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森曾言“读书之乐乐何如, 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 瑶琴一曲来熏风。 读书之乐乐陶陶, 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 数点天地心。”于我而 言,读推理小说宛如在茶香琴韵的闲适中,坐拥书城,其乐无穷。 不知是因环境所致还是性格使然,我非常喜欢读推理小说。推理小说应该是学习之余的脑力体操,推理过程是繁琐的,但亦是快乐的。无论是阿加莎的卒章见志、岛田的宏大诡计,还是铁伊的平淡无奇。一点一滴的抽丝剥茧、鞭辟入里、层层推进,带给我是的跌宕起伏的惊奇和原汁原味的推理。
目前的各类小说中,“推理小说”是或许最年轻的。它起源于美国,发展于英国,大行其道于日本。柯南道尔塑造的大侦探福尔摩斯风靡世界。日本的东野圭吾更是关注社会和人性,运用独特的双线平行交叉式的结构方式将推理小说不断创新。而我的最爱则是推理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她怀着对生活的热爱把细致观察的点点滴滴写进了自己的小说,对生命的感恩远远多于对生命的无奈。
读《东方列车谋杀案》,就像跟随可爱的小个子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 波洛进行一 场悬疑紧张、神秘莫测的惊悚阅读之旅。迂回曲折的剧情,出人意料的结局,丝丝 入扣的推理。她笔下的案件随回万转,作案手法让你在深陷迷宫的同时也会暗自钦 佩。波洛侦探,在东方列车上偶遇一场凶杀。而封闭车厢内的十二名乘客成了唯一 可能杀人的嫌疑犯。经过琐碎而又繁复的问询和搜证,像一部标准的密室杀人侦探 小说一样,封闭的车厢、晦涩不明的犯罪动机、被杀的死者和巧遇凶案发生的高明 的旁观者。 作品结构清晰,共三章内容。第一章,把所有人物推向幕前,凶案瞬间发生,演出 正式开始。第二章,大量的证词和证物冲击读者的大脑,相互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 联系。十二个不同的人物以及他们所处的车厢的位置,十二个人可能产生的谎言和 真相交织在一起。阿加莎不是让读者去推理出结论,而是让我充分享受了这个推理 的过程。第三章,用波洛的身份揭示了所有人们的背景,在一个现象,始终引起我 的注意,那就是我很难把整个谋杀归罪于车上的某一个人,以用归结于相当奇怪的 巧合,即,那些在我印象中很难凑到一起的人,竟然互相作证,证明对方作案时不 在现场。她完全掌控宣告事实的权利。 一个在迷雾中剥茧抽丝寻找真相的过 程,唯一确定的事实是――受害者本身曾是施害者。故事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唯一的 罪恶早以在数年之前已经发生了。而当晚的凶杀,更像是一场迟来的审判。峰回路 转间,阿加莎宣告审判结束,罪恶伏法。 那个可爱的小个子侦探,慢半拍的黑斯廷斯上尉。那些看似无厘头却能让人会心一笑的人物们,穿越了时间,站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眼前,看似平淡,却又与众不同。阿加莎在讲故事,在故事中讲道理,再讲道理中谈人生。多少年之后的我,读她的故事,一如听她讲道理,听她谈人生。她始终以动机分析人性,为我展现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深层揭示曲折摇曳的人性迷宫。她写着谋杀,下笔却细腻委婉,处处体现了对人性的剖析,对生命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
读阿加莎的推理小说,一如品味的丰富多彩的人生,屡经冒险却回味无穷。读阿加莎的推理小说,一如智慧在头脑中舞蹈,不断求证却其乐无穷。读阿加莎的推理小说,一如与罪恶隔空较量,有生命的无奈更有人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