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麻地间的脉脉真情
我们的确要向前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守护着最初的梦想。――题记
的阳光,盘旋的白鸽,乡野纯静天空下一色的草房子,河间流淌着淡淡的忧伤,蒋的箫声悠然而来……书中的故事告一段落,而那种精致纯粹的美却久久停留心间,挥之不去。感动可以为很多种理由,为悲剧亦或是喜剧,为如愿以偿亦或是抱憾相离,为世俗目光中麻木的身影亦或是始终如一的执着――正如这个故事的动人之处。可缘由千千万,终离不开一个“情”字。
有人说,这是一部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天底下竟会有这么完美的故事!没错,现实中我们童年经历的人和事没有绝对,也不可能如故事那样自带上帝视角,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心中都对 “完美”的向往。这种向往不是期待能出现格林童话式的标准结局,而是欣赏着现实背景下绽放光芒美好心灵。故事可以戛然而止,我们却能在落下帷幕后由衷的感叹:“其实这样才是最好的。” 作者在自序中提到过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的问题,他相信感动今世,未必就是给予简单的同情,并对自以为是知音,很随意地对今天的孩子的处境作是非判断、滥施同情而博一泡无谓的眼泪的做法不以为然。为此,曹文轩先生坚信以道义、情感、智慧和美的力量为源泉创作了此书,也如他所愿的,纯净淳朴的故事触及了许许多多读者心中最柔软的一处,唤醒了人们沉睡在岁月里最鲜活的情感。
《草房子》的读者不仅仅局限于孩子,被其打动的更多是已经和孩提时代挥手告别的“大人”。这本书早在我小学时老师就推荐了,当时草草看过,只觉得写得美。现如今我才开始认真看情节,且愿意为此沉思,为此回忆。桑桑、杜小康、纸月还有秃鹤……这些个性鲜明的小家伙是故事中可爱的精灵,油麻地间的种种都围绕着他们展开,他们的成长没有一帆风顺的,也为此冲动过,叛逆过,挣扎过。庆幸的是,孩子们最后都真正成长了,可以独当一面,可以扛起生活的重担。这种现实背景下的美好童话,没有堕落,没有沉沦,却不入俗套,不显虚假。
书中花了大量笔墨重点勾勒出了几位成人的形象同样深入人心。大人,本就是从童年一路走来的 “过来人”。他们承受的、面对的、思考的都远超乎一个孩子的认知,大人们学会了“认清事实”之后,“年少轻狂”的勇气也被逐渐消磨,隐忍妥协便远比反抗更容易了。在我看来,蒋一轮与白雀的爱情是本书情感上最大的遗憾,且完全区别于桑桑对纸月的喜欢――前者是真正的爱慕,后者则是孩子间青涩朦胧的互相吸引罢了。蒋与白之间的爱情看似浪漫温馨,但注定只能是悲剧,简单的爱情并不能为他们今后的生活买单。
我在记忆中搜寻着与书中人物相像的影子,发现我们其实一样。即使现实遭遇中没有油麻地小学,更没有什么家庭变故,生死一线,但孩子的心灵终归相同。他们是直接的,喜怒哀乐自然流露,喜欢与否都写在脸上。同时他们又是矛盾的,想要被关注又不肯放下倔强,想要被帮助又舍不下自尊。时间停止不下,孩子终将成长为大人,但希望我们无论何时都不会被世界左右,做出无愧于心的选择。
我越被回不去的曾经打动,就越应该步履坚定地朝前方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