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物流发展规划篇1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国家批准的首个以航空经济为主题的实验区、示范区。它是郑(州)汴(开封)一体化区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郑州航空港、综合保税区和周边产业园区,规划范围涉及中牟、新郑、尉氏3县(市)部分区域,面积415平方公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在清醒把握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和省情基础上制定的;是客观趋势、发展需要、理论支持、基础保障、体制创新、理想勾划等要素系统集成的结果。它与中原经济区规划、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一起,构筑形成了我省三大国家战略框架。这三大战略既相辅相成又各具特色,既相互融合又各有侧重,形成了引领河南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持续健康跨越发展的战略规划体系,使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宏伟事业站在了一个新的战略起点上。
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谋划的时代背景
(一)交通方式的变化成为区域发展新的动力引擎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的当今时代,交通运输联系不再囿于一国之内,早已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对区域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1992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卡萨达教授总结历次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对区域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第五波理论”,即在海运、内河航运、铁路、公路引起区域经济发展变化之后,航空运输会对区域发展带来划时代的变革。主要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航空运输适应了国际贸易距离长、空间范围广、时效要求高等要求,因而成为经济发展的新驱动力,是现代化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迅速崛起的重要依托。航空经济正在成为继陆路经济、海洋经济之后又一新的增长点,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综合带动作用正在日益凸显。
(二)经济全球化时区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新要求
在全球化迅猛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商业运行模式——供应链中心,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物联网、航空运输的发展以及新工业革命的出现,带动了服务外包、离岸制造、电子商务发展更加迅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更加快捷。因此,城市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其参与服务外包、离岸制造、电子商务等的深度与广度,城市的发展乃至区域的发展必须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做文章,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调整发展思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这是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三)国家民航业战略布局调整为河南谋划航空港经济带来新机遇
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我国民航业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结构不协调等问题,主要表现为机场建设呈现出“东密西疏”的格局。如北京、上海、广州机场承担着门户机场和中转机场的所有功能。但是,随着产业转移带来的航空客货运输量的增长,特别是受空运资源稀缺的限制,当前我国三大门户机场空域资源运营已经接近饱和。为了提高三大门户机场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三大门户机场现有的空域资源要进行结构的优化调整,这就有必要在中西部区域挑选一个发展前景好的机场来承担北京、上海、广州三大门户机场的部分中转功能,缓解三大机场的运输压力。去年7月8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将民航业上升为战略性产业,提出要“选择若干地区发展航空经济示范区”。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通南达北、连贯东西的地理位置与“铁公机”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使得郑州机场已经具备成为我国中部枢纽的条件。
2011年11月,在国家民航局的支持下,我省提出了发展航空经济的初步构想。2012年2月,省政府与国家民航局首次签订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建设,加快以郑州机场为核心的航空大都市建设,共同申报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4月,省诿常委会讨论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进一步提升了认识,决定向国务院申请设立;7月,我省联合国家民航局向国务院正式上报建设实验区的请示;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国务院上报同意建设实验区的请示;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规划建设实验区,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规划;1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并同意规划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今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这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
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基础条件和优势
国家决定规划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既是着眼于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又是基于河南发展航空港经济的优越条件和基础。
