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作为一名历史专业的学生,对于一些历史还是有点了解,但是总感觉不太真实,没有真正去过一个地方,是很难体会到最真实的风情。而在读完这本由作者亲自考察后的作品,有加深了我对这些文明的了解。时间,战争,灾害不断侵蚀着这些文明,历史的沧桑不断地被呈现,就像一些文明的碎片。
爱琴海,就是在这里,孕育出了希腊这个神话般的国度,这里是人们思想交汇的地方,苏格拉底,希罗多德,柏拉图,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在这里思考,思考着人类社会的进程。这里是现代民主的先驱地,人们在这里享受着当时世界上首先具有的“民主”,享受着公民的权力。希腊文明的时代,是人类社会上的各种时代都无法企及的时期,这里被称为“轴心时代”的神秘岁月。这里是西方社会文明的先驱,是现代社会引导者。就如作者所说,“现代世界上再嚣张,再霸道的那些国家,说起那个时代,也会谦卑起来”。这就是希腊的最伟大之处。如今的希腊正在一步步走向衰亡,没落,在雅典斯巴达的旷日持久的内耗,在内忧外患之中,希腊国家始终没有变的更加的强大。但是,现在的希腊人的生活节奏是如此的缓慢,人们在悠闲地享受着现代生活,这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优雅的古代,而不选择痛苦”。“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只选择一种文明,而不是他的痛苦,这是一种坦然,一种豁达,开放的心态。与其记住那些使人痛苦的,过往的记忆,不如选择一种高明的态度,一种文化记忆。我想,这也许就是如今希腊人给我们的最好的意义。
埃及文明,又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使人震惊的文明,那让人费解的金字塔,那古老的木乃伊文化,埃及法老,这些都在让现代的我们不断地感叹。运输如此艰难的时代,古代埃及人是如何建造如此宏伟的金字塔,是如何搬运那些巨重的砖石……可是,埃及,这个让人们不断震撼的文明国度,却被欧洲人的侵略毁于一旦,古老的埃及文字无人解读,也就意味着无人再能够深入到这个文明之中,相比之下,在作者看来,中国的秦始皇最好的就是统一了文字,“使中国古代任何区域的历史不再因文字的无人解读而湮没”。现在的埃及,到处都有断壁残垣,一点文明的迹象都已没有,战争频繁,恐怖主义的盛行,宗教的纷争,使埃及人已无法静下心来创造更好的奇迹。即使有再多的不愿意,可这是事实,一切的一切都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所有的一切,都已成为过去,那些如今的人们无法企及的文明,终将只能给予我们更多的教诲,学会保护。
两河文明,古巴比伦文明是四大文明古国中最神秘的,人民只有听着空中的故事想象城市、街道中繁荣的景象。因为留下的实物遗址已被无情的岁月和贪婪的“黑手”糟蹋得不堪入目,也失去了往日的风光。这里,一次一次被各大帝国所践踏,帝王们为了各自的私欲,各自的统治欲望,不断地进行战争,就算是再坚强的文明,都不可能经受的起这些战争的残酷“洗礼”。面对这些残垣,只有无尽的感叹。
印度,也是一个充满纷争的地方,这里的不同宗教,始终会阻碍着国家的发展。一个不能团结国度,如何凝聚更大的力量去发展,创造文明。印度河,恒河是古老印度文明产生的源地,而如今的这里,已早已不再具有产生文明的因素,人们自己不断在这里践踏,在这里毁灭。这里也如同耶路撒冷一般,是多宗教聚集、冲突的地方,宗教仇杀很严重。战争、杀戮又把这千年的文明消磨了。
文明,文化的产生,尤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化,都是各种因素撞击,各种偶然,必然的因素不断地结合才会产生,而文明的销毁却是在一旦一夕之间的。在战争,灾害,人为的破坏面前,这些文明都是最虚弱的,最没有抵抗能力的。因此,如今的我们,最好的选择就是用尽全力去保护这些遗迹,遗产,不论任何人,都有一份责任,而不是为了私欲去利用这些人类的伟大创举。
【第2篇】
《千年一叹》,(余著)本书主要讲述余先生应香港凤凰卫视之邀,在2000年这个新纪元到来之际,以吉普车为交通工具探访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的古文化文明遗存,并从中总结思考这些文明消亡断代的原因,以及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考究.最重要的是:重新审视了人们(中国乃至世界人们)对中华文明的看法和成见.
