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发展规划范文

物联网发展规划
物联网发展规划篇1

一、世界物联网发展概况

西方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将其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美国将微纳传感技术列为“在经济繁荣和国防安全两方面至关重要的技术”,以物联网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地球”计划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积极回应和支持,将此作为经济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欧盟委员会制定公布《物联网十四点行动计划》和《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等中长期规划,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也先后了“I-Japan战略2015”、“U-Korea”等多项包含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在内的发展规划。

随着电子、通信、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应用大规模普及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600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达3500亿美元。美国是物联网应用最广泛的国家,物联网已在军事、工业、环境监测、农业、医疗、空间和海洋探索等领域大规模投入使用,其中RFID(射频识别)应用占全球59%。欧盟物联网应用大多围绕RFID和M2M(机器对机器通信)展开,在电力、交通及物联网领域形成相当规模,Orange、沃达丰等移动运营商开展的M2M服务能力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日本针对灾难应对、安全管理、公众服务等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特别是NTT、DoCoMo等通信运营商的移动支付业务已探索出成功的商业模式,得到大规模应用。

虽然物联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环节大多被上述国家牢牢控制,但物联网是我国信息技术领域为数不多的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的产业,国务院把物联网确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支持。总的来看,经过几年努力,我国物联网已从概念、研发进入系统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阶段。2012年全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增长38.6%,其中,RFID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低频和高频RFID相对成熟,全国1600多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年产量达24亿只,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建成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公共通信网和互联网,核心传输交换设备基本实现自主可控,M2M终端数量超过2000万,各类IC(智能卡)发卡量近90亿张。芯片、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领域经过多年技术攻关,取得许多成果,传感器网络接口、标识、安全、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物联网体系架构等方面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取得进展,成为ISO(国际标准化组织)/WG7(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的主导国之一。物联网技术在安防、电力、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领域已经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模式正日趋成熟。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三年,我国物联网市场增长率都将保持在30%以上,2017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

二、推动物联网发展的国内外经验

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利用资源。北京、上海利用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顶尖研发团队和创新型企业,承担了60%以上物联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广东连续多年推进粤港RFID产业合作,并在该领域形成了竞争优势,占全国70%以上份额。江苏应当进一步拓宽发展视野,在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新格局中定位江苏物联网发展,坚持走开放式自主创新之路,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国际物联网领域知名研发机构、著名企业和领军人才,抢占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注重产业发展环境的营造。欧盟、日本、韩国既从战略高度制定物联网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又安排了具体的业务应用推进计划。北京、上海通过打造中关村、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化政策环境,加快集聚各类创新和产业资源。江苏应当充分利用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加强国家和省市相关规划的配套衔接,努力形成产业、科技、财税、金融、土地和人才等各方面政策措施的叠加效应,营造全国最优的物联网产业发展环境。同时要坚持谋长远与抓当前有机结合,以实施“信息化引领行动”等为重点,紧紧围绕“做强企业、做大产业”,扎实做好当前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

以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发展。目前,全球物联网尚处于起步阶段,商业模式尚不成熟,应用需求有待激发。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普遍做法是先通过政府投资、企业参与的方式建立示范性项目,进而进行更大范围的应用推广。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的物联网规划也都将应用示范和行业推广作为推进重点,并明确了具体领域和项目。江苏应当超前谋划、及早部署,瞄准大的行业、大的需求,健全各部门间协同推进机制,加快推进重点应用示范和规模化推广,以示范拓市场,以模式促推广,以应用带产业,逐步实现物联网在江苏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提升物联网规模化发展水平。

依托“智慧城市”推动物联网集成应用。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也是推动物联网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国内外很多地区先后启动“智慧城市”发展战略,上海、北京、浙江分别《智慧城市行动计划》、《智慧北京行动纲要》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通知》,重点发展多领域智慧应用,围绕“应用”形成智慧产业。江苏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将“智慧城市”作为物联网集成应用和规模化推广的重要平台,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群”,在大幅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同时,促进物联网应用普及和产业发展。

三、江苏发展物联网的阶段性成果

物联网是江苏“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省经信委等部门密切配合,坚持“做优做强物联网企业、发展壮大物联网产业”,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工作推进力度,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扩大了规模总量。2012年,全省物联网产业完成业务收入1519亿元,增长37%;今年一季度,完成业务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35%,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促进了产业集聚。率先出台《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重点打造以无锡为核心,苏州和南京为支撑的“一体两翼”的全省物联网产业布局,目前区内产业规模占全省的比重达到75%以上。争取将无锡列入国家TD-LTE试点城市,承担部级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示范区内物联网核心企业达到794家,营业收入628亿元,MEMS磁传感器、微波RFID芯片、注射式电子标签等多项技术、产品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增强了创新能力。围绕物联网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了一批企业技术中心,省内物联网部级研发机构达到22家。突破了核心芯片、通信协议、协同处理、智能控制等一批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应用。在传感器网络接口、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物联网体系架构等方面标准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开展了推广应用。在7个重点领域建设了64项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深入推进“智慧城市”、“两化融合”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推动物联网技术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领域渗透,加快形成市场化运行机制。

