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新一期的《阅读年选》,在目录上细细浏览,于是我看到了一篇文字――《文化是什么》。
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曾几何时,在第一堂语文课上,就问过我们“语文是什么”,当然,得到的答案千奇百怪,于是我便有了想读一读的冲动。
合罢书页,我颇有恍然大悟之感。文化,他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它的整体气质。
不错,我们在大街上走着,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是可以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当我们看到一个人不管在什么场合都举止文明,谈吐风雅,语气谦和时,我们就可以肯定,这是一个有修养,也就是有文化的人。因为气质实在天长日久中慢慢渗透,慢慢养成的,是被不同的文化渐渐熏陶而成的。所以,气质的底蕴是文化。
文化,又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身边的人和物上。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诚然,如果懂得尊重自己,那就必须完善自己,做出的努力要能像自己交代;如果懂得尊重别人,就要在获取自己权利的同时,为别人着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基本的社会公德;如果懂得尊重自然,就只能取自己所需,不能为了不应得的利益而盲目的索取,无论哪一种资源都不是用之不竭的,我们只有有节制的使用,才能使自然持续发展。所以,文化的底蕴是道德。
文化是可以祖辈父辈层层传递,家家户户耳濡目染,可以让不识字的人也自然而然陶冶其中,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于焉形成。
巴黎和圆明园不同,现在的圆明园只是苟延残喘的一个存在,它用今天“精致”的废墟昭示着昔日的无与伦比。它的创造者用自己的软弱无能把它的辉煌埋葬在了记忆的长河里,我们所能拾取的仅仅是一些碎片而已。而巴黎却是一个不灭的传说,今天的它一如以往的雍容美丽。如果当时占领巴黎的德国指挥官遵从希特勒的指令的话,那巴黎也将是一个遗憾。
其实文化是万能的,是无国界的,他代表着所有人心中的那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