一是区位优势突出。郑州航空港地处内陆腹地,空域条件较好,便于接人主要航路航线,适宜衔接东西南北航线,开展联程联运,有利于辐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主要经济区。有关专家认为,在全国现有机场形成的城市对运市场中,经郑州机场绕航率小于125%的对运市场达到6000多个。在郑州建设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可以高效便捷地为国内航班提供经停中转服务。
二是陆空衔接高效。郑州机场是国内大型枢纽航空机场,规划建设4条跑道,发展空间大。郑州是全国高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的重要枢纽。目前,我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822公里,以郑州为中心“米”字形布局的高铁网正在加快建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5830公里,居全国第一位,所有县城均可在2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陆空对接、多式联运、内捷外畅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日趋完善,货物集疏的物流成本和时效成本优势明显。
三是产业基础和发展态势良好。目前,郑州航空产业区已聚集了电子信息、航空物流和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了郑州机场空运货物的重要来源。美国联合包裹、俄罗斯空桥、富士康等国际知名企业已进驻发展,郑州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航空枢纽建设和航空关联型产业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
四是开放条件不断完备。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航空运输正成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高端生产要素、提升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航空港经济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此,郑州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在此聚集的高端生产要素,开放活力已经彰显。目前,中部地区首家综合保税区毗邻郑州机场落户,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在实验区范围内集中布局,航空、铁路、公路口岸功能不断完善,各类园区与航空港联动机制初步建立,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即将启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三、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重要意义和战略定位
(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优化航空货运布局,提升我国民航业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民航业尤其是航空货运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机场功能定位不清、空域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等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制约了民航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获批,就是可以充分利用郑州航空港的交通、区位优势,顺应产业转移带来的物流格局变化新趋势,通过大型航空枢纽建设,增加运力和开辟航线,有效缓解航线资源紧张的压力,加快在内陆腹地形成国际货运集散中心,更好地分担北京、上海、广州等三大门户机场的货运集散功能。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将形成全国重要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可以促进我国民航布局战略性调整,提升民航业整体竞争力。
2.有利于推动我国航空港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当今时代,民用航空业已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运送旅客和货物的交通方式,而是已经成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就是通过大力发展与航空运输紧密相关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飞机维修、航材制造等航空关联产业发展,吸引尖端科研、总部经济、仓储、物流、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集中布局,在机场周边形成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周边地区实现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产业协同,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内陆地区探索出一条发展航空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之路。
3.有利于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探索中西部地区全方位扩大开放新途径
中西部地区地处内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缺乏资金和技术,更缺乏市场机会,因而成为我国经济版图中的发展“洼地”。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申报的《中原经济区规划》《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先后获得国务院的批复,为河南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河南怎样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更好地融入到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一直是困扰河南省委、市政府的难题。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扩大开放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必由之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建设,可以打破河南不沿边、不沿海的区位劣势,充分发挥航空港作为中原经济区乃至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联系世界最便捷的通道作用,高水平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产业分工体系,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实验区集聚。中西部地区可以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形成中原经济区和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平稳发展。