四、江苏抢占物联网产业制高点的根本路径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江苏物联网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必须采取措施,着力做到以下几点:

1.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发展制高点

加快汇聚创新资源。以完善创新环境为重点,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快集聚国内外物联网创新资源和要素,建设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开展重大技术攻关,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组织实施物联网“育鹰计划”和“双创计划”,大力培养和引进物联网高层次创新创业和领军人才,进一步优化环境,完善人才评价,激励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

着力推进协同创新。坚持以抢占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制高点和价值链高端为目标,以引导创新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为落脚点,大力推进物联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应用单位深度合作,组建多种形成的产业、技术联盟和行业中介组织,针对物联网产业特点,加强跨领域、跨行业的集成创新,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实现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

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瞄准国际发展前沿,坚持高端引领,抓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集中力量攻克信息传感、组网通信、数据处理、智能分析、应用抽象等制约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的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代表行业创新水平的重大新技术、新产品。“十二五”期间新增核心发明专利2000项以上,主导制定国际、国内重大标准10项以上,力争在物联网技术和产业领域占有重要位置,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突出应用导向,加快产业化步伐

积极开展应用示范。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深化产用合作和资源整合,以经济运行、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的先导应用为引领,着力推进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交通物流、智能家居安防、智能节能环保、智能医护等一批高水平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10个具有一定应用规模和用户覆盖面的自主可控物联网行业应用服务平台,尽快形成完整的具备推广应用价值的解决方案和案例。

加快推动规模化应用。进一步优化促进物联网推广应用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加快物联网新技术新产品和示范成果的推广应用。瞄准重点行业和重大需求,深入开展物联网技术的规模化推广,逐步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以“智慧城市”为重要平台,以无锡国家超算中心建设为重大机遇,加强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和大数据的分析运用,创新应用模式和服务模式,促进技术研发、行业应用、网络运营和内容服务深度融合,培育壮大物联网市场。

大力拓展市场空间。办好“南京软博会”、“无锡物博会”等重点展会,策划江苏物联网优秀案例评选和展示,提升“江苏物联网”的整体品牌形象。组织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展洽会,举办多种形式的物联网供需对接和应用推介活动,开展与贵州、新疆等省区的区域合作,实施“东西合作、阳光牵手”计划,更大力度培育和拓展省内外市场。

3.加快无锡示范区建设,推动集约集聚发展

全力建设无锡产业核心区。以做强企业、做大产业为着力点,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为方向,实现无锡示范区建设“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加快推进和全面完成发展规划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早日将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联网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应用示范中心。

重点打造苏州、南京产业支撑区。苏州重点发展适应物联网大规模应用的各类低功耗、高性能、低成本及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的新型传感器件,依托集成电路与IP融合通信产业优势,重点开发微纳器件、网络通信产品和智能控制设备,不断完善产业链配套。南京依托“中国软件名城”和“未来网络谷”建设,重点发展物联网嵌入式软件、专用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应用软件、物联网系统集成及平台服务,做强做大物联网产业。

构建全省应用先行区。引导和鼓励省内其他地区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错位竞争,走特色化发展路线。大力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物联网平台运营与内容服务,在稳步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带动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物流等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向物联网核心产业领域拓展。

加快重点产业基地建设。按照“无锡产业核心区、南京苏州产业支撑区、全省应用示范先行区”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深入推进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加大对南京徐庄、无锡滨湖等7个省级物联网产业基地共性技术和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推动环境优化与功能完善,发挥产业基地园区的辐射效应和集聚功能,促进我省物联网产业布局优化和集约发展。

4.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物联网产业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抓紧实施50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重大项目。切实加强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围绕重点产业、企业和产品的培育,加快研发成果的转化速度,着力构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完整配套能力的物联网产业链条。

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将壮大龙头骨干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选择一批拥有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的物联网企业,通过项目承接、资本运作、品牌塑造、并购重组等方式加以扶持,加快培育引领产业跨越发展的领军企业。“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年销售额超过百亿企业5家以上,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企业10家以上。强化人才、技术、风险资本等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以“专精特新”为目标,促进创新型物联网中小企业不断涌现,使之成为我省物联网产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后续力量。

5.加大政策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建立推进机制。密切与国家相关部委的沟通对接,深化部省合作,上下联动、合力推动我省物联网产业发展。加强政府部门、行业、地方之间的工作协同,协调物联网重点行业应用及示范项目建设推广,共同解决物联网发展面临的关键技术、行业标准、产业支撑、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等问题,形成各地区、各部门、各环节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加强前瞻性研究。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面的研究力量,坚持开放式研究,加强运行分析监测,广泛吸收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准确把握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动态。既要及时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又要着眼长远,提出事关全省物联网产业发展大局的扶持之策、推进之举。

