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时,它总是艾草味的。
我家乡的习俗是端午节的时候,门店一定会挂艾草,小孩带红布缝好的药包,预防疾病,去除邪气。还有就是要吃杏子。
“端午吃个杏,到老不害病。“
但是这些习俗里,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艾草。每年端午节当天,爷爷总是一大早就去村头,这一天平常卖菜的同乡也会卖艾草。花几块就能买两棵艾草回来,但是去的晚了就卖完了。反正老年人也睡不着,所以爷爷总是去的很早。等我中午放学回家,一定能看到门口两边各放了一棵艾草。端午节的气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
在我的家乡,艾草除了在端午使用之外,新人结婚的前夜,也需要在各自原本的家中用艾草洗澡,去病消灾祈福,洗澡盆里会放入硬币,新人用艾叶洗完澡,家人亲戚就会争抢着进入房中,在水中摸走这些钱,这一环节的礼便成了。
对于将要结婚的新人,难免会有对即将组建的新家庭有担忧和不安,而此时端午节的艾草就像一个老朋友给新人带去安心和祝福。
我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在我建立新家庭,和另一伴第一次一起迎来端午节的时候,我也早早的去超市买了艾草。艾草靠在门边的时候,我又一次觉得端午节的气氛感染了我,而这一次我成为了这个家庭的建立者和维护者。
农村的家乡,村里的人很多都已散落在全国甚至全球各地。但是艾草是我们彼此确认的符号,就像端午节一样。现在我的家中还有晒干的艾草,当家中迎来第一个新生命,满月的时候,我也依照家乡的习俗文化,给满月的新生儿用艾叶洗澡去病消灾,为新生命祈福。
我去到不同城市的亲戚家中参加他们孩子的满月酒,他们也有晒干的艾草,用艾草给孩子洗澡。
端午节的艾草参与了我们生命的每个阶段,融入在日常不经意的生活中。端午节和艾草一样,于我们家乡人而言不仅是农历5月份的一个节日和一株植物,在它们参与到我们的人生中时,它们就已经是具有无限意义的礼物。
它们融入我们的生命连带着那些童年时的家人也一并难以忘记,就像一大早就去买艾草的爷爷,和他在走廊上和村里人说“宁做过,不错过”,和他带着笑音和我说要孝敬父母的话语,也随着端午节和艾草一并存在记忆里。
爷爷没有看到我新婚礼成的阶段,但端午节的艾草却参与了,并在以后人生的每个阶段它都在。就像爷爷“宁做过,不错过“的话也在看到艾草的时候,端午节来临的时候,一并还原在我的生命里。
节日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表现仪式,节日物品是仪式的象征符号。我们家乡端午节这场仪式里,艾草是最具标志性的符号。它象征去病消灾,也象征人们对安康生活的期望。
人们将对家的幸福期望放在这场仪式里,长辈将告诫的话语放在这场仪式里,孩子们将欢快的经历放在这场仪式里。节日的仪式所以成为了精神的文化综合产物。
每一代人,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行动者,会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环境做出不同的决定,我们如何能在如此不同的决定里彼此认同?
固定的节日仪式就成为了这个沟通的桥梁,就像我家乡里散落在全国各地村民,一旦看到他人家中的端午节艾草,就仿佛看到了同类。
在人文领域,称重大节日里的象征物为“点化的物”,“点化的物”因为参与人生命的过程而被赋予精神意义。人们创造精神文化,并将文化赋予到”点化的物“中,它是前世人类创造的结晶,也反过来影响后来的人。
在后来的人在面临人生难以抉择的事情时,提供引导和启发。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点化物,祖辈的精神融入在其中,儿孙辈继承发扬,同时也根据自身,时代和环境的特点不断完善精神内容。
所以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家庭,每一代人都有他们全新的节日点化物。
爷爷的点化物里有“宁做过,不错过”。而我的端午节点化物里也会加入属于我的东西。