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资财务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 农村财务 杨广镇 管理 探讨
一、以规范化管理为主,不断探索新的农村财务管理办法
镇党委、政府、人大高度重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把健全财务制度,完善管理体制,提高公开质量作为推动农村财务公开化、经常化、制度化发展的重要措施常抓不懈。
(1)规范财务管理体制。1)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农村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是缺乏有效的监督形式和监管办法。因此,我镇于2000年开始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即村账镇管、组账村管。这种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村有资金的所有权不变、支配使用权不变、会计核算内容不变、最终收益权不变。“双层管理”是镇村两级按照各自的分工,各负其责,实行用钱的不管账,管账的不用钱这种约束机制。在此基础上,将村组账务和资金纳入镇农经办公室,一切财务收支由村、组民主理财小组和农经办公室审计后方可入账,对不真实、不合理、不合法的收支凭证拒绝入账,由事后审计,变为事前审计、事中监督,在很大程度上从源头上遏制了村组干部违法、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2)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杨广镇立足农村实际,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创新,逐步构筑起一套运行规范、管理严密、监督有力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2010年推行农村“三资”委托管理制度,成立了“三资”管理中心,村组财务纳入镇“三资”中心代管。成立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其人员由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组成,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集中开户统管117个账户。经镇村两级研究,中心与各村签订“村账托管委托书”、“村账托管协议”、“村级账户托管协议”。取消了各村原有账户,由核算中心开设统一的银行账户,取消各村出纳岗位,设立报账员。截至2015年底,全县共代管核算单位117个,村组集体、资金2000余万元,通过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我县还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
(2)规范健全管理制度,农村财务管理每个环节处抓规范、定制度,培养村组财务人员规范化管理意识,推动农村财务管理不断提档升级。在2000年建立了《杨广镇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于2004年2月下发了杨广镇人民政府文件政发〔2004〕04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补充规定》,加大对农村财务管理的力度2008年以政发〔2008〕59号下发了《杨广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及资产管理补充规定》。2014年以政发〔2014〕22号文件制定《杨广镇财务管理制度》,党发〔2014〕47号文制定《中共杨广镇委员会 杨广镇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通知》。
二、规范监督管理制度,财务公开规范化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对财务公开工作十分重视,按照上级的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创造性地推行了财务公开规范化工作,有效地提高了财务公开的质量。规范化即:一是公开时间规范。村财务每月由镇农经办公室整理出财务资料,交给各村进行按月公开;组财务由村农经站整理出财务资料交给各组按季进行公开,遇到村组大事随时公开。二是公开地点规范。各村组都在人员聚集多、便于阅读的地方进行公开。三是公开程序规范。每笔经济事项都要经过村组的经手人、村组负责人和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把关后,再进行公布。四是公开内容规范。对公开事项按照单据内容如实公布,不得遗漏和简化。五是监督管理规范。镇农经办公室负责对村组财务的公开定期检查和监督,确保了民主理财质量,促进了财务公开的经常化和制度化。因地制宜地将财务公开工作与村务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财务公开制度的落实,增加了村委会工作的透明度,加强了村组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使全镇的财务公开工作步入了规范化的轨道。
三、以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不断拓展农村财务管理内容
围绕农村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工作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强化监督,依法行政。一是强化民主监督。对农村集体财务运行情况和资产资源处理情况,按季或按月公开,重大事项及时公开,接受全体村(居)民监督。二是强化审核监督。“三资”委托中心对各项财务收支票据、合同协议进行严格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要求补办手续或不予办理报账、备案手续。三是强化审计监督。加强对农村财务事项的审计监督,坚持开展届中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结果及时向群众公开,并报纪检监察部门备案,严肃查处和纠正各类违法违规违纪行为。
(2)对案件进行综合治理。对涉农案件,认真调查处理,几年来,积极配合检察院、纪委、公安经侦大队等部门共同查处了多起群众上访件,促进了问题的解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每一届换届选举后,都请相关部门对村组干部、财务人员进行财经纪律法规教育培训,增强他们的民主、廉洁、法制意识。
(4)为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审计,开展好村组集体资金的专项审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了村级财务活动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分离。参与了乡镇之间跨乡镇交叉审计,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水平。
四、以农村财务电算化为目标,不断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
按照农业部财务电算化试点的工作要求,我镇于2003年开始,进行了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将村级财务收支核算和财务公开纳入了计算机管理,初步实现了传统的手工记账向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转变。2005年5月,全省有50个乡镇列为省“农村财务管理示范乡镇”,我镇属其中之一。开展了以财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经信息化工作,与农村财务管理相关联的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经统计、村级财会人员管理等都纳入信息化管理的范畴。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客观上要求财务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政策素质和较高的业务水平。在政治素质上,我们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树立依法行政意识、廉洁奉公、敬岗爱业、保守秘密、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在业务素质上,熟悉掌握财务会计业务以及与农村经济相关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村组财务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业务知识的培训,逐步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作者单位为杨广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 王玉刚,陈述华.完善会计委托制度 加强农村财务管理[J].绿色财会,2008 (04).