(本书以日记的形式向读者呈现)
最让我惊奇的是,凤凰卫视竟然有勇气开启”千禧之旅”;最让我钦佩的是,一向以文弱形象示人的余作家接受了这千里”生命’的邀约;最让我自豪的是,这千万里的文化考察印证中华文明不朽的传奇;最让我激动的是,这漫长艰辛的旅程在新纪元到来之时圆满成功。一次次从死亡区渡过,那一串串真实的恐怖故事,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小的心里挑战。
考察在一步步艰难的进行。考察团看到了各个国家地区那曾显赫一时的遗址遗存,在那神圣的光环下是一片断壁残垣,很多当地人不觉得稀奇,可是对于东方人来说,却是新奇与奥妙。伟大的帝王,独裁的法老,智慧的传道者,残酷的战争,复杂的宗教冲突,这一切事物都使得人类文明或受伤或辉煌。以往的学者,都以为战争对文明既有破坏又有发展作用。可是,真正身临其境,感受原生态的文化文明,我们不难发现,太多的征战,太多的杀戮使文明遗址被破坏,使文明渐趋衰落,这结局单调而干涩!战争发生了,胜利者的文化突然成为奴役别人的工具,被迫注入大量野蛮非文明的内容;失败者的文化就会被奴役,这是一种毁灭性的摧残。埃及的古文明,由于外族的入侵,仅仅剩下零星遗留;耶路撒冷的古文明,由于民族的争斗,变得残破而混杂;巴比伦的古文明,由于亚述的淹没,城市被彻底破坏等,这一切战争的恶果,幕幕入考察团的眼,战争一切罪恶的根源,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中华文明。过去,我们保守,我们封闭,在以前人们会否定这样的做法,可是,和其他古文明的消逝相比,我们又是何其幸运啊!一种几乎封闭的状态,对经济发展的阻碍毋庸置疑,但是,这种状态对文明文化的保护又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我们古代社会的发展,也不是没有战争,但是,我们内部的争斗,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斗争,异于波斯帝国的远征,且非亚历山大的远征,一个相对稳定闭塞的环境使中华文明葆有生命力。这样的结论,如此的感慨,是在文化考察团亲临古文明发源地后着实领会的。
阅读过后,我也深刻体会到:文明土壤的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明的生命力。希伯来文明,把宗教这种意识范畴当所自己文明的土壤,使得其没有实际踏实的土壤,处在一种飘荡不定的状态中,很难建立起文明的大格局,从而很难渗透到世界较大范围,它的衰亡是必然趋势。波斯文明依靠居鲁士,大流士来支撑,没有一群人的力撑,这样单薄无力的文明怎能喘息焕新。所以,不能试图让文明成为天才的私人的霸业,而应该让其更具群众基础,只有如此,文明才会显得不那么单薄。印度河―恒河文明的衰落,宗教的迷误使人们轻视生命,变得不负责任,厌弃人世,不积极面对现世,逐渐的,使文明的创造者变得腐朽,文明失去了活力,失去了尊严,怎能继续传承?如此可见,文明土壤的选择,对一种文明的继承与发展多么重要,文明的保护不是私人的事,更不是在迷误中被创造延续!所以,对于中华文明,我们应该怎么做,我想,大家都会很清楚!
没有亲身去体味其他没落古文明,就无法更真切的感受中华文明的伟大和辉煌。如今,既然,有考察团去到实地,亲身考察了各古文明的遗迹,所以,对于《千年一叹》这本书,大家有必要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