,不够出彩。

二、存在这些缺陷的根源是什么?

总体根源是:党性约束中有放松,对照镜鉴中缺自觉

一是思想精神有所懈怠。在文化自信中挺起理想信念脊梁的定力有所松懈,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放松了理论武装和改造主观世界,在灵魂深处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得不够牢。

二是党性修养有所松懈。主要是思想观念上缺乏敢闯敢冒精神,创新意识不强,习惯于跟过去比、在小范围比,有时迷醉于自我欣赏之中,其根源是放松了党性锻炼,缺乏一种“春天你给我一片沃土,秋天我还你遍地黄金”的应有责任感、使命感。

三是自律意识有所淡化。在从严治党下修身律己的思想观念有所淡化,有时成了欲求的奴隶,清洗自己,敲打自己不够,放松了对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视。

三、我该怎样修补自己的缺陷

总体设想是:对着镜子前正衣冠,履职尽责中守初心

一是带着进取心,高标准体现主动担当。我将以时不我待的事业之心努力体现主动担当,用理想信念来激励自己,避免让初心蒙尘,不断坚定前行的步伐,提前谋事、大胆干事,扎实做事。特别是在文字工作中,要保持以苦为乐、苦中有乐的达观和豪情,不断扩大知识内存,更新自己阅历的硬盘空间,做到才思泉涌,下笔如神。

二是带着责任心,高自律改进工作作风。我将以时不我待的为民之心驱使当成事业来干好,这样才能进入用心的状态,才能做出一流的成绩。特别是在文字工作中,要用自律来警醒自己,在山下不灰心,在山巅不失态,在泥淖中不抱怨,在乱花中不迷路,保持一种“干不好工作就寝不安席,办不好事情就食不甘味”的责任意识,做到知行合一,令出必随。

三是带着专注心,高效率创新完成工作。我将以时不我待的使命之心带着悟性据势应变,用实干来提升自己,牢固树立谦虚谨慎的服务意识,把工作做好、做到位。特别是在文字工作中,要保持一颗执着求变的心,做到脑勤、手勤、腿勤、口勤,善于协调,讲究配合,做到平常时期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关头能豁得出来,做到在位有为,有滋有味。

廖廖数笔,难以尽意。以上是我的对照检查,不深不透的地方,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我一定虚心接受,坚决改正。

乡村振兴典型发言材料篇3

目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会上的讲话材料一(高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会上的讲话材料二(县村社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会上的讲话材料三(非公组织和社会组织) 合计:18328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会上的讲话材料一(高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当前全党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自X月X日召开动员部署会以来,学校党委严格按照“不划阶段、不分环节”的要求,以深化理论学习为基础,以抓实调查研究为载体,以深入检视问题为契机,以狠抓整改落实为驱动,坚持问题导向、责任导向、发展导向,始终与党中央、省市委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努力做到谋实事、出实招、做实功、求实效,确保主题教育起步扎实、推进有序、落地落实。根据省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领导小组关于基层支部开展主题教育的意见,结合我校主题教育开展实际,下面我就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讲三点意见。

一、按时完成规定动作,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一)高度重视,扎实做好起步开局

学校党委从主题教育一开始就注重强化组织领导,优化顶层设计,强力推动落实。在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动员会之前,党委会专题研究了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细则和动员报告,并决定成立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主题教育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X月X日,学校组织召开主题教育动员会,我代表党委作了动员讲话,X第X巡回指导小组成员X到会指导,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开展此次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为主题教育开局起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严密组织,稳步落实学习教育

一是抓实重点学。按照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要求,按规定为处级干部配发了《党章》《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同时为进一步做好主题教育与学校中心工作的结合,我们编印了《XX“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读书班补充学习资料汇编》,确保学习更全面、更具体、更深入。积极组织学校副处级干部参加省厅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读书班,抓好重点对象的学习教育工作不放松。二是落实全面学。从X月份开始,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重要学习内容,要求各级党组织落实学习任务,明确学习要求,严格学习过程,同时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党员,学习观看“时代楷模”张富清的先进事迹,通过对照先进典型,深入检视反思,明确自身不足来找初心、守初心、践初心。充分利用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培训平台,组织全校X名党务工作者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新时代合格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专题网络培训,进一步提升主题教育的覆盖面。三是培树典型学。X月以来,围绕学习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在全校开展了“寻找身边好党员”活动,总结和选树了一批在学校新校区建设、优质校建设、“双高”和“诊改”等重点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并将先进典型的事迹编印成册发放至各基层支部。X月X日,举行了先进事迹报告会,取得了震撼人心、触动灵魂的教育效果,通过发掘和宣扬身边的优秀党员,先进事迹,进一步树牢了党员的初心、使命和担当。四是营造氛围学。主题教育一启动,我们就在学校官网、微信平台、宣传橱窗等开设了主题教育专栏,注重运用新闻报道、工作综述、专题专访等形式,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党中央精神、省市委要求,广泛宣传主题教育重大意义和进展成效,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教育氛围。

(三)突出质量,统筹推进规定动作

一是举办了专题读书班。X月X日至X月X日,学校组了党委班子成员,副处级干部,部门负责人、书记参加了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读书班。读书班连续安排X天时间,周末不休,每天明确一个专题,上午开展交流讨论,下午进行自学,校领导带头发言,副处级干部,部门负责人根据主题进行交流发言。通过学习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提高了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二是开展了专题调研。X月X日,学校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方案和征求意见通知。X月X日—X日,学校党委班子成员和相关处室负责人赴各二级学院、新校区和机关处室围绕党建、体制机制改革、新校区建设、教育教学、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招生就业、合作交流、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等专题开展调查研究,集中听取意见,对能当场解决的问题现场办公解决,对于需要统筹研究问题逐一记录,并根据校领导分工进行分类统筹研究解决。三是校领导讲专题党课。X月X日-X日,学校领导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到所在支部、联系支部和分管领域围绕学深悟透、真信笃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学习体会,讲工作思路,讲悟初心、担使命的感悟,校领导的党课充分体现了政治性和针对性,取得了教育效果。四是征求了意见建议。为进一步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深刻检视问题,有效促进整改落实,我们在召开意见征求会的基础上,通过OA了《关于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征求意见的通知》,从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情况;不忘初心使命,履行工作职责情况;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精神情况和当前学校工作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和不足四个方面,向全校广大师生、党员群众、职工代表征集对学校党委及班子成员的意见和建议。

二、明确任务要求,稳步开展基层支部主题教育

近日,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就支部如何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出明确要求,总的要求是:按照中央主题教育意见和省委主题教育实施方案,以党支部为单位,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开展主题教育,组织党员通读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相关篇目、党章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结合业务工作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查摆不足、列出问题清单,主题教育结束前,党支部要召开组织生活会、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党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刚才,X个党总支和X个直属党支部结合X月份主题党日活动中关于支部主题教育的“六项安排”(深入学习关于学习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和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积极安排党务干部做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新时代合格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专题网络培训,在支部组织宣讲身边党员的优秀事迹,主动协调校领导专题调研,专题党课,认真谋划X月份专题组织生活会)做了汇报,应该说,前期各支部组织或参与的学习、培训、调研工作为我们基层党支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要稳步开展基层党支部主题教育活动,务必要明确工作要求,做到“四个坚持”贯穿始终。

(一)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真学真信真懂,做到入脑入心、知行合一。

一是支部书记带头“导学”。各党总支和支部书记要亲自主持制定支部主题教育学习安排,带头深入通读《党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相关篇目,同时要根据省厅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尽快组织支部党员学习《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重点是引导支部党员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取得新进步,加深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二是创新方式“促学”。当前,学校刚刚开学,各项工作任务繁重,各支部要创新方式,充分利用微信群、QQ群开展学习交流讨论,轮流学习体会,积极参与讨论,不断活跃学习气氛。三是营造氛围“比学”。学校官网已开通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栏,各支部要积极主动将开展的学习活动和学习体会分享到专栏中,不断营造“比、学、赶、帮”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把调查研究贯穿始终,树立问题导向,做到求真务实、深接地气。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工作症结。各支部要紧密结合党员思想认识实际和当前正在做的工作,以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为载体,落实谈心谈话制度,深入调查研究。重点围绕部门职责和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确定调研专题,通过座谈交流听民意、找症结、谋思路。二是坚持实事求是,摸清摸透实情。各支部调研要结合业务工作和自身职责,聚焦几个重点问题,完成一份调研报告、制订一个整改方案,确保调研实效。三是深入分析研判,推动调研成果转化。积极做好调研“后半篇文章”,在调研的基础上,及时汇总梳理调研发现的问题、听到的意见,作出综合研判,切实分析透彻问题症结,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思路举措。

(三)坚持把检视问题贯穿始终,检视思想尘埃,做到两个务必、自我革命。

一是聚焦职责查问题。各党支部要明确要求党员对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初心使命,对照学校深化改革发展的需要,查摆自身不足,查找工作短板,深刻检视剖析,形成在组织生活会上的发言提纲;同时各二级学院党总支和机关党支部可分别向学校合作企业、服务对象征求意见,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列出问题清单。二是剖析问题补短板。各党支部在检视问题时,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问题查出来、把症结找出来、把方案提出来,在组织生活会上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教育与实践并重,直接奔着问题去,以帮助同志和解决问题来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四)坚持把整改落实贯穿始终,坚持即查即改,做到勇于斗争、全面整改。

一是突出整改重点。各党支部既要参照组织生活会的程序进行整改,但不能完全照搬,本次主题教育对于整改的要求是贯穿始终,各党支部要聚焦目标任务,重点整治“蜻蜓点水、不求实效、表面文章、虎头蛇尾、推诿扯皮、不敢担当、畏手畏脚、不敢碰硬”等问题,列出问题清单,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从政治站位上找差距,从思想深处找根源,从工作落实上找不足,从责任担当上找缺失。二是坚持立检立改。各支部要按照“边学边查边改”“把‘改’字贯穿始终”的要求,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师生反映的问题、自身查找的问题、上级提出的问题列出清单、逐条研究制定具体的解决办法和整改措施,坚持立行立改、立检立改,确保整改到位,见到实效。

三、落实“四个到位”要求,推进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注意抓“四个到位”,即抓思想认识到位、抓检视问题到位、抓整改落实到位、抓组织领导到位。

在甘肃考察时指出,要认真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准确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这个总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勇于解剖自己,敢于揭短亮丑,立查立改、即知即改。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加强和改进作风,做好为基层减负的工作,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总书记提出抓“四个到位”的明确要求,为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务求实效指明了着力点和用功处,我们要不折不扣地把的要求落实到位。