[2] 杨录强.农村财务管理现状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
[3] 吉力宏.实施民主管理 推行财务公开――关于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问题的探讨[J].运城学院学报,2004(05).
农村三资财务管理制度篇2
近年来,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一直是全国各地农村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村级农田水利、土地征用、交通道路、公益事业等建设项目增多。来宾镇自2006年6月启动“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以来,累计投入水、电、路、气、房等新农村建设资金2.3亿元。因此,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1)加强“三资”管理有利于巩固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2)加强“三资”管理有利于维护扩大农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
3)加强“三资”管理,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2.2 存在问题
2.2.1 财务管理不规范。一是财务公开不规范。虽然村都已实行村务公开,但由于监管不力,村务公开工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①有的村财务公开不及时,致使群众对村干部不信任,影响了干群关系。②公开的内容不全面完整,只有总收入和总支出两项,应该公开的内容未公开,比如重大财务事项、债权债务、资产等情况没有公开,监督对象难以实施监督,群众关心的集体“三资”不透明,致使有的村民采取上访、举报等方式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③缺乏必要的手续及严肃性,村级财务公开内容,应经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和中心审核员依据农村财务制度进行审核并加盖公章方才有效。二是民主理财机制不健全。民主理财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经济活动进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过程,是保证农民群众依法行使民利,管理村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村干部进行民主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行政村虽然都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但95%以上的村都存在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没有履行好职能的情况。主要表现在:①理财小组成员对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和规定不掌握,凭经验去审理农村财务。②部分理财人员对村级财务管理责任心不强,不讲原则,理财只是流于形式而已。③没有完善的理财制度,理财小组对应承担什么责任,有什么权利等不明确。
3.2.2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不规范。近年来,来宾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实物性、资源性资产管理不规范。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田水利、道路、房屋等设施日益增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2006年开始“三村四化”建设以来,接受的捐赠、资助不断增多。资产在出售、出租、发包管理过程中,操作简单,主要由个别村干部说了算;有的无书面合同,有书面合同的条款不清,留下纠纷和矛盾的隐患;有的承包项目承包款拖欠现象较多,回收不及时,甚至不收。
4、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
4.1 加强“三资”管理透明度
1)各村领导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性,把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目标责任的内容纳入年度考核。通过对村干部和财务人员开展财经管理、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对广大群众开展民主教育,增强村民的参政意识,加强民主监督,保障群众利益。各级领导、干部和村民要认识到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2)在全镇范围内集中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摸清家底。①要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清产核资小组,对本村各小组资产进行彻底清查,对产权不明的,进行产权界定,并评估;对账上有而实际无的按规定程序予以核销;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存量、结构、分布和应用效益并进行产权登记。②根据清产核资的结果建立资产台账,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及时反映资产的使用变动情况并进行公示、公开,使“三资”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③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使村集体的各项收支置于服务中心的监督管理之中,遏制违规违纪现象,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
4.2 健全“三资”监管机制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尊重农村群众意愿和民利,维护村民的切身利益。委托中心应始终坚持在农村集体“三资”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收益权四权不变的前提下,与各行政村签订委托《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
2)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如《财务管理制度》、《财会人员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等。农村财务人员要不断地学习,通过制度来管人、财、物,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规范运作。
3)财务公开规范化。村级财务公开在讲究规范性的同时,要便于村民理解和接受,力求全明细公开。现金收支要每月定期逐笔公开;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财务事项随时公开;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等,按财务制度规定的时间公开;另外,对于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程序、决算验收、集体和村民的土地征用补偿款、各种科技措施扶持资金、各种惠农政策的落实、集体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等也应公开,确保村民及时、全面了解村级财务发生情况。同时公开手续要齐全,要有村两委公章,代管中心审核章、民主理财小组章,以及村委负责人、村会计、出纳员签字。