4.有利于构建中原经济区战略突破口,带动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要完成国务院赋予的这项重任,必须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寻求一个战略突破口。区域发展实践证明,区域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地区传导的。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之后,要实现其五大战略定位,需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找到一个关键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既能吸引和集聚高端要素,又能辐射和带动区域发展,还能推动扩大对外开放,但什么样的突破口能担此重任,至关重要。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就是通过建设郑州大型航空枢纽,增强要素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形成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突破口和核心增长极,推动与周边区域互动联动发展,带动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战略定位
1.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作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首要定位,在整个航空港规划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宏观方面讲,大力发展航空物流经济,既是打造全国重要的航空港经济集聚区和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助力河南振兴、中部崛起的需要,又是建设我国内陆开放高地,探索中西部地区全方位开放途径的需要。从产业行业方面讲,发展航空物流是优化我国航空货运布局,提升民航业和物流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需要。
2.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就是要发挥航空运输综合带动作用,强化创新驱动,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培育壮大与航空关联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全球生产和消费供应链重要节点;依托航空货运网络,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带动航空偏好型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重点打造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和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3.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作为国家唯一的航空港经济示范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承担着建设内陆地区开放高地的重要任务。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能充分发挥河南作为内陆开放前沿,和拥有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的开放优势,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建立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体系,提升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层次、提升开放平台服务功,能、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为全方位扩大内陆开放探路示范。
4.现代航空都市。就是要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过程中,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优化实验区空间布局,以航兴区、以区促航、产城融合,建设具有较高品位和国际化程度的城市综合服务区,形成空港、产业、居住、生态功能区共同支撑的航空都市。
5.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河南对外开放、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综合性抓手,作为率先创新体制机制、为全省改革发展探索路子积累经验的有效平台。通过提升实验区的产业集聚和综合服务功能,增强综合实力,延伸面向周边区域的产业和服务链,推动与郑州中心城区、郑汴新区联动发展,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最具发展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区域。
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中需要破解的问题
按照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要建设成为“大枢纽”、“大都市”、形成“大产业”。这是很大的挑战,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破解以下问题。
(一)临空产业遴选与发展问题
航空港区在发展中,应突出其产业特征和优势。具体来说,应发挥航空运输综合带动作用,强化创新驱动,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大力发展航空设备制造维修、航空物流等重点产业,培育壮大与航空关联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二)创新体制机制问题
学习借鉴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等成功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建立“两级三层”的管理体制,成立省、市两级实验区建设领导小组,设立实验区管委会,省级负责宏观指导协调和推进政策落实,市级负责实验区建设具体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省市联动机制,共同推动实验区建设。
(三)建设资金筹措问题
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模式,提升国有投融资平台功能,鼓励扩大社会投资,拓宽创新融资渠道,破解实验区建设资金短缺难题。
(四)与其他区域协调互动问题