(一)把思想认识抓到位

开展好主题教育,是从根子上解决思想问题。各级党组织要继续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不断深化对主题教育重大意义的认识,深化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认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习的深度、力度决定着认识的高度,要结合实际加强学习,要充分假期空余时间较多的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交流和展示方式,加深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加深对自身职责的领悟。要久久为功坚持学习,不搞形式主义,不能急于求成,做到每次学习都要有新进步、新体会,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在此,学校主题教育领导小组也要明确指出:要聚焦主题主线,聚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的重要讲话和中央的决策部署,对一些业务学习和其他方面的知识不纳入本次主题教育学习内容,同时,在学习研讨时也不能偏离主题,要防止以业务研讨代替理论学习,以工作交流代替思想碰撞。

(二)要把检视问题抓到位

开展好主题教育,必须奔着问题去。有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敢于直面问题、善于解决问题。要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以闻过则喜、知过就改的胸襟,深入调查研究,全体处级干部要在前期集中调研、召开征求意见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广泛听取业务处室、支部党员、师生群众对自身工作的意见,接下来,要重点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和查摆存在的突出问题专项工作,要把根源挖深,明确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方。

(三)要把整改落实抓到位

开展好主题教育,关键是抓好整改落实,抓而不实等于不抓。抓整改就要真刀真枪、动真碰硬,发现问题立行立改,不能拖延,不能虚做与应付。要把“改”字贯穿始终,既要治已病,又要治“未”病,既把该堵塞的漏洞堵塞好,又把该完善的体制机制完善起来,学校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梳理和调研情况,结合前期准备的专项整治,出台学校专项整治方案。在主题教育推进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根据上级通报,有的单位在整改中,对解决干部职工的就餐、通勤等具体问题抓得比较实,对解决单位担当国家使命方面的问题抓得相对宽泛,特别是对近期要突破的问题、重点问题抓的不具体,不明确。切实查找和解决单位、部门职工反映的生活问题是关心群众生活、密切联系群众、克服官僚主义的重要举措,是主题教育中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但不能将此作为需要整治问题的全部和重点。在主题教育中,应当引导各部门把对照职责和承办的国家使命找差距,补短板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在已具体求深入上下功夫,特别是对需要长期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要分别提出分阶段的目标,明确当下自身能整改的任务和措施并付诸实施。

(四)要把组织领导抓到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委班子带头学习、带头调查研究、带头检视问题、带头整改落实,发挥好表率作用,是最好的示范,也是有力的动员。中层处级干部和支部书记要先学一步、学深一点,先改起来、改实一点,把标杆立起来,就能以上率下,让广大党员激发学的劲头、坚定改的决心,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党中央安排部署对表对标,同时结合实际,丰富方式方法,做到“一把尺子”和“多种形式”相统一。主题教育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党员领导干部要提升政治站位,担负好领导指导责任,校领导要指导好所在支部和联系支部开展好主题教育,对消极对待、敷衍应付的,要严肃批评;对走形变样、问题严重的,要及时提醒,切实解决执行能力不强、执行底气不够等问题,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同志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任务还很艰巨,中央在这次主题教育中列出的8个突出问题和我们自身存在的其它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整治,开展广泛的谈心谈话和查摆存在突出问题已经全面展开,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还要召开,主题教育成果还需要深入转化,我们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要一鼓作气坚决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和省市委的安排,高质量做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后半篇文章”,确保取得师生满意的成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会上的讲话材料二(县村社区)

同志们:

经县委研究同意,召开这次全县村(社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会议,主要是研究部署村(社区)主题教育找差距、抓落实的具体任务措施,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会议,县设中心会场,乡镇(街道)设分会场的。在中心会场参加会议的有,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党委专职副书记、党委组织委员,县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主题教育办公室和巡回指导组全体成员;在分会场参加会议的有,乡镇(街道)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全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乡镇(街道)主题教育办公室和巡回指导组全体成员。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大规模的主题教育推进会议,又是一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再动员会议。下面,主要有针对性地讲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聚焦做实学习教育和检视整改,激发乡村振兴磅礴力量

村(社区)是党的基层组织的“神经末梢”。搞好这个层面的主题教育,对于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基层党员干部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供乡村振兴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把党的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村(社区)一级要按照党中央和省市县委的统一部署,聚焦实际问题,找差距、抓落实,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要以党支部为单位,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开展主题教育。要抓好学习教育,组织党员以个人自学为主,原原本本通读《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等,领悟初心使命,增强党的意识,坚定理想信念。要认真检视整改,组织党员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和义务权利,对照《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照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等,查找党员意识、担当作为、服务群众、遵守纪律、作用发挥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一条一条列出问题,一项一项整改到位。要创新方式方法,在运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已有的党员教育管理载体平台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群体党员的实际,采取生动鲜活、喜闻乐见的方式,用好案例教育、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等,增强主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主题教育结束前,村(社区)党支部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要把开展主题教育学出来的激情,改出来的动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加快乡村振兴进程。

二、聚焦乡村振兴找差距,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落实

“农,天下之大业也。”党的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社区)是主战场。要通过主题教育的开展,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聚焦乡村振兴找差距、抓落实,扛起乡村振兴职责,牵住农村发展牛鼻子。当前,全县农村发展仍面临着比较突出的短板、严重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基础差、底子薄、条件苦,缺资本、缺人才、缺技术,产业弱、支撑力不强,且贫困人口较多、脱贫难度较大等。如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找到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抓好工作落实,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主题教育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实平台,要通过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一系列措施,找准乡村振兴差距,凝聚乡村振兴共识,定实乡村振兴措施,抓好乡村振兴落实。

(一)培育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对产业发展来说,优势在特色,潜力也在特色。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经济,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乡村振兴的捷径,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要按照“产业兴旺”的要求,整体谋划农业产业体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整合产业品牌,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区位优势中探索发展着力点,在地方特色上找准产业突破点,选准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开发,打造“一乡一产”“一村一品”。要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建立“党建+企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健全完善农业产业链、就业链、价值链,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效益,推动县域特色经济发展,以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二)畅通人才流动,以人才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针对全县农村人才老化、青年人才外流、实用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要结合主题教育的开展,培育本土人才、抓好招才引智,促进各路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要实施“能人归巢”计划,积极引导在外经商、创业和务工人员中有思想、有思路、视野开阔、善于经营、热爱家乡的经济发展人才回归,兴一方实业、富一方百姓、促一地发展。要注重建立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让大学生“愿意来,留得住”。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驻乡帮扶。遴选实用技术人才跨乡服务,从农业、农机、科技、文化、卫生等部门,遴选业务骨干、专家教授作为乡村振兴特聘顾问,深入生产经营一线开展巡回指导、跟踪帮带,充实乡村振兴工作力量。要充分发挥“田秀才”“土专家”、农村经纪人等各类实用人才在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示范引导作用。整合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汇聚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以文化繁荣带动乡村振兴

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和中华文化的载体,各具特色和优势的乡村文化,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于教育和引导人民、促进乡村和谐发挥着重要的教化和润泽作用。要从“乡风文明”的要求出发,认真整理和挖掘丰富的乡村文化内涵,加强对优秀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把积淀了几千年的乡村文化传承下来、弘扬开来,使乡村更有魅力和活力,更能体现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底蕴,使之更好地发挥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作用,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要把红色文化、乡村文化、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与群众文化活动紧密结合,以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引导群众爱党爱国爱军、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处处呈现文明新风。

(四)建设美丽乡村,以生态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山清水秀、生态宜居是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标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繁荣兴盛乡村文化。要按照“生态宜居”的要求,扎实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补齐设施短板,美化乡村环境,建设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让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园和市民休闲养生养老的生态乐园,不断增强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农民对故土的热爱与眷恋之情性,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真正让乡村成为人们难舍的故土、向往的乐土、兴业的热土、美丽的净土。

(五)坚持党建引领,以组织振兴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组织振兴。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关键是建设过硬党支部。重点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实施“头雁”升级工程。要拓宽用人渠道,根据基层实际和工作需要,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工作基础薄弱村担任村级干部,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逐步解决无人可选、年龄老化等问题。二是实施“头雁”育苗工程。从各类组织负责人、专业大户、青年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人员中挖掘村级班子后备力量,培植育苗,递进培养,把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发展为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为村干部,有序推进村干部优化升级、新老交替。三是实施软弱涣散村“脱胎换骨”工程。建立健全村干部履职情况定期评估、动态调整机制,对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的村干部及时进行调整。要同步调整、规范村(社区)党组织设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和管理,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行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三、聚焦脱贫攻坚找差距,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也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当前,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但工作中仍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产业带动弱、日常监督不到位、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够有力等等。开展主题教育,必须聚焦脱贫攻坚领域的突出问题,狠抓工作落实。

一是要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贫困人口个体或者群体发自内心的脱贫致富愿望和自发动力直接决定着脱贫攻坚的成效。贫困人口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贫困群众脱贫的自身动力匮乏,内生动力不足,脱贫攻坚仅靠扶贫干部的一腔热情显然是不够的。打好脱贫攻坚战,要把向贫困地区“输血”转变为自主“造血”。要按照主题教育的要求,聚焦突出问题,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着力提升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我能脱贫”的转变,提升贫困村(社区)的“造血功能”。让贫困群众实实在在获得脱贫本领,实现“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

二是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脱贫攻坚,发展产业是根本。农村要发展、农户要增收,都离不开产业发展。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引进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立以特色农业、体验式农业、乡村旅游业为主的扶贫产业。积极拓展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同步建好利益链接机制,保障贫困户在产业链上持续稳定增收。要用好用活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推动实现扶贫资金变资本、贫困群众变股东,实现稳定脱贫。

三是着力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帮扶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以更为扎实、更为过硬的工作作风投入到新的扶贫战斗中去。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防范盲目拔高扶贫标准、“数字脱贫”、突击脱贫等问题,将扶贫开发与长效机制紧密结合,加快建立健全扶贫机制,充分挖掘机关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不断为脱贫攻坚凝心聚力,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确保到2020年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四、聚焦基层治理找差距,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落实

基层治理是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工程的基础工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在基层。村(社区)作为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提升村(社区)的治理水平,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进群众福祉意义重大。对村(社区)来讲,要着力在“基层、基础、基本”上下功夫,着力查找党员干部在理念、观念、认识和服务意识上的差距,破解群众主动参与意识薄弱的问题,治理成本高、效果不够好的问题,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服务功能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的问题等等。要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打通基层治理的堵点、难点和痛点,不断夯实治理基础。一要发挥党和政府主导作用。基层治理离不开党和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着力改善“政民”关系,构建党和政府与群众互相信任的关系。要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加强党员干部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实现党和政府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转变。二要协同多元力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才能形成合力,才会取得实效。要保证社会各类力量在社会上能够得到“身份认可”,实现“团队协作”。要通过创新渠道,发挥社会和公民参与的作用,协同各方力量,通过增进彼此间的合作来促进社会的有效治理,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协同发展。三要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协调机制。要建立社会形势分析例会制度,定期交流分析影响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发展趋势、应对措施等,进行研判和部署。要建立基层治理指导员制度,从机关选派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热心公益事业的工作人员,组建社会管理队伍,指导基层做好服务群众工作。要探索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着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解决群众利益诉求“向谁说、谁来办、怎么办”的问题。