加大政策资金支持。综合运用税收政策、投融资、用地保障、专项资金、行业应用等多方面支持手段,深化银行、企业合作,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的信贷倾斜。开展物联网企业认定、优惠政策享受等先行先试专项政策措施的研究和制定。加强政策规划宣传和舆论引导,形成全省和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物联网发展的浓厚氛围。

物联网发展规划篇2

[关键词]天津滨海新区,物联网,发展,优势,机遇

中图分类号:F22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063-01

1、概念

2008年11月IBM~E式提出“智慧地球”理念后,使“物联网”这个关键词火热异常,在如今已有的几十种物联网定义中,邬贺铨院士在2010年6月29日举办的中国物联网大会上给出了较宏观而精确的定义: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需要联网的物品跟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网络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应用。物联网中联网对每一个物件都是可以寻址,联网每一个物件都可以控制,联网每一个空间都是可以通信的。物联网组成可划分为:底层:信息获取,中间:通信网络,最上层:信息处理。

2、物联网发展背景

目前美国、欧盟、日韩纷纷把物联网产业上升至国家战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经济刺激计划,大力推进两个物联网具体应用的发展智慧电网和智慧医疗,分别批准投资110亿和190亿美金。欧盟”~2010″信息社会战略是一个综合性的战略规划,旨在完善欧盟现有的政策手段,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2009年提出i-Japan计划战略旨在到2015年实现以人为本“安心且充满活力的数字化社会,让数字信息技术如同空气和水一般融入每个角落,催生出新的活力,实现积极自主的创新。

2009年总理提出“感知中国”的概念,自此,将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推向高潮。以无锡、北京、上海、广东、杭州等地为代表的城市纷纷加大投入,希望在物联网的标准制定、核心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等层面获得突破,抢占先机。2009年,无锡传感网中心的传感器产品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上海世博会被成功应用,首批价值1500万元的传感安全防护设备销售成功。重庆正在打造中国第一个规模上千户的智能用电小区,建筑面积22.25万平方米。无锡在中国移动的协助下打造智能交通系统,在全市90%以上的出租车装上了智能定位管理系统,每辆车的位置都清晰地显示在中央平台上。市民一个电话就能在最短时间内叫来临近的出租车。系统还有同时防盗报警、定位查车、轨迹回放、广告信息等多项功能。

3、如何把握物联网发展机遇和挑战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也是中国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住人口202万。作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的天津滨海新区,已经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像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石油和海洋化工、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产业是很好的物联网用户。这里已经初步形成了芯片研发、标准制定、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卷标制造、检测中心等较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例如拥有发展物联网产业相配套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津国家纳米技术产业化基地、部级软件出口产业基地、部级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天津滨海新区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中心、曙光高性能计算机生产基地等一批部级、市级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同时还聚集了包括中兴、中星电子、国芯科技、远望谷、飞利浦NxP、天地伟业等一批物联网产业上下游知名企业230多家。天津滨海新区正打造大港油田知名“港西模式”、“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等等大应用项目。并且建立了中国RFID产业联盟与物联网(天津)基地和物联网产业综合示范区。“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物联网应用项目也在进行中。

总之,天津滨海新区拥有发展物联网的良好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应用空间,而且产业配套较完整。同时滨海新区面积2270平方公里有利于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和吸引龙头企业。

滨海新区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威胁来自物联网产业起步早发展快的地区,例如无锡、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相对于这些地区,滨海新区起步相对较晚、企业规模小、应用低端等,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相对于北京,滨海新区的机遇远大于威胁,因为目前北京经济“溢出效应”明显,滨海新区需要做的是:把握优势,差别发展。

物联网发展规划篇3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物联网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7-0084-03

0 引 言

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物联网为特征的产业导向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主要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和玉林、崇左两个市物流中心“4+2”所辖行政区域组成,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北部湾经济区总体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施这一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战略的关键是如何切实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因此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聚焦在了人才问题上,物联网人才培养便是当务之急。

1 北部湾经济区物联网产业现状调查和人才需求分析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作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内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符合国家产业结构战略调整政策的要求。物联网产业在北部湾经济区起步较早,为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8)、《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广西电子信息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广西壮族自治区 “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均将物联网产业发展列入区域经济建设或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指出:扶持发展物联网技术,重点发展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传输与数据处理和系统集成与标准化开发,加快物联网成熟技术在港口、物流、航运等领域的联运应用推广。