除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外,郑州还有郑东新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郑州中心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建设过程中既面临加快发展的重要任务,还应与郑东新区等其他组团形成分工和优势互补格局,实现区域协调互动。
(执笔人:贺卫华)
思考题:
1.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谋划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航空物流发展规划篇2
【关键词】郑州航空都市 建设问题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562 【文献标识码】A
2013年3月7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航空港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我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以航空港经济为主导的部级新区。按照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和要求,规划面积415平方公里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确立了“建设大枢纽”、“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发展主线,规划将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成为国际、国内领先的航空都市,形成全国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高效化、快速化、网络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都市中心区已开始主宰世界经济发展。如果说20世纪是国家的时代,那么21世纪就是城市的时代。航空大都市以国际化大型枢纽机场为核心向四周辐射,形成通达的全球航空网络,世界各地藉此彼此相连,成为国家或地区对外合作交流的窗口,航空大都市作为全球产业体系的主要节点,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提升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共同选择。这种依托综合航空运输体系迅速崛起的未来城市形态,将成为城市化的新模式,是全球城市发展的未来。
航空都市区一般都建有一个核心区域,那就是航空城;然后,以其为核心向外延伸,包括支柱产业、节点产业、集聚区、物流区、服务区、酒店、商贸、会展、金融、科技、教育、宜居区等,这样,多区域、多行业、多园区、多类型建筑的集聚就形成了大的航空都市区。
建设航空都市区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改善联运通道,协调发展与航空业相关的商业、高新产业,增强机场及周边地区乃至整个地区的经济效益、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提升城市和国家的竞争力。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从全球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到了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建设航空大都市的重要性,并将此作为拓展区域经济的新引擎、城市发展的新动力,借以在新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世界城市创新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近年来,美国、欧洲、亚洲、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都建成了一批航空大都市。
“十二五”时期,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其中,2012年旅客吞吐量达到315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有6个。2012年,全国有50个机场向国家提出申请,规划建设航空经济区。这些数量多、规模大的机场,使我国由城镇化向城市化方向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将航空大都市理念引入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对于郑州而言,这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因为,郑州发展航空经济具有现实及天然的优势,航空大都市有望成为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之一。着眼于宏观建设,郑州航空大都市的建设应当从三方面入手:其一,以航空都市先进理念为引领,扎实推进航空大都市建设,进一步致力于新郑机场基础设施投入和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稳固郑州机场的核心竞争力;其二,进一步打造空港经济区,推进航空港区配套设施的建设,筑巢引凤,吸引优质要素禀赋的集聚和融合,全面提升航空港综合服务功能;其三,致力于航空大都市的战略研究,拓展与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结合点,全面推进现代化大都市建设。
郑州航空都市建设面临的问题
第一,交通规划的衔接问题。河南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依托,公路、铁路、民航及水运、管道运输等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框架。但是,这一交通运输体系框架中,陆路交通优势非常显著,相对而言,民航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不畅,其规模也亟待提升。要真正实现航空枢纽功能,交通规划特别是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问题就是郑州航空都市面临的重大问题。
郑州现有高铁、城际间铁路、高速公路、地铁等,但是各种交通方式各自为政,尚未实现与机场的无缝对接。要高度重视民航的先行发展,加快机场枢纽工程建设步伐,将机场与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地铁等系统建立连接,形成完善、高效的陆地交通网络,建设成为集公路、轻轨、高速铁路为一体的综合通枢纽 。
郑州航空都市交通规划要具备前瞻性和系统性,依托郑州机场,围绕航空港综合实验区的功能和空间布局,统筹各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为航空都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地面交通运输支撑。其一,建设区内“七纵七横”主干路网,形成以“环路+放射线”为主体结构的快速路网,围绕这一主体结构,加密次干道和支线路网,大幅提高路网的密度,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便捷换乘、快速集散;其二,加快推进机场至周边城市的城际铁路建设,形成以机场枢纽为中心的城际铁路网。结合产业布局,引入铁路货运专线;其三,加强郑州内外交通衔接,依托城际铁路及市区快速通道与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连接,实现城市内外通道的无缝衔接。以人为本科学设计枢纽场站,加强枢纽场站间的多方式衔接,实现城市内外交通的便捷换乘。