五、聚焦服务群众找差距,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落实

目前,从村(社区)来看,在服务群众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党组织设置不合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党建工作机制滞后,服务滞后,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少数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化、责任意识不强、服务能力不足、服务方式滞后。面对这些问题,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把服务群众作为新时代村(社区)党组织功能的新定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发挥功能作用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的主要功能是服务群众。特别是随着村(社区)各项工作改革创新,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更加突出。新形势下,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作用,切实增强凝聚力,就必须紧紧围绕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作文章,把工作重心由传统的行政管理为主,转移到服务群众上来,通过提升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成效来提高党在基层和群众中的凝聚力、影响力、号召力。

二是要从便于服务的角度加强体系整合,科学设置村(社区)党组织。科学设置村(社区)党组织,是党组织融入社会、服务基层、凝聚人心的组织基础,直接关系到党组织功能的实现和服务群众作用的发挥。随着新型社区建设的推进,基层党组织设置也要与时俱进,村(社区)建在哪里,党组织就设置在哪里,并建立健全村(社区)组织工作机制,发挥其领导作用,实现党建工作的全覆盖。对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可以按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原则建立联合支部。消除村与村之间壁垒,推动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对接,实现党组织和党员快速融合,促进土地、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的优化配置。

三是要拓展服务载体,提升服务能力。村(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要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基层党组织要以群众需要为导向,创新服务内容、拓展服务载体,完善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效果,探索符合居民生产生活习惯、利于村(社区)发展的服务形式,切实把服务落实到履行职责的具体工作之中、落实到长期为民服务的习惯养成之中、落实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之中,全面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发挥好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把经济组织在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与党组织在政治、组织、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推行“支部+公司”“支部+公司+群众”“支部+基地+协会+群众”等党建工作模式,提高群众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要整合村(社区)服务资源,引导村民(社区)居民增强服务意识,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使党组织在服务群众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党心赢得民心。

四是要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把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依据。工作评判以什么为标准、用什么来衡量,实质上是一个对谁负责、让谁满意的问题。2015年6月16日,在贵州考察时指出:“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群众情绪历来是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我们工作的长短优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一切工作的成败得失必然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由人民群众来评判。要着力强化宗旨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要敞开大门,畅通渠道,广泛听取基层党员群众、工作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力求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注重群众评价和监督,增强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切实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评价机制和指标体系,主动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让监督成为找差距、抓落实的动力。

同志们,做实村(社区)主题教育,关键在乡镇(街道)党(工)委履行主体责任,关键在党(工)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关键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是履行具体落实责任人责任。我们要高标高质高效履行责任,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的统一部署要求,找差距、抓落实,扎实开展好村(社区)主题教育,做到查找问题直接听取群众意见,整改落实直接吸收群众参与,解决问题实效直接交给群众评判,用主题教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形成共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牢思想基础,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组织保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会上的讲话材料三(非公组织和社会组织)

同志们:

刚才,县委两新组织党工委书记XXX同志通报了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情况。9月X日,全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部署会后,全县XX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紧跟节拍落实,做到工作启动不迟,安排部署及时跟进;工作标准不降,学习教育及时跟进;关键动作不丢,整改落实及时跟进。整体工作有条不紊,有序推进,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在聚焦突出问题、找准着力点上把握得不够精准,需要高度重视,务必加以解决。

一、要聚焦解决突出问题,提高主题教育针对性

当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开展主题教育,需要迫切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四点:

一是解决助推企业发展力度不大的问题。目前,全县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在决策、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着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参与度不够、建言献策不多等突出问题。要针对这些问题,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引导企业特别是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重点企业转型升级,大搞技术创新,完善管理机制、管理结构、管理方式,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遵纪守法、诚信经营,遵守职业道德,反对假冒伪劣,反对生产经营偷工减料、短斤少两、质次价高等现象,使其公平参与竞争,自觉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引导党员企业主增强法治观念,有效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弘扬社会公德,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富用到提高自身素质、推动企业发展、担当社会责任上。

二是解决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少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表现为:部分党员存在理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不强、宗旨观念淡薄、不熟悉党的群众路线、不愿意做群众工作、不主动宣传党的执政理念、不注重反映群众意愿、不真心联系服务群众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对社会的信誉。要注重党性锻炼和理论武装,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加深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方式等的理解,坚定不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强化业务技能培训,优先把党员纳入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使党员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进一步增强党员在企业和员工中的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要引导党员正确看待市场经济中出现的负面现象,摒弃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精神空虚迷茫、热衷于搞庸俗人际关系、参加封建迷信活动等现象。

三是解决服务保障员工权益不到位的问题。在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少数党员联系员工不紧密,了解员工实际情况不深、倾听员工诉求不多、考虑员工利益不够,服务理念滞后,服务能力不强,服务制度不健全。面对这些问题,要切实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积极维护员工合法权益,通过建立党组织和党员联系员工、定期走访制度,成立员工互助基金,设立群众工作室、员工联络小组、员工诉求中心等方式,听取并及时解决员工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增强服务发展、服务员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员工全力支持和投身企业发展,打造忠诚度高、创新性强、执行力强的员工队伍,营造企业主尊重员工、员工支持企业、企业和员工互促共进的良好环境,提升党组织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四是解决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不宽的问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面广、点多、量大,行业领域、地域分布等跨度大,从业人员构成复杂,工作内容繁杂,还存在“两个覆盖”不健全、有效覆盖不够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和组织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严明党建工作责任,在标准化建设、精准化管理、系统化推进、制度化巩固上下功夫,着力补短板、扬优势,重考核、强问责,抓两头、全覆盖,成常态、上台阶,既要有形覆盖,更要提升有效覆盖,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质量和水平。

二、要精准把握着力点,提高主题教育实效性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类型多样,有其自身特点,开展主题教育,不能简单照搬照抄其他领域的做法,要因企制宜、因社定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防止“一刀切”“一锅煮”。要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就要列出任务清单、开展调查研究、梳理检视问题清单、推进整改方案落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立行立改,把开展专项整治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切实破解企业急难愁盼的问题。

(一)注重入脑入心,深入学习教育

1.要坚持广泛深入学。组织广大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原原本本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深入学习《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等,确保理论学习有收获。

2.要坚持分层分类学。要采取举办读书班等形式,紧紧围绕党的政治建设、宗旨性质、党风廉政建设、企业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担当等专题进行集中学习或分组学习研讨。同时,要结合主题教育工作要求,制定后续学习和党支部学习计划,同步开展警示教育和党性教育活动,使学习教育成为常态。党员出资人和负责人要制定个人自学计划,坚持月月学、天天学。在职党员要学习必读书目,制定每月学习计划,每个工作日集中学习,边学边干;同时结合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志愿者活动等进行交流研讨,用好“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和手机客户端,推动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有机结合。离退休老党员和流动党员可分别采取上门送学和利用党支部微信、QQ交流群推送学习资料的方式组织学习,切实提高主题教育影响力和党员参与度。

3.要坚持创新方式学。结合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实际,创新学习载体,可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主题教育专栏,上传学习资源,推送学习内容。各党支部每月要及时梳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活动开展情况,推动学习教育全覆盖、有实效。通过多种方式,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追忆入党初心,牢记复兴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加强党性修养,培养优良作风。要深入挖掘老党员、各条战线先进典型、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的事迹,以身边榜样感染人、鼓舞人、引领人,用身边的故事教育党员员工,以榜样为镜、与榜样同行。要挖掘利用红色资源优势,通过开办红色讲堂、打造红色阵地、弘扬红色文化、营造红色氛围,推动红色基因充分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着力解决党员和负责人理想信念不牢、精神“缺钙”的问题。要围绕党史、新中国史、红色故事举办“红色教育进讲堂”活动,组织广大党员赴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等地参观,踏寻红色足迹,追寻红色记忆。通过组织开展主题演讲比赛、主题文艺汇演等一系列员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守初心、悟初心、践初心。

4.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把学习同研究解决企业和单位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结合起来,同个人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深化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认识,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企业和单位发展的生动实践。

(二)注重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工作内容、活动范围、运行方式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掌握情况信息,发现存在问题,拿出切实管用的改进措施。主题教育调查研究要实务强、深度大、范围广。出资人和负责人要挂帅深入一线明察实情,聚焦“党建与生产经营如何深度融合”等课题开展实践性调研,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开展落实性调研,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深度调研和抓好调研成果转化。党员出资人和负责人要立足工作职责,聚焦难题短板,有针对性地深入到矛盾最集中、困难最突出的地方开展调研。企业和单位负责人要深入联系点进行蹲点调研,解剖麻雀、举一反三,切实把问题找准查实、把根源剖深析透。采取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听取服务对象、党员、员工群众的意见建议,询问存在的突出问题,请教改进工作和作风的良策。要加强督促检查,采取听取汇报、随机抽查、实地察看等方式,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工作落实。

(三)注重真抓实干,深入检视问题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要始终坚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精神,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抓实抓细。要切实做到从思想深处深刻检视反思问题,同时制定解决措施,力求件件有整改、事事有落实。对尚未整改到位的突出问题、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查摆差距不足,从思想、政治、作风、能力、廉政等方面深入剖析。企业和单位负责人特别是党组织负责人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对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初心使命,查摆问题,找一找在思想觉悟、道德修养、作风形象方面的差距,找一找在能力素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方面的差距,找一找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方面的差距,在查摆反思中加深理解认识,增强狠抓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要围绕员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组织生活会查摆的问题,坚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从具体事抓起、从身边事做起、从员工最不满意的事改起。认真制定整改清单,明确任务书、时间表和责任人,要实行开门整改,作出整改承诺,及时公布整改情况,请员工评价和监督。