从产业现状调研来看,北部湾经济区物联网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真正形成产业链。物联网整体架构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通俗地说,就是感知所需要的任何物体的信息,通过信息网络传输实现物与物、物与人间的自动化信息交互,最终实现任何时间对任何地点的任何物体的信息采集和自动控制等任何应用。其中,物联网传输层要依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北部湾经济区物联网产业链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投资巨大,目前主要还是要基于通信运营商提供的公共网络,感知和应用则需要大量的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企业的参加[1]。以北部湾经济区目前的情况,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是北部湾经济区物联网产学研联盟的牵头者,运营商已经在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方面积极投入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已具备一批涉足RFID及其他传感器的制造企业,但相对比较分散;已出现一批智能建筑、智能家居、智能仓储物流、智能图书馆等物联网应用的高新企业,但多数还是在初级阶段。

从企业技术人员情况来看,各企业基本上缺少真正了解和掌握物联网技术的专业人才。其中主要原因是物联网是互联网技术应用到物的感知和控制领域,而掌握互联网技术的通常是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方面的毕业生,由于专业原因他们对传感和控制不熟悉。而另一方面,从事传感、控制的技术人员一般来自电子、电气、自动化和机械工程等专业,对网络往往不熟悉。实际上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并不仅仅来自于新兴的物联网产业,伴随着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等也将成为物联网的重要应用领域,如传统的家电业已经向信息家电进军,而国外的制造业已经开始大范围采用工业IT网络控制技术。

从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需求来看,截至2013年5月8日北部湾人才网查询的北部湾经济区物联网相关行业人才需求,互联网/电子商务、电子技术/仪器仪表/集成电路、电信/通信、计算机软件、物流/进出口岗位需求数分别为982、837、561、695和1 298,其中物流/进出口比例最高,互联网/电子商务类紧随其后。表1所列是北部湾经济区物联网相关行业人才需求组成情况表。

资料来源:根据北部湾人才网(http://)招聘信息整理、统计。

其实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上述这些岗位所属的领域,基本都是跟物联网直接关联的,但是上述专业的人才都只具备物联网技术中某一部分的知识。这也是国家新增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原因。

2 北部湾经济区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分析

为了加快我国新兴产业人才培养速度,教育部在2010年审批通过了14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教高〔2010〕7号),在新增本科专业名单中,30所高校获批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2011年在《教育部关于公布2010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2011〕4号)中,审批通过了25所高校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广西相对落后了一步,直至2012年2月,《教育部关于公布2011年度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2012〕2号)中新增的80个物联网工程专业中才实现广西高校“零”的突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梧州学院获准开设。2013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物联网工程专业高校新增100多所,广西区内广西科技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6所高校入选,拟于2013年开始招生,而广西民族大学成为目前北部湾经济区唯一拥有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北部湾经济区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匮乏可见一斑。

3 北部湾经济区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物联网产业在国家和地方的极大重视与大力支持下正在迅速萌发,而物联网研发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紧缺已经成为了阻碍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针对广西特别是北部湾经济区物联网人才培养相对滞后的现状,自治区教育厅于2011年底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着力建设一批与广西千亿元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急需紧缺专业”,对北部湾经济区高校加快物联网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1 加大联网专业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优化政策环境

在加大联网专业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方面,首先是北部湾经济区各地政府应加强对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形势的研究,为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广西大学、广西财经学院、钦州学院等北部湾经济区地方本科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申报和建设物联网技术课程体系。另外,政府也可以在高等学校以及物联网研发骨干企业和科研机构中设置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加大产业化专项等对物联网的投入比重,鼓励产学研联合投入物联网领域[2]。同时在此基础上,政府应加快制定和落实相关人才引进和配套服务政策,支持高校引进物联网高端人才以充实师资力量,以良好的服务稳定人才,努力做好引进人才的户口管理以及子女入学、基本养老、基本医保等配套的公共服务,有计划地改进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创造适合物联网专业人才事业发展和健康生活的生存环境。

3.2 制定物联网产业应用人才培养规划,契合区域发展

针对北部湾经济区企业在物联网发展中的优势,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研究制定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规划,组织相关学校和培训机构共同建立物联网应用人才培养基地,尽快建立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要关注物联网核心技术制定人才培养规划。物联网是一种非常复杂且形式多样的系统技术应用,物联网的技术构成主要体现在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上,各层次间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为了实现整体系统的优化功能,各层间资源需要协同分配与共享。根据物联网的特点和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框架,与其相关或相近的专业包括通信工程、物流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因此,在物联网相关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整合已有的资源,同时又要突出物联网的特点,关注其核心技术。此外,还要围绕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特色和社会服务价值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北部湾经济区五大千亿元产业是石化、冶金、电子、机械装备制造和农产品加工,三大传统优势产业是林浆纸、能源、纺织服装,而物联网工程将紧密结合通信工程、物流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电子、机械装备制造紧密结合,与冶金、能源等相关。在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上,需要重点考虑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特色和社会服务价值,为其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3.3 建立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凸显校企合作

