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战无不胜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人在开头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2.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士兵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体现了将士的豪迈之情。
3.“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仅用五个字就把雄壮威武的阅兵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5.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语是“ 可怜 ”。
6.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7.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杀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8.“可怜白发生。”诗人何处可怜?是可怜自己经老了吗?
——第1,诗人毕生的杀敌报国的志向终未实现,可怜;
——第2,诗人的杀敌之策不被统治者采纳,致使收复中原大业不成,可怜;
——第3,诗人身已老迈,鬓已如霜,虽仍有杀敌报国之志,但仍赋闲在家,不得其用,壮志难酬,可怜。
——第4,诗人只能以酒为伴,在醉梦中重温杀敌报国的情景,可怜。
诗人可怜的不是自己老了,而是自己已经老了,但杀敌报国之志仍未实现。
9.本词的词眼是“壮”,请结合词意说说它的内涵。
①雄壮:点兵出征、飞驰敌阵——壮观而激烈;
②悲壮: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作者有抗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却只能在沉醉后的梦里驰骋沙场,“可怜”壮志难酬。
10.“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中出现了哪些事物?从哪些角度写了什么内容?描绘一下你从这两句诗中看到的场景。
1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不是说作者杀敌只是为了自己的“名”?
——不是。“君王天下事”,作者看来就是收复中原,与自己的抗金思想是一致的。而通过自己的奋勇拼杀,能“了却”君王收复中原的大事,正是自己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赢得生前身后名”不过是“留取丹心照汗青”而已,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名。(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在《小重山》词中也说“白首为功名”,这些都是指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政治理想。)
12.任选“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的“秋”字或“可怜白发生”中“可怜”,体味其表达效果。
2、阅读《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回答下列问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宋)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陆游这首“记梦”词,上阕写 梦境,下阕写 (梦醒后的)感想。
(2)词中描写作者身处冷落环境的诗句是“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