按照规划,未来的郑州交通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快速交通为主题、以其他方式的交通为补充”,市区内任何两点之间的出行时间不超过45分钟。郑州市区的交通,任意两点间出行时间不超过45分钟;的五市一县到郑州中心区,出行时间不超过60分钟;从郑州到中原城市群任意一点,出行时间不超过90分钟。
第二,航空都市建设与当地经济的双向互动问题。机场和城市之间存在双向互动的影响,它们彼此促进,最终融合形成一个航空都市,航空都市的理念是将城市规划、机场规划以及商业策划“三位一体”的联合。如果说过去航空在城市发展中主要是发挥“引擎”作用的话,那么现在和未来航空则在城市发展中要发挥“引领”作用。
航空大都市属于较高形态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较高层次的城市发展模式的双向互动。城市因空港而兴,城市又推动空港发展。航空大都市这一围绕机场发展起来的新模式,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发展新的标杆和导向。一座城市的发展,只有通过航空枢纽,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与世界其他经济体的衔接,只有构建以航空枢纽为重要标志的航空大都市,才能成为全球经济网络的重要节点。像迪拜,原来只是一个贫瘠、偏远的沙漠城镇,现今变身全球瞩目的航空中心,正是源于航空大都市的巨大吸引力。在国内,近年来许多地方也在围绕机场规划城市建设,出现了机场与城市互动的良好态势。如北京的顺义、上海的虹桥、广州的白云等,都在规划或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机场为核心,集乘机、购物、旅游、物流、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航空城”。
郑州航空大都市的建设,应突出航空产业特征和优势,与郑州新区、中原经济区形成分工和优势互补格局。具体来说,应利用航空运输方式带动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强化郑州机场的枢纽功能,通过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以及世界其他重要枢纽机场和地区的经济联系,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
第三,郑州航空都市产业规划问题。产业是航空都市发展的基础和支撑。航空都市产业具有空运偏好和时间价值偏好,这一特征决定了航空都市产业网络体系的规划要以航空偏好产业为重心。郑州航空都市产业建设要建立以航空物流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并推进产业集聚和产业融合发展。
航空都市产业不是简单的产业堆砌,航空偏好的产业制造、航空物流、生物制药等,都是航空都市产业的发展方向。航空都市产业的高级形态是总部经济、技术研发和金融结算等。
航空都市产业体系的发展,使得航空关联性产业、航空服务业进一步集聚、融合及深度调整,会带来新的产业形态。这些新的产业形态必然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产业发展,形成更大范围的产业和服务链,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联动协调发展,成为提升中原经济区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动力。郑州航空都市产业的发展思路是要首先着力发展与航空运输紧密相关的产业,如电子信息、飞机维修、生物医药、航材制造等产业,进而借助这些产业的发展来吸引现代服务业的入驻,如研发、金融、总部经济、物流、会展等,规划上述产业在郑州航空港经济区集中布局,打造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集群,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郑州航空港都市建设的政策措施
第一,推进郑州航空都市的规划编制。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规划编制建设中,要深刻理解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中有关实验区“郑汴一体化区域的核心组成部分”的定位,在交通、信息、产业布局与城市建设等方面要通盘考虑,以郑州航空港实验区规划建设来推动郑汴一体化进程,最终实现郑汴融城,建立一座人口超千万的国际化大都市。
郑州航空都市的规划编制还要考虑实验区与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依据各产业链条中各个环节与航空运输的紧密度,将部分配套与支撑环节在中原城市群内布局,并建立完备的内陆交通体系,将整个中原城市群城际间铁路、高速公路、物流融合为一个整体。在人力资源、产业布局、交通运输等方面通盘考虑,切实将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打造成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要加快推进铁路路网、高速公路路网建设,切实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成为中国内陆城市发展对外交流合作新的平台和核心,建设成为内陆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郑州航空港区将成为生态、智慧、和谐、宜居的现代航空都市。
第二,建设郑州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高铁、高速公路、航空等先进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加快了河南省交通枢纽建设的步伐。郑州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主要包括城际铁路枢纽站、机场换乘中心、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和地面交通系统,这一工程建成后不仅可以实现民航与高铁、城际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等多种方式“零距离”换乘,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加强机场的交通枢纽地位,将有力辐射推动河南省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形成中原城市群各城市间更加便捷、密集、多元的联系通道,大大提高郑州机场的枢纽竞争力,巩固河南交通区位优势。
