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阅读答案及翻译

古之君民①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身已终矣,而后世化之如神,其人事审②也。
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骤战而骤胜。”武侯曰:“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其独以亡,何故?”对曰:“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骄则恣,恣则极物;罢则怨,怨则极虑。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此夫差之所以自殁于干隧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有改动)
【注释】①君民:统治百姓。②审:弄明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爱利以安之衣食所安             B.忠信以导之欲信大义于天下
C.魏武侯之居中山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吴之所以亡者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0.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3分)
骤 战 则 民 罢 骤 胜 则 主 骄 以 骄 主 使 罢 民 然 而 国 不 亡 者
11.吴国为什么会灭亡?本文阐述了怎样的治国之道?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
9.D(A.安定养生  B.诚信通“伸”,伸张  C.居住处于  D.……原因)
10.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
11.吴国屡战屡胜(1分),导致君骄民疲,国君放纵而百姓怨恨(1分)。阐述了君王应该仁爱治国、造福百姓的治国之道(1分)。

【参考译文】
古代当君主的人,用仁和义治理百姓,用爱和利使百姓安定,用忠和信引导百姓,致力于为民除害,想着为民造福。这就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于天下的原因。他们自己虽然去世了,可是后世蒙受他们的教化如同神灵一般,这是因为他们对人世间的各种事情实行的准则经过认真审察。
魏武侯当中山君的时候,向李克问道:“吴国之所以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李克回答说:“是因为屡战屡胜。”武侯说:“屡战屡胜,这是国家的福分,吴国却偏偏因此灭亡,这是什么原因呢?”李克回答说,“多次作 战百姓就疲惫,多次胜利君主就骄傲。用骄傲的君主役使疲惫的百姓,这样国家却不灭亡的,天下太少了。骄傲就会放纵,放纵就会用尽所欲之物,疲惫就会怨恨,怨恨就会用尽巧诈之心。君主和百姓都达到极点,吴国被灭亡还算晚了呢。这就是夫差之所以在干隧自刎的原因。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3242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1月4日 13:02
下一篇 2023年1月4日 13:02

相关推荐

  • “崔群,字敦诗,贝州武城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崔群,字敦诗,贝州武城人。未冠,举进士,陆贽主贡举,粱肃荐其有公辅才,授秘书省校书郎,累迁中书舍人。书陈谠言,宪宗嘉纳。惠昭太子薨,是时,遂王嫡,而澧王长。帝将建东宫,诏群为澧王作…

    2022年12月29日
    255
  • 高中文言文重点知识

    高中文言文重点知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宗炳,字少文,南阳涅阳人也。祖承,宜都太守。父繇之,湘乡令。母同郡师氏,聪辩有学义,教授诸子。   高祖开府辟召,下书…

    2023年1月11日
    205
  • 文言文《滥竽充数》的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滥竽充数》的练习题及答案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lin米仓)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给下列加粗字…

    2023年1月9日
    319
  • 《春园即事》阅读答案及赏析

    春园即事 王维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 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1. “春寒着弊袍”和“…

    2023年4月10日
    210
  • 初中语文言志类诗词名句及解析

    言志类诗词名句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为国家、民族的利益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的高尚情操。 2.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未来充…

    2023年3月28日
    235
  •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练习试题及答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赠 范 晔① 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②。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注:①据《荆州记》载,“陆凯与范晔交善…

    2023年4月10日
    22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