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的复习技法

中考文言文的复习技法

  中考文言文试题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实词注解、语句翻译、名句默写、划分节奏、概括分析、写法探究、比较辨析、延伸拓展等。考查的形式一般分为单项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详情请看下文。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一般考查的是文章出处及作者简介。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书下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完整的梳理,可以按照朝代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身份、文章要点以及相关材料等。如《曹刿论战》,出处为《左传》,作者左丘明是鲁国史官,文章要点为取信于民及把握战机,相关材料有编年体史书、长勺之战、以弱胜强等。如果将这些以列表的方式整理出来,并且随时增减,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应付自如了。

  实词注解

  中考文言文试题中,一般都是选用较为常用且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的实词进行解释,涉及的知识以“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为主。

  1、通假字

  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如“甚矣,汝之不惠!”中的“惠”通“慧”,“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畔”通“叛”。通假字的考查点就是对它的解释。通假字的解释有一定的格式,即:通什么字,意思是什么。

  【复习方法】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课下注释中有解释,复习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分册集中整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2、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常常是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通常是词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如“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原本是名词,这里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打洞”;再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苦”和“劳”,本意都是形容词,这里都用作了动词“使……受苦”“使……劳累”。

  【复习方法】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文言词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确定其活用的方式。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在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课内所学实词不仅要掌握其常用义,还要注意迁移,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思考它最适合的意义。

  3、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里面,一词多义主要以单音词为主,做这一类题时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意思来分析。如:①既克,公问其故;②广故数言欲亡;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④温故而知新。①句中的“故”是“原因”的意思,②句中的“故”是“故意”的意思,③句中的“故”是“所以”的意思,④句中的“故”是“旧知识”的意思。同样是“故”字,但意思却大不一样。像这样的词就是一词多义。

  【复习方法】①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做好笔记,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②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并能在阅读中加以运用。

  4、古今异义

  有些词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这就是古今异义词。这类词是考查的重点,也是同学们容易失误的地方。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绝境”两个词都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同。“妻子”在文中是两个词,指“妻子和儿女”,现代汉语中则是一个词,仅指“丈夫的配偶”;“绝境”文中指“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没有出路的境地”。再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在文中指“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现代汉语中则是“(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复习方法】教材中这类词大部分都有注释,在以后的复习中,同学们可以像复习通假字一样进行集中整理。梁老师建议大家在复习中要进行合作:三个人一组分年级整理,最后再汇总,这样能很好地发挥集体优势,省时省力。

  语句翻译

  文言语句翻译是中考的必考内容,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即我们常说的“信、达、雅”。最常用的翻译方法是“六字法”,即对译法、增删法、移位法、保留法、替换法、意译法,简括为“对、增、移、留、换、意”六字。

  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的文言词。如“野芳发而幽香”,可译为“野花开散发出清幽的香味”。

  增删法:就是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变成双音节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如“齐师伐我”,可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乡为身死而不受”应译为“从前(为了礼义),宁可死也不接受(施舍)”;对少数文言虚词可以不译或删去。“夫环而攻之”中的“夫”在译文时可以删去。

  移位法:对一些与现代汉语句式结构不相同的文言句子,在译文时应换成现代汉语的语序加以调整。如“何陋之有”,是“有何陋”;又如“战于长勺”,应按照“于长勺战”的语序来翻译。

  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国号、帝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不必另作翻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庆历四年春”“滕子京”“巴陵”可照录不译。

  替换法:对少数文言词语所表示的意义,在译文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如“吾欲之南海”中的“吾”替换为“我”,“之”替换为“去”,全句应译为“我想要去南海”。

  意译法:对少数文言词不能紧扣原文逐字逐句翻译的,要能在理解句子大概意义的前提下,找出相近的含义加以表示。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直译为“鸢飞到天上,看到山峰,就会平息那心”,意译为“那些追逐名利想要飞黄腾达的人,远远望见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两相比较联系上下文意义,显然意译要比直译更准确。又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倘直译则为“不因为外物的变化而高兴,不因为自己的得失而悲伤”显然不符合语境,此处作者采用的是互文,因此要译为“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复习方法】①选择部分文言语段,运用上面讲到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练习,特别要注意那些需要补充和调整的地方。②每段文字翻译之后,要与原文认真核对一遍,看看意思是否完整、准确,语言是否通顺、规范,如有不妥,再斟酌修改。选择练习的语段以包含关键性、富有哲理性和生命力的句子为原则。

  名句默写

  教材里的文言文大多是传统名篇,内涵丰富,语言精练,有必要将考试范围内的名篇名句熟读成诵。尤其是文章的关键句、富含哲理句、名句等,要重视其中重点字或难写字的书写,保证背得流利,写得准确。当然,做到不失分的关键,还在于对默写内容的透彻理解上。

  概括分析

  概括分析是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筛选,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和分析提取的能力。如: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之时,第二次是在

  之时(用原文填空)。(《曹刿轮战》)分析:要做好此题,首先要快速熟练地读懂原文,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句子,筛选题目要找的信息。用原文回答的,要逐句逐段地看,回答要快而且准。此题答案为: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写法探究

  写作方法的考查,属于较难的题型,它是揣摩、品析作者行文过程及技巧的题目。如: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爱莲说》)分析:此题做起来应该不是很难,平时老师都反复强调过,而且问题的答案较明显,写菊花和牡丹,就是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这要结合全文来整体感知,答案要完整,不能简单回答为:起衬托作用。

  比较辨析

  文言文的比较阅读是近年来语文考试中的一个亮点。它重在考查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能力、延伸能力和拓展能力,考查学生能否快速实现新旧知识的高效过渡和链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如:比较邹忌向齐王进谏的方式与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2007年河北中考)

  答案: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言劝谏。

感谢您访问:美文云网站!本文永久链接:https://meiwenyun.com/3680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820608633@qq.com或微信:meiwenyun888。
上一篇 2023年1月10日 11:27
下一篇 2023年1月10日 11:27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