4)真正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能。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选举具有文化思想素质高、政治意识强、工作作风硬,廉洁奉公、为民办事的村民组成民主理财小组。制定和完善相关民主理财制度,使理财小组真正按制度办事,听取村组干部对集体财务情况的汇报,参与制定财务计划,审核集体财务收支情况和财务公开情况,与村干部商讨有关发展集体经济的重大决策。民主理财小组应当充分履行监督职责,真正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4.3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信息管理
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水平。各村应实现财务电算化,应稳定农村财会队伍,财会人员一般不要随意变动;要实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实现网上数据传输、网上审计和网上监督,实行动态管理。
农村三资财务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 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292-02
依据形势发展的必然,在2009年农业部的4号文件上提出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概念。农村集体“三资”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基础。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促进农村经济体稳定发展。现今,我国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农村“三资”问题,为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正不断提升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督管理工作。本文通过分析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进一步加强农村现代化建O,保障农村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1 基本概念
农村集体“三资”是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3个方面。其是在集体所有制下,农村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合理公平、有效地归全体村民支配和利用。其中农村集体资金是指村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农村集体资产是指村组集体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础公益设施以及农业资产、材料物资、债权等其他资产。农村集体资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岭、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
总之,农村集体“三资”是依法归于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和资源,任何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和目的侵占、私有和破坏。农村集体“三资”是属于集体的,为集体服务的。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督管理,明确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从而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的保值增值。严格执行监管工作原则,坚持民主管理原则、公开原则和农民群众受益原则[1-2]。
2 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现状
2.1 相关人员比较支持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
大多数乡镇领导和村干部及村民群众对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比较支持,一致认为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利于摸清农村集体家底,增强透明度;有利于明确集体资产产权,增加农村集体收入,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与发展,促进农村长治久安等。
2.2 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重视创新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形势下得到了更好的完善和发展,尤其在党中央的宏观决策下,以及对农村经济的重视与扶持下,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很大发展。近年来随着频繁的农村集体资金往来,村民对集体资产的利用形式更加多样,对资源的开发也初具规模并逐步向产业链方向发展。政府在村一级全面推行村集体会计委托服务,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些工作实施意见,利用村集体会计委托中心村委会财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促进财务公开透明。这些措施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督管理提供了创新性的管理模式,但在监督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3 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发展较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农村集体“三资”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村民在承包耕地和非家庭承包的旱地之间的纠纷,农户与农户、农户与集体之间的纠纷以及在承包山林问题上的纠纷。面对这些问题,农村“三资”管理工作者则需要及时发现问题,同时及时解决纠纷,从而促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1 农村集体“三资”台账登记不清楚
一方面,由于村集体及村民缺乏对“三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造成对集体资源资产的分布、类别、地籍类型等专业情况记载不规范,对原始材料没有做到积极搜集、保存和扩充,造成农村“三资”材料基数不明、底子不清、缺少数据,无法在实施具体工作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加上村干部的更新换代以及村内搬迁、扩建及其他规划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及时准确地登记在册,极易导致集体土地、林地、草地等资源性资产权属界定不明确,从而引起纠纷[3-5]。
3.2 资金管理手续不健全
在资金管理方面,由于村集体核查不是非常严格,加上管理缺乏规范,村集体的一些自有资金和从其他渠道取得的收入未入村账,存在漏管现象。村集体财产是属于村民共同所有,但有些村干部在不经集体商讨和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的情况下,擅自使用村集体财产进行大额投资,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有些村干部甚至假公济私、乱发补贴,时常发生白条支出现象,从而造成不良影响。此外,由于一些村报账不及时,往往到了年底才对账务进行集中处理,极易造成村集体财务混乱、账实不符,不能真实地反映村集体的财务状况。
3.3 村务监督工作机制不健全