物联网产业发展是以应用为导向,在高校的物联网专业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学生的企业实践环节。具体来说,以北部湾经济区三大运营商及其合作伙伴、物联网设备制造业、物联网技术研发单位为主要依托,结合学校教学环节的实施,派遣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培养掌握物联网传感技术、传输技术、支撑技术和应用技术等专业理论与实践应用知识,具有物联网系统技术应用、运行维护、分析测试、客户服务和销售的能力,能够在物联网产业几大设备生产商和众多信息与通信(ICT)企业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物联网市场营销等工作的优秀物联网工程师。

4 结 语

对于北部湾经济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要通过建立物联网产学研联盟,重点支持企业和本地高校合作的科技创新项目,支持和鼓励本地物联网产业通过校企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持和鼓励北部湾经济区高校积极为本地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并通过产学研合作为本地企业和高校培养应用型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隋博文.广西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建议[J].物联网技术,2013,3(5):74-75.

[2] 郭惠.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1(10):10-11.

[3] 王晓喃,钟珊,严海英.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12):21-23.

[4] 刘桂江,苏本跃,张友志,等.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08-111.

物联网发展规划篇4

在提案中,徐晓兰表示,我国物联网在标准体系、网络系统和实践上进行了大量实质性探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物联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中央领导的关注、大企业的推动、政府部门的表态,无疑为物联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物联网仍处于发展初期,存在诸多发展约束。

在徐晓兰看来,我国物联网产业突破发展的瓶颈因素主要有6个方面: 一是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 二是标准规范缺失; 三是核心技术缺位; 四是规模化应用不足; 五是成熟商业模式缺乏; 六是产业链不完善。

对此,徐晓兰建议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和科技部: 一要加快物联网标准化体系建立的步伐,尽快掌握市场主动权; 二是加强国际合作、政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和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三是实施重点应用领域的重大专项,以促进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四是加强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与互动,开创适合中国国情的物联网商业模式; 五是加强物联网产业链的合作,提升产业链相互融合程度,提高资源共享水平。

和徐晓兰观点相似的,还有全国政协委员、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曹淑敏。她认为,物联网要从试点应用阶段走向规模发展,首先必须考虑科学规划、顶层设计的问题,但物联网是将各种信息通信技术(ICT)集成整合应用,不能简单地将信息化与物联网等同起来。因此,在物联网产业培育和产业推动中,应强化以企业为主体。

据了解,目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已经在无锡设立了物联网实验室,并在智能交通、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追溯等方面开发出整体的应用解决方案。因此,一直十分看好物联网的王建宙,提出加速推动物联网应用规模化、产业化,特别要把传感系统和TD-SCDMA结合起来发展,推动物联网产业化。

王建宙认为,我国自主研发的TD-SCDMA核心技术都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既能确保我国物联网的战略安全,更将孵育一个巨大的民族产业,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文/李响)

提案回放

纵观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状况与趋势,喜忧参半。物联网行业应用需求广泛,潜在市场巨大,政府各部门对发展物联网产业态度积极,这是“喜”; “忧”的是物联网发展初期,还存在诸多产业发展约束因素。

物联网发展规划篇5

一、前言

物联网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2012年2月,国家《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产业发展,人才先行,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根本。然而,处于政策高地中的物联网,却面临着人才匮乏的巨大压力,培养物联网专业人才应被提上议事日程。五年制高职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理应加快建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建设步伐,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承担物联网产业人才培养的重任。

二、物联网概述

1.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物联网在业界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在“十二五”规划关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中明确提出“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

2009年1月,美国总统对IBM首席执行官首次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给予了积极回应,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使“物联网”概念开始走入大众视线。此后,不到一年时间,美、欧盟等都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并启动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地球”“物联网行动计划”等国家性区域战略规划。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所时,提出把无锡建设成“感知中国”中心。自此以后,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关注。同时,江苏、上海、北京等地纷纷出台物联网发展规划。

2. 物联网体系结构

物联网包含信息流的采集、传输和处理多个环节,主要划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大部分,涉及计算机软硬件、通信、计算机控制、传感、电子等多方面技术。从物联网产业结构上主要包括服务业和制造业两大范畴。物联网制造业以感知端设备制造业为主,又可细分为传感器产业、RFID产业以及智能仪器仪表产业。物联网服务业主要包括物联网网络服务业、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物联网软件开发与应用集成服务业以及物联网应用服务业四大类。

三、物联网专业人才需求

物联网作为国家的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无论是在基础研究、产品开发、设备制造、系统集成领域,还是在行业应用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据研究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元,到2015年,这一数字预计将攀升至7500亿元。各地政府也纷纷上马物联网相关项目,而这些项目急需大量的专业人才,数年内我国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将呈几何级数增加。