(四)注重立行立改,深入整改落实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要把“改”字贯穿始终,针对检视出的问题,对号入座、对症下药,制定整改措施、建立整改落实工作台账、明确责任领导和完成时限。对于马上能改的,立行立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列出时间表,盯住改、限期改,确保取得应有成效。要围绕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开展专项整治的要求,开展专项整治。要有针对性地列出需要整治的具体问题,进行集中治理,拿出一系列有力度、有声势的实招硬招,改出新风貌,改出新变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领导班子要按照有关规定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运用学习调研成果,针对检视反思的问题,联系整改落实情况,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要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对专题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上自身查摆的问题、相互批评意见,要作出整改承诺,深入抓好整改。要坚持边学边改边建章立制,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既把该堵塞的漏洞堵好,又把该完善的体制机制完善起来。要健全完善务实管用的制度规定,巩固整改落实成果。要完善党员作用发挥机制,通过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等,使党员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三、要加强典型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要强化舆论宣传,坚持统筹兼顾,把开展主题教育同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上的讲话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促进,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要运用企业新闻报道、典型宣传等形式,发挥内部情况通报、宣传栏等宣传平台作用,深入宣传党中央精神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注重宣传实效与时效。要及时编发情况通报,既方便对标查找,又帮助实现信息互通,以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继续践行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切实做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要注重宣传引导,及时提炼总结经验做法,积极培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先进典型,为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针对不同类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特点、党员实际情况等,把学和做结合起来,把查和改贯通起来,振奋精神、提升本领、改进作风,推动主题教育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落出明显成效。

乡村振兴典型发言材料篇4

关键词 初中政治教学 生活化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长期以来,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甚至对其产生厌烦的心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认为政治课枯燥无味,抽象难懂。如今新课程强调,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积极开发者。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加工是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创新的重要方面,是教师适应新课程,实践新课改的必然要求。而教材的生活化处理是新教材观下的教材处理的重要策略。

我作为政治教师在政治教学生活化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取得很大的改进,引用了大量活生生的现实来丰富课堂,升华课堂。选择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有关的,反映时代脉搏的基础知识教给学生,这一方面加强了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政治课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情况,社会环境的不断而与时俱进地不断补充社会时事重热点问题,利用这些问题理解教材内容。首先,教学内容首先应紧扣社会时事重热点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补充新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学内容还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是一本书”,生活是丰富而多彩的。农村学生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他们更多的把视野局限于本地、自身的生活。只有抓住了他们的生活才能抓住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教材的生活化处理是新课程下教材的重要手段。如,我们在讲初二第五课《做友好往来的使者》时,应撇去教材中所谓的“日潮韩流”现象、结合本地流行的“过生日”现象等进行讲解。在学习义务教育“免费性”时可结合当前学生熟知的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讲解,即理解了课文同时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发迅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出于生活实际认识政治知识。借助生活实际理解政治知识,回归生活运用政治知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政治”,从而激发学习政治学科的兴趣、热情,事半功倍。

二、教学案例本土化

当今农村的各方面发展落后于城市,但是,一些流行的社会思潮却很容易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传播。农村经济和生活条件与城市的反差加上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很容易让农村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发生不良变化而且难以纠正。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中学的政治课教师就很有必要利用教材、相关期刊杂志、网络等各种资源即使了解新的社会现象及其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影响,了解中学生思想一时变化的趋势,了解城乡之间的差距并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种差距,从而充分准备好课堂教学内容并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而且,无论新老教材,其所举的案例在教材的典型性,对理论知识的概括性,表达的趣味性上来讲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新事件的涌现,课本上述的案例便渐渐的失去了时代性,新颖性,而且教材的案例是针对广大的地区而言,有些案例针对本地的实际未必实用,所以政治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对课本上所引案例有所取舍,并加以补充中,教师大多喜用本地的素材,即实施案例的“本土化”。

所谓案例的“本土化”既本地化,是指利用当地事例或学生周边发生的情况来领会概念内涵,理解原理内容。案例的本地化除了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体现材料时代性等特点外,还有其他一些不可替代的特殊功效:

第一:利用本地案例,加深理解,倍增效率:

俗话说“隔山打枪,难辩虚实”,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举的一些远离学生,远离现实的案例,不仅不具有说服力,而且还会让学生怀疑真实性,弱化案例教学的实效性。而教学中我们发现教材中许多例子虽然典型但离农村学生甚远,因此讲解起来有欠说服力。相反,在教学中如果运用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本地案例,学生就会感同身受,印象深刻更有助于教材的理解。因为这些案例是学生平时有所耳闻,甚至是亲身所见所历的,对事件本身已有所了解并有了自己的一些观点。教师在运用此类案例解释课本知识时,学生能一听就知,一点就通,并能记忆深刻。例如,在讲解“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时,利用本地一个畲族少数民族村的案例,让班级中的少数民族学生讲述本民族风俗习惯、服饰、嫁娶、山歌等,学生兴致高昂,各抒已见,通俗易懂。

第二: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长期以来,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其中一个重要就是学生认为政治课枯燥无味,抽象难懂。导致学生在听课中产生枯燥感、疲倦感,因而思绪易走神、呆滞,特别是当教师在讲授重点,突破难点时往往也是学生听课感知最乏味之时,此时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振奋其精神,那么一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大打折扣。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采取各种措施来突破这一窘境,如提问、练习、讨论、阅读等,而列举案例则是一种最常用的、有效的举措,因为案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驱除疲劳感,而其中本地案例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立即激发学生学习,听课的兴趣。原因在于本地案例所阐述的现象或事件大多是学生略有所闻甚至亲身经历的,在学生的大脑中产生过刺激,留有痕迹,此时被老师再次提起而引起条件反射。对某一信息的条件反射必然会伴有各类器官的活动参与,如大脑一振,目光聚焦,耳朵树立,并主动的配合教师的讲解,课堂气氛便顿生活跃。此时教师如能抓住时机,对案例进行理论概括,总结,传授知识便是水到渠成,顺其自然了,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在讲解“一般违法”与“犯罪”其中的关系中,本人马上联系到本校发生的一起抢劫案例,从该生的平时表现直至走上抢劫的犯罪道路的过程,不仅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更抓住了时机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法和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通过恰当,准确地使用典型地本地案例进行教学实施教材的本土化,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能培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从而达到提高道德品质,增长社科知识的“双赢”成果,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当然,作为农村中学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充实自己,调整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为农村中学的政治教学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教学》,北京师范大学主办,2004年第一期,第7-8期

[2]《政治课教学》,浙江教育学院主办,1999年第11期;

乡村振兴典型发言材料篇5

相对于经济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学科,政治学的实证研究十分不足。近年来,随着农村问题的日渐尖锐和村民自治的强力推进,政治学界逐步重视起对乡村政治的实证研究,并产生了不少实证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拓展政治学的研究领域,深化政治学界对中国农村和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研究也已引起国家有关决策部门的密切关注,对国家相关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 当前在乡村政治实证研究领域影响最大成效最好的,无疑是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早在1980年代,张厚安就提出“理论务农”,深入到山东、湖北、湖南等省作农村政治调研,并以这些调研成果为基础写作出版了“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丛书”。[1]1990年代中期,在张厚安、徐勇带领下,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撰写了《中国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一书,[2]此书由武汉出版社1995年出版后,获“五个一工程”奖。徐勇和项继权以个案调查为基础写作的博士论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和《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河南南街、山东向高和甘肃方家泉村治实证研究》,分获1998和1999年国家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0年,徐勇主持的村级治理个案调查报告集《中国农村村级治理──22个村庄的调查与比较》[3]出版。2001年由徐勇和吴毅主编的《乡土中国的选举》[4]也已出版。于建?著《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5]和吴毅著《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6]均为长期村庄调查的实证研究成果。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以个案调查为基础的乡村政治研究,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而且引起国家有关政策部门的重视。目前华中师大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的成果已成为国内乡村政治研究领域被引用最多的研究机构。 民政部及与民政部关系密切的一些专家的实证研究也有很大影响,尤以在1990年代初连续三年以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会的名义编撰的《实践与思考》论文集,收集了最初有关乡村政治调查的众多成果,至1990年代中期,由中国社会出版社连续三年推出由王振耀主编的白皮书,在政治学界和政策部门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村民自治研究最为权威的文本。出于工作调研的目的,李学举、王振耀等人编著的《乡镇政权的现实与改革》,[7]亦收入大量的调查报告。中央党校和中国社科院的一些专家参与了民政部的调研,其中原中央党校王仲田和民政部詹成付主编的《乡村政治──中国村民自治的调查与思考》[8],王振耀、白钢、王仲田主编的《中国村民自治前沿》[9],也有丰富的个案调查。民政部基层政权司每年还编有《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资料汇编》,是乡村政治研究的基础资料。

此外,在乡村政治实证研究领域影响比较持久、时间比较长、规模比较大的一些成果如王沪宁主持的村落家族文化研究,收录了十五个个案村的调查;[10]张乐天对浙江海宁一个村庄长达数年的调查,写作了《人民公社制度研究》[11];辛秋水以文化扶贫和村民自治实验为题,在安徽大别山区农村作了为期十余年的调查研究和社会实验,肖唐镖则以江西宗族背景和村级治理的相关性为题,组织十数位研究人员在数十个村开展了长达经年的个案调查,调查成果也已出版[12]。较早一些的乡村政治实证研究成果如张立荣先生以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为基础撰写著的《新视野与大思路:中国山区乡镇政权建设研究》,[13]最近的调研成果如中央编译局荣敬本教授等人以对村民自治和乡镇人大的调查为基础写作的《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制的转变》[14],《再论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制的转变》[15],李凡等人对乡镇长选举制度改革的研究[16],毛丹写作的《一个村落共同体的变迁》[17],张静写作的《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18],马戎等主编《中国乡镇组织变迁研究》[19],卢福营写作的《农民分化过程中的村治》[20],深圳大学黄卫平先生等人以对深圳市大鹏镇选举制度改革的调查为基础撰著的《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最新突破》[21],白钢主编的选举与中国政治丛书[22],李连江主编的《村委会选举观察》[23],在学术界都有一些影响。

至于一些以个案调查为基础撰写的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近年更是骤然增加,说明乡村政治的实证研究已经进入到一个相当深入的阶段。

二、个案调查的基础价值

总的来讲,当前乡村政治实证研究大都以个案调查为基础,特别是以个案村的调查为基础。通过个案调查来获得调查资料与思想灵感,成为这种研究的主要特点。同时,当前个案研究大多处于描述阶段,政策性考察较多,学术深度和理论建构稍嫌不足。