任何行为都需要监督,通过强有力的监督,才能使权责明确。然而目前仍存在村务监督工作机制不健全问题,民主理财只停留在表面。一是由于关注度不强,疏于管理。二是由于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既需要人督促,也需要制度保障。乡镇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委托中心的任务流程及每一任务的具体行动不细致,在管理制度上只注重事后监督,缺少和村组的有机配合,缺少对资金利用前、利用过程的有效监督,不能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制约了后续工作的开展。
3.4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力量薄弱
乡镇所属的村集体会计委托中心的会计大部分是临时聘用的,业务素质较低、待遇差,工作责任心不强。其次乡镇经管站人员少,承担的管理工作量大、任务重,现有人员只能完成农经工作任务,对“三资”的监督管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并且管理人员缺乏从事财会工作的专业知识,阻碍工作的正常开展。
3.5 工作经费不足
村集体的经济基础薄弱会导致村级组织运转艰难,由于多数村没有关于当地资源的致富项目,所以没有集体收入来源,主要是靠财政拨款或有限的转移支付资金保障村级组织的基本运转,对于“三资”监管工作无从谈起。对于乡镇村集体会计委托中心来说,由于缺乏编制,也就缺少了稳定的工作经费来源,这样对“三资”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非常不利。
4 对策
4.1 透明村务公开,健全村务公开制度
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既是经济管理工作,也是政治工作。做好这一工作首先要使制度在阳光下运行,严格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村民对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的使用和内容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而村务公开就是保障村民的这些权利,对集体资源使用情况等重大村务事件按需要随时公开,使集体每个成员都能明确了解。要在公众场所及村民聚集的鏊设立专门的、固定的村务公开栏,并要充分利用村务公开栏,按季度、年份将村财务收支明细和通过民主决策的重大事项进行公布、张贴并拍照存档,方便村民就近查询,了解“三资”利用情况。
4.2 加强民主决策,建立民主管理与审计监督制度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要推行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制度,加强民主决策。只要是有关集体的任何决策都应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表决,实行流程化管理,使任何集体事务都按规定流程进行。还要不断健全民主管理与审计监督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强化监督,推进权力公开,完善财经纪律,加强对农村干部、财务工作者的约束。通过制定并完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对村集体资源各方面利用作出合理的规定,强化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规范招投标过程,完善合同制度,科学管理村集体资源管理产生的各种档案,保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4.3 建立领导小组,构筑管理平台
首先在思想上要深刻认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性,把它当作农村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通过成立乡镇、村集体“三资”管理机构,保障监管工作经费,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大对“三资”管理工作人员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使财务管理、票据管理、会计核算、建档管理等工作都能得到统一处理和监督,为“三资”监督管理工作打好用人基础。同时日常管理是关键,推动“三资”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要对村集体所有的资产、资金、资源进行认真清查、摸底,登记造册,结合实际,理清思路,深挖“三资”潜能,探索产业兴村的发展道路。在管理方面,还应加强预算管理,搞好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预算,规范资金运行。在编制财务收支预算时,要实事求是、统筹兼顾,切实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收入预算,严格制度和标准进行各项开支,使各项开支既体现实际需要,又要考虑到财力实际,确保收支平衡,充分发扬民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4.4 创新监督手段,开发“三资”信息化管理系统
新时期,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在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上同样应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创新电子监督手段。加强软件开发和软件保密系统设置,充分利用计算机使“三资”由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同时应管理好政府公开网站,将清查数据及时向村民公开,使农村资金、资产、资源最大限度地纳入监管范围,让村民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了解到各项资产账目明细、村务以及各项制度,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根本利益。
4.5 整章建制,建立长效机制
制度是实现管理职能的基础准则,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形式有助于贯彻落实具体工作。农经部门要积极调研基层的根本情况,制订一套适合本地的、系统的、完整的、操作性强的农村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形成村集体会计委托机制。合理规划村干部工资发放、农村财务审批限额、票据管理等工作,对每一项都进行明确的制度规定,增强群众知情权,将财务收支和集体资产资源发包、租赁的具体情况透明化、清晰化,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的运行轨道。
5 结语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是促进村集体内部机构权责明确的外力保证,提高集体收入、扩大效益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的最终目的。农村集体“三资”是广大农民群众长期以来共同创造的财富,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才能应对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从而实现我国新农村更好、更快、更优发展。
6 参考文献
[1] 尉串霞.规范农村“三资”管理的措施[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10):62-63.
[2] 沈虹,刘加盛.云和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成效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4(9):349.
[3] 田立丰,马艳侠.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14):223.
[4] 张国慧.平阳县农村“三资”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11):350-351.