要加快推进郑州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其一,科学规划,做到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结合。郑州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必须无缝融入河南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总体规划,既有前瞻性,又结合现时情况,稳步推进河南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体现出科学性和先进性原则;其二,推进综合交通信息化建设。抓好交通运输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以交通信息化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综合交通枢纽运输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全面、高效、实用的信息支持;其三,大力推进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宽社会资本准入条件,多维度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协调,理顺各级政府对交通投融资的职责与事权划分,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第三,构建航空都市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未来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和郑州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港区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还应当从国家战略层面谋划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建设以航空物流、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融合,发挥产业集聚和融合效应。其一,要切实服务如富士康等现有项目,全力推进后续项目;其二,扎实推进航空核心产业培育与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强与国外枢纽机场口岸合作,建设空空联运体系,实现航空信息共享;加大境外航空公司、货代企业的招商力度,支持其发展国际中转业务,打造国际领先的航空货运枢纽;其三,扎实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培育与招商引资工作,发挥富士康示范效应,以智能终端、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产业为发展龙头,加速信息产业集聚和融合发展,建设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其四,稳步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培育与招商引资工作,依托郑州生物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挥农作物育种、绿色农用制品、疫苗与诊断试剂、血液制品、化学原料药与制剂、现代中药、生物基化学品、酶制剂等领域的特色和优势,形成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其五,扎实推进现代服务业培育与招商引资工作,优先发展金融租赁、离岸结算、航空保险、贸易融资等与航空经济联系密切的业务,积极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商贸会展等,优先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引进大型跨国企业集团总部与区域总部入驻。
第四,财政、土地等政策是支持郑州航空都市建设的重要保障。完备的基础设施、高效的公共服务是综合实验区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些离不开财政政策和机制的支持。科学的财政政策体系能够提高实验区吸引高端生产要素集聚的能力,降低港区企业的综合经营成本,这已被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实践所证明。无论是机场建设的二期工程或是将来的三期工程或是高铁、城际间铁路、高速公路以及连接港区内外的交通大道,还是文化、教育、医药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都急需中央财政、河南省、郑州市财政的大力支持。郑州航空都市建设,首先应把握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明确财政保障的范围、优先顺序和投入方法,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使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其次,应把握好各政府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立足国家战略高度,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政策支持,另一方面系统地制定省级财政的支持政策,与郑州市以及实验区自身的财政政策形成合力。
郑州航空都市建设还需要国土资源部、河南省、郑州市在郑州航空港土地资源使用方面给予宽松政策的支持。交通通道、高铁、城际间铁路、高速公路、都市区内的交通等以及商贸、物流、服务业、酒店、会展、金融、科技、教育、宜居城区等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开发、立项、申报、审批、施工等工作。在各项工程、各个环节上,各级政府都要全力支持,给予宽松政策的支持。建议郑州航空都市建设试行特殊土地配套政策,优先保证实验区开发建设用地,支持港区开展土地管理改革综合试点,积极探索土地管理改革新举措、新政策。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本文系2013年度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航空都市建设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4A630059)
航空物流发展规划篇3
临空经济区建设要以首都国际机场为核心,以航空及相关企业总部为主体,以现代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支撑,以空港经济开发区、天竺出口加工区、空港物流基地、林河经济开发区、汽车生产基地、国门商务区为平台,以机场周边地区为主要发展区域。形成布局鲜明、特色突出、集约高效、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临空产业集群,将临空经济区打造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腾飞的引擎、首都经济新的增长极。”
――摘自顺义区委书记夏占义《在中共北京市顺义区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按照《北京市十一五规划建议》的要求以及顺义新城规划和产业定位要求,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镇将顺平路以北,六环路以南5.4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域作为为机场、自由贸易区、物流基地、跨国公司等建设基地、国际商务物流货代服务中心、国际知名产品展销交易物流和为航空等多元产业公司提供办公场所、办事处总部服务中心等。同时,引进与此相配套的星级商务酒店、商务服务、金融、文化创意等高端产业。因此,南法信5.4平方公里应成为新型总部经济基地和与之相配套的高端产业核心区。天赐良机,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南法信镇已经提前进入了角色。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临空总部经济蓄势待发