在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非均衡的背景下,农村地区间的政治社会发展状态亦十分不同,没有广泛而深入的个案调查经验,不可能对全国农村政治发展状况有一个真切的判断。因此,个案调查的价值首先在于积累不同地区广泛而深入的个案资料,以期建立一个完整的、真实可靠的农村政治形貌及与政治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景象。 个案调查的价值其次在于为调查者获得第一手的直观资料,走出书斋和既有文字理论的框架,从活生生的农村社会中获取体验,获得灵感源泉。第二手的文字描述无论如何精致生动,总只是第二手资料,总是将活生生的全景的社区农村政治依描写者本人的裁剪而成不完整的文字。直观而深入的个案研究中,每一句话的音容笑貌,每一笔收入的山形地貌,每一件事的前因后果,都构成调查者凭借自己个人灵感进行全面想象和深入挖掘的充分条件。以活生生的生活来建构调查者的理论和政策文本,大致不会离题太远。尤其是调查者可以将自己构建的理论文本与自己在农村调查中的直接感受时时结合起来,就不至于让理论信马由缰地走得太远。 个案调查的价值还在于有可能将一个社会文本构建成一个关于社区发展的全面文本。不是以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等学科进行分界,而是以社区发展为基础,追问现状背后的为什么,和为什么背后的为什么,真正将乡村社会的性质与表现出来的政治发展形貌结合起来,理解中国国情中来自乡土社会中的有着若干年代历史的那一部分。可以认为,个案研究的价值不在于个案本身的典型性,而在于这个个案本身是否可以建立起其外在形貌与内在结构之间的因果联系,可否在乡土性质与政治发展和国家制度三者并不对称的互动中建立起理论上的勾连。首先关注个案本身的内在解释力,然后再考虑其典型性,以个案调查的材料为基础进行思考,并以此思考为基础来建构起具有个案材料解释力度的理论框架,然后将此理论框架予以扩展,看到底可以扩展到多大范围、多少村庄。这样,就有可能通过诸多个案调查来形成诸多具有类的理论特征的分析框架,最终就为构建中国乡村政治的总体形貌和建构中国乡村政治的理论框架提供坚实的基础,在这种基础上提出发展中国政治的政策对策,就会颇具深度和前瞻性。 这里,可以提出一种叫做个案式思考的东西,即在个案调查时,以个案村为文本,建立起一个具有对个案村材料具有解释力的分析框架而不去管这个个案中哪些材料是独特的,哪些材料是普遍的。以这个个案某些或许独特的材料建构起来的框架,可能不具有普遍的解释力,但这些分析框架如果具有个案的解释力,就足以获得在若干理论中的价值并可以在以后的比较中判定那些是真正独特的,那些是普遍的,及如何建构一个可以容纳一定特殊性的普遍分析框架了。

从对当前已有乡村政治个案研究的现状看,总的来讲,各种类型的个案材料都已有一些,积累个案的工作虽说做得依然不够,却也有相当成绩,现在最为不足的是,相当部分个案研究过于关注政策层面的问题,试图以个案村的情况来推导出重大的政策结论,而不大重视借用个案调查所获得的直观与灵感来建构理论框架。本来,王沪宁写作的《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不仅有一些个案,而且试图以个案来进行理论思考,遗憾的是,王沪宁本人并未亲自参加个案调查(更不用说参与全部个案调查。真正的灵感理应来自全部的个案调查),缺乏来自乡土社会的活生生的灵气。徐勇主持的中国农村村级治理研究具有与王沪宁同样的问题。 如何在个案研究中将个案调查的灵感与虎虎生气的理论建构结合起来,是当前乡村政治实证研究中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重大问题。 

三、从个案调查到区域研究

个案调查具有经验的直观全面性和产生灵感的基础,但个案研究亦有其局限性,尤其可能无法分清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以偏概全,导致对乡村政治发展及其相关经济社会文化基础的判断失误。

区域研究既可以填补单纯个案研究的不足,又可以避免大而全式研究的肤浅。首先以对个案材料的解剖来掌握一个“麻雀”,然后以这个解剖获得的经验(解剖本身的经验和从解剖中学到的关于“麻雀”结构的知识)为基础,展开对区域农村的全面实证研究,既可以走由村到乡到县的上行路线,也可以走由村到村再到村的平行路线,这种或上行或平行的调查扩展,不仅可以有效扩展对农村社会了解的全面性,而且可以在区域范围内验证个案研究的结论,防止以偏概全。区域性调查从某种意义上将个案调查的深度和灵气与面上调查的广度和可信性结合起来,做到深度个案材料与广度区域调查之间的互相补充。

总的来讲,当前政治学界在区域性乡村政治研究领域缺乏自觉。辛秋水是以安徽大别山区来展开自己实证研究的,问题是辛秋水过于关注政策问题和枝节性的技术问题,不仅忽视了理论提炼与建构,而且忽视了区域性调查在提供个案深度报告和区域广度报告结合上资料本身的价值。肖唐镖以江西农村宗族与村级治理的关系为基础来展开自己的区域实证研究,虽然他的绝大多数调研成果还没有发表出来,但通过他既有面上统计又有个案深入描写的一些报告,可以为学术界提供大量第一手资料,建立在这些第一手资料基础上的概括,基本上可以将江西这一大的行政区域关于村级治理与宗族关系状况描绘清楚。肖唐镖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理论提升的自觉,忽视了将个案调查资料与大胆的理论建构结合起来的最有可能产生原创性分析框架机会的把握。一手资料成为理论工作者们的二手资料,个案调查中最为宝贵的由切身的农村政治体验而触发理论建构的灵感,被人为地割断。

我们近年来力图以湖北荆门这一传统的商品粮基地为基础,展开区域性调查。在这方面的主要工作有四项,一是在1999年上半年在全市深度访谈了40多位村支部书记,整理有近百万字的“村支部书记访谈录”,主要是对当前农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特别是村级治理的各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访谈。二是1999年下半年至2000年下半年,在全市观察了三十多个村的村委会选举,并对其中多数村进行了回访,建构了一些关于选举与村级治理的调查文本。三是2001年上半年在全市进行的口述史访谈,整理有数十万字的资料。四是2001年下半年至今的乡村组织及其财政状况的调查。总的来讲,这些访谈和调查可以大致勾勒出荆门这一农村区域村一级政治发展的现状和这一政治现状背后的经济社会基础,其主要优势在于,不仅反复细致地调查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现状,而且努力追求这些现状得以存在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实质上是试图将个案调查和区域研究中的直观灵感与理论建构的努力结合起来,不是在政策问题上,而是在学术研究上,为当前农村社会进行定性,我们最重要的研究思路是理解当前农村政治发展现状诸如村民选举、村级治理得以如此发生的背后的村庄性质。这是一个需要理论建构的领域。通过这些努力,就有可能不仅为学术界提供有深度且可信的关于区域性农村政治发展现状的大量一手资料,而且为政治学界提供解释荆门农村政治发展现状的理论分析框架,这种框架因为以直观的实证调查为基础,可能有肤浅的地方,却大致充满了来自乡土的灵气与活力。我们的不足之处在于理论素养不足,进入乡村政治实证研究领域的时间太短。

总的来讲,区域性调查必须以个案为基础,兼顾典型性和广泛性,将深度调查与广泛调查结合起来。这种调查的另一个主要之处是应该将调查者亲身获得的关于农村社会的灵感,在农村调查中获得的第一手的问题意识,与关于农村政治发展状况和构成这种状况原因的背后理由的理论建构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调查材料的可靠性与理论建构的启示性相结合,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一堆可靠且有深度的关于某一区域农村政治发展状况(及这一状况背后的经济社会状况)的材料,而且为学术界提供一堆富于乡土灵气的具有启示性的分析架构。不仅如此,以区域性材料为基础建构的分析框架,即使不具有对全国农村发展状况的解释力,也可以对那些试图解释全国农村政治发展状况的大理论构成冲击。

当前具有区域农村实证研究意识的政治学人太少,是当前乡村政治研究中的薄弱之处。如何扩大对区域农村政治的实证研究,并将实证研究中的直观灵感与理论建构结合起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四、从区域调查到分类研究

区域性的农村实证研究不仅是指行政区划的地域,而且指具有相同特质的区域,比如江西、湖南、安徽、福建等省一些农村地区的宗族复兴和宗族对村级治理的影响,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虽然福建可以算作东部地区而其他省份都是中部地区。再比如,湖北省江汉平原的一些农村比如荆门市的传统势力,与资料反映出来的东北农村的情况十分类似。阎云翔在黑龙江下岬村作的农村人情调查,生活在荆门的人可能倍感亲切,因为荆门农村的情况与他细致描绘出来的调查村的情况简直毫无二致。[24]

乡村振兴典型发言材料篇6

相对于经济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学科,政治学的实证研究十分不足。近年来,随着农村问题的日渐尖锐和村民自治的强力推进,政治学界逐步重视起对乡村政治的实证研究,并产生了不少实证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拓展政治学的研究领域,深化政治学界对中国农村和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研究也已引起国家有关决策部门的密切关注,对国家相关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 当前在乡村政治实证研究领域影响最大成效最好的,无疑是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早在1980年代,张厚安就提出“理论务农”,深入到山东、湖北、湖南等省作农村政治调研,并以这些调研成果为基础写作出版了“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丛书”。[1]1990年代中期,在张厚安、徐勇带领下,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撰写了《中国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一书,[2]此书由武汉出版社1995年出版后,获“五个一工程”奖。徐勇和项继权以个案调查为基础写作的博士论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和《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河南南街、山东向高和甘肃方家泉村治实证研究》,分获1998和1999年国家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0年,徐勇主持的村级治理个案调查报告集《中国农村村级治理──22个村庄的调查与比较》[3]出版。2001年由徐勇和吴毅主编的《乡土中国的选举》[4]也已出版。于建嶸著《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5]和吴毅著《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6]均为长期村庄调查的实证研究成果。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以个案调查为基础的乡村政治研究,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而且引起国家有关政策部门的重视。目前华中师大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的成果已成为国内乡村政治研究领域被引用最多的研究机构。 民政部及与民政部关系密切的一些专家的实证研究也有很大影响,尤以在1990年代初连续三年以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会的名义编撰的《实践与思考》论文集,收集了最初有关乡村政治调查的众多成果,至1990年代中期,由中国社会出版社连续三年推出由王振耀主编的白皮书,在政治学界和政策部门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村民自治研究最为权威的文本。出于工作调研的目的,李学举、王振耀等人编著的《乡镇政权的现实与改革》,[7]亦收入大量的调查报告。中央党校和中国社科院的一些专家参与了民政部的调研,其中原中央党校王仲田和民政部詹成付主编的《乡村政治──中国村民自治的调查与思考》[8],王振耀、白钢、王仲田主编的《中国村民自治前沿》[9],也有丰富的个案调查。民政部基层政权司每年还编有《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资料汇编》,是乡村政治研究的基础资料。