农村三资财务管理制度篇4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村、农民、农业是我国的根本。农村基层财务管理历来是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从很多村民之间的纠纷、农民越级上访就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基层财务管理仍然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农民的正当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农村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农村基层干部必须高度重视财务管理,以切实保障农村“三资”安全、村民满意、基层稳定。
二、农村基层加强财务管理的意义
农村基层组织加强财务管理,有利于严格审核每一笔支出,明确支出的用途和金额,随时控制资金动向,实现对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不断提高资金和资产的价值。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机制能够有效改善农村基层账目混乱的现象,最大化地保证账务清楚,减少资产流失,克服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问题,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保障。而且,建立全面系统的财务管理机制,有利于加强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农村经济活动,切实维护群众权益,从根本上预防贪污腐败行为;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
三、农村基层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
农业是我国的根本,而农村“三资”是发展农业的价值基础。一直以来,农村基层组织存在着会计核算混乱、财务控制薄弱、微腐败不绝、违反财经纪律等问题,严重侵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一)财务管理制度落后
长期以来,农村基层组织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许多金额较大的开支未经集体讨论和研究就支出,而且支出凭证和手续并不完整,造成管理混乱和困难的局面。许多资产没有做好详细统计,结果被人侵占或私分,造成大量集体资产无端流失,使用价值大打折扣。
(二)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一些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缺乏理性认识,不敢也不愿得罪主管领导,难以公正客观地处理相关会计事项,因此不能真正规范会计基础工作。部分财务人员难以改变工作方式,仍习惯于简单的核算和记账工作,而且财务科目设置不规范,大部分村落没有设立资产台账,结果“三资”成为一笔糊涂账。
(三)财务公开力度不足
一些乡镇虽然公布了“三资”财务信息,但实际的内容、形式、时间并不符合要求,民主理财小组、财务公开等形式化严重,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同时,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群众的相关意识比较淡薄,对于财务信息公开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因此信息公开不足,严重损害了群众的知情权,也为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四)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目前,很多农村基层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控制体系,难以约束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挪用公款等行为,个别人员中饱私囊,与老百姓争利,严重破坏了基础干部和党组织的形象。例如,安徽省淮北市烈山村原党委书记刘大伟18年里私吞1.5亿元,被称为“巨贪村官”。
四、农村基层财务管理的规范路径
(一)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制度是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农村基层应以《会计法》等法律法规为准绳,不断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开支审批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招标投标制度、财务审计监督制度、干部离任审计制度、民主管理与财务公开制度等,并且予以明确细化,将各项管理制度制成镜框上墙,让各级人员都能够一目了然,全面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村组干部和财务人员应主动学习各种规章制度,理解各项具体规定,明确岗位责任和义务,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从根本上消除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同时,工作人员应广泛宣传各项制度,让广大群众明白自身的权益,鼓励群众积极监督和参与配合,大胆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共同规范财务管理。
(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农村基层组织应加强财务队伍建设,使财务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财务人员要统一财务票据,规范财务管理流程,确保各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理性、有效性,及时对所有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分类登记,并且建立资产台账,实时监控资金流向,确保集体“三资”可控、受控、在控。另外,财务人员必须改正不按时记账、报账的不良习惯,对于资金收入和上级补助的各种款项及时入账,严禁账外设账或设立“小金库”;对于资金支付应当明确支出的预算、限额、用途、金额、支付方式等,要求提供原始单据或相关证明,严格执行授权审批程序。同时,农村基层组织要加强授权支付管理,?栏癜凑展娑ǔ绦蚪?行审批,凡是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大额支付必须经集体决策或联签,以加大资金管控力度,防止出现决策风险。
(三)积极落实财务公开
农村基层组织应落实民主管理与财务公开制度,各村委会都要建立民主理财小组,由村民选举作风正派、关心集体、处事公道的村民担任小组成员,有效发挥监督的作用。农村基层组织要大力推进村务财务公开,并且明确公开的时间、方式、程序、内容等,可以通过张榜或会议的形式,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手段,向群众公布账目,保证让村民清楚明白。比如河南省林州市预防微腐败的经验值得推广,该市纪委建立了红旗渠廉政网三资公开平台和官方微信公众号“清风林州”,全部542个村都建立了廉政微信群,群众可以随时查询村委会的所有支出明细。从此,没有谁再敢上交白条,村里招待费变成了零招待,不合理的开支无法再用公务方式报销。可见,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落实财务公开能真正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