从全国来看,“十二五”物联网产业重点领域主要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农业、环境监控与灾害预警、智能家居、公共安全、社会公共事业、金融与服务业、智慧城市、国防与军事,等等。这些领域的人才,都是目前或未来3~5年市场人才缺口比较大的领域。

四、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

产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我国物联网的人才培养却还处于初始阶段,还远远不能满足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需求。物联网人才的培养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1. 物联网人才培养现状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2010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战略性新兴专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除了本科院校设置物联网专业外,目前,近百所高职高专院校设置了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五年制高职尚未有物联网专业。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很多学校把物联网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一个专业方向办学。客观地讲,由于物联网相关标准的制定还正在完善,物联网企业实力还不够强大,物联网专业建设思路还不够清晰、人才培养定位还不够准确和学生及家长对物联网认知的还有偏差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目前物联网专业的学生人数并没有想象中的多。这直接影响了物联网人才的培养进程,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联网产业的普及和各行业的应用。

2. 五年制高职物联网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

物联网产业体系涉及面广,应用需求广泛,潜在市场规模巨大,需要大量专门人才。而物联网专业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控制以及软件工程、管理工程等多个学科相融合的综合性专业学科,因此,在一个专业内要学习整个物联网相关知识是不现实的。在《中国RFID产业发展年度报告(2010)》中指出,物联网95%技术问题已解决。目前,最为紧缺的物联网人才不是高精尖人才,而是应用和服务人才。本科院校的“物联网工程”专业更偏重于技术的研发以及项目的承接,而高职院校则以物联网技术的实际操作与应用为重点,因此,从目前的市场需求和就业面来看,高职院校培养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更具优势。五年制高职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与当前物联网的专业人才吻合度高。五年制高职的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这就必须分析物联网产业的岗位和与之匹配的职业能力。根据物联网体系结构和五年制高职主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与企业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要科学地建立物联网职业岗位与能力要求对应表。

五、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物联网人才培养

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二个高职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省级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软件技术专业是无锡、南通和上海软件园核心企业的输送基地,主要培养紧贴市场需求的IT类现代服务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借助系部已有优势专业的教学资源,一流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结构合理、专兼融合、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已经初步具备了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软硬件条件,形成了学校专业建设的亮点与特色。从2010年开始,物联网应用技术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

1. 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

一流的实训基地是高职校人才培养的基础。目前,物联网专业方向已经建有物联网文化体验中心、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实训室、“西元”综合布线实训室、“思科”组网工程实训室、软件ITO实训室、嵌入式技术实训室、华远科技装机工场、数字艺术创意实训室、多媒体制作实训室等多个实训室。一流的实训条件,保障了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应教学项目课程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同时学校加强基地软环境建设,校企共同设计和开发教学、实训项目,共同编写实训指南,引进企业标准和企业文化,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室更加接近企业工作环境,能更好地开展以单元项目、真实项目为情境单元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及项目实践,培养学生从初学到熟练职业能力,同时使学生在校内实训过程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2. 强大的师资队伍

师资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物联网方向任课教师结构合理,人员素质高,观念新,专业能力强。

3. 稳定的校企合作

近年来,信息技术系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现代服务业的办学方向,积极探索产学对接、校企共赢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先后与十余家信息类企业建立深层次校企合作关系。其中多家为上市企业和规模较大的行业内知名企业。

4. 合理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制定的物联网应用技术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定位准确,面向职业岗位需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学生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的提高。课程设置匹配岗位能力需求,坚持“学做”结合,突出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当然,五年制高职刚刚设立物联网相关专业,说明五年制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还刚刚起步,发展壮大继而形成规模还要有个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六、结束语

物联网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2012年2月,国家《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产业发展,人才先行,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根本。然而,处于政策高地中的物联网,却面临着人才匮乏的巨大压力,培养物联网专业人才应被提上议事日程。五年制高职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理应加快建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建设步伐,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承担物联网产业人才培养的重任。

自从1999年提出“物联网概念”以来,物联网得到了极大发展,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发展规划篇6