此外,在乡村政治实证研究领域影响比较持久、时间比较长、规模比较大的一些成果如王沪宁主持的村落家族文化研究,收录了十五个个案村的调查;[10]张乐天对浙江海宁一个村庄长达数年的调查,写作了《人民公社制度研究》[11];辛秋水以文化扶贫和村民自治实验为题,在安徽大别山区农村作了为期十余年的调查研究和社会实验,肖唐镖则以江西宗族背景和村级治理的相关性为题,组织十数位研究人员在数十个村开展了长达经年的个案调查,调查成果也已出版[12]。较早一些的乡村政治实证研究成果如张立荣先生以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为基础撰写著的《新视野与大思路:中国山区乡镇政权建设研究》,[13]最近的调研成果如中央编译局荣敬本教授等人以对村民自治和乡镇人大的调查为基础写作的《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制的转变》[14],《再论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制的转变》[15],李凡等人对乡镇长选举制度改革的研究[16],毛丹写作的《一个村落共同体的变迁》[17],张静写作的《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18],马戎等主编《中国乡镇组织变迁研究》[19],卢福营写作的《农民分化过程中的村治》[20],深圳大学黄卫平先生等人以对深圳市大鹏镇选举制度改革的调查为基础撰著的《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最新突破》[21],白钢主编的选举与中国政治丛书[22],李连江主编的《村委会选举观察》[23],在学术界都有一些影响。

至于一些以个案调查为基础撰写的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近年更是骤然增加,说明乡村政治的实证研究已经进入到一个相当深入的阶段。

二、个案调查的基础价值

总的来讲,当前乡村政治实证研究大都以个案调查为基础,特别是以个案村的调查为基础。通过个案调查来获得调查资料与思想灵感,成为这种研究的主要特点。同时,当前个案研究大多处于描述阶段,政策性考察较多,学术深度和理论建构稍嫌不足。

在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非均衡的背景下,农村地区间的政治社会发展状态亦十分不同,没有广泛而深入的个案调查经验,不可能对全国农村政治发展状况有一个真切的判断。因此,个案调查的价值首先在于积累不同地区广泛而深入的个案资料,以期建立一个完整的、真实可靠的农村政治形貌及与政治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景象。 个案调查的价值其次在于为调查者获得第一手的直观资料,走出书斋和既有文字理论的框架,从活生生的农村社会中获取体验,获得灵感源泉。第二手的文字描述无论如何精致生动,总只是第二手资料,总是将活生生的全景的社区农村政治依描写者本人的裁剪而成不完整的文字。直观而深入的个案研究中,每一句话的音容笑貌,每一笔收入的山形地貌,每一件事的前因后果,都构成调查者凭借自己个人灵感进行全面想象和深入挖掘的充分条件。以活生生的生活来建构调查者的理论和政策文本,大致不会离题太远。尤其是调查者可以将自己构建的理论文本与自己在农村调查中的直接感受时时结合起来,就不至于让理论信马由缰地走得太远。 个案调查的价值还在于有可能将一个社会文本构建成一个关于社区发展的全面文本。不是以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等学科进行分界,而是以社区发展为基础,追问现状背后的为什么,和为什么背后的为什么,真正将乡村社会的性质与表现出来的政治发展形貌结合起来,理解中国国情中来自乡土社会中的有着若干年代历史的那一部分。可以认为,个案研究的价值不在于个案本身的典型性,而在于这个个案本身是否可以建立起其外在形貌与内在结构之间的因果联系,可否在乡土性质与政治发展和国家制度三者并不对称的互动中建立起理论上的勾连。首先关注个案本身的内在解释力,然后再考虑其典型性,以个案调查的材料为基础进行思考,并以此思考为基础来建构起具有个案材料解释力度的理论框架,然后将此理论框架予以扩展,看到底可以扩展到多大范围、多少村庄。这样,就有可能通过诸多个案调查来形成诸多具有类的理论特征的分析框架,最终就为构建中国乡村政治的总体形貌和建构中国乡村政治的理论框架提供坚实的基础,在这种基础上提出发展中国政治的政策对策,就会颇具深度和前瞻性。 这里,可以提出一种叫做个案式思考的东西,即在个案调查时,以个案村为文本,建立起一个具有对个案村材料具有解释力的分析框架而不去管这个个案中哪些材料是独特的,哪些材料是普遍的。以这个个案某些或许独特的材料建构起来的框架,可能不具有普遍的解释力,但这些分析框架如果具有个案的解释力,就足以获得在若干理论中的价值并可以在以后的比较中判定那些是真正独特的,那些是普遍的,及如何建构一个可以容纳一定特殊性的普遍分析框架了。

从对当前已有乡村政治个案研究的现状看,总的来讲,各种类型的个案材料都已有一些,积累个案的工作虽说做得依然不够,却也有相当成绩,现在最为不足的是,相当部分个案研究过于关注政策层面的问题,试图以个案村的情况来推导出重大的政策结论,而不大重视借用个案调查所获得的直观与灵感来建构理论框架。本来,王沪宁写作的《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不仅有一些个案,而且试图以个案来进行理论思考,遗憾的是,王沪宁本人并未亲自参加个案调查(更不用说参与全部个案调查。真正的灵感理应来自全部的个案调查),缺乏来自乡土社会的活生生的灵气。徐勇主持的中国农村村级治理研究具有与王沪宁同样的问题。 如何在个案研究中将个案调查的灵感与虎虎生气的理论建构结合起来,是当前乡村政治实证研究中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重大问题。

三、从个案调查到区域研究

个案调查具有经验的直观全面性和产生灵感的基础,但个案研究亦有其局限性,尤其可能无法分清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以偏概全,导致对乡村政治发展及其相关经济社会文化基础的判断失误。

区域研究既可以填补单纯个案研究的不足,又可以避免大而全式研究的肤浅。首先以对个案材料的解剖来掌握一个“麻雀”,然后以这个解剖获得的经验(解剖本身的经验和从解剖中学到的关于“麻雀”结构的知识)为基础,展开对区域农村的全面实证研究,既可以走由村到乡到县的上行路线,也可以走由村到村再到村的平行路线,这种或上行或平行的调查扩展,不仅可以有效扩展对农村社会了解的全面性,而且可以在区域范围内验证个案研究的结论,防止以偏概全。区域性调查从某种意义上将个案调查的深度和灵气与面上调查的广度和可信性结合起来,做到深度个案材料与广度区域调查之间的互相补充。

总的来讲,当前政治学界在区域性乡村政治研究领域缺乏自觉。辛秋水是以安徽大别山区来展开自己实证研究的,问题是辛秋水过于关注政策问题和枝节性的技术问题,不仅忽视了理论提炼与建构,而且忽视了区域性调查在提供个案深度报告和区域广度报告结合上资料本身的价值。肖唐镖以江西农村宗族与村级治理的关系为基础来展开自己的区域实证研究,虽然他的绝大多数调研成果还没有发表出来,但通过他既有面上统计又有个案深入描写的一些报告,可以为学术界提供大量第一手资料,建立在这些第一手资料基础上的概括,基本上可以将江西这一大的行政区域关于村级治理与宗族关系状况描绘清楚。肖唐镖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理论提升的自觉,忽视了将个案调查资料与大胆的理论建构结合起来的最有可能产生原创性分析框架机会的把握。一手资料成为理论工作者们的二手资料,个案调查中最为宝贵的由切身的农村政治体验而触发理论建构的灵感,被人为地割断。

我们近年来力图以湖北荆门这一传统的商品粮基地为基础,展开区域性调查。在这方面的主要工作有四项,一是在1999年上半年在全市深度访谈了40多位村支部书记,整理有近百万字的“村支部书记访谈录”,主要是对当前农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特别是村级治理的各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访谈。二是1999年下半年至2000年下半年,在全市观察了三十多个村的村委会选举,并对其中多数村进行了回访,建构了一些关于选举与村级治理的调查文本。三是2001年上半年在全市进行的口述史访谈,整理有数十万字的资料。四是2001年下半年至今的乡村组织及其财政状况的调查。总的来讲,这些访谈和调查可以大致勾勒出荆门这一农村区域村一级政治发展的现状和这一政治现状背后的经济社会基础,其主要优势在于,不仅反复细致地调查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现状,而且努力追求这些现状得以存在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实质上是试图将个案调查和区域研究中的直观灵感与理论建构的努力结合起来,不是在政策问题上,而是在学术研究上,为当前农村社会进行定性,我们最重要的研究思路是理解当前农村政治发展现状诸如村民选举、村级治理得以如此发生的背后的村庄性质。这是一个需要理论建构的领域。通过这些努力,就有可能不仅为学术界提供有深度且可信的关于区域性农村政治发展现状的大量一手资料,而且为政治学界提供解释荆门农村政治发展现状的理论分析框架,这种框架因为以直观的实证调查为基础,可能有肤浅的地方,却大致充满了来自乡土的灵气与活力。我们的不足之处在于理论素养不足,进入乡村政治实证研究领域的时间太短。

总的来讲,区域性调查必须以个案为基础,兼顾典型性和广泛性,将深度调查与广泛调查结合起来。这种调查的另一个主要之处是应该将调查者亲身获得的关于农村社会的灵感,在农村调查中获得的第一手的问题意识,与关于农村政治发展状况和构成这种状况原因的背后理由的理论建构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调查材料的可靠性与理论建构的启示性相结合,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一堆可靠且有深度的关于某一区域农村政治发展状况(及这一状况背后的经济社会状况)的材料,而且为学术界提供一堆富于乡土灵气的具有启示性的分析架构。不仅如此,以区域性材料为基础建构的分析框架,即使不具有对全国农村发展状况的解释力,也可以对那些试图解释全国农村政治发展状况的大理论构成冲击。

当前具有区域农村实证研究意识的政治学人太少,是当前乡村政治研究中的薄弱之处。如何扩大对区域农村政治的实证研究,并将实证研究中的直观灵感与理论建构结合起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四、从区域调查到分类研究

区域性的农村实证研究不仅是指行政区划的地域,而且指具有相同特质的区域,比如江西、湖南、安徽、福建等省一些农村地区的宗族复兴和宗族对村级治理的影响,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虽然福建可以算作东部地区而其他省份都是中部地区。再比如,湖北省江汉平原的一些农村比如荆门市的传统势力,与资料反映出来的东北农村的情况十分类似。阎云翔在黑龙江下岬村作的农村人情调查,生活在荆门的人可能倍感亲切,因为荆门农村的情况与他细致描绘出来的调查村的情况简直毫无二致。[24]