(四)加大审计监督力度
2012年以来,我国坚持铁腕反腐,一系列违法乱纪行为被不断暴露出来,福建省集仙村原党支部书记李立忠、贵州省大榜村原村委委员杨林、北京市皇后店村原会计陈万寿等贪污腐败分子纷纷落马。农村基层组织需要充分认识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的重要性,规范财务管理程序,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全面提升风险识别能力与风险预警准确性,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乡镇“一把手”应公开述职述廉,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各乡镇要订立规范的责任追究制度,督促干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乡镇纪委牵头和财政所必须及时顺应我国反腐倡廉形势,把反腐关口向前移,加强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办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并且向广大群众公开审计和查处结果,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五、结语
农村基层组织加强财务管理,对于保障“三资”安全、发展新型农业、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的总量迅速增长,农村基层干部和财务人员应该反思当前财务管理状况,切实维护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安全,保障广大群众的根本权益,从而让农村成为新的驱动力,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农村三资财务管理制度篇5
一、农村财务审计的主要作法
1、宣传,认识。在审计工作前,县农业局了《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的通知》(綦农业〔2011〕120号)。通知指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能够地保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惠农政策;能够村级财务公开和民主制度建设,村级监督和权力制约机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是“三农”工作的要求,是民生和农村的要求,是农村发展的保障。要求各街(镇)要认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的意义。
2、成立和工作班子。各镇都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或纪检书记担任组长,农经干部、财政干部、驻村干部、会计为的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农村财务审计工作。
3、审计工作的范围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范围,是街(镇)、村两级2011年度农民负担情况和农民负担资金的提取使用及惠农政策的情况和日常财务工作。审计的是农民负担和惠农政策情况、日常财务审计。
二、农村财务审计的结果及的问题
314个行政村、2629个村民中,已审计249个村、2046个村民。审计的村、社在农村合作医疗收费、农村中小学收费、农民建房收费、农民集资收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中未贪污挪用、自立项目、收费、强行以资代劳筹工等情况。检查审计,主要反映出问题:
1、挪用集体资金的情况仍有。村组干部思想素质不高,财经纪律意识不强,挪用集体资金的情况仍然。审计中查出:挪用集体资金8人,金额53050.54元,:安稳镇一村支书挪用集体资金23000余元,永城镇一村民组长挪用集体资金20859.54元,古南街道一村民组长挪用集体资金4536.5元;23人,主要是在集体报销旅游费、伙食费、重报支出等费用,涉及金额15418.5元。到为止,已有21人作了退赔,退出集体资金6243.5元,占应退赔金额的9.92%。
2、村组制度。农村财务委托和电算化管理,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村组干部思想素质不高,遵章守纪意识不强,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制度。审计中查出集体收入未入账17笔84578元,少支多报1笔50元,拒绝不开支入账25笔9541元,新增债务3笔18170元。
3、财务管理监督仍需。开支审批手续。开支单据或无事由,或无经办人签字,或无审批人审批,或无民主理财审核盖章。票据不规范。村组仍有使用三联收据收款或白条单据付款的情况,本应正规合法凭证的经济,却以非正规票据代替。民主理财未能监督职能。共有民主理财2214个,村314人,社1900个,民主理财无报酬或民主监督意识不强,不愿或按要求农村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共有161个村、组民主理财违反财务制度规定由村、组干部兼任民主理财组长,有名无实,形同虚设。公款私存情况仍然。村欠有银行或农村信用社贷款,不愿或不敢在银行或农村信用社开设集体存款账户,将集体资金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或农村信用社,集体资金管理失控。三角镇一村主任将集体资金263100从1999年3月至2011年1月期间,该村向9户私人发放借贷款,到为止,经清理督促追收,累计至今尚有60000元未还,原村会计将计划生育管理费、农税、水费等集体
『 1 资金24578.07元以私人的名义存入银行,现已追收上缴,存入乐兴村集体资金账户。
4、村干部经办集体经济。制度规定,村组集体的经济收支只能由财务人员办理,但支书或主任不放手,强行经手集体经济。
三、整改措施
1、督促检查,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乃至整个农村工作的组成,农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村财务管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农村社会的意义。,今后要一项经常性工作,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农村财务制度。各镇本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措施,纠正和,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2、审计监督,违纪。农村财务审计监督,是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环节和手段。,农村财务审计监督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或不地审计监督。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要求,每年要审计三分的村组,原则上三年内对所村组要轮流审计一遍。对审计中查出的经济问题,要财务制度的规定严肃;情节严重的由纪检监察机关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农村财务人员的素质教育。农村财务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技术、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程度上决定着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在培训的,要对村组财务人员及镇会计的财经纪律、思想素质教育,遵纪守法意识,责任感、使命感。
