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的《雪》,觉得是一篇非常普通的散文,没有什么太大的吸引力。而一次偶然的发现――这篇文章是写于1925年的,由于我对历史的敏感,便很自然的联想了一下当时的历史,于是,这才似乎读懂鲁迅当时写作的意义。
《雪》写于1925年1月,当时正处于北伐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式出现了可喜的局面,然而鲁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
鲁迅以大量的笔墨描写南方的雪,主旨是要突出南方的安宁,以反衬北方的动荡不安。
江南的雪”象征美好的世界,“朔方的雪”象征为着追求美好的不屈的抗争。
但是,鲁迅爱的是“朔方的雪”,并指出革命是不可能那么顺利的,通过描写雪罗汉而指出对南方局势的担忧。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两种不同的形式,在比较中表明了对由朔方的雪所象征的反抗、斗争精神的向往。
鲁迅先生通过雪来告诉大家,要像雪一样,要靠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才会有光明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