不过,区域性调查首先必须大致以行政区域为基础进行,至于在区域调查的基础上,发现了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相同与相异之处,这应是分类研究的功夫。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早在1980年代撰著“中国农村基层政权丛书”时,便有意识在东、中、西部不同地区进行实证调研,1990年代中期出版的《中国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一书中的实证调查保持了这一特点。至2000年出版《中国农村村级治理》一书中所收录的个案,则明确以东、中、西部的三分,收录一些典型个案,试图以东、中、西部三种类型区域农村的典型个案,来反映出当代中国农村村级治理的总体形貌。现在看来,华中师大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获得了大部分的成功: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农村个案资料,引起了国内乡村政治研究人士的充分关注。但是,华中师大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的《中国农村村级治理》无力说明其个案的典型性,且无力以个案来表达他们看到的就是中国农村社会的总体形貌,因为他们越过了一道不能也不该越过的坎,这就是区域调查本身,个案的深度唯有与小的行政区域的面上调查相结合,才具有比较可靠的说服力。当然,仅仅依靠华中师大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他们也无力以区域调查为基础来建构中国乡村政治状况的总体形貌。 更成问题的是,华中师大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可能无力说明他们为什么要以东、中、西部来划分中国农村政治的类型。东、中、西部首先只是一个地域上的概念,后来用以部分描述经济发展状况。当然,与经济发展状况相关的还会有政治、社会发展状况,但是,这不过是说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只是以农村政治发展状况的一种基础:经济发展状况来予分类的,这种分类方式仍然是经济发展的分类,虽然经济发展状况可能构成政治发展状况最为重要的基础。王沪宁在《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的前言中说他收入收中的十五个个案是随机抽取的,但也如他讲的,在他们在进行调查时,对调查对象的地理分布有初步的安排,想使它们位置分布得广一些,并具有多种特色:如沿海地区和边远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实质上也是一个东、中、西部地区的三分。事实上,几乎所有以个案为基础来建构关于当前中国乡村政治总体形貌的研究都会面临华中师大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和王沪宁同样的困境,他们无力以个案的深入描述作为他们总体结论的基础,因为其中缺乏了区域性调研这一重要的中间层次。 区域调研这一中间层次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从政治发展状况本身与构成这种政治发展状况的或经济的、或社会的、或文化的基础来建构区域政治的形貌,诸多如此区域性的建构,可能为分类研究乡村政治发展本身及其诸种基础提供材料与框架。比如,以乡村政治发展本身作为分类标准,以村民自治实施状况为例,可以分成规范型的与非规范型的村民自治。[25]或更精细如欧博文的“四模型”说,即从村民参与和完成国家任务两个向度,将村民委员会和相关组织分为四种理想模型:达标的示范村、瘫痪村、专制村、失控村。[26]以经济发展状况这一基础来划分,可以如前划分为东、中、西部地区这样三种类型,或者直接划分为经济发达农村地区与欠发达农村地区两种类型;以经济体制类型划分,可以分为个体私营经济主导型、集体经济发达型和农业生产为主导型三种类型;以地理区位划分,可以划分为城郊农村、平原农村和边远山区等;以社会发展状况这一基础来划分,可以分为宗族势力强盛型与宗族势力衰落型,或人际联系紧密型与人际联系松散型;以文化状况这一基础来划分,可以分作传统文化发达型与传统文化断裂型,或农村文化素质总体较高与总体素质较差型,宗教(广义的信仰)活动密集型和宗教活动很少型;从交通传媒等方面,也可以作多种划分。 当然,作分类研究并不是要求所有研究都以这些繁多的方式进行分类,展开研究,这既不可能也不必要。但是,在作区域性调查研究时,却可以将这些基础性的因素综合考虑进乡村政治发展状况的类型中去,并力图以这些复杂多样的分类基础来构建与乡村政治发展之间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当然,这要以个案调查的灵感为基础进行多样化的构建。最终,这些具有复杂内部结构的关于区域性乡村政治发展的类型,便在建构起自己的同时,向不同类型或相同类型的区域展示了自己,比较了自己,这种展示和比较,就可能为构建总体的关于乡村政治发展状况的理论提供基础。 要强调个案调查的灵感到区域调查的广度,及以个案调查和区域调查为基础的区域性政治理论建构,然后将这些区域性建构与其他区域性建构进行比较,最好是一个区域性政治理论建构者可以亲自到其他类型区域进行由个案到区域到区域政治理论新的建构的努力,这样,他就会富于个案调查的灵气,比较研究的敏感,区域研究的普遍等诸多优越的方面,他这时也就有可能建构一种更为广泛的关于乡村政治发展的理论,配合以诸多其他类型的从个案到区域再到区域性理论建构的众多努力,关于中国乡村政治实证研究的成果,就不仅会具有广泛的政策建设力,深厚的本土功力,而且会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了。 当前在关于乡村政治发展的对策与学术方面,实质上大都是以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的实证资料(比如电视报纸的报道,农村生活的经验,参加过发达地区农村的某次考察甚或参观)为基础来提出的,这其中有着众多截然对立的主张。问题并不在于这些主张之间的截然对立,而在于持这些截然对立主张的一方或双方对自己主张的自信。他们的自信来自哪里?可能来自道听途说的一些流言,或者某种新闻报道,或者某次亲自到发达地区农村作过的有限考察或者到贫困地区进行了一次扶贫活动。比如竟然有人对村民自治作如下评价:“也有一些同道对农村基层的‘群众自治’赞不绝口,殊不知它的真实运行机制是‘群众专政’的延续,它的理想模型也不过是英美政治民主化、行政专业化之前19世纪地方自治的低级版本的拙劣翻版”。[27]显然,如果不建立起关于农村政治研究的全面形貌的理论构建,这种低层次但惑众的且自信的主张与见解自然会存在下去,这样存在下去的低层次主张,不仅毒化了学术研究的气氛,而且损害了政策研究的效力。

五、结语

从个案调查到分类研究,应该说是乡村政治实证研究的大趋势。但在当前,学术界必须对从个案到区域再到分类研究的各个层面,特别是基础的个案与区域研究层面加以关怀。没有个案调查的深度、灵感和问题意识,没有区域性研究的广度和构建特征,就谈不上进行分类研究。同时,没有分类比较研究,不仅可能造成理论建构的片面性,而且也可能丧失对乡村政治研究的敏感性。换句话说,在当前的乡村政治实证研究中,必须同时做好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不可轻视任何一方。

从个案调查到分类研究也提供了一种研究的进路。进入乡村政治实证研究的最佳方式也许就是从个案调查开始,然后展开区域性的理论构建,最后过渡到分类研究。当然,这个研究进程只是总体的进路,在具体展开过程中,交互进行也有好处,总体方向是如此的。

——————————————————————————–

[1] 参见张厚安主编:《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 张厚安、徐勇主笔:《中国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武汉出版社1995年出版。

[3] 徐勇:《中国农村村级治理──22个村庄的调查与比较》,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 徐勇、吴毅:《乡土中国的选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 于建嶸:《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6] 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即出。

[7] 李学举、王振耀等编著:《乡镇政权的现实与改革》,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版。

[8] 王仲田、詹成付主编:《乡村政治──中国村民自治的调查与思考》,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 王振耀、白钢、王仲田主编:《中国村民自治前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 参见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1] 张乐天著:《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

[12] 肖唐镖等:《多维视角中的村民直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宗族、乡村权力与选举》,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 张立荣著:《新视野与大思路:中国山区乡镇政权建设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4] 荣敬本等:《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15] 荣敬本等:《再论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6] 李凡等:《创新与发展——乡镇长选举制度改革》,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

[17] 毛丹:《一个村落共同体的变迁》,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

[18] 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9] 马戎等主编:《中国乡镇组织变迁研究》,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20]卢福营:《农民分化过程中的村治》,南方出版社2000年版。

[21] 黄卫平主编:《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最新突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22] 已出版的如史卫民、雷兢旋:《直接选举——县(区)级人大代表选举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史卫民:《公选与直选——乡镇人大选举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3] 李连江主编的《村委会选举观察》,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4] 阎云翔的调查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礼物的流动》,三联书店 2000年版。

[25] 参见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139─148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6] 参见欧博文:《中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贯彻执行情况》, 载《社会主义研究》1994年第5期。

乡村振兴典型发言材料篇7

一、中国梦的个体表达

提出的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其本质和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需要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及时捕捉现实生活中的新鲜素材,传递社会正能量。电视剧《我在北京,挺好的》,被誉为中国梦表达的第一剧,剧中谈小爱的中国梦就是其走出陕南农村,奋斗于北京,希望扎根北京的北京梦。谈小爱是陕南农村妹子,她的身上具有典型的农村人的质朴,更表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敢于奋斗、永不言败的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电视剧艺术主题表达需要一个较好的故事依托,用剧中主人公的故事去昭示主题。电视剧《我在北京,挺好的》讲述了1985年的夏天,陕南沙坪坝村的谈小爱收到了在北京读研究生的未婚夫曹力章的退婚信,为挽救7年的婚约,她一个人偷跑到北京寻夫。曹力章作为那个时代的天之骄子,与谈小爱这个农村姑娘产生了一定身份、价值观念等变化,更为改变农村人的身份,扎根北京,曹力章选择了与父亲是大学教授的国营商店营业员徐晓园结婚。北京寻夫被拒后,谈小爱内心燃起了她的北京梦:那就是她作为一个农村姑娘,也要扎根北京,过上不比别人差的北京生活。从1985年到2008年,谈小爱历经了20多年的奋斗,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下,经历了个人生活的退婚、闪婚、离婚、创业及亲情纠葛后,终于从乡下妹子变成了北京城里成功的企业家。谈小爱身上所折射出的力量,正是中国梦于个体表达的当下诠释。电视剧《我在北京,挺好的》在剧名的选择上使用了口语化的标题,这不仅直截了当地传达了该剧所昭示的主题,更让观众觉得亲切,拉近了观众与该剧的沟通距离,也是将中国梦这一看似较大的国家、民族复兴主题,借谈小爱这一具体人物形象,以一种更加形象、更加具体的方式诠释了个体生命理解、追求自己心中的中梦想的现实思考。