4、农村财务人员的稳定。农村财务规范管理的条件配备中心会计和村财务人员,并稳定,确因工作需要调换的,经镇农经审核、镇批准,并报县农业行政主管备案。
农村三资财务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经济;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F8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农村集体资产是广大农民多年来辛勤劳动积累的成果,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涉及到农村经济利益问题也就最终反映到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的工作上。当务之急应从规范农村会计基础工作入手,制定和完善各项财务制度,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管理,加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三资”监管和深化民主管理力度,强化财务管理,维护集体经济利益,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和农村社会稳定。
一、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各级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在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方面做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各村的差异,也暴露了财务管理运行方面的问题。
1.缺乏民主理财
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的要求。凡关系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经济利益的重要财务事项,如集体资产的出租出卖、集体资源的发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重要工程的招标及预算决算都要经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民主决策。但仍有个别村干部独断专行,缺少民主意识。
2.财务管理混乱
有的村干部法制观念不强,认为自己不贪污,不多占冒领,没有必要进行监督,缺少一些程序,在财务管理上不能严格按照《村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去实施,不能及时地进行业务核算,出现了坐收坐支现象,在采购办公用品及村级建设工程采购原材料时不能提供正规发票,甚至有增加农民负担的问题。
3.村公开不规范
村委会设置村务公开栏,自然屯村民集中居住地或交通方便地设置公开点,但有个别村屯专选一些人们不经常去的地方进行公示,公示的内容不具体不细致,公开的时间不规范,有的只是针对上级检查,不能及时地把应公开事项公开。
二、规范财务管理与实行农村集体“三资”工作有机结合
解决好农村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就必须严格执行纪检监督下的村级集体“三资”工作制度。农村集体“三资”是指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农村集体“三资”属于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有利于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盘活农村集体存量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利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集体组织为农户服务的功能;有利于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1.搭建一个服务平台
乡(镇)成立一个“三资”委托服务中心,以乡(镇)农村经管中心为依托,成立由乡(镇)领导和相关人员参加的“三资”委托服务中心。“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办公室设在乡(镇)农村经管中心,内设专职总会计、总出纳员各1名,记账员若干名,负责办理各村会计业务和“三资”管理业务。这样村级财务统一在乡(镇),有利于形成一个模式的业务规范化效果。在“三资”服务大厅设置电子触摸屏,录入涉农文件、政策信息、各项强农惠农落实情况及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内容,便于群众查询监督。
2.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情况
统一设置村级“三资”管理台账,其中包括资产台账、资源台账、六步工作法台账、合同发包台账,要规范装订成册并存档,并做到及时录入“谐农三资”软件;乡镇“三资”服务中心人员应真正履行职责,严把审核入账关;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村合作经济组织财会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业务操作和会计核算。由村报账员报账,村上向农户收取的各种承包款、以及村集体各项收入等,统一使用吉林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标准凭证收据,其它票据一律禁止使用。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大额资金使用、重大项目管理和集体资产资源发包,严格按“六步工作法”履行程序,并做到制度上墙。大额支出必须走“六步工作法”,“六步工作法”一定要真实、规范;村资产和资源管理情况,集体资产变卖租赁、资源发包以及集体土地(包括机动地)、山林、水面等资源开发利用,也应做到严格按照“六步工作法”实行公开竞价和招投标制度,及时提醒各行政村对到期资源,特别是机动地、草原、册外地、荒山、水面等进行公开发包,并做好监督工作。
3.三资服务中心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责
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凡关系到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各成员利益的财务事项要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原则。严格要求各村不得坐收坐支和收入不入账,否则按贪污或挪用处理。财务会计资料由农村“三资”服务中心统一建档管理,做到一村一柜,专人负责。三资服务中心定期组织审计和检查各村财务情况,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账目和财务公开内容进行经常性的审计监督,对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村级债权债务、农民负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村级补助经费及对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了专项的审计;保证集体资金的合理使用。负责组织对村级报账员的考查、管理、培训、考核、奖惩等工作。定期向上级相关部门及镇党委、镇政府汇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