第一,物联网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互联网是物联网的发展基础之一,互联网的发展程度关系着物联网发展进程,而每个国家互联网发展情况却各不相同(如表1)。(1)美国的信息化程度位于世界首位。到20世纪末为止,美国在“信息及通信技术领域,至少领先欧洲5年,领先日本10年”;据预测,2012—2016年美国通过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的用户数从1.74亿将增加到2.65亿,可以看出美国物联网发展基础设施已基本成熟。(2)2011年10月,欧盟委员会开始“连接欧洲通信”项目,共投入92亿欧元建设欧洲高速、特高速宽带网络(欧洲高速网速目标是每秒30兆位以上,特高速目标是指每秒100兆位以上),实现欧洲各国2020年物联网战略目标。到2012年止,欧洲网民数量是5.19亿。2012年6月统计数据得出,欧洲互联网占全世界互联网份额的21.6%(数据来源:ping-)。德国和意大利是手机上网率最高的国家,人数占到了34%,法国是28%,西班牙为26%,英国为24%。可以看出,欧盟积极推进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互联网网速的提升,这直接影响着物联网发展速度。(3)日本信息化程度已经位于世界第二。据统计,日本1999年计算机安装使用数量为3630万台,仅次于美国;到2010年6月止,日本手机上网用户覆盖率达到75%,其高速网络覆盖率则达到82.4%。(4)韩国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以极高速度发展着。经合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11年末,韩国高速网络覆盖率已达100.6%,国家高速网络平均覆盖率是54.3%。2012年5月为止,韩国手机上网用户已达到2672万人,占全部手机用户总数的50.84%。纵观全球信息化发展情况,2010年ITU数据显示:到2009年止,全球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5%,其中发达国家互联网普及率是64.2%,而发展中国家互联网普及率为17.5%。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数量达到46亿,其中发展中国家为32亿(印度是4.8亿、中国是7.5亿),为发达国家用户数量的2倍。发展中国家移动电话普及率仅为56.8%,而发达国家普及率则是113%(数据来源:2010年末ITU全球信息化指数)。

第二,物联网发达国家国家扶持政策美国。美国是由企业开发提出发展物联网蓝图,并在其核心技术完全成熟的条件下展开。作为信息化的更高阶段,美国政府毫不犹豫地提出了物联网的发展战略目标,并在政策上大力扶持物联网产业,以保证美国在下一阶段国际经济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如表2所示)。欧盟。欧盟把发展物联网产业战略作为走出经济窘境的“救命稻草”积极推进,并领先于美国制定关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各项制度和政策、管理机制,在多地建立试点工程和开展研究项目,拟定发展物联网产业详细步骤。2007年,欧盟出台《RFID在欧洲———迈向政策框架的步骤》。2009年6月,欧盟委员会出台《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9月《欧盟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规划欧洲物联网发展自2010年始每个五年计划的发展路线;10月正式对外欧洲物联网战略,通过ICT研发计划并投入4亿欧元。并且于2011—2013年投入3亿欧元支持与物联网相关的短期项目。日本。日本致力于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泛在网”的理念,日本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程度较高,在推进物联网产业建设过程中没有太多的障碍。日本政府在建设信息化过程中提出三步走的发展策略:e-Japan、u-Japan、i-Japan。2004年,日本由总务省召开“实现泛在网络社会政策座谈会”,把u-Ja-pan列为重点发展项目。2009年,日本开始实施IT战略中i-Japan战略,让数字信息技术融入社会每个角落。

韩国。韩国物联网建设同日本战略有其相似之处。2009年韩国通信委员会颁布《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则》,要“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设施,打造未来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信息通信技术强国”。(如表3)第三,物联网发达国家实践成效物联网经济作为互联网经济的新阶段,以新形态推动着各国经济发展,并初显成效。(1)在信息产业拉动下美国政府提出发展物联网,创建“智慧地球”的战略,以此希望保持21世纪美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独霸地位。到2012年为止,虽然美国经济仍处于困境,但经济已呈现缓慢增长趋势。(2)在2010—2012年间,欧洲各国经济出现短期快速增长,物联网无疑是其强大内生动力,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如欧盟预测仅数字无线业务在此后15年间将为欧盟带来200亿~500亿欧元的经济利益。(3)在近40年里,日本从未停止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产业自身深度发展,已与其他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其信息技术如网络通信、电子商务、网络手机终端零售等方面日渐完善,物联网发展基础已成熟。日本希冀通过物联网拉动经济增长,创建一个“低碳型资源大国”的长远发展目标。(4)韩国政府为了实现提出的以物联网技术应用为基础的泛在信息社会,不仅大力支持企业开发物联网的商业模式,更在其公共领域投入较大资金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物联网产业在韩国的市场规模呈飞跃式增长趋势,2010年在韩国智慧城市进程中,与其直接相关的市场规模有50万亿韩元,到2014年预计可增至150万亿韩元。从美、日、欧、韩物联网产业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可以看出,各国物联网基础情况不同,其拉动经济增长的程度也不同,经济收益也不同。相同的是,物联网在各国的经济生活中已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我国物联网战略实践与发展路径