二、接地气的精神传递

别林斯基曾这样说,没有典型,就没有艺术。可以看出,典型是艺术创作无法回避的问题,或者说典型能更大地激发艺术的张力。典型于艺术创作中,包含着典型的环境、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件。文学艺术作品所塑造的典型,是带有普遍性的,是创作者依据自身对生活的体验,将主观创作情感融入现实素材的过程。恩格斯关于典型的理解是这样的,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电视剧创作也需要汲取于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的创作方法,让剧中那些充满着智慧和力量的典型人物传播正能量,以实现艺术传播的社会引导功能。典型人物的性格是独特的、鲜明的,是性格的稳定与性格的个性的统一。电视剧《我在北京,挺好的》着眼于改革开放的时代大环境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塑造了谈小爱这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环境下,农民工进城创业的典型人物形象。应该说,剧中所刻画的谈小爱的性格是独特的、鲜明的。谈小爱作为陕南农村姑娘,她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已经成为研究生身份的未婚夫,在社会地位及人生观念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她却抱着对7年爱情的执着与坚守,一个人勇敢地走进了北京城寻求爱情。面对偌大的城市,她举目无亲,无处安身,但她却是乐观的、执着的。这一点,表现了谈小爱纯洁的爱情观念与执着的做事性格。电视剧《我在北京,挺好的》在人物关系的设置上继续沿用传统叙事技巧,采取传统叙事点,刻画了谈小爱、曹力章、徐晓园、徐晓辉、周保民、陆粉英、周天禹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谈小爱与曹力章的未婚夫妇关系,曹力章与徐晓园的情人关系,谈小爱与徐晓辉的夫妻关系,徐晓辉与徐晓园的姐弟关系,谈小爱与周保民的夫妻、老乡关系,周保民与曹力章的老乡关系,谈小爱与陆粉英的同事关系,谈小爱与周天禹的养母子关系,周天宇与陆粉英的亲母子关系及谈小爱与徐晓园的亲姐妹关系,将有限的几个人物设置得关系复杂,彼此纠葛,凸显了故事的矛盾点与戏剧性,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谈小爱作为改革开放社会大环境下的新时代农村进城女性,20多年的北京生活的奋斗让她品尝了爱情的甜美,丈夫出轨的无奈,离婚的无助,追求幸福生活的再婚及亲妹妹将自己视为敌人的亲情叛离。谈小爱的故事作为农村姑娘进城的奋斗史,她于生活中所传递的打不倒的精神、宽容的精神及给别人幸福的精神,都让这一平凡的人物形象传递了一种亲和的、亲近的接地气的能量。应该说,谈小爱的生活关系与情感纠葛是多项性的、复杂的、虐心的,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谈小爱始终保持着一种健康、乐观、包容、进取的奋斗精神,最终让自己由农村姑娘蜕变成北京城里的优秀企业家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三、普通农民工意象的崇高礼赞

乡村振兴典型发言材料篇8

【关键词】英语教学;区域性文化资源;有效利用与开发

Finding the lost history in Nancun town课题是由番禺区南村镇侨联中学英语科组策划的一个本地区乡土文化资源调查方案,通过发动学生,让学生到南村镇内各村进行实地考察、拍摄图片、抄录文献资料、访问笔录或录音搜集口头资料等形式,来对南村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形成专题调查报告,制作出图文并茂的英语专题手抄报,英语专题图片集等。通过学生的互动,来达到增强社区及村民爱护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的意识,进一步促进南村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以及文化旅游的开发力度,同时向外推介和宣传南村作为历史名乡的风采。经过一整年三个阶段的开发,番禺区南村镇侨联中学英语科组老师们结合课程目标制作课件、收集文字资料、撰写学术论文等。目前项目执行完成的主要成果形式包括课件和网页制作,以及专题文字资料和论文等。

一、课题成果的意义

课题的成果是对番禺区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研究项目课题“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因地制宜的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构建区域性文化体系一个补充,能提供各位老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使用,或做资料素材的借鉴作用。同时也是作为向上一级英语课程资源库建设的一个输送。通过开发和研究本土的资源,并将其应用到英语学科的教育中,将学和用联系在一起,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发本土文化并将其与英语学科教学相结合,使学生了解本土文化,以本土文化为荣,并在本土文化的背景中习惯用外语交际,为本土文化的传承和今后的对外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对本土文化的亲切感和熟悉感也利于英语学科的教学,利用周边社会的大环境作为情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英语学科的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课题成果的应用价值

作为一个教育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广州地区在发展区域性文化资源方面不遗余力,广州版英语教材《Success With English》就是一套典型的地方版教材,教材中有不少内容涉及到广州著名的景点,繁华的商业路段,广州经济发展及城市外观的变化等。本课题就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进行英语教学的一个探索。课题开发后,南村各个时代的辉煌都跃然专题网页上。

三、课题成果的亮点所在

对《Success With English》英语教材结合比较好的是业已在学校教学平台使用的南村地区乡土文化资源专题课件。课件包括南村历史名乡,南村历史名人,南村古建筑,南村民俗工,文教史绩等十个专题,起始内容从时间上贯通古代,当今和将来南村的发展,内容囊括文化、民俗和美术的范畴。

课件制作从close to Nancun(走进南村)开始,着重介绍南村的地理位置,南村地区在广州总体概念规划中属都会区范围,处于珠江后航道发展带中,分属大石组团和大学城组团。南村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广州南拓番禺的首要地区,华南板块的核心地区,所以课件从便利交通,发达的地产业角度来描述。第二个课件是回顾南村历史的发展,特别是辖区内各个村落的发展,接着是对南村时展起重要作用的南村历史名人的介绍(The great names of Nancun);由名人的活动过渡到他们居住的建筑(Buildings in Nancun)。建筑是各种民俗活动举行的场所,所以接下来的课件就是介绍南村的民间习俗(civil customs of Nancun);而最能代表南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就是员岗跷色(Piao se in Yuangang ); 最后两个课件是介绍在番禺地区抗日历史上有浓重一笔的植地庄抗日和期待在文教工作中取得成绩的南村教育(Nancun education)。

课件的文化内涵着重于文化教育的成就,如教育机构的介绍:古代罗边的培兰书院员岗书院,东山学社等,文化名人除了古代的状元和名人外,当代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之一的高剑父和高奇峰都有所介绍。另外还有海云寺的相关人物,据说是天然和尚主持时,法众素质高超,社会影响大,其中有不少岭南杰出的诗僧,如屈大均、黎遂裘、梁佩兰等,从而形成了岭南一个文化胜地。

民俗工艺部分主要从建筑,民居习俗和民间手工来介绍南村。南村的民居总体上有广府文化的特色但也有因地区特征而形成的自身的特点。民间工艺则用如龙船的制作,广绣等来阐述南村独特的魅力。

番禺区南村镇侨联中学英语科组在该校平台上系统的使用课题成果,效果比较理想。课件能运用在不同的课型上。当我们课本教材《Success with English》中提到关于广州的变迁等阅读文章时,适当增加一些关于本地南村的变化的阅读材料,学生阅读的兴趣就提高了,课件还排除了古板的时间、地点人物的传统历史线索,而着重于故事情节和与学生相关的事物,并且语言尽量用到初中中考英语规定的词汇,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南村的人和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所知去进行一定的猜想和联系实际去理解,借助对内容的熟悉,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高阅读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所以,结合南村文化资源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 在结合本土文化资源进行课本教学《Success with English》中一些实例

(1)《Success with English》 2A 中 Unit 6 Asking the way 中结合课件close to Nancun(走进南村),进行讲授。学生在小学时就已经接触过问路的知识,到了初中关键在应用。要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必须用真实的场景去刺激学生。利用真实的地理概况进行交际应用,要求学生绘制南村周边的地图(简图就可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只要学生能够进行运用,几个问路的词组和句型就能很快掌握,

(2) 《Success with English》2A Unit 8 Holidays 这一单元的讲授时,可以在阅读材料中添加南村庆祝龙舟节的一些活动,如吃龙舟饭、探亲、吃粽子等,并把一些相关的照片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学生的兴致就高涨了,另外还可以列举一些官堂的康公诞这一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学生也是非常感兴趣的。由于是自己身边的事,学生收集材料容易,兴致也高,参与的积极性也高。

(3)《Success with English》 3A Unit 14现在完成时的教授时,更多地运用到了南村的本土文化资源。现在完成时主要是关于经验的谈论。我们用 Have you ever been to ……?这一句型,结合番禺比较有名的几个大地方,让学生进行句型的操练,并让学生收集资料,以自己作为travel agent 去推介南村的旅游线路和景点,介绍南村的美食。

(4)《Success with English》5A Unit 1 What will I do 中,按照课件The great names of Nancun(南村历史名人)加入龙头制作艺人梁镇洪、广绣艺术的最后传人陈少芳的故事作为阅读材料,让学生意识到两门手工曾经的辉煌和两位艺人的奋斗历程,并借此鼓励学生迎难而上,克服困难学好英语。同时让学生树立起对传统工艺的敬意,和对传统工艺日后发展的关注。吸引和激励更多的学生立志将来投入到继承和发扬民俗工艺的行列中。

五、在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重和其他学科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语言教学其实是一个载体,必须有一定的内容才可以充实、有用。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工具,可以了解更多、更新的信息的工具。所以在英语的教学中必须与各个学科如语文、历史、地理、美术等相联系,这样才能发挥英语的重要作用。利用英语传播本土的文化资源,既能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绪,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两者相辅相承。

2.及时更新资料,保持信息沟,让学生保持兴趣

让学生保持兴趣,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利用词汇建立信息沟,让学生有陌生的词汇,但又可以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很好地组织审阅好材料,设计好难度。

(2)对于新建设的这部分信息可以及时地进行更新,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情况,保持一定的信息沟,让学生有进行阅读的动力。

3.老师在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时,适时加上相关的内容

①内容要相关的;②长短和多少要适量。这两个要点要做得好,必须要求老师既要研究教材,又要对本土文化资源有相当得认识,这就要求老师教学意识和素质都要过硬,而且有不断学习更新的意识。

以上是如何有效利用区域性文化资源时的一些感想和方法。只要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灵活和创造性使用教材,使英语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就能促进学生在语言学习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黄远振. 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30504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4年2月23日 09:06
下一篇 2024年2月23日 09:10

相关推荐

  • 主管会计个人述职报告

    主管会计个人述职报告5篇 作为销售人员要具备一定的创造性,销售人员也要具备一定的行动力,销售是条漫长又艰辛的路,不但要保持冲劲十足的业务精神,更要秉持一贯的信念,自我激励,自我启发…

    2023年3月18日
    185
  • 关于世界地理的优秀手抄报内容

    关于世界地理的优秀手抄报内容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手抄报都很熟悉吧,手抄报具有开拓视野、积累知识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手抄报才是好的手抄报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

    2023年9月7日
    344
  • 兼职心得体会模板

    兼职心得体会模板5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兼职心得体会…

    2023年1月27日
    223
  • 教师职业素养礼仪心得精选5篇

    教师职业素养礼仪心得精选5篇 暑假期间,我有幸倾听了唐雁凌教授主讲的教师文明礼仪教育,使我对教师文明礼仪有了新的认识。教师礼仪是教师在工作、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等方面的规范化的做法。…

    2023年2月17日
    190
  • 2012年新公务员入党转正申请书

    敬爱的党组织:2011年1月,我光荣地成为一名预备党员,现在一年的见习期已满,我郑重地向局领导提出转正申请。为了便于局领导对我自己的考查,我将自己一年的实际工作情况向组织作以下汇报…

    2022年12月16日
    179
  • 环保连着你我他演讲稿

    环保连着你我他代表演讲稿5篇 众所周知,环保,就是要全世界人们共同努力,保护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信大家都有写过环保的演讲稿了,这就一起看看吧。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环保连…

    2023年4月21日
    17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