《北京市十一五规划建议》将空港保税物流中心、空港物流基地及周边区域组成的临空经济区列为北京市重点发展的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之一,并指出:力争到“十一五”末期把六大功能区建设成为适合首都功能特点的高端产业高密集区,首都服务功能集中彰显区,国际高端产业转移承载区,资源节约利用示范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区。
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镇位于临空经济高端产业功能区的核心区,处于首都机场的交通枢纽地带,南临首都机场,东靠顺义城区,六环路、机场北线路、京密路、顺平路、机场北门路穿境而过,首都机场使之成为对外交往的空中桥梁,区域中心有北京市规划的轻轨站,具有发展临空产业的独特区位和资源优势,这是临空经济高端产业核心区以及定位为多元产业新型总部经济基地的最基础条件,也是聚集国际跨国公司、航空高端产业等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文化流等最基础的条件。
首都机场扩建涉及拆除南法信镇5个村,2073户5365口人,宅基地1456宗,占地面积6822.9亩。其中4268.4亩地用于机场扩建,2392亩地用于国航、薪华航。另外,2528.2亩地用于航港物流即大通关占地,物流基地占地2300亩。因此,南法信镇域内六环路以南、顺平路以北的5.4平方公里与机场成为“零”距离,并融为一体,是临空经济高端产业功能区的核心区,是建设首都机场航空城的核心部位,是国际航空公司及跨国公司聚集的第一空间,是发展高端产业新型总部经济最好的功能定位。
筑巢引凤总部经济引领高端产业
在顺义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法信镇对镇域5.4平方公里区域作了科学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这一规划将充分体现临空经济高端产业核心区的功能,为发展新型总部经济奠定良好的基础。该规划已经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于2006年11月27日正式批复。计划投资2亿元用3年的时间完成区域市政建设的“八通一平”,计划用5年的时间将该区域内5个村庄占地面积2000亩,1909户4623人,全部拆迁进城,使该区域的农民过上城市化生活。
南法信镇提出“五清理”和“五不引进”,“五清理”,即“对圈地占地企业进行清理对闲置企业进行清理;对规模小、效益低的企业进行清理;对不符合区域产业发展的企业进行清理;对影响地区形象的企业进行清理”,为建设高端产业功能区拓展了发展空间,从而达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五不引进”,即“不符合产业定位的企业不引进;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企业不引进;达不到投资规模和不能带来规模效益的企业不引进;建设标准达不到国际化标准档次的企业不引进;浪费资源、能源、有污染的企业不引进”,同时要求村级不再搞占地企业的招商,提高引进项目的质量,优化既有资源的配置。
在招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招商理念,拓宽方式,制定政策,采取人性化、个性化、情感化、融合化、理性化等招商模式,采取登门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封闭招商等多种形式。在全区率先实现全程办事制,政府各职能部门摘牌撤室,进一步整合资源,规范程序,明确责任,方便群众,实现“小政府大服务”,使企业非常满意,为发展经济创造了优良的政务环境。
该镇紧紧围绕机场,打开了与机场航空产业招商引资的新局面。与国航、新华航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为招商引资搭建了平台,目前已经引进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中国航空传媒公司、康捷空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航天航空雅思静传媒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货运公司、中国新华航空公司建设基地、北京金凤航空服务公司、北京凤凰大昌航空设备维修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建设基地、凤凰商旅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北京金港机场建设有限公司等多家航空企业。目前,全镇共有企业536家,总注册资金15.4亿元,投资总额20亿元。其中2006年新引进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公司17家,注册资金2亿元,投资总额4.2亿元,其中航空企业12家。目前,南法信镇航空企业税收已占全镇税收的37.9%,GDP在产业结构上一产占1.6%,二产占54%,三产占44.4%。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高新技术产业、总部经济正在逐步替代原已形成的以服装、建材、低小餐饮服务业等为主导产业的格局,新的产业格局呼之欲出。
“总部”模式彰显成效临空经济第一镇未来可期
目前,南法信镇发展新型总部经济已初见成效,在实践中形成四种模式。
一是总部基地。该模式是指在该镇注册的国内外较大的公司建设办公大楼作为该公司总部基地,并将覆盖国内外的子公司及货代业务营业收入、等汇集总部结算、纳税等,也可用于技术研发等办公场所。目前,已引进了新加坡劲达公司建立的北京康捷空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就是看准了南法信镇独特的区位优势。该公司占地50亩,计划投资3亿元人民币建设标志性办公楼和五星级国际酒店,建筑面积五万多平方米作为总部基地。年可纳税1.2亿元人民币并且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
二是国际商务物流中心总部(孵化器型总部)。该模式是指国际投资公司为国际大中型物流公司搭建平台,为其提供办公电子网络、信息及半成品的
加工、组装、分装、包装、条形码制作等设施服务。该公司用自己的办公加工设施引进国内外物流及货代公司入驻,并要求入驻的公司在此注册,同时将公司在国内外的营业收入统一在此汇总、结算、纳税等。如引进的北京品纳轲商务园是一家集商业、商务、物流、批发、销售于一体的企业。该企业注册资金1800万元人民币,一期投资总额1.7亿元人民币,占地90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目前正在办理开工手续。该总部建成后可吸引、容纳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大型货代及物流公司入驻。目前,该公司已与美国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有业务往来,并与美国达华、LG等26家公司签订了入驻协议。此种模式的总部经济将为各种类型的国际货代物流公司提供办公、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服务。同时,也将给该地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总部经济服务中心(即楼宇服务中心)。该模式是为国际聚集机场的航空等高端产业公司提供以办公场所、建立办事处等。凡入驻总部服务中心的公司、企业都要在此注册、结算、纳税。目前,现已引进一家与首都机场合作的北京临空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该公司占地20亩,正在进行办公楼的规划、设计。该总部经济服务中心已引进航空企业12家。