发达国家提出物联网发展战略是顺势而为,而我国发展物联网的条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为推动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已制定出一系列相关政策,并取得一定实践成效。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将物联网正式列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并明确提出了发展物联网的“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着力推动物联网应用示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等五大任务。各省市自治区也纷纷出台一系列物联网战略、政策以及细分领域的战略方向。国家物联网战略的一系列政策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效,据2011年《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的相关数据,2011年6月,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4.85亿;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2012年11月底,我国手机用户达11.04亿;据陈海滢(2011)的研究,截止到2009年,我国RFID市场规模已达85亿元,传感器市场规模突破327亿元;据计世资讯研究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已达403.5亿元。宏观上,我国物联网建设初步形成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地区集群发展的物联网产业空间格局。即便如此,我国物联网产业仍面临考验。尽管我国经济增长较快,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段距离。由于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各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无法同步;物联网基础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由于我国各省对物联网投入资金比例不同,也导致了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同步;另外,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地区的物联网基础设施落后,加之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农村人口又占比例的多数,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大难度。所以,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为此,需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政策、技术等层面全面跟进。

第一,缩小物联网发展地区差距,强化物联网产业链核心技术的引进与自主开发。自物联网产业发展以来,政府扶持这一强化的行政力量主要集中在电信、移动等物联网商业领域内。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尚未得到全方位应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仍不具备完善的物联网核心技术及其服务水平。其一,通过比对发达国家物联网发展经验,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重中之重仍是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应全力在最短时间内使物联网达到全国范围内平衡发展,解决因地区差距过大导致的物联网无法稳定发展问题。其二,我国物联网如RFID、多维条形码等核心技术在实践层面尚不具备大面积应用条件;物联网核心支撑技术如信息传感器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亟须实现技术层面的突破。其三,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但物联网项目咨询服务、知识产权交易及管理服务、物联网预警服务、共性技术系统服务等物联网服务能力较低,致使应用水平无法充分发挥。其四,分析美国物联网发展经验,我们可以得出,物联网的商业模式要由企业完成技术创新和商业实践。但我国的物联网发展是国家先行,民间企业没有形成市场认可的物联网发展商业模式,虽单项技术市场规模可观,但无法形成产业联动。其五,中国物联网产业要扩大发展,必须破除其行业壁垒,使区域内物联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加快整合,促使区域间物联网产业分工协作格局逐步建立起来。为此,要学习引进并吸收发达国家物联网先进技术,破除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壁垒,这是发展我国物联网产业之要务。

第二,政策上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结合,促成新型城镇化政策部署与物联网发展的联动与协同。发达国家经验告诉我们,物联网发展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一定要符合国家现实,与其他国家政策相互配合。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当下社会重要战略部署,物联网产业发展可促进各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加快新型经济模式的形成,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政府应将集约、低碳、绿色、智慧等理念完全融合起来并制定相应政策具体实施。新型城镇化是载体,物联网技术既是“智慧城市”战略的“黏合剂”,也是实现“智慧城市”的保障。由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均衡,这就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应政策具有针对性、前瞻性,保障我国新型城镇化与物联网产业健康持续协同发展。

第三,发达国家物联网发展实践表明,公共财政的投入水平与国家物联网的发展程度具有高度一致性。从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程度和公共财政投入水平看,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对物联网发展的公共财政投入:其一,强化技术引入与研发投入,形成对如智能传感器、感知技术等物联网发展的核心技术的专项经费支持。其二,在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应重点支持应用软件、物联网信息安全等关键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生产。其三,在公众服务基础领域,应促进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等行业的应用示范,重视公共安全、公共服务质量以及构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相关社会管理领域的应用。其四,加大对物联网技术标准制定的财政投入,尽早实现物联网标准的统一,为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扫清障碍。我国物联网发展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同时,应结合我国具体国情,针对市场需求,推出各项扶植政策,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31941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4年3月22日 07:44
下一篇 2024年3月22日 07:45

相关推荐

  • 企业员工转正个人述职报告

    企业员工转正个人述职报告5篇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带着的是不一样的,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

    2023年3月5日
    204
  • 弘扬“红船精神” 推进伟大事业

    弘扬“红船精神” 推进伟大事业 习近平强军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军事篇,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根…

    2023年1月14日
    181
  • 责任与角色同在初中政治教案(通用10篇)

    责任与角色同在初中政治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

    2024年3月4日
    148
  • 重阳节活动新闻稿(通用21篇)

    重阳节活动新闻稿(通用21篇)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新闻稿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新闻稿长期以来被视为官方声明,那么怎么去写新闻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重阳节活动新闻稿,供大家参考…

    2023年10月20日
    157
  • 手机祝福语简短内容(手机新年祝福短信)

    春节短信祝福语大全简短90句(1-15句)   1. 新年快乐!祝愿你天天开心,时时快乐,分分精彩,秒秒幸福。   2. 祝福款款而来,生活美美满满,事业红红火火,财源滚滚而来,家…

    2024年8月8日
    75
  • 婚礼女方家长的致辞

    婚礼女方家长的致辞7篇 演讲者对听众的各种反映不能置之不顾,因此,写致辞时,说到底当然是要充分考虑它的临场性,在保证内容完整的前提下,要注意留有伸缩的余地。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

    2023年4月11日
    18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