四是名牌产品展览中心总部。该模式是为国内外名牌企业、名牌产品搭建平台,用来注册、展示、展览、订货、交易、销售、汇总、结算、纳税,成为商务贸易总部服务中心。目前,已引进福顺物流、天晖伟业两家总部,都在办理开工手续。北京福顺物流产品展示中心是与中国交通部和香港物流商会等共同建设的一家总部。北京天晖伟业国际珠宝工业园占地43亩,总投资8000万元。
几种临空总部经济模式的确立,为发展新型总部经济,建设临空高端产业找到了目标,同时也为国际航空产业、物流货代、跨国公司到国际机场的聚集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配套服务,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该地区总部经济的发展,必会带动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与临空总部经济相配套的星级酒店、商务服务、科技、技术研发、文化创意、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会在这里发生群聚效应,并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同时,按照顺义新城规划和首都机场航空城的规划,加快推进南法信地区城市化、都市化、国际化的进程,全力打造“南法信临空经济第一镇”和“临空经济高端产业核心区”的新形象。
链接
愿景与目标
航空物流发展规划篇4
【关键词】天津空港民航;运输物流园区;发展思路
身处东北亚中心的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不仅背靠着我国北方广阔的腹地,而且还面向着北太平洋。凭借其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势,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成为我国华北地区重要的航空货运基地,从而使得依托于它的天津空港国际物流园区也成为了现代航空物流的重要节点,而且它目前是我国两大航空快件集散中心之一。
虽然作为国家民航总局重点的培育对象,但就目前的天津空港物流园区的现实情况而言,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为园区现空置率相对较高,实际利用不够充分。虽然物流园区的建设正在大规模的进行,但就目前的状况,其土地的实际使用率偏低,其主要原因是园区的建设只是简单的看重建设的数量而导致的。
其二为资金的投入与收益不成比例的问题。据有关了解,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的占地面积高达63000亩,对于这类大规模的建设,如果按照当前的经营环境及相关政策,此建设物流中心的投资若想获取相应的收益大概需要17至18年的时间。
对于以上存在的两方面问题,天津空港物流园区必须正视其客观存在,并就其问题采取有效的可行性方案,解除基于大力发展国际货运的战略目标下的天津空港物流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后顾之忧。
自滨海国际机场1990年和2002年两次改道以来,伴随着现代航空客、货运的快速发展,目前己是中国华北第二大航空港,并于2002年底与首都国际机场实现合并后,其开始充当首都第二机场的角色。
据有关统计,天津海滨国际机场开通的航线共有50多条,可通达54个国内外城市,实行客运和航空货运两条支路的并行发展策略,并通过投资建设以完善货运设施,努力使货运发展成为未来的支柱性产业和主要利润增长点的来源。
在天津机场货运发展方向确定为向北方航空货运中心和东北亚航空货运集散地迈进的同时,如何正确的确定航空物流园区战略思路成为物流园区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因此,根据其存在的实际问题,可将天津空港物流园区发展的战略思路的确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探索。
首先,需要进行长期的规划,其具体实施可分步进行。
这是实现物流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对天津空港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进行长远规划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的专业领域非常广泛,而且需要结合航空物流量的增长趋势、区域土地的开发计划及项目资金的筹措能力、客户对物流园区服务需求的增加趋势等各方面客观因素来进行,与此同时还必须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快速启动部分项目,因此,在其实际实施时必须有计划的分步进行。
其次,采取筑巢引凤策略,实现良性循环效应。
据有关了解,影响航空物流发展有三大要素,即充足的航空公司运力、发达的货运人市场和完善的机场物流设施。对天津空港物流园区而言,在其国际货运、航空物流的政策环境和市场发展趋势已形成的前提下,可采取筑巢引凤的策略,应该及时启动并加快相关的工程服务建设,使其成为具备现代国际水准的航空物流园区。通过大发展的基础氛围和服务平台的形成和营造,来带动大规模的航空公司、国际和国内人的加入,最终实现三要素之间发展的良性循环。
再次,采取软件先行的发展方式,并与其硬件适度实现良好的配合。
就软件开发方面而言,实现现代物流企业的首要前提就是对于先进的物流信息平台的拥有。因此,天津空港物流园区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开发具有先进性的信息交换、信息管理及通讯手段的信息平台系统,并对其加以合理的规划,以促进具有运输优化调度、物流配送以及实行EDI、条码等物流技术、电子化高效的物流管理体系的形成。通过相关软件的开发设计,客户也可以通过相关的用户查询口令和密码,在线查询所有交运物品的状态,及时了解自己的物品当前的状态及其物品的有关信息。
而就硬件建设方面而言,不仅要关注客观发展的需求,还应该充分考虑资金投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实现资金投入、产出的最佳分配比例。
最后,通过中机构的构建,以确立服务形象的公平、公正性。
据天津航空货运发展中积累有关的经验,特别是经营物流货站的相关经验,有必要在机场构建一系列相关的中职能机构,如中性货站、公共信息平台、快件监管中心等机构,以确立公正、公平的服务形象。并通过服务合约的形式为航空公司、货运、客户三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为货运的服务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应双丰收的效果。
在大力发展民航运输的前提下,虽然天津国际空港物流园区在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有了明确的设定,但是必须理清其发展的战略思路。只有在战略思路清晰明了的情况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实际问题,据以分析探索,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关要求。因此,在天津航空物流园区今后的建设中,航空工作者更应该再接再厉,为天津民航运输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增益,李忠勋,梁家昌.天津航空货物运输的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1(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